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永定:关于2022年宏观经济的十四点看法
第六,我以为,经济增长目标的确定应该建立在经验-试错的基础之上。
如果执行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导致通货膨胀失控、金融脆弱性严重恶化,就需要降低经济增速目标。如果通货膨胀并没有失控,金融脆弱性并没有那么严重,就应该采取更具有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争取实现尽可能高的经济增速。
2019年我提出保6%的主张。正如我一再强调的,6%具有象征性意义。我的核心观点是,中国经济增速从2010年开始基本上是逐季下降,2019年已经跌到6%。这种情况不能继续下去了。事实上,当时中国的通货膨胀率相当低;虽然杠杆率比较高,但金融体系基本上还是健康的。中国依然有比较大的政策空间,为什么不能尝试实现更高一些的经济增速呢?在没有进行尝试之前,就认定中国必须让经济增速一步步降下来是错误的。经济增速长期下滑会产生所谓的“磁滞效应”(hysteresis effect):经济增速长期、持续下滑,就会出现以后想快也快不起来了的结果(工人长期失业难以重新就业、团队解散后就难以重新组织)。听任经济增速下滑、听任投资增速下滑,经济增长潜力就必然下降。其结果与其说是经济增速不得不下降,不如说你认为它必然要下降,于是它就下降了。
总之,只要不存在通货膨胀失控的危险,只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我们就应该把经济增速定的尽可能高一些。
目前,市场对中国通货膨胀失控的担心已经明显减弱,但对于金融风险的担心还是比较强烈的。我以为,长期以来,外界对中国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估计的过于高了。年年都有很多人预测中国要发生金融危机,单从2008年之后就可以列出一张长单。2012年春节之前,我随北大到纽交所交流。当时很多美国人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要崩溃、温州的地下金融要把中国的整个金融体系拖垮,还有“影子银行”问题。我们则向纽交所的人解释:这些问题都存在,但根本不可能使中国出现大的金融危机。例如,温州地下金融的规模和中国整个经济相比,实际上九牛一毛。我们应该关注它,不能无视它,但它不会造成部分人所认为的那样的危机。
美国2021年二季度GDP增速为6.5%,虽低于市场预期的8.4%,但这一GDP增速意味着“美国的经济规模已经超过了疫情前水平”
第七,增速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个地缘政治问题。
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上升,我们在下降,增速差距正在缩小;印度的增速已经连续两年超过中国。对这样的问题我们不能无视。从美国一些学者,特别是地缘政治方面的学者最近发表的文章和讲话中可以看出,他们很高兴看到中国经济增速的进一步下降。中国是有潜力,也有能力遏制经济增长速度的进一步下降,是能够使经济增速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之上的。
第八,中国政府还是应该为2022年经济增长确定目标。
当然,这个目标是引导性的,不是指令性的。必须有个目标,没有增长目标就难以制定具体政策。实际上,每个部门、各级政府都有一个隐含的目标,只不过没明说。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公开设定目标?没有统一和明确的增长目标,各个政府部门和各级政府就难以协调行动。在确定目标之后,我们用试错的方法尝试去达成目标。如果目标确实无法实现,我们再退回来也不晚。
第九,维持一定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是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的重要手段。
应该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和经验制定明确的增长目标,中国消费、投资、出口所需要实现的增速。宏观经济变量中的大部分是内生的,只能根据一定假设去预测它们的增长速度。但是,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基本上是可以由政府控制的。因而,可以根据不同的有关消费、投资(扣除基础设施投资)、出口增速的假设,计算出为了实现给定的经济增速目标,基础设施投资应该保持的增速。当然,计算过程不是能够一次完成的,可能需要多次迭代。无论如何,最终是可以计算出一组最可能实现的、自洽的,为实现给定的GDP增速,基础设施投资所需要实现的增速。
2021年中国基础设施同比增速仅为0.4%,而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中国基础设施投资一般保持在20%左右,2009年6月基础设施投资累积同比增速高达50.7%。后来,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一路下跌,2012年2月进入负增长区间。2013年一度回升到20%以上,随即又开始持续下跌。2021年全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0.4%,远低于新冠疫情前3.8%的年增速,甚至不及2020年0.9%的增长。在以往,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一直是逆周期变化的,是维持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2021年基础设施投资顺周期下行,又如何不能拖累GDP增速呢?
在经济持续下行、预期不振的情况下,推动经济增长只能主要依赖基础设施投资,通过基础设施投资增速的提高创造“挤入”效应,带动制造业投资,并通过对经济增长的刺激带动消费需求的增长。
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否已经超前,没有更多项目可建了?完全不是如此。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宽广的概念,它绝不仅限于“铁公机”这样的老基建,而是还包含着“新基建”以及一系列软性公共产品的提供。即便是传统基建项目,我们依然存在巨大的补短板任务——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死亡失踪380人(郑州市)已经充分说明问题。
基建投资没有收益的说法也是片面的。在正视既有问题、提高投资效益的同时,必须看到,基于基础设施的功能与性质,基础设施投资的成与败不应完全或主要以商业回报来衡量。
基础设施投资的可控性来源于中国的制度优势,是其他国家(包括美国)想学习而不得的优势,放弃这种优势无异于自废武功。
不仅如此,由于房地产投资在中国经济中居重要地位,房地产投资增速下降将拖累经济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就更有必要提高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速,对冲房地产投资增速下降对经济增长造成的不利影响。
- 原标题:余永定:关于2022年宏观经济的十四点看法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新疆少女衣拉木江、赵嘉文点燃主火炬,他们是新一代冰雪健儿
2022-02-05 08:05 -
冬奥24小时——全球全媒体大型特别报道
2022-02-04 20:06 北京冬奥会 -
海关将在部分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CPTPP部分规则
2022-02-03 15:33 观网财经-宏观 -
214牌照被撤销,中国联通:美方未列出具体事实,未经正当程序
2022-02-03 11:28 中美关系 -
美撤销中国联通214牌照,工信部:无理打压,坚决反对
2022-02-03 09:16 中美关系 -
GDP增速十强中部占4席,总量破25万亿
2022-02-02 15:33 观网财经-宏观 -
虎年第一魔幻!沈腾春晚一句话,随即成交1558万元,暴涨1010%
2022-02-01 16:58 -
蹲守返乡人群,县城地产人:过年值班“捡客”成交概率更大
2022-02-01 16:53 观网财经-房产 -
去年16城人均收入超6万,沪京深逾7万元
2022-02-01 16:00 观网财经-宏观 -
紧随中国,印度与中亚五国开会
2022-01-31 10:48 龙象之间 -
安以轩丈夫被捕,这家上市公司紧急回应
2022-01-31 08:08 观网财经-金融 -
全国34个主要城市去年GDP公布,深圳首破3万亿
2022-01-31 07:52 观网财经-宏观 -
科兴:注销房地产项目公司,专注生物医药领域
2022-01-30 19:55 观网财经-房产 -
安以轩丈夫被捕,澳门赌场最强叠码仔又栽一个
2022-01-30 18:14 观网财经-金融 -
“万能芯片”最大玩家被AMD拿下,对中国影响有多大?
2022-01-30 17:16 观网财经-科创 -
2021年上海口岸进出口突破十万亿元 创历史新高
2022-01-30 16:35 观网财经-宏观 -
小鹏:宁德时代电池大幅涨价,逐步改用中航锂电
2022-01-30 16:32 观网财经-汽车 -
英国提议:车辆自动驾驶酿事故,驾驶员无责
2022-01-30 15:34 观网财经-汽车 -
昨日入境涉奥人员复检阳性23人,闭环内复检阳性11人
2022-01-30 14:22 -
央行:2021年股票市场主要股指上涨,两市成交额增长明显
2022-01-30 13:48 观网财经-金融
相关推荐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65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10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8“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最新闻 Hot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