-
任泽平:生二胎三胎的主力是75-85年的,不能指望90后00后
中国面临两大挑战:
外部是和美国的大国竞争
内部是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我们了解了中国现在面临的挑战,就知道中国为什么要规范平台经济、房地产和教育,大力发展高科技、新能源、新基建和硬科技、卡脖子技术。简单来讲,中国现在面临两大挑战,外部跟美国的大国竞争,
内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每个都需要去应对,需要做出政策和战略的调整。
我们外部与美国竞争,现在新冷战、脱钩等等喧嚣尘上,客观地讲,现在美国确实在一些高科技领域的出口方面(限制中国),包括给华为断供,非常明显。
我前几年刚用华为手机的时候,我还跟余承东发了个微信,我说华为手机甩苹果好几条街。结果没多久,过了一两年,华为手机就因为断供而被迫断臂求生,荣耀都剥离了,这就是中美贸易战的背景。
中国在高科技领域、在外部跟大国竞争,为什么我们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很重要的原因,中国经过40多年发展,很多领域进步了,但是我们还处处是短板。
什么叫卡脖子?中国的高科技无非是软件、硬件。
硬件,我们造汽车、家电、手机都造得很好了,但是我们的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发动机芯片、半导体这些领域,跟美国还有巨大的差距,就是一些底层的东西。
软件,我们研发各种大数据,云计算、应用软件都很发达了,但是编程语言、系统软件还用的是别人。
我原来请教过业内一位专家,中国的高科技领域,实际上是在别人的地基上盖大楼,
只有少数的企业,比如像华为,具备了打地基的能力,所谓杀入无人区。
我们的科研支出里面,基础研究非常缺乏,但是我们应用型研究非常发达。
这是我们面临第一个挑战,外部的大国竞争。
内部的经济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就是怎么创新驱动、怎么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怎么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怎么降低各种成本。
我们内部要经济高质量发展,外部要跟美国这种大国竞争,一定会选择这样的战略,
比如控制货币的超发、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防止资本的无序扩张、反垄断、规范平台经济,包括治理校外培训。
我们鼓励的是大力发展新能源、新基建、硬科技,降低实体经济、制造业、硬科技和卡脖子技术,这个趋势还是非常明显的。
中国经济从效率优先到重视公平
中国经济的几个大的趋势:
第一个,从效率优先到重视公平;
第二个,为了内部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外部与美国的大国竞争,我们开始调控房地产、规范平台经济、治理校外培训。与此同时大力发展新能源、新基建、硬科技,也包括降低生育、养育、教育的成本
这都是我们发展阶段的一些选择,包括双碳,包括新能源,这都是我们大的发展趋势和形势,也是我们发展到今天,政策的必然选择。
今天央行也刚出了二季度的货币政策报告,大水漫灌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中国不能再走货币超发刺激的老路。
货币超发这种事儿,对老百姓是没有好处的。
因为老百姓能有多少资产呢?
货币超发,股市、房市、各种资产价格,一地鸡毛的乱涨。老百姓的实际购买力、你的工资是被打折的,一个国家能够控制好货币,对老百姓是负责的。
我们选择的这一套政策,从效率优先到兼顾公平,这是第一个大趋势。
政策是对的
但要把握一个度
第二个,规范平台经济、房地产和校外培训,大力发展新能源、新基建和硬科技,这都是跟我们发展阶段有关的。
但是这里我倒是要讲一个问题作为收尾,这些政策都是对的,包括房地产调控,但是所有的政策要把握一个度,
“7·30”会议就讲,防止运动式减碳,这个讲得非常好。
前几年金融去杠杆误伤了很多民营和中小企业,当然大方向是对的,但是也有误伤。
供给侧改革去产能,也误伤了一些民营和中小企业,导致了这些年民营中小企业的生存困境。
未来我们调控房地产也是这样,要让中国的房地产软着陆,不要让它硬着陆。中国房地产要硬着陆,那是不可承受之重。
10次危机9次地产,股市调整调整都没太大关系,房地产要出问题,一定是大问题。
规范平台经济也是,因为总的来说,中国的互联网平台经济,这几年为我们的新零售、消费、提升我们购物物流的效率还是做了贡献的,底层逻辑还是有道理的。
它的问题是应该鼓励它向上去创新,去搞云计算、无人驾驶、人工智能,而不是向下去抢小商小贩的饭碗。要让它规范发展。
水至清则无鱼,政策的目的是规范健康发展,并不是说要消灭这个行业,有一些网文往这个方向导向是错的。
中国生育主力人群是75-85后
配套政策应该尽快落地
少子化是一个什么概念?不要指望90后00后生,他们不是生育的主力,中国的生育主力人群目前来看是75-85后。
为什么?因为90后00后的生育观念就发生了变化。
我一直讲中国全面放开生育已经晚了5年了,70后的人还是有多子多福这种观念的,现在还好已经放开三胎了,但是鼓励生育不要再晚了。
为什么日本的人口老龄化这么严重,成为了世界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日本的鼓励生育,因为犹豫,因为纠结,推迟晚了,放开晚了,大家都不生了。
中国目前来的主力生育人群,要生二胎三胎的肯定是75-85年的,
要尽快抓住最后的主力生育人群还允许的时间窗口,推出鼓励生育的措施 。
比如攀枝花前段时间发500块钱,生三孩四孩的每月每人发500块钱,这都是对的。
未来大家拭目以待,包括我本人也会呼吁一线城市生三孩,每人每月奖励3000-5000块的现金,
这是为国家做贡献,还有加大女性就业权益的保障。
更重要的是0-3岁的普惠托育服务供给,
生了孩子以后,托儿所可以免费上,防止女性不愿意生,要配套这些政策才可能改变现在老龄化,少子化加速到来的势头。
我认为这几个政策应该要尽快落地,不然我们很可能步日本的后尘,因为我们现在总的生育率已经降到了日本的水平。
这个东西影响很大,它影响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影响到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的幸福。
我的看法就是中国放开生育已经晚了5年了,鼓励生育不能再晚了,鼓励生育应该尽快推出。
为什么?因为这是中国最后一波的时间窗口。
人口这件事最大的特点就是你明知道他要来,政策出来了,还改变不了,所以这个非常的重要,对国家也好,对民族也好,对我们每个人都非常重要。
我也会持之以恒的呼吁应对老龄化,少子化,呼吁放开生育以及鼓励生育政策的尽快落地。
标签 宏观经济- 原标题:任泽平:货币会逐步宽松,对资本市场不必悲观,房地产应软着陆,大宗商品价格高位筑顶
- 责任编辑: 龚如宁 
-
国家统计局: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仍会持续,3个原因
2021-08-16 12:27 中国经济 -
在中国市场受挫后,阿迪达斯21亿欧元卖掉锐步
2021-08-16 10:23 上市公司 -
31岁企业家驾驶蔚来车祸身亡,行车数据深夜披露
2021-08-16 08:49 上市公司 -
对新股“抱团压价”,19家投资机构遭处罚
2021-08-14 17:36 股市 -
广东前7月集装箱出口增4.6倍
2021-08-14 14:45 中国经济 -
外媒:极端天气为保险公司在华开辟巨大市场
2021-08-13 21:28 产业万象 -
遭实名举报哄抬芯片价格,富满电子回应
2021-08-13 16:18 上市公司 -
房贷缩水、社融回落:央行公布最新数据折射中国经济增长实质变化
2021-08-13 16:12 中国经济 -
特斯拉中国7月出口大增385%,但供应链博世、瑞萨掉链子
2021-08-13 14:40 上市公司 -
中国“手套茅”:股价暴跌64%,继续扩产能赌未来?
2021-08-13 11:19 上市公司 -
国药子公司在港私有化停止,此前计划在内地上市
2021-08-12 22:51 上市公司 -
上海临港新片区“十四五”规划:加大住房供应力度
2021-08-12 17:46 上海观察 -
上交所:中芯国际被调出上证沪股通指数样本
2021-08-12 17:18 上市公司 -
马来西亚等国疫情严重,中国手套企业称收到转移订单
2021-08-12 16:57 上市公司 -
宠物“看病贵”怎么破?
2021-08-12 16:50 金融圈 -
地方债降速,7月社融增量同比减少超1/3
2021-08-12 16:37 中国经济 -
关于智能网联汽车,工信部印发重磅意见!
2021-08-12 15:39 汽车工业 -
全球最大资管抛售阿里超7400万股,几乎清仓
2021-08-12 15:05 大公司 -
多家氢能概念股连续涨停,资本真的关心氢能未来?
2021-08-12 13:44 新能源汽车 -
银保监会专项整治互联网保险:聚焦四大领域
2021-08-12 13:19 保险
相关推荐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64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评论 119巴菲特首次批评贸易战:75亿人不喜欢你,这是大错误 评论 149“这事传到特朗普那儿,龙颜大怒” 评论 50最新闻 Hot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