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文木:亚洲古地理与中华民族发祥(下)
最后更新: 2020-05-28 17:49:00[181]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组校点:《国语》,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356页。
[182] 何新:《雅与颂:华夏上古史诗新考》,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第45页。
[183] 《二十五别史·世王本纪》,齐鲁书社2000年版,第4页。
[184] 章炳麟著,徐复注:《訄书详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233页。
[185] 《说文》:秋时万物成而孰。《律书》曰:辛者,言万物之新生,故曰辛。《律历志》曰:悉新于辛。释名曰。辛,新也。物初新者,皆收成也。
[186] “从典籍记载看,炎帝族号高辛氏,而黄帝号高阳氏。关于高辛这一称号的含义,过去尚未有过确解。实际上,辛即薪的本字。辛在甲骨文中形如,取象于以斧析木之形。有薪(辛)即能得火,所以高辛氏其实初义应正是火神之别号。又,天上之大火星所在的东方星区,古天文文学中称作‘析木之津’而东方之歌则名‘破斧之歌’”。何新:《诸神的起源》,黑龙江出版社1986年版,第156~157页。
[187] 需要说明的是,炎黄与蚩尤之间的涿鹿之战与黄炎二帝之间的阪泉之战的时间先后,历来说法不一,司马迁在《史记·帝王本记》中认为涿鹿在先,何新先生在《诸神起源》中采用此说。而范文澜则在《中国通史简编》中则以阪泉为先。吕思勉在《中华民族源流史》中则认为司马迁“未免自相矛盾”,推测“两役或竟是一役”。笔者采用司马迁的说法。
[188]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史记·五帝本记》。
[189] “阪泉应在今山西省南部解县境。大抵这两部族的势力均在向北伸展,渡过黄河。”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台湾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第26页。
[190] “国无盐则肿,守圉之国,用盐独甚。”
[191] 钱穆认为:“解县有著名的盐池,或为古代中国中原各部族共同争夺的一个目标。因此占到盐池的,便表示他有为各部族间共同领袖之资格,黄、农两部族在此战争,殆亦为此。”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台湾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第26页。
[192] “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史记·五帝本记》。
[193] 《说文》:夷,平也。从大从弓。东方之人也。
[194]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第一册),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90页。
[195] 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台湾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第26页。
[196] 在今甘肃岷县东南的岷江古称羌水,因羌族居区而得名。屈曲东南流,至今舟曲东古桓水(即今白龙江)合。又东南至文县东与古白水(即今白水江)合,东南至今四川广元西南入嘉陵江。故今白龙江、白水江与岷江合流的一段,古皆有羌水名。此途沿岸很可能亦为羌人南下入川、滇的路线之一。
[197] 童书业著,童教英整理:《童书业历史地理论集》,载《童书业著作集》第二卷,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682页。
[198] 转引自《章太炎全集》第3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63页。
[199] 章炳麟著,徐复注:《訄书详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244页。
[200] “姜戎,春秋时西戎之别种,姜姓。”章炳麟:《訄书详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266页。
[201]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56页。
[202] 《吕氏春秋》,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403~404页。
[203] 《康熙字典》,参阅《汉典》,http://www.zdic.net/z/16/xs/534E.htm。
[204] [汉]司马迁:《史记》卷六《五帝本纪·舜》,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史记》(第一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10页。
[205] 童书业著,童教英整理:《童书业历史地理论集》,载《童书业著作集》第二卷,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681页。
[206] 参阅胡厚宣、胡振宇著:《殷商史》第七章《图腾崇拜》,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31、133、146页。
[207] 袁愈荌译:《诗经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90页。
[208] [清]陈立撰,吴则虞校:《白虎通疏证》,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177页。
[209] 转引自[宋]李昉:《太平御览•卷九•天部九》(第一册),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84页。
[210] 《国语》曰:“飘风之末,不能举鸿毛。”[宋]李昉:《太平御览•天部九•风》(第一册),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85页。
[211] “易曰:风自火出,家人。”[宋]李昉:《太平御览•火部一•火上》(第七册),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984页。
[212] “天方国古有神鸟名‘菲尼克司’满500岁后,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鲜美异常,不再死。按此鸟殆即中国所谓凤凰:雄为凤,雌为凰。《孔演图》云:‘凤凰火精,生丹穴’。”郭沫若:《凤凰涅槃》,《郭沫若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34页。
[213] 黄河沿岸的卡约文化以循化哈特拉山和苏志遗存为代表。阿哈特拉类型的地域是《后汉书·西羌传》所记最早的羌族的一支——析支羌活动地区,此部落活动商代已开始。
[214] 吕思勉:《中华民族源流史》,九州出版社2009年版,第32页。
[215] [汉]刘安著,顾迁译注:《淮南子》,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81页。
[216] 《二十五别史·世王本纪》,齐鲁书社2000年版,第4页。
[217] “夫黎为高辛氏火正,以淳耀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其功大矣。”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组校点:《国语》,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510页。
[218] 参见张正明:《楚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11页。
[219] 陆思贤认为它表示先民观察到的“太阳落山”时的景象。陆思贤:《神话考古》,文物出版社1995年版,第80页。
[220] 何新:“中图下部的齿状物,旧说为山,不确。可能就是海波之形。”何新:《诸神的起源》,黑龙江出版社1986年版,第111页。
[221] [清]陈立撰,吴则虞校:《白虎通疏证》,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177页。
[222] 黎翔撰,梁运华整理:《管子校注》,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1507页。
[223] 《易•系辞》:“生生之道之谓易。”吴树平等校点:《十三经·周易》,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年版,第25页。
[224] 列宁:《哲学笔记》,《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96页。
[225] 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考研室编译:《西方哲学原著选读•赫拉克利特著作残篇》(上卷),商务出版社2004年版,第21~28页。
[226] 转引自列宁:《哲学笔记》,《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99页。
[227] 列宁:《哲学笔记》,《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99页。
[228] 列宁:《哲学笔记》,《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98页。
[229] 仰韶文化中的陶面色调由西向东呈下列变化:马家窑(甘肃):黄黑为主;马厂(甘肃):前期,红黑为主,后期黑彩约底;半山(甘肃);红黑相间;半坡(陕西);红黑为主;庙底沟(河南):;黑为主,红少见;大汶口(山东):红为主,有时红黄兼用。参见吴山编著:《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陶器装饰艺术》,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
[230] 《说文解字注》:红,“南方闲色红也。工声。户公切。”火,“南方之行。炎而上。呼果切。”
[231] [宋]李昉:《太平御览•卷七十七•皇王部二》(第一册),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664页。
[232] 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2页。
[233] “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韦昭注:“融,祝融也;崇山,崇高山也,夏居阳城,崇高所近。”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组校点:《国语•周语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30、31页。
[234] 吕思勉认为所谓“三苗”并非今日苗族的先祖,而是姜帝族本身,说:“姜为姬败,乃南走,服九黎之民而君之,时曰三苗。”(吕思勉:《中华民族源流史》,第224页。)故笔者用“土著”一词表明今日苗人乃当时受到北方挤压后向西南迁移的民人,至于其血缘关系,已不是我们问题的重点。但合理的解释可能是姜炎族南下后进一步将蚩尤残余势力即所谓“南蛮”向南方和西南方向挤压。
[235] [宋]范晔撰,李贤注:《后汉书•西羌传》第87卷,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2869页。
[236] 伍新福著:《苗族文化史》,四川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第4页。
[237] 郑莉:《蚩尤和炎帝关系考》,《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第76页。
[238] 《钦定四库全书•史部•路史卷》。
[239] 周振甫译注:《诗经》,中华书局2002年,第552页。
[240] 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攻占耶路撒冷,灭犹太王国,俘大批犹太人而归,史称“巴比伦囚虏”。公元前538年波斯国王居鲁士陷巴比伦,释犹太囚虏返巴勒斯坦。据说,犹太人在囚困中创造了耶和华神。
[241] 陈鼓应译注:《老子今注今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336页。
[242] 陈鼓应译注:《老子今注今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332页。
[243] 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0页。
[244] 《论语·学而》。
[245] 陈鼓应译注:《老子今注今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215页。
[246] 《论语•雍也》。
[247] 庞朴:《阴阳五行探源》,《中国社会科学》1984年,第3期,第93~94页。
[248] 陈鼓应译注:《老子今注今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80页。
[249] 陈鼓应译注:《老子今注今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221页。
[250] 陈鼓应译注:《老子今注今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323页。
[251] 陈鼓应译注:《老子今注今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330页。
[252] 陈鼓应译注:《老子今注今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328页。
[253] 第四纪冰期来临也迫使其他动物向低地迁移。据《光明日报》2015年12月23日消息,中国科学院青藏专项组工作人员日前在西藏阿里札达盆地海拔4195米的地点发现了400多万年前的佩里耶上新鬣狗化石。据介绍,这是青藏高原首次发现大型碎骨型鬣狗,它的发掘出土为第四纪冰期动物“走出西藏”的假说提供了有力证据。鬣狗科是一种外观似犬、个体中等偏大的食肉类动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其中一部分拥有了比犬类更加强壮的上下颌和更锋利的牙齿,能够轻易咬碎猎物骨头来食用里面的骨髓,被称为“碎骨者”。
此次发现的佩里耶上新鬣狗便是著名的“碎骨者”之一,与现今生活在非洲的斑鬣狗有着亲属关系。“这是继雪山豹鬣狗之后在这里发现的第二种鬣狗类化石,它为第四纪冰期动物‘走出西藏’假说提供了依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李强表示,此前札达盆地发现过最早的披毛犀、最早的雪豹和最早的北极狐等珍贵化石,加上这次佩里耶上新鬣狗化石的发现,有理由相信:在第四纪冰期来临前的上新世和更早的时期,很多大型哺乳动物已经在青藏高原上开始生活,并逐渐适应了高原上的严寒极端气候;上新世至早更新世时期,佩里耶上新鬣狗这类“碎骨者”跟随着猎物从青藏高原往低海拔地区迁移,成功扩散至欧亚大陆的北部地区,中国很有可能是佩里耶上新鬣狗这一类“碎骨者”的起源地。
据了解,西藏札达盆地上新世同期的食肉类动物多样性相当高,除了佩里耶上新鬣狗与雪山豹鬣狗外,至少还有3种犬科动物和1种猫科动物。要养活这么多捕食者,无疑需要当时有足够丰富的猎物才行。事实上,札达盆地同时期还发现了大量食草类动物的化石,也佐证了食肉类动物在青藏高原上新世时期的繁荣是有科学依据的。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韩京霏 
-
重建中国历史的“大一统”叙事,是关乎国本的大事
2020-05-05 08:56 -
遥望两千多年前的秦人如何防疫和治病
2020-04-21 08:28 -
宗教新右翼与当前美国的对华政策
2020-03-07 09:01 中美关系 -
“官僚主义式”政治留下的历史教训,值得警惕
2020-03-03 08:45 -
为什么施政严猛?雍正自己这样解释
2020-03-02 07:27 -
对口支援,疫情下的制度优势
2020-02-12 07:3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汉景帝不吃老鼠吗?我们如何看待过去
2020-01-18 08:45 考古 -
中国粉丝送礼物的韩国军队,曾被志愿军按地摩擦
2020-01-14 11:04 -
“超历史的”眼光与古典教育
2020-01-14 07:16 -
没有战争,西方怎能“脱胎换骨”?
2020-01-10 07:53 -
为什么我们总迷恋盛唐风华?
2020-01-01 08:44 -
古装剧里“刘海儿”泛滥,历史上到底什么样
2019-12-20 07:46 -
薛绍墓找到了,你还记得昆仑奴的梗吗?
2019-12-19 08:03 -
历朝历代都禁酒,想要畅快喝酒得等到…
2019-12-16 08:04 -
200余件七三一部队罪行新史料首次公开
2019-12-13 20:55 国家公祭日 -
在今天的台湾,“统左派”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2019-12-11 07:16 台湾 -
日本二战航母“赤城”“加贺”号残骸被确认
2019-10-22 10:27 -
4K修复版《开国大典》10月18日全国上映
2019-10-12 22:41 中国电影 -
反击“中国人种西来说”,他找到了良渚
2019-10-06 15:13 文化 -
关于这支军队的史料甚少,但英雄与牺牲的故事动人心魄
2019-09-24 10:50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他称“无法确保出席阅兵式的各国领导人安全”,俄方回击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
数千美情报人员将被裁撤,美媒炒:他们“反水”中俄怎么办
-
5年来首次,香港金管局买入美元以稳定汇率
-
特朗普下手,英伟达对华“特供版”要改
-
中国人寿通过议案,险资有望加入债券“南向通”
-
美防长命令双航母战斗群继续留在中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