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泽平:生二胎三胎的主力是75-85年的,不能指望90后00后
未来公共政策可能调整
房产税是大势所趋
怎么重视公平,肯定要推出一系列的公共政策,
我给大家做一个预测,未来中国有些公共政策可能要出现一些调整,大家拭目以待,这些政策可能会推出来:
一个是房产税,房产税是大势所趋,房产税是调节收入分配很重要的手段。
比如你占有了10套房子,你就要交更多的税。我们现在在存量环节、持有环节没有税收,你有10套、100套不用交税。
未来消费税会进行改革,尤其是奢侈品消费税。
还有我们的教育、医疗、社保这些基本公共服务的改革。
现在对教育先做了改革,清理校外培训。房地产也正在做改革,改革学区房。
医疗、社保大家可以拭目以待,随着我们更加重视公平,医疗社保可能也会面临比较大的调整。
还有什么改革?
比如说户籍制度改革。我们很多城市的户籍制度后面附着了很多的公共服务。
未来户籍制度随着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的到来,年轻人会变得稀缺,落户门槛会不断的降低,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到抢人大战里,会对年轻人更加友好。
还有就是普惠金融。
中央非常强调普惠金融,就是让金融不能嫌贫爱富,光保大企业,中小企业都拿不到贷款,普惠金融也可能会一个有比较大的调整。
这是我想跟大家交流的第一个方面的内容。
国家在收入分配方面的战略是顺应时代的需要。
改革开放40多年,从效率优先开始到重视公平,从先富带动后富,到实现共同富裕,未来我们会加大力度调节收入分配。
这里的政策手段,包括教育医疗社保的改革,包括房产税的推出,包括消费税的改革,包括普惠金融、户籍制度等等改革,也包括学区房、城市群和人力挂钩等方方面面的制度改革。
从这么一个维度和角度来看我们未来所做出的一系列的政策调整,从效率优先到重视公平,这是我们新的发展阶段很重要的转变,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房地产改革何去何从
跟大家说一下,怎么让房地产软着陆?
这些年,国家防范金融风险还是出了很多政策,比如说治理影子银行,治理得还是不错的,
包括治理过剩产能,通过去产能消化了很多过剩产能,我们对于一些资本的无序扩张,这个系、那个系也做了调整。
房地产改革何去何从。
我们现在也在一轮一轮地加码来调控房地产,目的是促进这个行业的平稳健康发展。
怎么让房地产软着陆,而不是硬着陆?
有两个办法:
一个是时间换空间,
第二个是采取市场的方式。
我们以前做宏观调控,硬着陆的代价很大,往往经济会受伤。
国际上有很多房地产硬着陆的案例,2008年的次贷危机,日本当年房地产泡沫破裂,整个民族的自信心都受到了打击,失去了20年,年轻人落入所谓的低欲望社会,老龄化、少子化到来,都跟这个背景有关。
我原来讲过一个观点,叫十次危机九次地产。
房地产是周期之母,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跟房地产对比,它是国民经济的第一大行业,是我们居民的最大财富。
在中国,第一大支柱行业肯定是房地产,房地产带动的相关投资占我们固定资产投资1/3以上,我们居民财富里面,股市、房市、债市加起来,房地产大约占70%以上。
还有金融,银行对房地产领域放的贷款占整个银行贷款的比重肯定超过1/3。
所以房地产对经济的贡献大,但是风险也大。
让它软着陆,避免硬着陆是非常重要的。
房地产要用时间换空间
或者用市场的方式解决
怎么让它软着陆、避免硬着陆?
一个要用时间来换空间,
打个比方,全国房价如果10年都比较稳定,但是居民的收入经济都在增长,慢慢就把房价给消化了。
如果你一轮一轮加码,一下让它硬着陆了,导致泡沫破裂、银行风险大面积暴露、很多买房的人负资产、土地财政坍塌、上下游的家电企业、建筑建材企业也大批倒闭,这个风险就会非常大。
怎么让它软着陆,避免硬着陆?
我这么给大家讲,如果说我们处理的不好,可能会爆发我们自己的次贷危机。
这几个大的房企,再加上有些银行的通道业务,这些银行对房地产的风险暴露是非常大的,就那些准备金根本赔不起。
第二个就是市场的方式,什么叫市场的方式?
第一,确立城市群战略。未来中国经济整体是往都市圈城市群流入。
第二,人地挂钩,人来了供地,供求平衡。
我有一个公共政策的建议,建立土地指标的全国流动市场,现在碳指标都可以全国交易,土地指标也可以。
简单来讲,比如人从东北到了深圳,用地指标划到深圳,
要是用地指标不划到深圳,那建立全国用地指标的拍卖市场,深圳的一块地卖100亿,拿10个亿给东北,
东北把用地指标给深圳,同时增加一亩或者五亩的良田,10个亿把什么地都可以变成良田。
还有就是房产税。
中国房地产要实现软着陆,城市群战略,人力挂钩,控制金融杠杆,还有房产税。
但是一定不能操之过急,要用时间来换空间,要让房地产软着陆,避免硬着陆。
房地产未来会分化
跟着人口流动去买房
谈到这,很多朋友会问说是不是房地产投资的大时代已经过去了?
坦率地跟大家讲,大家希望像过去10年一样,北上广深房价10年涨8倍涨10倍,这个时代肯定过去了,但是并不意味着未来房地产没有投资机会。
房地产我讲过一个分析框架,
叫房地产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
如果大家一定要买房,跟着人口流动去买房。
教给大家一个最简单的办法,你拉一拉在过去两年三年哪些城市人口流入最多,下一轮上涨的时候一定是这些城市领涨。
很多人说房地产投资大时代过去了,但是在过去几年,深圳,杭州,包括像东莞,无锡等等这些城市的房价都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上涨,
包括上海,上海的平均房价在过去两年也涨了30%,学区房有的涨了50%甚至一倍。
什么原因?
就是跟人口的流入流出有关。
所以中国房价的普涨时代已经过去了,未来房价是分化的,往都市圈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分化,大家如果一定要买房,就跟着人口流动去买房。
人口流入地方的房子,我认为未来还是有购买的价值,有持有的价值,在未来是有上涨的空间。
根本原因是什么?是因为它有需求。
普涨的时代结束了,即使调控的比较成功,未来中国房地产也会出现比较分化的格局。
标签 宏观经济- 原标题:任泽平:货币会逐步宽松,对资本市场不必悲观,房地产应软着陆,大宗商品价格高位筑顶
- 责任编辑: 龚如宁 
-
国家统计局: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仍会持续,3个原因
2021-08-16 12:27 中国经济 -
在中国市场受挫后,阿迪达斯21亿欧元卖掉锐步
2021-08-16 10:23 上市公司 -
31岁企业家驾驶蔚来车祸身亡,行车数据深夜披露
2021-08-16 08:49 上市公司 -
对新股“抱团压价”,19家投资机构遭处罚
2021-08-14 17:36 股市 -
广东前7月集装箱出口增4.6倍
2021-08-14 14:45 中国经济 -
外媒:极端天气为保险公司在华开辟巨大市场
2021-08-13 21:28 产业万象 -
遭实名举报哄抬芯片价格,富满电子回应
2021-08-13 16:18 上市公司 -
房贷缩水、社融回落:央行公布最新数据折射中国经济增长实质变化
2021-08-13 16:12 中国经济 -
特斯拉中国7月出口大增385%,但供应链博世、瑞萨掉链子
2021-08-13 14:40 上市公司 -
中国“手套茅”:股价暴跌64%,继续扩产能赌未来?
2021-08-13 11:19 上市公司 -
国药子公司在港私有化停止,此前计划在内地上市
2021-08-12 22:51 上市公司 -
上海临港新片区“十四五”规划:加大住房供应力度
2021-08-12 17:46 上海观察 -
上交所:中芯国际被调出上证沪股通指数样本
2021-08-12 17:18 上市公司 -
马来西亚等国疫情严重,中国手套企业称收到转移订单
2021-08-12 16:57 上市公司 -
宠物“看病贵”怎么破?
2021-08-12 16:50 金融圈 -
地方债降速,7月社融增量同比减少超1/3
2021-08-12 16:37 中国经济 -
关于智能网联汽车,工信部印发重磅意见!
2021-08-12 15:39 汽车工业 -
全球最大资管抛售阿里超7400万股,几乎清仓
2021-08-12 15:05 大公司 -
多家氢能概念股连续涨停,资本真的关心氢能未来?
2021-08-12 13:44 新能源汽车 -
银保监会专项整治互联网保险:聚焦四大领域
2021-08-12 13:19 保险
相关推荐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64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评论 119巴菲特首次批评贸易战:75亿人不喜欢你,这是大错误 评论 149“这事传到特朗普那儿,龙颜大怒” 评论 50最新闻 Hot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