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文木:亚洲古地理与中华民族发祥(下)
最后更新: 2020-05-28 17:49:00值得指出的是,黄炎火族在中国黄河中下游的传播,其意义不仅仅是物质的;它之所以注定要对整个亚洲发生巨大影响,是因为它在传播的途中对中原周边地区原住民的图腾意识不仅具有大冲击力,更重要的是它还有巨大的包容和融合力——这是中华文化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形成的天然品质。与其他民族的图腾如凤、虎、熊、日、月等比较,火是反映事物辩证法最灵敏和最直观的材料。它既可“生生”[223],又可天生;时消时息,时阴时阳,彼此辩证,扑朔迷离,以至被列宁称为“辩证法奠基人之一”[224]的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万物的本原,一切皆火符合规律地燃烧和熄灭的结果[225];“世界是万物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神或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226]列宁赞扬说:“这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的绝妙的说明。”[227]
大约比赫氏稍早却与中国老子同期的琐罗亚士德是中亚拜火教的创始人,其哲学充满辩证色彩。列宁说:“波斯哲学(和宗教)学说中的火是某种类似的东西。”[228]在先秦中国,火(华)族文化象只大熔炉,把那些大大小小的自然神铸为一体并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奠定了很好的认识论基础,与之相反,印度婆罗门教则原样保留了那些无数小神,这对后来印度更加散漫即多元而不一体的文化胚胎的形成提供了基因。
且不说太阳、神鸟(比如火凤凰)等图腾与火图腾已融为一物的数面,我们只要考察一下整个中国石器时代的陶器文化,就不难发现贯穿其中的火文化主题。比如,北京人遗址中的赤铁矿粉屑染成的红色兽牙;半坡遗址中的红色染料和涂有朱红的人骨;再如流行于整个仰韶文化彩陶面上的以红与黑为基调的纹饰[229]和以火和太阳光芒为主题的图案,它们所反映出来的宗教和哲学的内涵远大于其色彩美学的内容。
陶彩是原始人哲学观念最忠实的记录。色彩的含义在先民眼中已超出本身的物质内容,它是一种宗教感情的表现符号。若将这些符号与火和太阳为主题的图案联系起来考察,就不难发现,它们所表现的是古中华文化中最初的阴阳意识:红为阳,阴为黑。大概是黑夜里的明火可阻止某些野兽侵袭的经验使狩猎时代的先民产生了红色可避邪的意识。红,火也[230]。“火,阳也。”[231]石器时代的墓中人骨上涂朱及后来文化遗址中在房宅墙壁及地面上涂朱的现象,大概就是这种“避邪”意识的文化表现。今天中国人仍有红喜黑丧的观念,这些都可以发源于火(华)族文化的阴阳意识以及这种意识在中原地区的传播的史实中得到解释。
“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232]就在火族文化(渊源于称雄中原的黄帝族文化)以中原为中心随其建立的王朝统治范围的扩大而成为主体文化,而处于臣属地位又不甘于这种地位的蛮夷戎狄诸族团也自发地产生着与其对应的反压迫和反霸权的文化。
最终赋予反压迫文化以理论形态的是地处黄帝王地“卧榻之侧”即鲁皖荆楚等地而又备受屈辱的东夷南蛮等部族的文化。
楚人乃姜炎败旅南下部族的后裔。自有祝融旗号以来荆楚部落就受四面强敌的威胁。夏殷两代,楚人部族已陷入分崩离析的境地。夏时,“融降于崇山”[233],并助夏人战胜三苗。居于楚地的“三苗”土著[234]受到南下的炎帝败旅的挤压向西南迁移,这部分人大概就是后来苗族的先祖,他们又与南下的羌人融合形成独特的苗族文化,以至《后汉书·西羌传》开篇就说“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也。其国近南岳。”[235]与之相呼应的是,苗族远古传说中的《开天辟地》就从其始祖“姜央”开篇[236]。据考“姜央又叫姜炎”[237]。苗族奉蚩尤为祖先,而《路史•后纪四》称蚩尤乃“姜姓炎帝之裔也”[238]。
殷时,殷王武丁兴师南下讨伐荆楚,荆人深受其侮。《诗·商颂·殷武》:“挞彼殷武,奋伐荆楚”[239]。这反面说明当时楚人的心境是如何绝望!与巴比伦囚困中的犹太人[240]在绝望中创造了耶和华大神并以耶和华之口来传达他们渴望解放的意识一样,绝望中的荆楚先民在屈辱的困境中也自然要创造出自己的生存哲学并推举出自己的代言人。结果,荆楚学人老聃不辱使命,以自己那高不可及的哲思,向中原王室贵族文化率先发难。他从哲学的最高范畴“道”入手,阐发出与中原正统文化截然对立的世界观。
他说:“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损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241]老子很像耶和华大神,站在弱者的立场,向统治者宣布弱者必胜的规律:“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坚强死之徒也,柔弱生之徒也。”[242]一句话,只有给楚国及弱小民族以更多的自由,统治者才可能与之共处,不然,代表弱者的“天道”一定要战胜统治者的“人道”。
马克思、恩格斯说:“观念、思维、人们的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的直接产物。”[243]炎黄分裂同时也是本属火(华)族内部出现的“南北分裂”: 被统治者的“南方世界”最终推出可以与占据统治地位的“北方世界”抗衡的意识形态,这就是道家老子的学说;黄帝正统的“北方世界”最终也推出自己的意识形态,这就是孔子的儒家学说。两者正奇相合,成为发育中华文化的最初的具有理论形态的基本酵母。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244]孔子的“道”强调的是一种君臣上下的礼节关系。老子则认为“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245]。孔子言“中”:“中庸之为德也,至矣乎,民鲜久矣。”[246]老子亦言:“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这里的“中”与孔子的“中”不同,前为中止,后为中空。从思维方式上看,孔、老似乎均采源于尚中意识的正、反、合逻辑,不同的是,孔门之“合”的结果是对立面的调和;而老子的“合”则是向原始回归。关于此,庞朴先生表述得极精彩:“儒家是由二进到三,以三来中和二;道家则是由二返回一以一来泯灭二。”[247]寥寥数语,道尽两门真义。
不同的哲学及其创立者在历史上担负着不同的功能。德国康德和黑格尔的历史贡献在于,前者用“二律背反”从外部规定了世界,由此否定了欧洲神学至尊,从而引发了欧洲近世革命;后者则用“对立统一”从内部规定了世界,将近代欧洲民族国家的精神聚合为一。前破后立,由此造就了近代欧洲思想解放和建设的历史。同样的历史现象也出现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老子的道家学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孔子的儒家学说则将老子解放了的思想进行整合从而将群众团结和组织起来。二者互补且不可或缺。
辩证法是被压迫人民的守护神,只有被压迫者才最渴望变化,因而只有他们才能将辩证法贯彻到底。老子用以“无”为本的“道”否定王族贵族以“有”为本的“道”并破天荒地提出一套相对主义的判断方式来否定王族世界的绝对秩序。世界在老聃眼中变成了一个二元互补的存在:“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248]是故“贵必以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249]。在老子看来,贵族以平民为本,其间无绝对贵贱之分,是故“民不畏威,则大威至矣”[250]。绝对存在于相对之中,权威的肯定存在于权威的否定之中;继而,老子告诉统治者:“民之难治者,以其上之有为也,是以难治。”[251]放弃统治才是最好的统治,因为“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252]
不难看出,华夏古文化中的道儒两家当属同一种思维形式发散出的分别反映不同社会利益的文化体系;而这两种文化体系又可倒追至石器时代流行于中原地区的火崇拜及其衍生的中华(火)文化。前者在中国历史上更多地为被统治和被压迫阶级所接纳和发展,后者在中国历史上则更多地为统治和压迫阶级所接纳和发展,两种文化体系在中华文化中相辅相成,生生不息,构成中华文化的主体内容,并对亚洲乃至世界文明产生深远的影响。
五、简短的总结
新生代以来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造成印巴次大陆北部及青藏高原的迅速隆升,空气稀薄、自然震灾与冰川期的到来,迫使生活在这一地区的中国古猿人即中国云南开远-禄丰猿人在大量减员后逐渐呈扇形向北、东、南三个方向的低地迁徙[253],他们进化为最早的具有蒙古人种特征的中华古人。严寒的气候使他们掌握了取火技术,而火的掌握又使他们部分人得以大幅向北推进;另一支沿今已被海水淹没的广阔的南海滨海大平原东进,云南元谋人、广西柳江人、马坝人便是他们与当地土著冲突和融合的后裔。其中有些部族北折并沿东海滨海大平原北上进入日本、朝鲜。
在距今六七千年的时候,海平面大幅上升吞没中国东海和南海的广大滨海平原地区并大大压缩了中华古人类的生存空间,这迫使其中得以逃生的部分西退至现在中国的华北华东地区,而在中国东部沿海发现的龙山、大汶口、良渚、河姆渡等新石器遗址,则是这部分西退的中华古人与当地原住民冲突和融合后的结果。
这部分被海水向西逼退到中原高地的部族为了争夺生存空间与从青藏高原进入中国西北地区并与中原地区扩张的中华古人——西侯度人、北京周口店人等则是他们的遗址——发生冲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蚩尤部族与炎黄部族的冲突,及后来的黄炎二族的内部冲突和后来炎黄两部的非对称型分裂。前者导致中华民族的一体化融合,后者导致本为一体的中华民族多元格局的出现。而黄帝族在中原的胜利及随后中原地区的主体地位的确立,则保证中华各民族的多元发展始终没有脱离一体的格局,在此基础上,中华民族较早地形成了以火文化生发出来的阴阳意识继而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
迁徙能力的大小是古人类生存能力的重要指标。中华先祖由东亚大陆出发,覆盖整个太平洋两岸及南至澳大利亚的远途迁徙,与当地土著冲突融合后造成了远古时期的亚太出现以蒙古人种为基本特征、以中华人种为主体人种和以中华文化为主体并具高度融合力的多元一体的文化布局,这为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中世纪农业文明的引领民族,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天道无情,适者生存,勇者胜。中华民族经过严酷的自然淘汰后来到这个世界,落驻东亚大陆,从诞生那天起,她就开始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扮演起改天换地的伟大角色。
(翻页可查看注释)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韩京霏 
-
重建中国历史的“大一统”叙事,是关乎国本的大事
2020-05-05 08:56 -
遥望两千多年前的秦人如何防疫和治病
2020-04-21 08:28 -
宗教新右翼与当前美国的对华政策
2020-03-07 09:01 中美关系 -
“官僚主义式”政治留下的历史教训,值得警惕
2020-03-03 08:45 -
为什么施政严猛?雍正自己这样解释
2020-03-02 07:27 -
对口支援,疫情下的制度优势
2020-02-12 07:3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汉景帝不吃老鼠吗?我们如何看待过去
2020-01-18 08:45 考古 -
中国粉丝送礼物的韩国军队,曾被志愿军按地摩擦
2020-01-14 11:04 -
“超历史的”眼光与古典教育
2020-01-14 07:16 -
没有战争,西方怎能“脱胎换骨”?
2020-01-10 07:53 -
为什么我们总迷恋盛唐风华?
2020-01-01 08:44 -
古装剧里“刘海儿”泛滥,历史上到底什么样
2019-12-20 07:46 -
薛绍墓找到了,你还记得昆仑奴的梗吗?
2019-12-19 08:03 -
历朝历代都禁酒,想要畅快喝酒得等到…
2019-12-16 08:04 -
200余件七三一部队罪行新史料首次公开
2019-12-13 20:55 国家公祭日 -
在今天的台湾,“统左派”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2019-12-11 07:16 台湾 -
日本二战航母“赤城”“加贺”号残骸被确认
2019-10-22 10:27 -
4K修复版《开国大典》10月18日全国上映
2019-10-12 22:41 中国电影 -
反击“中国人种西来说”,他找到了良渚
2019-10-06 15:13 文化 -
关于这支军队的史料甚少,但英雄与牺牲的故事动人心魄
2019-09-24 10:50
相关推荐 -
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24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91“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73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评论 401“断供”阴影下,国产操作系统的破局时刻 评论 130最新闻 Hot
-
普京阅兵式演讲:绝不接受歪曲历史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
印度称军事基地遭巴基斯坦袭击,巴方否认
-
特朗普:可能找中国帮忙
-
大搞家庭式腐败,甘肃省原副省长赵金云被决定逮捕
-
盖茨怒怼:马斯克就是在杀死儿童
-
微软总裁瞎操心:不让员工用DeepSee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