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勒·斯威夫特,一位美国制造的“美国小姐”
最后更新: 2024-05-09 07:00:59顺应时代还是扭曲时代?
通过作品来表达自己对社会议题的关心,属于艺术创作者的基本操作,较为容易被大众接受,比如鲍勃·迪伦的《Blowin' In The Wind》表达的是反对战争,迈克尔·杰克逊的《Black Or White》表达的是反对种族歧视。而直接在公众面前发声,鼓动粉丝去为特定的候选人投票则属于非常赤裸的政治行为,极易引发强烈的社会争议。
1990年,麦当娜为了表达自己对克林顿的支持,就拍摄过一支鼓动年轻人去投票的宣传短片,她穿着三点式内衣,身上披着一面美国国旗,嬉笑着和另外两名穿着紧身衣的黑人男性(从外貌特征上看,有极大的概率是性少数群体)高喊着:“快滚去投票,不然我就要踹你们的屁股了。”
(麦当娜拍摄的短片截图)
2018年,特朗普执政任期内举行中期选举的一年,也是泰勒·斯威夫特因其政治性言论在美国政坛丢下惊天炸弹的一年。
彼时,玛莎·布莱克伯恩正在田纳西州与民主党候选人就参议院的席位展开激烈争夺——她是一位非常强硬且激进的保守派共和党人,与特朗普关系密切,对女性权益毫不感冒,并主张采取更有力的手腕来处理移民问题。在同年拍摄的泰勒·斯威夫特的纪录电影《美国小姐》中,泰勒·斯威夫特愤怒地将玛莎·布莱克伯恩称为“一个女版特朗普”。
“我们必须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如果他没赢,那我至少尝试过了,”泰勒·斯威夫特泪眼婆娑地在纪录片中面对不赞同自己公开反对玛莎·布莱克伯恩的父亲这样说,“这是一件大事,她投票反对女性获得公平报酬,她投票反对重新授权《反对针对女性暴力法案》。她认为如果你们是同性恋,甚至看起来像是同性恋,餐馆就有权把你们赶出去,这真的就是基本人权,在这一点上就是是非对错。”
“我看到她隐藏在田纳西州基督教价值观这样的话后面,这些不是田纳西州基督教价值观,我住在田纳西州,我是基督教徒,我们不支持这种观点。”
自我认同为田纳西人,出生在宾夕法尼亚,现居纽约的泰勒·斯威夫特,对田纳西选民的政治倾向的洞察并不如她在音乐上那么敏锐。作为铁杆红州的田纳西,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领先优势从2004年就开始一路高歌猛进,从14%到15%再到21%,2016年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那一年,他甚至在田纳西赢了希拉里27%。
美国底层保守主义思潮的回溯的责任,绝对不是一个“骗子”特朗普就能承担的。
由此,泰勒·斯威夫特和玛莎·布莱克伯恩的战争拉开了序幕,她不仅在社交平台的账号上撰写推文鼓动粉丝去投票,还积极地用音乐来传达对现任特朗普政府的不满。在这一时期,她创作了两首政治意味浓厚的歌曲,一首叫《Only The Young》,歌词讨论了校园枪击案、特朗普和干预选举等问题,赞美年轻人拥有的朝气活力和改变世界的力量;一首叫《Miss Americana & The Heartbreak Prince》,借用一对情侣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她对美国政坛现状的幻灭。
(泰勒·斯威夫特在社交平台上高调为另一位田纳西州的参议员候选人拉票)
根据美国媒体的报道,在泰勒·斯威夫特强有力的号召下,仅一天当地就新增了万名注册选民,这一数字创下历史新高。人们不由感叹她身上所蕴含的强大号召力,不仅在流行音乐市场上空前绝后,恐怕在政治博弈中也不容小觑。
面对媒体关于泰勒·斯威夫特公开号召粉丝给本党对头投票有何感想的提问,特朗普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调侃:“我对她的喜爱减少了25%。”早先,特朗普本人对泰勒·斯威夫特一直是较为欣赏的态度,他曾于2012年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赞扬她专注创作,不像其他音乐表演家一样借助自身在粉丝群体内的影响力,扰乱政治议程。
(赢得田纳西州参议员选举的玛莎·布莱克伯恩 图源:《每日电讯报》)
尽管有年轻选民们的支持,但泰勒·斯威夫特和她的追随者在同共和党人的这场竞选大战中还是败下阵来。不过她并未就此停止对美国政治的参与,相反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在2020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泰勒·斯威夫特再一次站出来鼓励粉丝去为民主党候选人乔·拜登投票,并在大选开始后将自己创作的歌曲《Only The Young》送给拜登跟哈里斯,授权他们可以在竞选中使用该曲宣传。
有趣的是,《Only The Young》虽然诞生于专辑《Lover》的制作时期,却并未被泰勒·斯威夫特收入该专辑,她曾经对此做出解释,是她自己做主把这支曲子从专辑里拿掉的,因为这是一支为她的纪录片《美国小姐》所做的主题曲。
随着美国政府完成换届,特朗普黯然下台,泰勒·斯威夫特在政治上的表达欲似乎也跟着一去不复返,在已经完成的2022年中期选举和正在进行的2024年总统大选中,目前她并未再就任何投票话题在社交平台上发表任何言论。期间,她只在罗诉韦德案被推翻、美国女性堕胎权益遭到极大破坏那日,转发了米歇尔·奥巴马的声明,并表达了担忧;以及在跨性别和同性恋权利将要通过参议院投票时,表达了自己的支持。
尽管一年多来,泰勒·斯威夫特的重心主要集中在全球巡演和专辑制作的工作上,但以福克斯电视台为主阵地的保守派媒体,并没有因为她近期在政治议题上的“不作为”姿态而对她有所松懈。
当泰勒·斯威夫特和身为橄榄球运动员的新男友,堪萨斯城酋长队的特拉维斯·凯尔西双双现身超级碗赛场时,右翼媒体的支持者们便开始像往常一样,不遗余力地散播起阴谋论,指责她通过找寻一个橄榄球明星当男朋友的方式,染指美国人民最钟爱的橄榄球运动,意图通过对保守派宣传阵地的渗透,传达她支持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拜登的政治主张。
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正是由于泰勒·斯威夫特的加入,今年超级碗的收视较往年相比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狂飙。是“美国春晚”在蹭泰勒·斯威夫特,而不是相反。大众媒介里的流行文化对传统体育此类保守派心中精神图腾造成的直接冲击,竟然是以如此方式完成的。
泰勒·斯威夫特在政治议题上的姿态,永远都可以用“精致的优雅”来形容。她宣称自己关心性少数群体的权益、女性平权、反对种族歧视,并用创作的笔刷把这些议题融进自己的旋律之中,看似颇具先锋意识,然而,这类主张在美国舆论场里属于左翼们老生常谈的安全牌,绝对的政治正确,尖锐性的缺失使它们大多数时候,更像是人们用于标榜自己政治身份的时尚单品。
真正会对美国价值观造成冲击的议题,对内如制度性贫困,对外如巴以冲突,是不会在西方文艺圈中得到广泛曝光和讨论的。艺术创作者们无伤大雅的小脾气可以被主流文化容忍接纳,当做某种纵容和调剂,但对现行权威体制的刨坟行径,绝不可以被放在台面上言说。
身为泰勒·斯威夫特圈内好友、同样是知名歌手的赛琳娜·戈麦斯,就曾在巴以冲突爆发后于社交平台发言:“人们遭受的折磨和杀害,或对任何一个群体的任何仇恨行为都是可怕的。我们需要保护所有人,特别是儿童,永远停止暴力。我希望我能改变这个世界,但是一个帖子不会”。然而,在被外界解读为是为巴勒斯坦发声后,她随即又点赞了艾米·舒默支持以色列言论,没多久就彻底在外网翻了车,只得将账号关停。
此类危险不会是中产家庭出身的泰勒·斯威夫特乐意看到的,因而她的作品中充斥着微妙的违和感,一方面她在竭力宣传爱、平等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方面她又对残酷的、更为深远的社会议题当作无事发生,她在俄乌冲突和巴以冲突中都选择了默不作声,同样对于近两年发生在美国各地日益严峻的移民问题选择了视而不见。
即便是真情实感地抨击美国现有政治体制的混乱和撕裂,泰勒·斯威夫特的落脚点仍然跳脱不出粗暴的二元对立论。现状很糟,没错,这都是特朗普一手造成的,只要把这个“独裁者”和他的支持者赶下台,那么美国社会泥泞不堪的现状就会迎刃而解。
乡村音乐歌手时期锻炼出的谨慎,仍然在泰勒·斯威夫特的为人处世中有迹可循,就像贫穷等美国社会的核心议题在她音乐中缺位一样,她在《The Man》中奋力批判父权制度对女性压迫,嘲讽似的唱到如果我是个男人我会更快取得成功,却几乎无视了对底层女性自上而下造成的迫害,贫穷真正的根源,才是大多数人无法突破玻璃天花板的主因。
从小就拥有良好教育资源的泰勒·斯威夫特,自然无法体会到更为下层的艰难,在她“凭借个人努力”成为乡村音乐明日之星时,还有多少同样对音乐感兴趣的姑娘根本买不起一把吉他。根据纽约市政府官方公布的数据,在泰勒·斯威夫特盛赞的满是梦想和希望的纽约城,有60万的孩童正处于饥饿状态。
一个典型的画面表达就是在泰勒·斯威夫特自拍自导的音乐MV《The Man》中,由她扮演的男主角傲慢无理地坐在挤挤挨挨的地铁上,她双腿大开,一边无视着身边的其他乘客厌恶的眼神,一边抽着自顾自地抽着雪茄吞云吐雾,甚至在到站下车后,还如入无人之境地对着地铁站的墙壁随意撒尿。
(《The Man》的MV截图)
看似嘲讽拉满,然而问题在于,一个掌握了社会上层资源,能开游艇出海,参加慈善网球赛的精英男性,日常通勤会搭乘以管理混乱、环境肮脏著称的纽约地铁吗?颇有网文女频小说中,霸道总裁穿着由仆人熨帖妥当的西装三件套还要在早上挤公交的违和感。
这种倒置的“农民幻想着皇帝用金锄头种地”的滑稽桥段,暴露出的正是占据美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城市中产在严肃社会议题上同底层人民的割裂,正如泰勒·斯威夫特本人2011年12月在对公告牌对话中所说的,“我从来没有在乡村音乐中感到任何针对女性的歧视,因为我从来没有感觉到它对我产生影响。”她默认了这种不公的必然,“我的理念一直都是如果你想和男人们同台竞技,你就得像他们一样努力。”
即便在遭受性骚扰后,泰勒·斯威夫特对于职场女性所身处的困境有了更为具体的感悟,但这种感悟依旧是漂浮的,不依托于具体的生活场景而存在,因此为了向歌迷传达更广泛的真实,她不得不将自己生活体验中高度浓缩的精英化形象,放置在她认为的普遍存在的女性生活场景之中。
如今,随着美国2024年大选拉开序幕,以特朗普为代表的美国保守派再度卷土重来。对美国主流意识形态风向素来敏锐的奥斯卡颁奖典礼,已经先知先觉地成全了《奥本海默》在荣誉上的圆满,新自由主义在文化圈层泛起的浪涌,终究要为现实中的生存问题而落脚。
从更为宏观的视角来看,这背后折射出现实是,随着美国综合国力的衰落,以其为首的西方主流文化急需一个正面的,在内心深处仍然对这套价值观笃信的偶像,为其摇旗呐喊。
这就是泰勒·斯威夫特的时代。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王冬晓 
-
“他被指控受贿10亿卢布”
2024-05-08 23:08 俄罗斯之声 -
震撼场面!上万名塞尔维亚群众走上街头 热烈欢迎习近平主席到访
2024-05-08 22:39 中国外交 -
日产CEO:中国车企强大了,我们陷入生存游戏
2024-05-08 22:38 新能源汽车 -
“这么对中国,欧盟很快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2024-05-08 22:34 新能源汽车 -
习近平主席对塞尔维亚国事访问成果文件清单
2024-05-08 22:24 中国外交 -
习近平出席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举行的欢迎宴会
2024-05-08 22:23 中国外交 -
“我们这些操作不得人心,所以拉美国家才更愿意找中国合作”
2024-05-08 22:03 美国一梦 -
“美禁令未必有效,57%含新疆棉样品被标仅用美国原料”
2024-05-08 21:48 -
习近平同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举行会谈
2024-05-08 20:59 观察者头条 -
两名乌军军官涉嫌企图暗杀泽连斯基被捕,美俄回应
2024-05-08 20:44 乌克兰之殇 -
美撤销部分企业对华为出口许可证,商务部回应
2024-05-08 20:19 华为 -
习近平同武契奇共同会见记者
2024-05-08 20:17 中国外交 -
泰国新卫生部长上任首日:重新考虑大麻合法化政策
2024-05-08 19:53 禁毒战争 -
习近平宣布中方支持新时代中塞命运共同体建设首期6项举措
2024-05-08 19:22 中国外交 -
两年资金外流30亿美元,乌克兰农民为逃税竟出这些“奇招”…
2024-05-08 18:40 乌克兰之殇 -
-
两国元首共同宣布深化和提升中塞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构建新时代中塞命运共同体
2024-05-08 17:55 -
以代表威胁:若联大通过,美国将停止资助联合国
2024-05-08 17:00 巴以恩仇录 -
习近平检阅塞尔维亚仪仗队
2024-05-08 16:53 -
习近平:相信这次访问必将开启中塞关系崭新的历史篇章
2024-05-08 16:45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他称“无法确保出席阅兵式的各国领导人安全”,俄方回击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
数千美情报人员将被裁撤,美媒炒:他们“反水”中俄怎么办
-
5年来首次,香港金管局买入美元以稳定汇率
-
特朗普下手,英伟达对华“特供版”要改
-
中国人寿通过议案,险资有望加入债券“南向通”
-
美防长命令双航母战斗群继续留在中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