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勒·斯威夫特,一位美国制造的“美国小姐”
最后更新: 2024-05-09 07:00:59泡沫上的商业帝国
今年3月,泰勒·斯威夫特的时代巡回演唱会在新加坡开唱,为新加坡政府带来了4亿新元,约合21.5亿人民币的收入,相当于新加坡2024年第一季度GDP的0.2%。
为了能顺利接下举办泰勒·斯威夫特演唱会这泼天的富贵,新加坡政府可谓是煞费苦心,他们开出了非常优厚的条件,承诺会提供300万美元一场的补贴,前提是不能再在其他东南亚国家开唱。
之所以能让新加坡政府如此大费周章,哪怕花钱倒贴,“得罪”周边邻居也要把泰勒·斯威夫特拉到当地进行演出,是因为“斯威夫特经济学”(以下简称“霉霉经济学”)一词在去年的巡演中已经得到了明确的印证。
(手持演唱会门票的泰勒·斯威夫特粉丝在自拍 图源:《华盛顿邮报》)
关于“霉霉经济学”最早的准确起源,目前已无稽可考,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出自一位为《洛杉矶时报》撰稿的专栏作家。早在美国本土巡演时,泰勒·斯威夫特的吸金能力就初现端倪,去年6月,她在芝加哥举办了3场演出,促使当地住宿价格上涨了3.1%,入住率上升了8.1%;7月,泰勒·斯威夫特转战辛辛那提,城市中心地带的酒店入住率因此攀升至98%,行业收入同比翻了近乎一倍;8月,泰勒·斯威夫特的演唱会终于开到了洛杉矶,餐饮、零售和安保行业直接新增就业岗位3000余个,据媒体估计,带动的经济效益高达3.2亿美元。
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甚至部分地区呈现萎靡的大环境下,各地政府,不论是美国的地方政府还是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希望借助泰勒·斯威夫特强大的影响力来获取更高的经济收益,怎么看都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甚至,连制作成本只有2000万美元的泰勒·斯威夫特时代巡回演唱会的大电影,都轻松地在全球砍下超过2.5亿美元的票房,顺利摘取了演唱会影片票房销量之最的桂冠。
随着泰勒·斯威夫特商业版图持续扩展,她的个人身价也自然而然地水涨船高。据福布斯估计,她的个人资产净值已经达到了11亿美元,就在1个月前,她还以85亿人民币的身价,首登胡润富豪榜。
乍眼一看,泰勒·斯威夫特在商业和文化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正在向世人宣告音乐产业的大爆发。自2015年全球音乐唱片产业历经低谷之后,似乎在大流行结束后的第三年,正以一种势如破竹的态势向世界袭来。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无人注意的角落,它冷酷依旧。
根据美国唱片协会(RIAA)发布的官方报告,2023年美国唱片收入连续8年实现了强力增长,估计零售价值达到了创纪录的171亿美元。流媒体是最大的增长驱动力,付费订阅的参与度达到了全新的水平。
可与之相对应的是数字下载音乐的持续下降,下降了12%,数字专辑和个人单曲的销售额下降了两位数,各自仅有2亿美元左右。简言之,听众的收听习惯已发生了质的改变,只要交出10美元左右的月租费给流媒体,便可在音乐的海洋里任意畅游。
同样获得增长的还有演唱会收入和同步版税,其中,演唱会这类的实体演出更是贡献了超过10%的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每当谈及其他产业时都要被再三重申的通胀因素,在此处被有意无意地隐匿了。而在2021年发布的行业营收报告简报中,就清楚地写明了如果计入通货膨胀的因素,那么美国唱片行业在该年151亿美元的预估零售价值,比1999年的峰值远远落后了37%,尽管当年的数值是147亿美元。照此推算,2023年也比1999年下降了33%。
(美国唱片协会发布的2021年行业营收报告)
关于音乐市场多年来的整体性萎缩,或许可以用一个来自泰勒·斯威夫特的数据加以证明。
发行于2014年的单曲《Shake It Off》,在18个国家和地区拿到了黄金以上的销量认证,而在2019年发行的《Cruel Summer》,只有12个,除了认证国家的数量减少了三分之一外,在认证国家的销售数量也急剧下滑,《Shake It Off》在澳大利亚坐拥18个白金认证,而到了《Cruel Summer》则下降为6个。
泰勒·斯威夫特在新冠大流行后的大放异彩,正是这个时代的选择,个人的努力固然重要,但时代造就的机遇更是可遇而不可求。
法律层面,随着流媒体发展,相关的版权法案日益健全,对创作者权益的保护与日俱增,极大压缩了互联网诞生伊始就相伴相生的盗版下载的生存空间,并且逐步规范了流媒体平台如何在购买音乐版权之后,为创作者们分配他们应得的那份收入。
这一切的幕后推手是互联网时代流媒体崛起而引发的剧烈变革。人们极少有需求要像以前一样,亲临线下的实体商店,购买磁带、光碟和黑胶唱片。线上付费收听模式的全面铺开,让消费者只需要花上几美元就可以在Spotify或苹果音乐上畅听曲库,并根据个人喜好无限创建自己的电台和播放列表,收藏自己喜欢的歌曲。
在流媒体音乐付费模式大行其道的当下,创作者和唱片公司、流媒体平台的关系顺势发生了质的改变。创作者的话语权比过去有所增加,而粉丝粘性越高,在创作上越有自主性的领头羊更是如此。
泰勒·斯威夫特本人即是流媒体时代的绝对王者,她的追随者陪伴她一同从乡村时代长大,在社会舆论中经历了数不尽的起起落落,这种共同经历造就了粉丝的高度粘性,且她本人日常也通过社交平台积极与粉丝互动,分享音乐创作的进展、生活里的小感悟、不施粉黛的生活照和偶尔怒怼媒体和评论家的快人快语。
正如前文所论述的那样,这种亲密无间的粉丝社区的搭建,自始至终与她的音乐风格息息相关。构建与粉丝群体之间亲密关系在电视媒体当道的时代很难实现,因为总是要隔着其他的权威媒介才能实现相互喊话,信息的密度流失不说,自我表达也在这种传播链条中丧失了温度和质感。
而现在,借由第一人称视角的歌曲和频繁的社媒互动,泰勒·斯威夫特便可轻松地在网络空间中建立起由她牢牢掌控的粉丝帝国,不必担心被某个别有用心的媒体扭曲了本意,解释的主动权永远在她,她可以随时随地在自己的账号领土上对粉丝进行召唤。
她向歌迷传达的从来都不是信息,而是一种可以被泛化的共同情绪。
创作者出身的泰勒·斯威夫特比任何人都知道对作品宣誓主权的重要性,更别提在流媒体商业化运作的当下。2019年美国音乐经纪人斯库特·布劳恩高价收购了“大机器”唱片公司,因此间接拥有了泰勒·斯威夫特前6张录音室专辑的母带。
根据《美国版权法》,音乐录音带的版权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录音版权,另外一种就是音乐作品本身的版权,而前者就是指母带的所有权。母带的拥有者自动拥有唱片各种规格的版权,发行可供下载的数字版,上架流媒体平台,或出售磁带、光碟和黑胶唱片等实体音乐制品。过去,唱片公司会在合同中会要求创作者将母带的所有权永久转交给唱片公司,而任何人想要重新制作唱片,都必须获得母带所有者的同意。
泰勒·斯威夫特在2005年同“大机器”签下的合约中就规定,“大机器”拥有母带的所有权,而她可以凭歌曲主要创作者的身份持有六张专辑的发行权,日后可自行重新录制歌曲。
2018年泰勒·斯威夫特结束了和“大机器”的合约,同环球音乐集团建立了完全不一样的合作关系,在新签订的合同里,泰勒·斯威夫特完全持有日后唱片的版权,包括母带所有权及作品发行权,从她第7张录音室专辑《Lover》开始实行。
在“大机器”被收购的当天,泰勒·斯威夫特在社交平台上发文声称,自己多年来一直想通过正常的购买方式拿回母带的所有权,但“大机器”以此为要挟,逼迫她重新签订新的合约。她不愿意布劳恩这个她眼中贪得无厌的恶棍拥有自己辛苦创作的音乐。双方围绕母带和版权的争论愈演愈烈,吸引了大量报道,引发关于歌手权益、知识产权及音乐产业道德规范的讨论。
为了解决自己在旧日发行的6张唱片母带不属于自己的问题,泰勒·斯威夫特在2019年宣布要重新录制这6张专辑,在此后的几年间,陆续推出了重录后的泰勒·斯威夫特版本的6张专辑。它们一经上架便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泰勒·斯威夫特的粉丝全力支持她同“邪恶”的音乐产业做斗争,捍卫自己作品的拥有权。
(重新录制后的泰勒·斯威夫特版本的专辑)
在夺回自己对母带所有权的过程中,泰勒·斯威夫特一直在社交平台上积极地同粉丝保持着互动,她以一种无助且脆弱的姿态向他们发起求援,私密的情感连接再一次在双向作用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流媒体时代版权边界的变化是为了适应全新的生产关系,尚且算是一种积极的变革,而去年全球范围内线下演出大火,则是通货膨胀和后疫情时代报复性消费双重叠加导致的必然。根据《商业内幕》的报道,2023年在美国本土举行的泰勒·斯威夫特演唱会门票官方售价比以往(平均253.56美元)大幅提高,常规门票价格在49美元至449美元之间,贵宾套票价格在199美元至899美元之间,而在二级市场转售的平均价格则更为疯狂,较往年上涨了2321%,达到了惊人的3801美元,甚至有黄牛开出2.2万美元的天价。
不仅在美国如此,在其他国家举办演唱会也一样,根据英国媒体的报道,在截至2023年5月的一年里,娱乐和文化产品价格上涨了6.8%,为30年来的最快涨幅,其中文化服务受到的影响最大,尤其是音乐会和其他现场音乐活动的门票。
而根据美国劳工部的消息,尽管他们没有具体衡量音乐会价格的通胀水平,但现场演出门票价格的通胀率目前比美国整体通胀率高出2.6%,而且随着整体数据的下降,这一差距将会有所扩大。
从长远看,线下演出门票的飞涨并不会给整个音乐产业带来太多的益处,资本逐利的本性在其中暴露无遗。昂贵的价格已然成为票务行业的基石,让垄断的票务公司赚得盆满钵满,与此同时,通货膨胀却正在削弱普通音乐产品消费者的日常购买力。价格的无节制上涨导致了小型场馆的相继关闭,故而造就了一个畸形的产业系统,只有利于独占鳌头的畅销歌手,同时隐晦地离间他们和歌迷。
早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前,票务巨头们过分难看的吃相就已经影响到了普通消费者,疫情爆发后,诸如“票务大师”之类的大型票务公司更是肆无忌惮地利用消费者重返演出现场的意愿,将“改善定价”和“动态定价”这样的术语作为公司收入来源骤增的合理性解释。Live Nation在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吹嘘道:“除了上座率的增加,强劲的需求也使得价格得以改善,与2019年相比,露天剧场和主要节日的平均价格上涨了两位数。”
“票务大师”的反应则更加圆滑,他们将饱受非议的定价系统解释为市场上供需关系的动态变化,该公司网站上赫然写道:“票价和手续费价格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根据需求而调整。”这简直是航空公司定价的翻版:那些有钱旅行的人将支付高峰时的出行费用,同理,那些有能力付出超过1000美元来观摩一场演出的人,才有资格买到演唱会的门票。
(“票务大师”的高管们在参议院听证会上作证 图源:《时代》)
垄断性的票务公司在泰勒·斯威夫特演唱会门票售卖上的操作,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粉丝不得不支付1000美元以上的费用来一睹偶像的芳容。全年410万张门票在开票第一天就售出了200万张,创下多项纪录,但黄牛在二级市场上堪称疯狂的抬价,很快点燃了粉丝们的怒火。在售票系统崩溃三周后,他们以一纸诉状将“票务大师”的贪婪行径捅到白宫,要求改革和联邦贸易委员会在提出新规定后,国家最大的票务销售商必须开始预先披露费用。
资源向头部明星集中且哄抬售价的恶果日渐显现,今年3月,澳大利亚取消了一连串的现场音乐节,澳大利亚的艺术部长要求传播和艺术委员会对此展开调查,以解决澳大利亚现场音乐产业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皇家理工学院的社会学家凯瑟琳·斯特朗在接受澳大利亚新闻网对话时表示,音乐节正处于比以往更危险的边缘。她说:“不幸的是,如果人们难以支付房租,难以购买食物,他们就不会花几百美元去买一张音乐节或音乐会的门票。”
新冠大流行后,全球的财富比以往更加向头部的精英们集中。
音乐,也不能免俗。
下一站,未知
2024年伊始,泰勒·斯威夫特的歌迷惊讶地发现,他们在Tiktok上听不到自己偶像的歌声了。
环球音乐和Tiktok未能就内容许可的新协议达成一致,双方在艺人的薪酬问题上存在广泛的分歧,因而爆发了一场公开的较量。为了避免后续的法律纠纷,Tiktok主动下架了环球旗下艺人的创作曲目,其中就包括泰勒·斯威夫特的各首单曲。
在Tiktok上大火的音乐视频,其播放时间通常不超过一分钟,因而Tiktok认为自己无需支付完整的版权费用,环球音乐不能用和流媒体签订的合同来套Tiktok的运营模式。而环球音乐则认为Tiktok正在建立一个以音乐为基础的业务模块,而他们没有为音乐支付应有的价值。
相较于商业模式现在已经成熟定型的音乐流媒体,Tiktok的运营逻辑是非常独特的。在碎片化视频传播的过程中,音乐也不可避免被同样碎片化,作品的完整性在这里荡然无存,人们更青睐重复且抓耳的旋律。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一口气打包购买一整张专辑或者一首单曲的消费模式还能行得通吗?目前,还没人能给出准确的回答,但一个可以被明确观察到的市场反应是,当Tiktok主动撤下泰勒·斯威夫特的歌曲后,立马有大量的音乐爱好者上传了自己版本的泰勒·斯威夫特歌曲的演唱片段,供视频制作者们使用。
Tiktok对于音乐产业的影响,特别是在创作方式上要更加深远,原本音乐产业在近十年来就饱受旋律已死、节奏当道的诟病。而短视频的病毒式传播偏偏就依赖这种简单洗脑的旋律片段,在流量的驱动下,力图活下去的现代流行音乐又该走向何方?
当乐迷们在2010年前后谈起当代流行音乐的女歌手时,没有人想到那个抱着木吉他笑得腼腆的乡村女孩儿会在多年后成长为一面高昂的旗帜——“山东天后”蕾哈娜变身巴巴托斯成功女企业家专注在丝芙兰卖美妆;演唱会造型艺术家Lady Gaga一脚踏入好莱坞,专注提名奥斯卡;英国瑰宝阿黛尔在随着年龄增长减少了创作后,开始关心身体的康健和家庭生活,消失在聚光灯的阴影之中。
曾经每一个被誉为流行音乐天后的女性表演艺术家,都在时代的浪潮中选择了一条自己的路,一条被时代所能接纳的路。泰勒·斯威夫特也是如此,她努力地在殷实家境的加持下,兑现了全部的天赋,又在占据美国主流文化的中产阶级价值观难以维系的当下,被主流媒体和粉丝们拥簇着、如愿以偿地成为互联网时代美国的精神旗手。
作为商品和自我身份标识的流行音乐,在下一个十年里又会迎来怎样的改变?
从麦当娜,到布兰妮,再到泰勒·斯威夫特。
下一个应运而生的全美制造的幸运儿,又会是谁呢?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王冬晓 
-
“他被指控受贿10亿卢布”
2024-05-08 23:08 俄罗斯之声 -
震撼场面!上万名塞尔维亚群众走上街头 热烈欢迎习近平主席到访
2024-05-08 22:39 中国外交 -
日产CEO:中国车企强大了,我们陷入生存游戏
2024-05-08 22:38 新能源汽车 -
“这么对中国,欧盟很快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2024-05-08 22:34 新能源汽车 -
习近平主席对塞尔维亚国事访问成果文件清单
2024-05-08 22:24 中国外交 -
习近平出席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举行的欢迎宴会
2024-05-08 22:23 中国外交 -
“我们这些操作不得人心,所以拉美国家才更愿意找中国合作”
2024-05-08 22:03 美国一梦 -
“美禁令未必有效,57%含新疆棉样品被标仅用美国原料”
2024-05-08 21:48 -
习近平同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举行会谈
2024-05-08 20:59 观察者头条 -
两名乌军军官涉嫌企图暗杀泽连斯基被捕,美俄回应
2024-05-08 20:44 乌克兰之殇 -
美撤销部分企业对华为出口许可证,商务部回应
2024-05-08 20:19 华为 -
习近平同武契奇共同会见记者
2024-05-08 20:17 中国外交 -
泰国新卫生部长上任首日:重新考虑大麻合法化政策
2024-05-08 19:53 禁毒战争 -
习近平宣布中方支持新时代中塞命运共同体建设首期6项举措
2024-05-08 19:22 中国外交 -
两年资金外流30亿美元,乌克兰农民为逃税竟出这些“奇招”…
2024-05-08 18:40 乌克兰之殇 -
-
两国元首共同宣布深化和提升中塞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构建新时代中塞命运共同体
2024-05-08 17:55 -
以代表威胁:若联大通过,美国将停止资助联合国
2024-05-08 17:00 巴以恩仇录 -
习近平检阅塞尔维亚仪仗队
2024-05-08 16:53 -
习近平:相信这次访问必将开启中塞关系崭新的历史篇章
2024-05-08 16:45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他称“无法确保出席阅兵式的各国领导人安全”,俄方回击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
数千美情报人员将被裁撤,美媒炒:他们“反水”中俄怎么办
-
5年来首次,香港金管局买入美元以稳定汇率
-
特朗普下手,英伟达对华“特供版”要改
-
中国人寿通过议案,险资有望加入债券“南向通”
-
美防长命令双航母战斗群继续留在中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