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文木:中国古代西部边疆南北治理经验与教训
最后更新: 2020-05-28 17:47:48[101]1259年,忽必烈入蜀,谋臣赫经提出“合围把稍”的战术,他在《东师议》中建议:“国家用兵,一以国俗为制,而不师古。不计师之众寡,地之险易,敌之强弱,必合围把稍,猎取之若禽兽然。聚如丘山,散如风雨,迅如雷电,捷如鹰鹘,鞭弭所属,指期约日,万里不忒,得兵家之诡道,而长于用奇。”《元史》卷一百五十七《列传·郝经》,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元史》(第五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2916页。
[102]《元史》卷一百三十三《列传·也罕的斤》,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元史》(第五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2496页。
[103]太公城,缅甸古城,位于今缅甸实阶区东北部达冈一带,北回归与东经96度相交地带。参阅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元明时期》,中国地图出版社1991年版,第23~24页。
[104]江头成,缅甸古城名。故址有几说:(1)在今缅甸八莫;(2)在今缅甸杰沙附近;(3)在今八莫以南的恭屯(Kaung-ton)。为缅甸北部主要城市之一,当水陆交通要冲,古时从云南入缅甸多经此。名见《元史。外国列传》缅国条。据《新元史·外国列传》缅国条所述,此城同太公城、马来城、安正国城和蒲甘缅王城并称为“缅中五城”。大体位置于北纬25度,东经95度之间。参阅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元明时期》,中国地图出版社1991年版,第23~24页。
[105]尤中:《云南民族史》,云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80页。
[106]《元史》卷二百一十《列传·外夷(三)·缅》,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元史》(第二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3774页。
[107]《元史》卷二百一十《列传·外夷(三)·缅》,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元史》(第二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3774~3775页。
[108]《元史》卷二百一十《列传·外夷(三)·缅》,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元史》(第二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3775页。
[109]“八百”,亦称“八百媳妇”,古代地名,在今缅甸掸邦东部,泰国迈清一带。顾祖禹:“八百大甸军民宣慰使司,古蛮夷地。世传其土酋招妻八百,各领一寨,因名八百媳妇。”﹝清﹞顾祖禹著:《读史方舆纪要》,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5011页。参阅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元明时期》,中国地图出版社1991年版,第23~24页。
[110]转引自[美]亨利·基辛格著,顾淑馨、林添贵译:《大外交》,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第35页。
[111]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5页。
[112]“麓川”是汉文对傣族联盟国家“勐卯龙”的译写,“勐卯龙”直译为汉语是“大卯国”,因元朝曾在“勐卯龙”王城所在地“勐卯”(卯地)设立过“麓川路”(省之下、府之上的行政区),故将“勐卯龙”(大卯国)译写为“麓川国”。
[113]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明史》(第十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6526页。
[114]“二十七年置缅中宣慰司,以土酋卜剌浪为使,二十八年卜剌浪遣使贡方物,诉百夷思伦侵夺境土。二十九年,复来诉。”《明史》卷三百十五《云南土司(三)·缅甸》,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明史》(第十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6539页。
[115]“永乐元年,缅尊那罗塔使入贡。因言缅虽遐裔,愿臣属中国,而道经木邦、孟养,多阻遏。乞命以职,赐冠服、印章,庶免欺陵。诏设缅甸宣慰使司。”《明史》三百十五卷《云南土司(三)·缅甸》,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明史》(第十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6540页。
[116]孟养宣慰司辖境相当今缅甸八莫、开泰以北,伊洛瓦底以西,那伽山脉以东地区,治所在今缅甸孟养。
[117]木邦军民宣慰司辖境相当于今缅甸掸邦包括果敢在内的东北部,治所在缅甸兴威。
[118]缅甸宣慰司,即阿瓦王王朝,曾臣属于明王朝,其地在今缅甸木邦以西,孟养以南,曼德勒为中心的伊洛瓦底江中游地区。
[119]八百大甸宣慰司,其治地在今缅甸掸邦东部和泰国清迈地区。
[120]马车里宣慰司,其辖地在今老挝境内。
[121]参阅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元明时期》,中国地图出版社1991年版,第23~24、76~77页。
[122]“(永乐)五年,那罗塔遣使贡方物,谢罪。先是,孟养宣慰使刀木旦与戛里相攻,那罗塔乘衅袭之,杀刀木旦及其长子,遂据其地。事闻,诏行人张洪等赍敕谕责。那罗塔惧,归其境土,而遣人诣阙谢罪。帝谕礼部曰:‘蛮既服辜,其释不问。’仍给以信符,令三年一朝贡。初,卜剌浪分其地,使长子那罗塔管大甸,次子马者速管小甸。卜剌浪死,那罗塔尽收其弟土地人民。已而其弟复入小甸,遣人来朝,且诉其情。敕谕那罗塔兄弟和好如初,毋干天讨。六年,那罗塔复遣人入贡,谢罪,并谢赐金牌、信符,劳赐遣之。七年复遣中官云仙等赍敕赐缅酋金织文绮。十二年,缅人来言为木邦侵掠。帝以那罗塔素强横,遣人谕之,使修好邻封,各守疆界。洪熙元年遣内官段忠、徐亮以即位诏谕缅甸。宣德元年遣使往谕云南土官,赐缅甸锦绮。二年以莽得剌为宣慰使。初,缅甸宣慰使新加斯与木邦仇杀而死,子弟溃散。缅共推莽得剌权袭,许之。自是来贡者只署缅甸,而甸中之称不复见。八年,莽得剌遣人来贡,复遣云仙赍敕赐之,并谕其勿侵木邦地。”
[123]《明史》卷三百十四《云南土司(二)·麓川》,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明史》(第十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6530页。
[124]《明史》卷三百十四《云南土司(二)·麓川》,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明史》(第十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6529页。
[125]《明史》三百十四卷《云南土司(二)·麓川》,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明史》(第十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6531页。
[126]《明史》卷一百六十二《刘球传》,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明史》(第5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3182页。
[127]《明史》三百十四卷《云南土司(二)·麓川》,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明史》(第十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6532页。
[128]《明史》卷一百六十二《刘球传》,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明史》(第5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3184页。
[129]史称“麓川之役”。明朝朝廷四次对云南麓川宣慰司叛乱出兵征讨的战役,分别发生在1439年(正统四年)、1441年(正统六年)、1442年(正统七年)、1448年(正统十三年),明朝经过连年征战,仍未彻底平息叛乱,最终以盟约形式结束;期间连续发动数十万人的进攻,致使大军疲惫、国库亏空,对北面蒙古瓦剌的防御空虚。
[130]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明史》(第十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6534页。
[131]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明史》(第十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6540~6541页。
[132]“金沙江”,此指今缅境内的伊洛瓦底江。顾祖禹:“大盈江又东南流,绕芒市西南界,陇川西北界,又南而麓川江西南流合焉,并流经孟养宣抚司东境谓之金沙江。江合众流,水势益甚,浩瀚汹涌,南流入缅甸界,阔五里余,经江头、大公、蒲甘诸城而入于南海,盖云南西南境之巨津,又与东北之金沙江异流而同名也。陇川、麓川、大盈、金沙诸川,志皆错杂不可考,今略为是正。”﹝清﹞顾祖禹著:《读史方舆纪要》,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5052页。参阅参阅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元明时期》,中国地图出版社1991年版,第76~77页。
[133]《明史》三百十四卷《云南土司(二)·麓川》,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明史》(第十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6534页。
[134]《明史》三百十四卷《云南土司(二)·麓川》,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明史》(第十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6534页。
[135]《明史》三百十四卷《云南土司(二)·麓川》,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明史》(第十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6535页。
[136]《明史》三百十四卷《云南土司(二)·麓川》,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明史》(第十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6535页。
[137]《明史》三百十四卷《云南土司(二)·麓川》,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明史》(第十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6536页。
[138]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明史》(第十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6541页。
[139]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明史》(第十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6541页。
[140]《后汉书》卷一百十九《南匈奴传》,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后汉书》(第三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1797页。
[141]六慰,又称西南六慰,是明朝在云南边境地区设置的六个较大土司的合称,即车里宣慰司(治景昽,今云南景洪)、孟养宣慰司(治今缅甸莫宁附近)、木邦宣慰司(治今缅甸新维)、缅甸宣慰司(治今缅甸阿瓦)、八百大甸宣慰司(治今泰国清迈)和老挝宣慰司(治芒龙,即今老挝琅勃拉邦)。
[142]李国祥主编:《明实录类纂·涉外史料卷》,武汉出版社1991年版,第937页。
[143]“永乐元年,缅酋那罗塔遣使入贡。因言缅虽遐裔,愿臣属中国,而道经木邦、孟养,多阻遏。乞命以职,赐冠服、印章,庶免欺陵。”《明史》三百十五卷《云南土司(三)·缅甸》,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明史》(第十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6539~6540页。
[144]《明史》三百十五卷《云南土司(三)·缅甸》,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明史》(第十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6539页。
[145]《明史》三百十五卷《云南土司(三)·缅甸》,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明史》(第十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6539页。
[146]《明史》三百十五卷《云南土司(三)·缅甸》,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明史》(第十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6539页。
[147]《明史》三百十五卷《云南土司(三)·缅甸》,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明史》(第十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6539~6540页。
[148]《明史》三百十五卷《云南土司(三)·缅甸》,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明史》(第十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6540页。
[149]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明史》(第十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6540~6541页。
[150]《明史》三百十五卷《云南土司(三)·缅甸》,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明史》(第十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6541页。
[151]《明史》三百十五卷《云南土司(三)·缅甸》,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明史》(第十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6541页。
[152]《明史》三百十五卷《云南土司(三)·缅甸》,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明史》(第十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6541页。
[153]《明史》三百十五卷《云南土司(三)·缅甸》,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明史》(第十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6541页。
[154]《明史》三百十五卷《云南土司(三)·缅甸》,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明史》(第十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6542页。
[155]参阅翦伯赞主编:《中外历史年表(公元前4500年~1918年)》(校订本),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465~475页。
[156]安南,古代对越南的称谓,包括现在的广西一带地区。
[157]天启,明熹宗朱由校的年号,1621年为天启元年,1627年为天启七年,共七年。此后就是明亡国皇帝朱由检崇祯的年号。
[158]《明史》三百十五卷《云南土司(三)·缅甸》,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明史》(第十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6546页。
[159]《明史》三百十五卷《云南土司(三)·缅甸》,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明史》(第十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6543页。
[145]《明史》三百十五卷《云南土司(三)·缅甸》,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明史》(第十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6539页。
[146]《明史》三百十五卷《云南土司(三)·缅甸》,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明史》(第十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6539页。
[147]《明史》三百十五卷《云南土司(三)·缅甸》,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明史》(第十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6539~6540页。
[148]《明史》三百十五卷《云南土司(三)·缅甸》,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明史》(第十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6540页。
[149]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明史》(第十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6540~6541页。
[150]《明史》三百十五卷《云南土司(三)·缅甸》,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明史》(第十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6541页。
[151]《明史》三百十五卷《云南土司(三)·缅甸》,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明史》(第十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6541页。
[152]《明史》三百十五卷《云南土司(三)·缅甸》,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明史》(第十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6541页。
[153]《明史》三百十五卷《云南土司(三)·缅甸》,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明史》(第十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6541页。
[154]《明史》三百十五卷《云南土司(三)·缅甸》,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明史》(第十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6542页。
[155]参阅翦伯赞主编:《中外历史年表(公元前4500年~1918年)》(校订本),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465~475页。
[156]安南,古代对越南的称谓,包括现在的广西一带地区。
[157]天启,明熹宗朱由校的年号,1621年为天启元年,1627年为天启七年,共七年。此后就是明亡国皇帝朱由检崇祯的年号。
[158]《明史》三百十五卷《云南土司(三)·缅甸》,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明史》(第十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6546页。
[159]《明史》三百十五卷《云南土司(三)·缅甸》,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明史》(第十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6543页。
[160]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明史》(第十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6544页。
[161]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明史》(第十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6544页。
[162]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明史》(第十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6544页。
[163]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明史》(第十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6545页。
[164]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明史》(第十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6545页。
[165]蛮莫,土司名。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分孟密北部地置安抚司。辖境相当今缅甸八莫附近地区;万历三十二年地入缅甸。清初曾再度内属,乾隆后又属缅甸。
[166]转引自﹝清﹞顾祖禹著:《读史方舆纪要》,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5208页。
[167]参阅张文木:《明末的人祸和天灾——从张居正改革谈起》,载《中国投资》2015年第6期。
[168]气象记录参见张德二主编:《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第2册),凤凰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352~1460页
[169]这些起义详情可参阅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第六节《明末农民战争》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88~215页。
[170]﹝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963页。
[171]﹝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963页。
[172]“关白”,日本丞相,此指丰臣秀吉。
[173]﹝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968页。
[174]﹝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963页。
[175]﹝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968页。
[176]﹝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968页。
[177]梁方仲编:《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武统计》,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79页。
[178]《明史》三百十五卷《云南土司(三)·缅甸》,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明史》(第十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6545页。
[179]神护关,故址在今云南腾冲县西北孟卡山上。
[180]万仞关,故址在今云南盈江县西北布哈山上。
[181]巨石关,故址在今云南盈江县西北息马山上。
[182]铜壁关,故址在今云南盈江县西北布哈山上。
[183]铁壁关,故址在今云南陇川县西北。
[184]虎踞关、汉龙关、天马关,清末中英勘定滇缅边界时,这三关被划属缅甸。
[185]何平:《中国西南边疆的变迁与缅甸掸族的由来》,《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186]钱穆著:《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698页。
[187]《明史》三百十五卷《云南土司(三)·缅甸》,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明史》(第十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6544页。
[188]《明史》三百十五卷《云南土司(三)·缅甸》,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明史》(第十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6544页。
[189]《明史》三百十五卷《云南土司(三)·缅甸》,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明史》(第十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6544页。
[190]《明史》三百十五卷《云南土司(三)·缅甸》,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明史》(第十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6544页。
[191]李国祥主编:《明实录类纂·涉外史料卷》,武汉出版社1991年版,第941页。
[192]《明史》三百十五卷《云南土司(三)·缅甸》,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明史》(第十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6544页。
[193]﹝明﹞张居正:《答滇抚王毅菴论夷情戒多事》,《张太岳集》卷二十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330页。
[194]﹝明﹞张居正:《答滇抚王毅菴论夷情戒多事》,《张太岳全集》卷二十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330页。
[195]﹝明﹞刘文正:《滇志》卷十《官师志·王凝》,云南民族出版社1991年版,第37~43页。
[196]思任发,原名思任,后因自称“法”(滇王),讹为思任发。明代麓川宣慰使思可发子。承袭父职,初尚能与明朝相安无事,后兼并各部,势力渐盛。正统二年(1437)据地拥众反明,次年攻占南甸、腾冲,曾击败明黔国公沐晟等军。六年,在兵部尚书王骥、定西伯蒋贵等重兵镇压下,势渐不振。八年,败走缅甸,明军再兴师征讨,务求除之。正统十年(1445年)十二月,缅甸宣慰使卜刺浪马哈省将思任发活捉,思任发绝食死。
[197]李国祥主编:《明实录类纂·涉外史料卷》,武汉出版社1991年版,第941~942页。
[198]渤泥国,也称“勃泥”或“浡尼”,是东南亚的一个古代小国,位于东南亚加里曼丹岛北部地区。
[199]李国祥主编:《明实录类纂·涉外史料卷》,武汉出版社1991年版,第941~942页。
[200]﹝清﹞师范:《滇系》,台湾成文出版社根据清嘉庆十三年修,光绪十三年重刊本影印,第1416页。
- 原标题:中国古代西部边疆南北治理经验与教训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周雪莹 
-
重建中国历史的“大一统”叙事,是关乎国本的大事
2020-05-05 08:56 -
遥望两千多年前的秦人如何防疫和治病
2020-04-21 08:28 -
宗教新右翼与当前美国的对华政策
2020-03-07 09:01 中美关系 -
“官僚主义式”政治留下的历史教训,值得警惕
2020-03-03 08:45 -
为什么施政严猛?雍正自己这样解释
2020-03-02 07:27 -
对口支援,疫情下的制度优势
2020-02-12 07:3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汉景帝不吃老鼠吗?我们如何看待过去
2020-01-18 08:45 考古 -
中国粉丝送礼物的韩国军队,曾被志愿军按地摩擦
2020-01-14 11:04 -
“超历史的”眼光与古典教育
2020-01-14 07:16 -
没有战争,西方怎能“脱胎换骨”?
2020-01-10 07:53 -
为什么我们总迷恋盛唐风华?
2020-01-01 08:44 -
古装剧里“刘海儿”泛滥,历史上到底什么样
2019-12-20 07:46 -
薛绍墓找到了,你还记得昆仑奴的梗吗?
2019-12-19 08:03 -
历朝历代都禁酒,想要畅快喝酒得等到…
2019-12-16 08:04 -
200余件七三一部队罪行新史料首次公开
2019-12-13 20:55 国家公祭日 -
在今天的台湾,“统左派”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2019-12-11 07:16 台湾 -
日本二战航母“赤城”“加贺”号残骸被确认
2019-10-22 10:27 -
4K修复版《开国大典》10月18日全国上映
2019-10-12 22:41 中国电影 -
反击“中国人种西来说”,他找到了良渚
2019-10-06 15:13 文化 -
关于这支军队的史料甚少,但英雄与牺牲的故事动人心魄
2019-09-24 10:50
相关推荐 -
“特朗普此举,是怕好莱坞没凉透啊” 评论 87“这一领域中国正不战而胜,菲律宾也无法说不” 评论 81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评论 135涉及对华贸易,纳瓦罗对英国威胁上了 评论 151“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211最新闻 Hot
-
“特朗普此举,是怕好莱坞没凉透啊”
-
“这一领域中国正不战而胜,菲律宾也无法说不”
-
又作妖,美议员要提案强制英伟达芯片植入定位系统
-
“普京接受了邀请”
-
特朗普暗示:他俩可以接班
-
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
威胁美国后又滑跪,日本财长:不抛美债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