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永定:关于2022年宏观经济的十四点看法
【导读】 近日,全国各地陆续公布2022年经济增速目标,这为观察今年中国经济走势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义。其中,北京设定的经济增长目标在5%以上,上海、山东、广东等8地将增速设定在5.5%左右或以上,其余大部分中西部省市将目标设定在6%-7%,海南目标定得最高,为9%。
2020年,在低基数效应影响下,2021年中国GDP同比增速高达8.1%,远超6%的目标。但随着该效应的消退,市场对2022年中国经济的预期也出现了不同的意见。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学术顾问、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认为,只要不存在通货膨胀失控的危险,只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就应该把经济增速定的尽可能高一些。
去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稳增长”目标,余永定认为,在目前语境下,“稳增长”应该是遏制经济增速的进一步下跌。
本文为余永定教授撰写的“关于2022年宏观经济的十四点看法”,原载于微信号“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文/ 余永定】
第一,我们应该对中国2021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有一个比较客观、准确的认识。
2021年中国GDP增速8.1%。如何看待这一经济增速?高于8%的增速是否表明2021年中国实现了较高的经济增长呢?我们可以同疫情前的2019年经济增长速度比较一下。同比会涉及到基数问题,环比则不直接涉及基数问题。
我们可以比较一下2019年和2021年各个季度的环比增速。2019年4个季度环比增长速度是1.6%、1.2%、1.3%和1.6%,相应的年化增长速度6.6%、4.9%、5.3%和6.6%。而2021年4个季度的环比的增长速度年化之后几乎都明显(除第四季度)低于2019年。不难推断,如果扣除基数效应, 2021年的经济是运行在低于2019年6%的水平的。在假定不发生疫情、2020年正常增长的情况下,2021年GDP的增速恐怕就要低于5%。所以,我们要客观看待2021年超过8%的经济增速。
简言之,我们现在的经济增速是低于“潜在经济增速”的。虽然潜在经济增长速度到底有多少我不知道,而且我也不相信任何人知道,但从产能利用、物价和就业水平等方面来看,可以认为多年来中国经济是低于潜在经济增长速度的。
图片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
第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经济是处于低通胀甚至是通货收缩状态的。
例如, PPI(生产价格指数)从2012年3月开始连续54个月都是负增长,而直到2021年前两个季度,我们的CPI和PPI都是不高的,平均来说CPI在过去10多年大概不超过2%。2021年下半年物价特别是PPI上涨较快,但最新的数字显示,目前在CPI继续保持低水平的同时,PPI已经开始回落。
没有通货膨胀,甚至出现通货收缩,这说明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实际上是可以进一步提高的。永远不要忘记小平的“发展是硬道理”这一至理名言。没有发展,什么都谈不上。在很大程度上,我们也完全可以说,“增长是硬道理”。增长不是一切,但没有增长就没有一切。
我们当然应重视“增长的质量”,但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脱离增长就谈不上高质量。在现实中,如果经济低迷,则结构改革、技术创新和共同富裕等工作的推进就都会变得十分困难。顺便说一下, 提倡“高质量增长”是完全正确的,但100万亿元GDP就是100万亿元GDP。
理论上,在GDP之间不存在质量孰高孰低的问题。在宏观经济层面,我们必须假定所有GDP是同质的。否则,同一国家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同一时期的GDP就无法比较了。在产品和项目的层面,确实存在只顾数量不顾质量的问题,这样的经济活动可能根本不创造价值。如果这些经济活动的产物也被计入了GDP,就说明我们的市场、监管和统计出了问题。但这些问题并不能通过降低GDP增速来解决,解决这些问题也并不一定要以降低GDP增速为代价。
山东青岛的港口。图自AP
第三.我认为,经济学界在讨论是否应该争取获得一个较高的增速时存在着许多重要的方法论错误。
我想简单讨论一下这个问题,例如,有观点认为,中国面临很多结构性问题,较高的增速不现实。不能说这种观点没有一点道理。但“较高”是多高?是10%、8%、7%、6%、还是5%?2010年第一季度12.2%,肯定太高。2019年GDP增速降到了6%、2022年争取实现5.5%,还太高吗?不利的结构性因素充其量能够说明中国GDP增速为什么会有所下降,甚至明显下降,但并不能说明增速到底降到百分之几才是合理的。
什么是结构性问题?没有明确定义。我们习惯上把宏观经济之外的所有问题统称“结构性”问题。可以说,“‘结构’是个筐,所有东西都可以往里装”。从我们经济学家所写的文章中可以看到,所谓“结构性”包括:人口老龄化、投资-消费-出口在GDP中的比重、民营企业和国企的地位、收入分配不均等、资本市场欠发达,自主创新动力不足、区域经济不平衡、城市化滞后、服务业占比不高、知识产权保护不足、环境污染、资源枯竭、规模收益递减等等。可以说,宏观经济之外的所有的问题,都被同一个词装进去了。
“结构性”问题的单子可以开得非常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问题在于,许多人用结构性因素笼而统之的来解释我们某个具体年度、甚至具体季度的经济增长速度;用这样或那样的“结构性”因素来解释为什么中国的经济增长必然是7%、6%、或5%。这种以抽象的原因直接推导具体结果的思路在逻辑上是完全错误的。“结构性”因素可以用来解释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但不能用来解释年度和季度经济增速的差别。
中国2010年第一季度是12.2%,从那时开始就在下降,几乎是每个季度都要下降。如果从12%降到10%这是结构性原因造成的,我们可以接受;那么,从10%降到9%呢?从9%降到8%呢?从8%降到7%呢?从7%降到6%呢?现在又向着5%的方向下降了,是不是还要用同样的结构性因素来解释呢?为什么就不能用某种宏观经济政策来解释呢?
“结构性”的因素肯定是要影响经济增长的,但无法解释经济增速的年度和季度变化,正如你不能用衰老来解释为什么你今天会有血压高、糖尿病。关于这个问题,我有四点评论。
- 原标题:余永定:关于2022年宏观经济的十四点看法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新疆少女衣拉木江、赵嘉文点燃主火炬,他们是新一代冰雪健儿
2022-02-05 08:05 -
冬奥24小时——全球全媒体大型特别报道
2022-02-04 20:06 北京冬奥会 -
海关将在部分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CPTPP部分规则
2022-02-03 15:33 观网财经-宏观 -
214牌照被撤销,中国联通:美方未列出具体事实,未经正当程序
2022-02-03 11:28 中美关系 -
美撤销中国联通214牌照,工信部:无理打压,坚决反对
2022-02-03 09:16 中美关系 -
GDP增速十强中部占4席,总量破25万亿
2022-02-02 15:33 观网财经-宏观 -
虎年第一魔幻!沈腾春晚一句话,随即成交1558万元,暴涨1010%
2022-02-01 16:58 -
蹲守返乡人群,县城地产人:过年值班“捡客”成交概率更大
2022-02-01 16:53 观网财经-房产 -
去年16城人均收入超6万,沪京深逾7万元
2022-02-01 16:00 观网财经-宏观 -
紧随中国,印度与中亚五国开会
2022-01-31 10:48 龙象之间 -
安以轩丈夫被捕,这家上市公司紧急回应
2022-01-31 08:08 观网财经-金融 -
全国34个主要城市去年GDP公布,深圳首破3万亿
2022-01-31 07:52 观网财经-宏观 -
科兴:注销房地产项目公司,专注生物医药领域
2022-01-30 19:55 观网财经-房产 -
安以轩丈夫被捕,澳门赌场最强叠码仔又栽一个
2022-01-30 18:14 观网财经-金融 -
“万能芯片”最大玩家被AMD拿下,对中国影响有多大?
2022-01-30 17:16 观网财经-科创 -
2021年上海口岸进出口突破十万亿元 创历史新高
2022-01-30 16:35 观网财经-宏观 -
小鹏:宁德时代电池大幅涨价,逐步改用中航锂电
2022-01-30 16:32 观网财经-汽车 -
英国提议:车辆自动驾驶酿事故,驾驶员无责
2022-01-30 15:34 观网财经-汽车 -
昨日入境涉奥人员复检阳性23人,闭环内复检阳性11人
2022-01-30 14:22 -
央行:2021年股票市场主要股指上涨,两市成交额增长明显
2022-01-30 13:48 观网财经-金融
相关推荐 -
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62“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79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评论 187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评论 226印巴停火,特朗普邀功 评论 597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