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观点 | Opinion more
-
一提小龙虾,不要只想到麻辣蒜香十三香
最开始我问一些美国朋友,你们吃不吃小龙虾。他们就说,啊,那些是泥虫,像害虫一样,不是拿来吃的。但是你到美国南部,当地人非常有兴趣告诉你这是美国南部的特色。日本对小龙虾有一些偏见,我有日本朋友不断摇头跟我说,小龙虾是脏东西、饲料。[全文]
-
我一个世界五百强做食品的,被抖音卖烤虾的骗了
不知道你们在刷抖音的时候,有没有被这条广告种草:一个开着十级美颜的质朴大妈(或者小伙儿),抱着几框红彤彤的烤虾,跳到你的面前,咔嚓一下,掰开虾尾,丢进嘴里大嚼特嚼……在点开了左下角的查看详情后,一段神奇之旅开始了。[全文]
-
校园食品安全,当政府和市场都出问题了怎么办?
笔者采访了一位成都高中的一线教师,他表示在成都(中国大部分城市也是如此)公立学校仍旧占据着巨大的优势。但非公立教育不仅提供了多样性的教育选择,也是保障教育公平的重要一环。在面对中小学的各种“毒校服”“毒操场”“毒食堂”事件时,姓公姓私并不是评判的标准。[全文]
-
“食堂外包”能让你放心吗?
教育和食品安全都是人们普遍关心的,一旦“结合”成校园食品安全问题,引爆舆论、轰动全国是大概率事件。然而,食安事件的发生不能简单归因于食堂外包,也不能单单依靠外部监管,重要的是厘清学校与食堂之间的利益关系。[全文]
-
驻台代表对反核食公投“深感遗憾”,日本人自己吃吗?
通过一些民调可以看出,日本民众至今仍对福岛食品感到不安。毕竟核辐射所引发的影响是漫长的,并不是三五年内就能检验出来,或完全消退。也不怪咱们的很多网友说,让那些赴福岛灾区的中国记者先连续吃3年福岛食品再说。[全文]
-
网红“红糖馒头”查出致癌物?媒体别再误导了好么
网红“红糖馒头”被查后,媒体的反应却集中在围攻“甜蜜素”上。馒头被他们称为“毒馒头”,甜蜜素也被说成“致癌物”。毒馒头根本不靠谱,致癌物更是无稽之谈。这样引导,只会加深人们对食品添加剂、食品工业的误解。[全文]
-
为什么食品里的“香精味儿”闻起来都很假?
目前,有很多肉制品企业都会直接用烟熏香精来代替烟熏工艺。很多人都认为香精“不天然”,“不是个好东西”,但在这例子里,用香精代替传统的“天然”烟熏工艺,反而减少了有害物质的产生,维护了食品的安全。[全文]
-
听妈妈的话,少吃点辣条吧
大面筋的配料表非常具有代表性,简直是食品界的“添加剂应用大全”。但建议大家不要多吃辣条,不是因为辣条里面的食品添加剂,而是因为辣条盐量和脂肪含量太高,多吃不利于健康。[全文]
-
毒鸡蛋来袭,台湾这次真的吃不起茶叶蛋了
就在韩国总统文在寅已经为了本土毒鸡蛋事件向全民道歉时,自始至终,蔡英文除了“既然是禁药,为什么不检查”的提问外,就再也没有任何指示。或许,她丝毫不担心的原因是厨师做的法国菜食材来源,跟民众的不一样吧。[全文]
-
海底捞公关再棒,我还是选择不原谅
有什么样的消费者,就有什么样的商家。按照这个路数发展下去,大家发现一则角度完美的公关稿就能把所有的错像粉笔字一样轻轻松松擦掉,做好宣传远远好过你把后厨打扫得一尘不染,甚至还能成为加分项,这是对那些规规矩矩干干净净的餐饮企业的最大不公平。[全文]
-
盘点下食品标签,你就知道中国可没有“转基因木耳”
近日,崔永元“价值170万的高山木耳”刷新了众网友的“价值观”。在食品商家天花乱坠的宣传中,有几个名词频繁出现。如,这是绿色食品,那是有机食品,这东西无公害,那东西非转基因。这些标签,有些有区别,有些是商家的花招。[全文]
-
得罪中国最火辣女人后果固然严重 但还有更重要的
在食品界,食物的配方就像武功秘籍一样重要。号称国内辣酱第一品牌的老干妈最近就遗失了自己的秘籍,造成重大损失。作案者固然罪有应得,但是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才是最重要的。[全文]
-
丁磊炒热的互联网养猪,会成为下一个P2P陷阱吗
互联网大佬丁磊炒热的互联网养猪,如今规模越做越大,创业者前赴后继。互联网养猪行业又注入了新的创意,手机养猪、现实版的开心农场都在成为一种可能。连与猪相关的互联网金融+养猪模式也开始兴起,12%的年化收益率多诱人,让人不由想起了P2P。[全文]
-
用“胶水”粘的牛排,你敢吃吗?
近日有媒体曝光,市场上存在用碎肉拼接而成的“胶水牛排”,和真牛排“真假难辨”。其实,这类肉制品已有多年历史,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是食品安全风险比原切肉更高。而拼接用的“胶水”,是食品添加剂,一般也是安全的。[全文]
-
戒了烧烤,我们再来谈食品安全
岳国君院士大概没想到,自己一句寻常的发言给他招来了人生中最多的骂声。一句“当前已是历史上中国食品最安全阶段”被媒体引为标题,激怒了网民。污言秽语不说,好像只剩“纯天然、原生态”才是安全的。在讨论这话题之前,是不是先把烧烤、腊肉、腌菜、麻辣烫给戒了?[全文]
-
每个中国人一年吃2.59公斤农药?
前阵子,有一篇《浸泡在农药里的中国》在社交媒体广为流传。文章里说每个中国人一年会吃掉2.59公斤农药。这个数字当然是作者蒋高明先生瞎扯淡的,文章里对于农药的认识也基本属于凭空想象。是的,我们每天都会吃到农药,这是真的。以我的经验估算,这个数量不会超过每年5克。[全文]
-
天府可乐满血复活,国产汽水得从百年前讲起
国产汽水的历史并不短,清末就有自制的,但往往是用凉水掺颜色或加少许橘皮水,或干脆去洋行购买糖精掺到冰水里。民国期间生产条件仍很差,监管又不力,闹出了大乱子。1947年,广州市肠热症大流行,政府查出含病原体的雪糕和汽水,干脆一禁了事。[全文]
-
强壮一代日本人的学校给食制度为何失守了?
11日,日本神奈川县一所小学的课间餐中发现了长约14厘米的针状金属片;同日,新潟市一所初中的餐点中混入长约3厘米的极细的金属片;15日,佐贺县一所小学的给食中发现一颗纽扣电池盒和一根长约20厘米的绳子……近年来频发的校园给食食品安全问题,将日本再次拉下神坛。[全文]
-
从经济到教育,美国只是个传说
为什么美国学校的体育教师的工资,要比艺术课教师和其他文化课老师高很多呢?只重视体育课,放任近四分之一的中小学生因无法适应文化课而辍学,这算是什么高超的教育体制呢?而且,美国和中国一样,越来越倾向于禁止学校和教师批评学生。[全文]
-
不吃中国食品,日本人还指望吃啥?
日本财经人说“中国食材更安全”,大概惊呆了不少中日小伙伴。像日本这样老龄化超过20%、农村更甚的超老龄化社会,当真还能实现食品的完全自给么?[全文]
-
-
资讯 | Information more
-
315晚会曝光的假香米,渉事供应商均多次受到行政处罚
-
315晚会第一枪:这些“泰国香米”竟是香精勾兑而来
-
桃李面包陷“刀片门”,炒期货亏损拖垮利润
-
深圳市监局已启动现场核查
-
山姆回应蓝环章鱼事件
-
“鲍师傅”杭州一门店展示柜中惊现老鼠:停业道歉、负责人被约谈
-
官方回应槟榔监管问题:支持加快推进产业健康发展的地方立法
-
我国发现新物种,专家建议先不要吃
-
封控期团购需求大,巴黎贝甜无许可生产被罚58.5万元
-
结账后发现酸奶过期1分钟,超市该赔吗?
-
中国市场监管报:芹菜因“毒死蜱”残留超标被重罚,冤吗?
-
招远通报“幼儿园使用生蛆肉”:离职厨师造谣
-
输华牛肉检出莱克多巴胺,海关总署对一美肉企暂停进口
-
输华牛肉中检出莱克多巴胺,美国一企业被采取暂停进口措施
-
麦趣尔回应受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立案调查:不拒绝、不逃避
-
麦趣尔郑重道歉
-
麦趣尔被立案调查,停止纯牛奶生产
-
市监总局要求严查麦趣尔纯牛奶检出丙二醇问题
-
土坑酸菜涉事企业被罚109万元
-
西安135名儿童感染沙门氏菌,园方瞒报
-
-
· 食品安全 ·
随着中国的经济起飞,国民生活得到了长足的改善,然而GDP的快速增涨背后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食品安全便是日益突出的一个。有毒奶粉、地沟油、塑化剂一个接一个惊悚案例使得普通人越发担忧起自己能不能吃上“安心饭”。如何应对好食品安全问题,将是我们整个社会的长久命题。
-
台北一小学误让学生喝馊水汤,老师:闻到怪味,以为是特殊调味
-
“谢邀”成“泻药”?知乎道歉
-
奈雪的茶道歉:品质一直被视为我们的生命线
-
买来的蛋糕能砸断砖头,超市:没过期,你保存不当
-
官方通报“幼儿园坏枣熬汤”事件
-
幼儿园厨师怒斥坏枣,反转再反转
-
“人造肉”走红,是资本噱头还是健康食品新趋势?
-
专家起底“日本神药”:用药胆子大,买家胆子更大
-
两年产销近2万瓶假“老干妈”,安徽一制假酱窝点被查
-
幼儿园食材发霉变质 园方:是给老师吃的
-
浪费or安全?盒马每晚大规模丢弃临期食品引热议
-
火锅蘸料吃出蟑螂,顾客获十倍赔偿
-
女子上海公园摘蘑菇食用,中剧毒险丧命
-
吃完面往里放苍蝇?老板娘看完监控怒了
-
农夫山泉在新西兰购置水源地 遭当地人抵制
-
小朋友酸奶吃到一半发现是硅胶模型,哈根达斯回应
-
姑娘用盐水泡杨梅被吓了一跳 网友却笑了…
-
慎食!现在正是它最毒的时候
-
非洲“幺蛾子”来中国了!一夜能飞100公里,一天啃光一片玉米地
-
每到饭点就坐满人 这家面店引起警方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