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文木:中国古代西部边疆南北治理经验与教训
最后更新: 2020-05-28 17:47:48【文/张文木】
中国西部以昆仑山为中界分南北两部分:南部为中国西南边疆地区,主要反映了中原王朝与滇缅区域民族的融合关系;北部为西北边疆地区,主要反央中原王朝与西北民族的融合关系,而西部边疆地区治理本身就是一个涉及中国整体安全且具有高度实践性的大学问。论从史出,本文试从秦汉以来两千多年的历史中总结其中“百世不磨”[1]即带有规律性的经验与教训,借鉴当下。
一 滇缅地缘形势与中国古代西南边疆治理:经验与教训
——基于中缅边地历史变动为线索的考察
(一) 古来天险阻西域,人烟不与中原争[2]
——滇缅地势及其地缘政治意义
缅甸位于亚洲东南部、中南半岛西部,其北部和东北部同中国西藏自治区和云南省接界,东部与老挝和泰国毗邻,仰光濒临伊洛瓦底江。缅甸西部与印度、孟加拉国接壤。缅甸南临安达曼海,西南濒孟加拉湾。缅甸从南到北长约2 090公里,东西最宽处约925公里。地势北高南低。北、西、东为山脉环绕。北部为高山区,西部有那加丘陵和若开山脉,东部为掸邦高原。靠近中国边境的开卡博峰海拔5 881米,为缅甸最高峰。
缅甸地形图
伊洛瓦底江是亚洲中南半岛的大河之一,也是缅甸的第一大河。西部山地和东部高原间为伊洛瓦底江冲积平原,地势低平。伊洛瓦底江河源有东西两支,东源恩梅开江(Nmai Hka,中国境内称独龙江),发源于中国境内察隅县伯舒拉山南麓,西源迈立开江发源于缅甸北部山区。独龙江东南流经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西境,然后折转西南,进入缅甸,过贾冈南流,称恩梅开江。两江在密支那城以北汇合后始称伊洛瓦底江,南流后注入印度洋安达曼海。伊洛瓦底江全长2 714千米,流域面积43万平方千米。在伊洛瓦底江东面并与其北南平行的还有萨尔温江(又名丹伦江),为缅甸最长河流。该江源于中国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南麓,称为那曲。离开源头后进入云南境内改称怒江,入缅段称萨尔温江,或丹伦江。入缅后南下在毛淡棉附近,分西、南两支入安达曼海的莫塔马湾,并在河口处两支流间形成比卢岛。不含中国境内,河长1 660公里,流域面积20.5万平方公里。
大凡能崛起为国家者,必有方便之外援;凡有外援,必有通道。缅甸之于印度,其通往中国的道路要平缓通顺许多,纵贯缅甸北南的伊洛瓦底江——其交通意义相当于贯穿中国东西的长江和贯穿中欧和东欧的多瑙河[3]——给缅甸交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从中国云南昆明经保山至瑞丽出境至缅甸,地势相对平缓开阔,是中缅通商经贸的主干通道,同样也是中缅关系中矛盾最为复杂的区域,中缅历史上最剧烈的的拉锯式冲突和边界伸缩,也多集中于这一区域。
顺瑞丽江可达缅甸的伊洛瓦底江并由此直入印度洋,“早在公元前2世纪时,从中国的四川到印度的交通线已经开辟”[4]。西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张骞出使大夏(大夏国都在今阿富汗巴尔赫附近)回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仗,使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买人市。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印度)。骞因盛言大夏大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道便近,有利无害”[5]。《后汉书》说:“海西即大秦,掸国西南通大秦。”[6]大秦即古代罗马。《新唐书》还说缅甸:“地亦与波斯、婆罗门接,距西舍利城二十日行。西舍利者,中天竺也。”[7]中国人古时就知经缅甸可入印度至伊朗和地中海。故此,特别是在近代以来当西域或东海被困之后,滇缅通道就成了中国与国际联系的重要通道;与此相应,历史的中缅甸边界拉锯式冲突,多集中在保山经瑞丽至伊洛瓦底江这片开阔和相对平缓的区域。
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看到这一点,他在《亚洲的问题》一文中说:“获得缅甸使印度得以将边界向东推延,从而避开喜马拉雅山脉,打开了向长江上游地区及中国西部省份施以政治和商业影响的通道。”[8]1935年2月,中央红军在云贵与蒋军周旋期间,因北上渡江困难中央曾有过建立川滇黔根据地的设想[9],其中的重要考虑就是南下通道畅通。太平洋战争中,日本人大老远过来展开对缅作战,也是为了堵住这条通道。中日双方争夺最激烈的还是保山至瑞丽的这条主干通道。
明代之前,中国东海尚未出现危机,此前西南方向对于中原诸王朝而言,只是稳边安民的问题,这可从明王朝在西南设立的一系列管理机构的命名看出,如“车里军民宣慰使司”“缅甸军民宣慰使司”“老挝军民宣慰使司”等[10]。但到明末,东海倭患蜂起,特别是清兵入关后,西南便成了各类反清力量的聚啸之地,缅甸之于中国的地缘政治的战略意义也随之上升,渐成为中国大西南诸力量获取外援的重要通道。1937年,日本全面侵略中国,东海的制海权沦入日本之手,民国政府迁至重庆。由此,缅甸通道对于中国抗战的战略意义陡然增升。美国地缘政治的重要学者尼古拉斯·斯皮克曼说:
日本的扩张势力差不多完全把我们同俄国和中国的交通截断了。从俄国和印度到中国的陆路,运输量有限,没有能够使中国得到接近必需的军需。要想最后击败日本,大部分有赖于有效地改善这种情况。[11]
1937年,在中国东部被全面封锁的情况下,民国政府迁至重庆后即征云南民工20万人,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修成了连接昆明至瑞丽的中国境内段公路,进入缅甸后又继续修建了经过缅北的公路,两段合称“史迪威公路”[12],中国由此从境外获得大量战略物资,为抗战胜利提供了有力支持。
除了经伊朗进入欧洲、经巴基斯坦进入印度洋的通道之外,在中国大西南,由云南经缅甸进入印度洋的通道也大大提升了缅甸之于中国的地缘政治意义:这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开出的滇缅交通运输线所发挥的重大作用中得到了充分显示。当时若没有缅甸参与,中国的抗战就会更加艰难。2011年国家建成渝新欧国际大通道,有了这条通道,中国大西南就有了北上大西北进入中亚的出口,如能再进一步开发缅甸相接的传统通道,这样,中国大西南这盘棋就下活了。
如果将中缅边境沿北纬25度分为北南两段的话,中缅边界的北段为青藏高原南部的高黎贡山所分隔。此段为横断山脉西部断块带,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相碰撞及板块俯冲的缝合线地带,是著名的深大断裂纵谷区。山高坡陡切割深,垂直高差达4000米以上,形成极为壮观的垂直自然景观。与中印间沿喜马拉雅的陡峭南麓形成的大部分边界相似,中缅北段边界也不具有交界国间进行大规模战争的地理条件。纵观历史,中缅之间出现大规模边界纠纷的多集中在北纬度以南即云南保山以南与缅甸掸邦以东的地势相对平缓的边界地带。元朝始,缅中边界争夺出现日益频繁的地界拉据形势。
缅甸地理形势是南北长东西窄。西面的若开山脉(亦称阿拉干山脉)和东面的掸邦高原的西东夹挤使缅甸的南北狭长的地形更加突出,这从地缘政治上强化了缅甸国防的脆弱性:中国有多个战略枢纽,在缅甸,控制了曼德勒,几乎就控制了缅甸整个国家稳定的枢纽。这使得缅甸古代国都和战场都比较集中在曼德勒一带。
(二) 两汉至唐宋期间西南边疆治理及其经验
古代中国与缅甸的关系是中国中原王朝与缅甸古王朝的边疆推进和反推进的中磨合而成的。
1.西南夷君长以百数,独夜郎、滇受王印——两汉时期西南边疆的拓展及其治理经验
(1)汉朝廷在西南边疆的行政设置及其原则。汉王朝是中原王朝的影响力及与此相伴的国家边疆在西南方向的早期扩展比较快的时期,此前与西南因“道塞不通”而联系较少。据《史记》记载:
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其西靡莫[13]之属,滇最大;自滇以北君长以什数,邛都[14]最大。此皆魋[15]结,耕田,有邑聚.其外西自同师以东,北至楪榆,名为嶲[16]、昆明,皆编发,随畜迁徙,毋常处,毋君长,地方可数千里。自嶲以东北,君长以什数,徙、筰都[17]最大;自筰以东北,君长以什数,冉駹[18]最大。其俗或土箸,或移徙,在蜀之西。自冉駹以东北,君长以什数,白马[19]最大,皆氐类也。此皆巴蜀西南外蛮夷也。[20]
汉时,巴、蜀、广汉、汉中四郡开通了,汉廷“西至同师,然亦不能臣使也”[21]。战国时,楚威王曾派庄蹻沿长江而上,攻取巴郡和黔中郡以西的地区,兵至滇池。因秦随后取得巴郡和黔中郡,庄蹻只有“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22]。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有效地控制在夜郎、滇等地设立的郡县,秦始皇派遣将军常頞率军筑路,这条路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五尺道,并在这里设置了一批官员。汉时,汉廷边界主动退至蜀地。巴、蜀百姓暗通滇界“取其筰马、僰[23]僮、髦牛,以此巴蜀殷富”[24]。
推动中原王朝力量向西南扩张的动力是商业和朝廷对边疆安全的需要。汉武帝建元初,番阳县令唐蒙了解到南越人用财物想使夜郎附属,便上书朝廷,言南越王“名为外臣,实一州主也”[25],有西南图霸之心,建言朝廷“以汉之强,巴蜀之饶,通夜郎道,为置吏,甚易”[26]。“上许之,乃拜蒙为中将,将千人,食重万余人,从巴、蜀、筰关入”[27]。唐蒙至夜郎,劝说夜郎及其周边小邑接受汉派官员。唐蒙回报后,朝廷在此设了犍为郡并派工兵开通从僰到牂柯江的道路。司马相如也进言“西夷邛、筰可置郡”,朝廷“使相如以郎中将往喻,皆如西南夷”[28]。自此汉廷在那里设置了一个都尉,十个县,划归蜀郡。
从汉廷治理西南边疆的布局看,其策略是众分其势,不使一家坐大。具体说就是使夜郎与南越这两个大邑之间保持力量平衡。唐蒙曾在长安询问蜀商了解蜀与西南的商道,了解到夜郎者,临牂柯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南越以财物役属夜郎,西至同师,然亦不能臣使也。唐蒙乃给朝廷上书建议联合夜郎制服南越:
南越王黄屋左纛[29],地东西万余里,名为外臣,实一州主也。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窃闻夜郎所有精兵可得十万,浮船牂柯江,出不意,此,此制越一奇也。诚以汉之强,巴、蜀之饶,通夜郎道,为置吏,甚易。[30]
- 原标题:中国古代西部边疆南北治理经验与教训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周雪莹 
-
重建中国历史的“大一统”叙事,是关乎国本的大事
2020-05-05 08:56 -
遥望两千多年前的秦人如何防疫和治病
2020-04-21 08:28 -
宗教新右翼与当前美国的对华政策
2020-03-07 09:01 中美关系 -
“官僚主义式”政治留下的历史教训,值得警惕
2020-03-03 08:45 -
为什么施政严猛?雍正自己这样解释
2020-03-02 07:27 -
对口支援,疫情下的制度优势
2020-02-12 07:3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汉景帝不吃老鼠吗?我们如何看待过去
2020-01-18 08:45 考古 -
中国粉丝送礼物的韩国军队,曾被志愿军按地摩擦
2020-01-14 11:04 -
“超历史的”眼光与古典教育
2020-01-14 07:16 -
没有战争,西方怎能“脱胎换骨”?
2020-01-10 07:53 -
为什么我们总迷恋盛唐风华?
2020-01-01 08:44 -
古装剧里“刘海儿”泛滥,历史上到底什么样
2019-12-20 07:46 -
薛绍墓找到了,你还记得昆仑奴的梗吗?
2019-12-19 08:03 -
历朝历代都禁酒,想要畅快喝酒得等到…
2019-12-16 08:04 -
200余件七三一部队罪行新史料首次公开
2019-12-13 20:55 国家公祭日 -
在今天的台湾,“统左派”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2019-12-11 07:16 台湾 -
日本二战航母“赤城”“加贺”号残骸被确认
2019-10-22 10:27 -
4K修复版《开国大典》10月18日全国上映
2019-10-12 22:41 中国电影 -
反击“中国人种西来说”,他找到了良渚
2019-10-06 15:13 文化 -
关于这支军队的史料甚少,但英雄与牺牲的故事动人心魄
2019-09-24 10:50
相关推荐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64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评论 119巴菲特首次批评贸易战:75亿人不喜欢你,这是大错误 评论 149“这事传到特朗普那儿,龙颜大怒” 评论 50最新闻 Hot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