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尔:忘却历史,能够救赎韩国吗?
最后更新: 2023-05-06 09:32:4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保尔】
最近一段时间,韩国总统尹锡悦凭借其接二连三的“创意”言论,成为东亚舆论热点人物。其中最惹人注意的,应该是他关于历史问题的一些发言。
从韩国自掏腰包替二战期间强征劳工的日本企业赔偿,到反对要求日本政府为战争罪行道歉,再到不顾北极熊团旗所在、为美军吹嘘长津湖战役的功绩,种种言论,即便是在其国内也引发了很大的争议。
虽然有着历史和解、追求和平作为主基调,但这样的言论还是让人感到惊诧,以至于有网友调侃“难道大韩民国没有近代史的课程吗?”事实上,韩国的教育水平是很高的,东亚近代史的学者也不少,只是他们的历史观未必能够打动政客。
到底什么是“历史和解”?怎样才能与历史和解?以及,为什么会出现一些奇怪的言论?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略谈一二。
《日经中文网》报道截图
总有不能忘却的历史
所谓“忘记历史”的说法,在最基本的逻辑上是站不住脚的。
在广义上,“历史”涵盖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切发生过的事情都属于历史。因此,无论文理医工,任何学科都有属于它的学科史,每一个国家、民族也都会凝聚属于国与族的历史,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正因如此,忘记历史是不可能的,也不符合人类文明的正常逻辑。
不过,由于历史总归是人们书写的产物,记忆会有碎片,历史书写也难免会有遗漏。就此而言,某些历史片段的遗忘确实在所难免。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片段都可以被遗忘,作为人类文明的共性之一,总有一些历史是无论如何都必须被铭记的,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苦难。
如今名人写自传,总少不了讲一讲“艰苦奋斗”的发家历史,且不论真假,这种取舍就能够看出苦难经历在其记忆中的重要地位。对于民族与国家而言,苦难的历程也同样重要。在当代世界,几乎每个国家在书写历史时,都会浓墨重彩地讲述那些悲痛的事件,比如美国人的历史课本中一定会有珍珠港和“9·11”,英国人的历史书中必然会有伦敦大轰炸,法国人的课本中更是少不了德国人的身影。
在这方面,韩国的邻国日本堪称“典型”。
日本的教科书编写经常在遗忘和记忆之间游走。比如,对于二战中侵略他国的内容,特别是屠杀百姓、掠夺资源、强征“慰安妇”这样的丑陋暴行,能忘多少就忘多少,恨不得全都想不起来;但是,二战中广岛、长崎上空投下的那两枚原子弹,日本的教科书非但忘不了,还越来越清晰、越来越详细,恨不得大书特书。
都是过去的事情,为什么沉痛的过往注定不能被遗忘呢?
一方面,苦难往事既是过去的伤疤,也是当下的经验。
早在一千多年前,被儒家学者视为三代以来最佳帝王的唐太宗李世民就总结出了“以史为鉴”的道理,惟有充分吸收曾经的惨痛教训,才能避免再次犯错、防止悲剧重新上演。正因如此,在如今欧洲高度一体化的格局下,各国并没有忘记二战时期侵略与被侵略的往事,反而在各种教育和活动中记录二战故事,用那段残酷的历史警醒后人。
另一方面,共同的苦难经历往往最能起到凝聚人心、激励士气的效果。对此,学习过近代屈辱史的中国人应该都有感同身受的理解。
事实上,为了获得这种基于苦难的“加成”,侵略者也喜欢把自己包装成“受难者”。比如美西战争之前的“缅因号”事件,美国人抢先一步把自己包装成受害者,成功催生国内的战争呼声。侵略战争中的日本更是此中老手,虽然手段总是不甚高明,但从柳条湖炸铁路,到虹桥开车闯机场,再到宛平城丢士兵,也都要给自己伪装成受害者的形象,继而刺激其国内民粹情绪。
记忆、仇恨与道歉
既然苦难的历史过往意义重大,应该被铭刻牢记,为什么还会有人主动忘记苦难,而且不要赔偿、无需道歉呢?
按照某种解释,人家这是有面向未来的“大局观”,是不想因为牢记历史而深陷仇恨,进而耽误了当下的和平与未来的发展。
这种看似豁达的说法,其实从一开始就站不住脚,因为历史与仇恨并没有必然的关联。
我们通常说的历史阐述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事实陈述,二是价值判断。前者的目标是尽可能地还原真相,力图在不带有任何预设立场的情况下,呈现历史的真实风貌。后者则是基于历史事实,作出诸如好与坏、善与恶的评判,由于这种主观判断势必基于某种立场,因此基于历史的判断与理解是可以调整与变化的。
比如二战中纳粹德国的暴行,对于被侵略的国家和人民而言,无疑是刻骨铭心的痛。直至今日,其种种暴行仍在被历史学者挖掘、揭示。但在今日的世界中,对于德国的仇恨并没有因此而增加。相反,由于二战后德国反思战争比较彻底,对于战争罪行的检讨与赔偿也相对更有作为,得到了更多的谅解。
时至今日,二次大战仍然是欧盟各国教科书中的必修内容,好莱坞的二战题材电影也不少,关于二战的纪念活动更是年年有之。但所有这些几乎都不是为了憎恨德国,反而是为了呼吁和平。可见牢记惨痛的过往,反而能够有利于维护宝贵的和平。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柏林连续两年禁止二战纪念活动出现俄乌国旗,乌方怒批
2023-05-06 09:26 德意志 -
中非共和国外省地区发生多起针对中企、中国公民犯罪
2023-05-06 08:36 中国外交 -
乌副防长:俄军希望在“胜利日“前攻占巴赫穆特
2023-05-06 08:10 乌克兰之殇 -
美国证监会“吹哨人”奖金刷新纪录,一人获近2.79亿美元
2023-05-06 08:01 美国经济 -
巴基斯坦总统:国际形势越是深刻变化,越要打造紧密牢固的巴中友谊
2023-05-06 06:51 中国外交 -
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加冕仪式将于5月6日举行
2023-05-06 06:47 不列颠 -
加拿大安大略省火车脱轨事故可能出现化学品泄漏
2023-05-06 06:38 -
胜利日前克宫遭袭,普京会怎么报复?
2023-05-05 23:08 乌克兰之殇 -
博雷利:欧洲需要有别于美国的对华政策
2023-05-05 22:06 欧洲乱局 -
拉夫罗夫表态
2023-05-05 21:27 -
她急了:中俄“几乎肯定会利用”这点,说美国无能
2023-05-05 20:18 美国政治 -
“多次被拒接电话后,美正寻求美中防长在新加坡会面”
2023-05-05 18:26 中美关系 -
约旦外交大臣:叙利亚回归阿盟指日可待
2023-05-05 17:51 叙利亚内战 -
被追问“是否担心有更多国家放弃美元”,他满脸……
2023-05-05 16:40 -
秦刚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外长会
2023-05-05 16:25 中国外交 -
澳两党领袖罕见同时发声:阿桑奇案适可而止,拖太久了
2023-05-05 16:23 阿桑奇 -
加拿大政客炒作“中方威胁加议员”,外交部:子虚乌有
2023-05-05 16:22 中国外交 -
两天内第三起,俄一炼油厂再遭无人机袭击起火
2023-05-05 16:18 观察者头条 -
白宫要对AI有大动作?开会途中拜登突然到场
2023-05-05 16:05 -
外交部:美方在看待中非合作时,应当少一些“酸葡萄”心理
2023-05-05 15:53 中国外交
相关推荐 -
事关中国!特朗普亲自阻止马斯克,还飙脏话? 评论 108起诉!“加州州长向特朗普发起最直接的法律挑战” 评论 115“白宫承认‘中方没打来过电话’,我早就知道…” 评论 195“如果美国不认真对待,会被中国彻底碾压” 评论 131最新闻 Hot
-
沙利文猛批特朗普:中国可不会像苏联那样崩溃
-
美债风暴前一个月,海外债主增持2900亿美元,中国增持235亿美元
-
首次披露!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原局长李光林已落马,被跨省起诉
-
“以色列计划5月轰炸伊朗核设施,本以为特朗普肯定同意…”
-
“过去欧洲防着中国,现在中国担忧欧洲偷”
-
事关中国!特朗普亲自阻止马斯克,还飙脏话?
-
“被中国震惊15年了,美国还是没搞定...”
-
专门朝中国泼脏水的部门,鲁比奥给关了
-
又急了!特朗普打算对DeepSeek下黑手
-
他放话“让中国得不到资源”,我使馆驳斥
-
中国消费者:影响不大,没美国货,买国货
-
“西方能在巴西挖,最终不还得运到中国”
-
跨性别女性算不算法律定义上的女性?英国判了
-
“也有想把工厂迁回美国的,但零件还得从中国买”
-
“现在是2025年,不是1939年,谁敢拦我?”
-
起诉!“加州州长向特朗普发起最直接的法律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