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维为《这就是中国》第202期:世界进入“大争之世”
圆桌讨论
主持人:金老师说当下的世界是“大争之世”,就是旧秩序已经发生了变化,而新的秩序还没有形成。这是一个在拉锯的年代,一旦拉锯的话,会不会有前进,也会有一点后退?现在这个大争之世“东升西降”的趋势是不是很明显?
张维为:我个人觉得是很明显的,但是西方特别是美国还不愿意承认。就像中国的崛起,我觉得大多数欧洲国家已经基本接受了,但美国还不愿意接受。
此外,非西方世界自己的觉醒非常重要。他们知道全球南方比过去强大了很多,特别是中国的带动作用,包括“一带一路”倡议。一个最简单的数据就是根据购买力平价,金砖五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了七国集团,现在二十多个国家希望加入金砖组织。这个数据,西方用得不多,但是发展中国家用得非常多,他们觉得这是一个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的变化。
还有就是我经常举例的,西方国家自己的有识之士。最近,我们看到一些比较重要的作者写的文章,包括钱德兰·奈尔先生写的“五大趋势推动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的变化”,还有大卫·戈德曼写的“美国正在输掉对华科技战”。
另外还有美国海军的报告,我承认它是为了想要更多的军费,军费已经这么多,它觉得还不够,但它的数据看来还是真的。它说今天的造船能力,中国比美国强232倍——美国每年下水船舶的吨位是10万吨,中国是2320万吨。
这些就是基本的局面:美国去工业化之后,产业空心化带来许多问题,它的GDP里80%都是金融衍生品交易等服务业,还有律师费用。
主持人:用金老师的话说,战争的时候这些不顶用。刚才张老师的观点里头说到一句,就是非西方国家的觉醒和自我认知,这点很重要。其实对非西方国家来说,在整个大局当中要有一种自信,这自信很重要。我们刚刚说,非西方国家的整个GDP的总和也好,与我们“一带一路”相关的发展中国家也好,整体的经济能力可不可以让它们有这种自信?
金灿荣:是这样的,“东升西降”是本世纪初就开始的一个趋势,现在已有二十年了。这个趋势是有实实在在的基础的。其实刚才张老师也讲到了一些,西方去工业化太快了——搞金融多爽啊,你做实业,一天到晚在那个机床旁边待着,又累又赚不到多少钱,所以它就去工业化,由俭入奢易。所以若论基础,是我们这边好,我们中国崛起是很扎实的。随着中国崛起,其他非西方国家和地区,像东盟,我个人认为相当一部分是我们带起来的,印度其实也是我们带起来的。
现在东方的崛起是很扎实的,西方的问题也是很实在的,所以我觉得“东升西降”是个明确的趋势,改不了的。现在要把这个趋势变成中国人和其他第三世界的信心,这可能还有个过程,现在还是缺乏一些信心。
主持人:经济数据先行,信心会来得晚一点,您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会有这个差距?
金灿荣:这个是正常现象。一般来讲,人们形成一个习惯的思维以后改变是比较慢的。所以对于西方中心主义,我们还得下点功夫,说再重一点,是叫“去殖民化”。这个工作很多国家其实都还欠缺。
总之,我个人跟张老师一样,对国家很有信心。我从来不回避中国有问题,但是它们问题更多,而国际关系其实是比一个相对优势。
主持人:确实,刚才我们也说旧秩序发生变化,新秩序尚未形成,特别是旧秩序的拥有者、享受者一定不愿意看到新秩序的产生。所以在“大争之世”,既然是一个“争”字,会不会就会有摩擦?我们谈中美关系、其他关系,这种摩擦和摩擦的烈度也是一种不确定的因素,这也是大家很关心的。
金灿荣:至少从美国方面来讲,我觉得它是认真在准备跟中国的作战的。有时候它也口出狂言,如美国海军司令讲,“你要是打台湾,我把你沿海设施都给炸了。”它应该是很认真在做。但是,你的愿望是一回事,能力是另外一回事。
我的观点就是,美国对华新冷战已经开始了,全方位施压,不留空隙,其中就包括军事准备。它应该是很认真在做,我们也在认真准备。所以严格讲,中美冲突现在肯定是有的,但是如果把战争强加给我们,我们一定要做出有力而有效的应对。
主持人:刚才金老师说到一个概念,就是中国在这样的“大争之世”里有一点优势叫广土巨族,刚刚您也说到了国际国内的“双循环”,“双循环”这个重要的理念已经提出来了,也在做了,但是我们知道还有很大的空间,所以现在要大家齐心协力腾挪空间,把它用好。
张维为:“双循环”本身实际上有一个底线思维,就是万一由于种种原因,比方产业链真的开始被切断了,我们靠内部就能够完全独立地循环。现在世界上大概只有中国一个国家可以这样做。因为我们拥有全产业链,而一个“文明型国家”或者说拥有广土巨族的国家,它内部空间巨大。而且中国人又聪明,总在不停地发现新的机遇。
主持人:就像您刚才说的,我们把广土巨族用好,而用好它,需要有需求在引领,刚才金老师也在演讲中说到了需求的重要性。现在可能年轻人也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即这个需求怎么带起来?因为需求起来、经济起来,大家也会从中受益,而这个需求的引领者正好是我们每个个体。金老师,您看这个循环,我们到底先从哪头开始做起?
金灿荣:这些年大家都知道中国的问题在需求端,而解决需求,这需要观念转变,然后政策配套。光是中国大陆就有14.2亿的(人口),这是中国真正的底气所在。
张维为:我给你举一个例子,中国人喜欢买房子,但还有很多人现在就觉得“我要轻资产,我不要买房屋这样的重资产,我就租房”,或者考虑租售结合的产品——当然,我们的租赁制度一定要完善,也可以完善。轻资产反而是很自由,你可以到各个不同的地方工作,特别是在特定年龄段,你可以体验各种各样的生活和工作经历。这些观念一改变,也许可以腾出一些资金用于消费。但我们也要看到,文化习惯的改变是比较难的。
主持人:我记得有一回我们做一个跟科技发展有关的话题,当时的嘉宾是朱紫辉 ,也是个年轻人,他有一个观点,就是说中国的消费者还不习惯为一些科技产品去买单,而对于科技企业来说,它也需要有一个广大的潜在的消费群体来引领科技企业的发展。所以,将来如果中国的科技树点亮的方向都很正确,提供的产品很多,也希望这部分年轻人的需求可以被激发出来。
可能消费将来是很多元的。但是话说回来,如果特别大宗的消费沉淀了特别多的钱的话,你再去进行其他的消费,可能也有点难。所以这里头确实有很多很多的命题,现在大家看到的情况可能是把所有的元素全都夹杂在一块儿了,要慢慢地去理这个头绪,我们要有耐心。
金灿荣:中国是问题驱动的国家,现在我们经济遇到问题了,就知道问题在消费端,这两年尤其是最近一年这个共识好像起来了,现在大家知道这就是问题所在。中国人很聪明的,一旦知道这个问题所在,就会去解决,这就是我们的特殊优势。
现在西方很多民主国家,虚心听取,坚决不改,有的问题几十年了,它都不改;而咱们就是改的能力非常好。所以从大的逻辑上讲,我觉得我们中国解决消费问题是有能力的,但具体的路径现在还在讨论中。
张维为:而且中国还有个特点,就是文明型国家规模巨大,它可以进行不同的试验。比方我现在有三种完全创新的刺激消费的模式,可以在三个地方进行试点,好的话我们就全国推广。所以大家要有信心和耐心。
- 原标题:世界进入“大争之世”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现在房地产供应过剩,14亿人可能住不完
2023-09-24 07:53 中国房市 -
重庆一中学校长和主任出差时同房过夜,教育局:已立案调查
2023-09-24 07:47 -
官方通报小学生遭男同学极端欺辱:工作组连夜进驻学校调查
2023-09-23 23:02 -
自贡警方:涉事双方均被行拘,牵狗女子被合并行拘14天
2023-09-23 22:48 -
中国代表团入场,全场欢呼
2023-09-23 21:06 -
数字营销成“必选项”,京东健康助力药企实现全域增长
2023-09-23 20:56 -
林庆华任驻澳门部队政治委员
2023-09-23 19:42 -
习近平宣布杭州亚运会开幕
2023-09-23 19:39 杭州亚运会 -
亚运会开幕式火炬点燃方式剧透:“数字火炬手”将亮相
2023-09-23 16:35 杭州亚运会 -
成都飞往天津一航班紧急备降,祥鹏航空通报详情
2023-09-23 15:40 -
习近平就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重要指示
2023-09-23 14:58 科技前沿 -
职校女生进校被拦怒扇保安耳光后被猛摔?重庆警方通报
2023-09-23 14:58 -
-
2695.2万张,铁路单日售票量创历史新高
2023-09-23 14:33 节日谈 -
广州一小学用冻肉?相关部门介入,涉事公司回应
2023-09-23 14:05 食品安全 -
比预制菜更可恨的,是承包学校食堂的“小舅子”
2023-09-23 11:45 食品安全 -
药品说明书看不清?“大字版”说明书要来了
2023-09-23 09:57 产业万象 -
台湾突发!“百余人伤亡”
2023-09-23 09:14 台湾 -
新疆执行“认房不认贷”政策
2023-09-23 07:58 观网财经-房产 -
宋涛会见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连胜文
2023-09-23 07:45 两岸关系
相关推荐 -
巴外长证实:歼-10击落印军“阵风” 评论 378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评论 132“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评论 59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评论 107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评论 321最新闻 Hot
-
“特朗普称要把这改叫阿拉伯湾”,伊朗谴责:我们也没反对阿拉伯海
-
巴外长证实:歼-10击落印军“阵风”
-
“中国远落后于美国的时代已终结”
-
“接到指示,美情报机构加强搜集力度”
-
“双方出动125架战机,交火距离一度超过160公里”
-
门票价格从10元上涨到85元?西安碑林博物馆回应
-
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
乌克兰央行行长:考虑放弃美元
-
美联储:就是不降息
-
法方证实:至少一架阵风战斗机被击落
-
特朗普:愿意出面
-
“敌人哀嚎,印军引以为傲5架战机,化为灰烬”
-
“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去世,享年88岁
-
戴维·珀杜宣誓就任美国驻华大使,特朗普出席就职典礼
-
教皇选举首轮投票结果出炉:是黑烟
-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