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洋、曾光:老百姓对疫情还有恐惧心理,政府要负起责任来
最后更新: 2023-01-01 18:30:54王贤青:再问曾老师一个问题,疫情之前我们提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其中包含了医疗、卫生、体育、保健、科教等很多内容。但这个规划下达不久就爆发新冠疫情。经历3年疫情后,从流行病学的角度来看,“健康中国2030”还应该做哪些完善?同时,我们对过去的三年抗疫要吸取哪些教训、总结哪些经验?
曾光:新冠疫情确实把很多事情的节奏都打乱了,包括打乱了新冠疫情防控和慢性病防控之间的平衡。这期间,新冠疫情导致了单打一的后果:慢性病防控、其他传染病防控、居民的健康素养提升等很多方面的工作都停滞了。2023年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把这些工作重新启动,特别是让新冠病毒病回归本位。现在已经把新冠病毒作“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2023年最好的情况是实现“乙类传染病乙类管理”,最后再变成“丙类传染病丙类管理”。现在对流感就是按照丙类传染病进行丙类管理。
“健康中国2030”要重启,但新冠疫情防控尚未结束。今后在发展卫生事业时,我们得想想比如人均享受的卫生资源贫富不均的问题,这种贫富不均的程度不亚于经济上的贫富不均。针对这些问题,都应该进行大的改革,包括逐步取消医疗服务特权等,加强医疗公平性。
今后我们要回归三支队伍并肩作战,即传染病防控、慢性病防控和伤害防控。伤害防控过去被放在慢性病里,实际上造成伤害的因素除了自然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健康中国2030”的内容还包括对医疗队伍的公共卫生培训等,所以任重道远。
现在来看,我们离“健康中国2030”的目标不是更近了,其他国家也在原地踏步甚至倒退,例如新冠疫情导致美国人均预期寿命减少2.4岁,这就意味着美国居民的整体健康程度倒退十年左右。中国目前还没有算总账。
我们要认真评估新冠防控的次生灾害,即对慢性病防控带来的不利影响。几个月以前我就讲过,90%以上的核酸检测没有必要,钱应该花在对老百姓预防接种和健康宣教上,这样对国民健康更有利。从卫生经济学角度来看,我也希望经济学家多关注“健康中国2030”,多做一些卫生经济学方面的评价来促进我国健康事业发展。
12月初,中国官方宣布不再查验跨地区流动人员健康码,火车站工作人员把要求扫码的告示牌移除。图自法新社
王贤青:的确,医疗资源也是整个资源配置中很重要的方面,姚老师从经济学角度看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调整?
姚洋:2022年也是我国上世纪Baby Boomers(婴儿潮)出生人群大规模退休的年份。如何健康地老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问题,发达国家特别是日本的老龄化问题把国民经济都拖垮了,重要原因就是社会医疗支出太高,美国也一样。其实这些问题可以预防,比如让老百姓健康地老去,以及进一步让“健康中国2030”规划落地。
王贤青:现在大家比较关心就业问题,就业主要是三个主体,一是城镇就业群体,现在大厂裁员导致就业行情比较冷;二是农民工就业群体,疫情防控导致农民工隐性失业的问题很严重;三是大学毕业生和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就业也很严峻。姚老师,在您看来,这些就业群体应该怎么去预估2023年的就业形势?
姚洋:2023年的就业形势不必过于悲观,主要原因有两方面。
第一,我们要对中国的经济复苏抱有信心,等2023年二季度经济恢复,刚好是毕业季,同学们的就业状况会大大好转。
第二,我国已经迎来退休大潮,2022年理论上会有2000多万人退休。我国的出生率最高峰大概是在1963年,所以2023年退休的人还会增多。从人口结构和人口动态变化来看,未来十年我们的劳动力市场会趋于宽松,因此年轻人不用太为就业担心,特别是随着疫情过去,就业形势会发生好转。
资料图/中新社
王贤青:关于房地产,姚老师还有哪些补充?
姚洋:房地产下行的趋势目前还没有止住,但是政治局会议已经透露出一些积极信号,比如没有再提到对房地产的管控,因此还是期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针对房地产出一些新政策,比如怎么给房地产减压与提振行业信心。我认为最重要的手段还是依靠市场,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让市场把价格调节下来。
王贤青:问曾老师最后一个问题,新冠疫情算是人类面对的一次空前大危机,我们经常讲不能浪费一次危机,政府应该从这次危机中总结哪些经验教训?
曾光:新冠疫情防控和平常的公共卫生工作,最大的差别在于新冠疫情防控动用了举国体制,是政府领导下的“联防联控”机制,我们首先应朝这个方向做总结,要对过去三年来的抗疫工作做一个客观评价与分析,特别是总结里面的教训,包括决策者应该如何采纳专家意见,鼓励专家的不同意见公开讨论,专业的问题要通过专业的讨论来解决等。这是我认为的第一点,即“温故而知新”。
第二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在疫情防控中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所谓国外“躺平”了,应该派专家组去交流下他们到底怎么躺平的。当初为筹备北京冬奥会,我们派了30多人的考察团全程考察日本东京奥运会的防疫措施,包括哪些需要闭环管理、运动员怎么隔离等。当时考察的内容比较详细,回来后就制定了一套规章制度,为筹备北京冬奥会节省了很多时间。东京奥运会的经验也是由国际奥委会、世界卫生组织和日本组委会共同形成的,这些经验代表了一种国际意志。
王贤青:对于企业家和上班族如何度过2023年,姚老师您最想跟大家说什么?
姚洋:还是鼓励大家坚持住,不要倒在黎明之前。相信2023年中国经济一定会向好,做企业的不要在悲观情绪中退却了,要坚持到2023年春暖花开时。普通人当下最重要的事是做好疫情防护,顺利渡过这第一波比较猛烈的疫情。
- 原标题:姚洋、曾光:疫情三年后,中国经济如何转好?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全年营收6369亿,华为:制裁常态化下已逐步转危为安
2022-12-31 11:58 观网财经-科创 -
国家药监局批准布洛芬混悬液等12个新冠对症治疗药物上市(附清单)
2022-12-30 18:30 抗疫进行时 -
滴滴出行、美团打车、货拉拉等15家平台公司被提醒式约谈
2022-12-30 17:58 观网财经-消费 -
A股红盘收官:沪指全年下跌15%,创业板指跌近30%
2022-12-30 16:28 观网财经-金融 -
控制145账户操纵股票赚1.4亿,福建一股民被罚没5.7亿
2022-12-30 11:28 股市 -
苏泊尔等申请对国美电器破产清算?国美:470万债权尚未确认
2022-12-30 09:54 大公司 -
阿里管理层变阵:集团CEO张勇兼任阿里云总裁
2022-12-29 15:47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台积电罕见为3nm举行量产典礼,但想说服客户下单并不容易
2022-12-29 15:42 观网财经-科创 -
高盛下个月将裁员,涉4000个岗位
2022-12-29 14:57 -
宁德时代被起诉:滥用专利权恶意维权,不正当竞争
2022-12-29 13:39 -
扛不住了?传苹果有意砍iPhone供应链价格
2022-12-29 13:36 观网财经-科创 -
13部门:非学科类校外培训一次收费不得超过5000元
2022-12-29 12:10 中西教育 -
2023世界经济或陷深度衰退, 中国怎么办?
2022-12-29 08:31 -
武契奇控诉:他们想把塞族人赶出科索沃
2022-12-28 22:17 欧洲乱局 -
印度要拯救全球钢铁行业?需求量仅中国13%
2022-12-28 16:17 观网财经-海外 -
极端寒潮导致电价最高飙涨6500%,美国民众钱包将遭“重击”
2022-12-28 14:49 观网财经-海外 -
海南将于12月30日发放两轮旅游消费券
2022-12-28 14:01 观网财经-消费 -
中银航空租赁:订购40架波音737 MAX 8新飞机
2022-12-28 11:30 观网财经-科创 -
维护流动性,央行连续三天开展2000亿级逆回购
2022-12-28 11:05 观网财经-宏观 -
工信部拟规定:不得“强制捆绑”“静默下载”安装APP
2022-12-28 09:25 观网财经-互联网
相关推荐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64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评论 119巴菲特首次批评贸易战:75亿人不喜欢你,这是大错误 评论 149“这事传到特朗普那儿,龙颜大怒” 评论 50最新闻 Hot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