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洋、曾光:老百姓对疫情还有恐惧心理,政府要负起责任来
最后更新: 2023-01-01 18:30:54王贤青:追问曾老师一个问题,对于有基础病的老年人,这个阶段如何做好个人防护?比如什么情况下居家,什么情况下要赶紧去医院?
曾光:我先解释下为什么我国老年人的疫苗接种率很低。
我国疫苗接种最高的人群是有工作的人,很多行业单位会要求员工接种疫苗后再上岗,但老年人缺少这些约束,几乎完全靠自觉接种。我国老年人接种流感疫苗的积极性就不高,长期在3%至4%之间。北京从2005年起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费流感疫苗接种,即便如此,接种率也只达到60%左右。
还有一个特殊情况。我国在研制疫苗时本国感染者已经基本清零,所以我们当时花了很大代价在国外征集感染者参与临床试验,但是很难征集到国外的老年人。我国获得的样本基本都源自18岁至59岁人群,老年人的样本数并没有达到国家药监局的要求,这也是我国老年人群体被安排在最后接种的原因。这可能会让老年人产生一个错觉,即“我接不接种不重要”。
同时,当时中青年感染者被迅速清零后,对老年人形成了保护屏障,所以很多老年人在过去三年没接种疫苗也没感染。
中国还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医闹问题让医生害怕担责任,于是医生通常也不建议老年慢性病患者接种,但没有进一步去分析哪些老年人或者慢性病患者可以接种或是缓种。即便在某些高知阶层的养老院,80岁以上接种了新冠疫苗的人一度不到5%,比一般受教育水平的老年人群体接种率还低。
为解决老年人接种率低的问题:
1. 建议老年人应该优先接种疫苗;
2. 要加大宣传力度,比如通过电视台邀请专家向老年人宣讲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并指出不接种的一些后果,同时让专家帮助老年人判断能不能接种或者缓种。同时,动员社区医生、子女等对老年人进行疫苗接种宣教。
3. 为老年人提供免费的疫苗接种保险。实际上老年人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通常比年轻人低。
多管齐下,应该能够逐步改变我国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率低的情况。这波疫情中,老年人是高危人群,要把老年人保护好。
首先,要使老年人安心居家比较安全,一旦出门要佩戴N95口罩,同时保持勤洗手等良好的健康习惯,减少与可疑病毒携带者的直接接触。此外,老年人的家庭还可以配备指夹血氧分压测量设备,这种设备只需往手指上一戴就知道血氧情况。如果血氧明显低于正常值,就是对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老年人感染新冠疫情后的重症表现不一定是发高烧,而是引发呼吸困难或者原有的心脏病、慢性肺气肿、肺性病、慢性肝炎、肾脏疾病、精神类疾病等基础病发作。一旦出现这些基础病发作症状,老年人就不要再老老实实居家,而是要及时去医院看专科门诊,并且尽早服用抗病毒药物。
王贤青:再请教姚老师几个问题。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经济增长面临三个比较大的挑战——供给冲击、需求收缩和预期转弱。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到2023年大概率会弱化,包括国际交流、产业链也会变得顺畅,供给冲击会减少,那么2023年面临的挑战是不是主要是预期转弱和需求收缩这两个问题了?
姚洋:对。2023年如果要说不确定性,恐怕主要是在预期和消费两方面。这两方面相互联系,特别是消费问题应该放在预期前面来考虑。如果我们老强调预期偏低,需求收缩,实际上是本末倒置了,因为如果街上比较萧条,没有人去购物,工厂生产的东西卖不出去,大家的预期当然会低。
现在中国经济很明显的特点是缺需求,而不是缺供给。过去三年,我们的很多措施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供给侧,对需求侧的关注远远不够。
在2021年之前,这些政策也还算成功,主要原因是我国和欧美国家政策存在非对称关系。疫情后,欧美国家给老百姓发钱,老百姓有钱了就去消费,因此市场需求大增。中国这时把注意力放在供给上,所以出口大增。
但是2022年以来,我们的出口增速回落了,需求侧被忽视的问题就进一步凸显,因为当下经济中的最大的问题还是需求不足。没有需求,企业的产品就没办法销售出去。还有一些不得当的政策,比如为保小微企业就业而让企业去贷款来给员工发工资,这显然不符合常识。换位思考一下,没有小店主会愿意去做这样的慈善事业。
我强烈建议政府在2023年春节之后或者春节期间给老百姓发一次现金,这将是一举多得的事。
首先,老百姓拿到现金后去消费,会立马增加GDP。在当下供给远远大于需求的情况下,给老百姓发钱也不会产生通货膨胀,因为上涨的价格可以全部被供给吸收掉。也有人担心老百姓拿到现金后会把钱存起来,这样的想法显然是不相信科学。已经有很多研究结论都表明,给老百姓发现金不仅不会出现存款替代,还会出现消费的乘数效应。现在消费券的乘数效应已经达到3左右,即发1万亿的消费券可以实现3万亿的消费,这就实现了3%的经济增长。还有人认为发现金会养懒人,2022年发了,2023年老百姓可能还想要。这是对老百姓缺乏基本的信任。中国的老百姓多好啊,看看大家在疫情管控期间多么配合政府工作。
其次,如果在春节期间给老百姓发现金,老百姓消费将帮助GDP上行,大家的信心也随之上行,2023年的经济增长就有了良好的基础。最近一次政治局会议的公告里传递的信息也非常清晰,2023年的工作重点是要拼经济。怎么拼经济?别的国家可以给老百姓发现金,中国照样可以,而这本身也体现了我们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再评价一下最近广东、浙江组团包机出海抢订单的事,我认为这是走老路。遇到问题就想办法把国外的需求抢回国内,这种做法已经过时。中国很快就会成为世界第一大消费市场,为什么守着这么大的市场不开发,还要费那么大力气跑到国外去抢订单?我们能不能把国内市场的需求激发出来?只有把国内消费搞上去才是真正解决经济发展问题的关键。
- 原标题:姚洋、曾光:疫情三年后,中国经济如何转好?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全年营收6369亿,华为:制裁常态化下已逐步转危为安
2022-12-31 11:58 观网财经-科创 -
国家药监局批准布洛芬混悬液等12个新冠对症治疗药物上市(附清单)
2022-12-30 18:30 抗疫进行时 -
滴滴出行、美团打车、货拉拉等15家平台公司被提醒式约谈
2022-12-30 17:58 观网财经-消费 -
A股红盘收官:沪指全年下跌15%,创业板指跌近30%
2022-12-30 16:28 观网财经-金融 -
控制145账户操纵股票赚1.4亿,福建一股民被罚没5.7亿
2022-12-30 11:28 股市 -
苏泊尔等申请对国美电器破产清算?国美:470万债权尚未确认
2022-12-30 09:54 大公司 -
阿里管理层变阵:集团CEO张勇兼任阿里云总裁
2022-12-29 15:47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台积电罕见为3nm举行量产典礼,但想说服客户下单并不容易
2022-12-29 15:42 观网财经-科创 -
高盛下个月将裁员,涉4000个岗位
2022-12-29 14:57 -
宁德时代被起诉:滥用专利权恶意维权,不正当竞争
2022-12-29 13:39 -
扛不住了?传苹果有意砍iPhone供应链价格
2022-12-29 13:36 观网财经-科创 -
13部门:非学科类校外培训一次收费不得超过5000元
2022-12-29 12:10 中西教育 -
2023世界经济或陷深度衰退, 中国怎么办?
2022-12-29 08:31 -
武契奇控诉:他们想把塞族人赶出科索沃
2022-12-28 22:17 欧洲乱局 -
印度要拯救全球钢铁行业?需求量仅中国13%
2022-12-28 16:17 观网财经-海外 -
极端寒潮导致电价最高飙涨6500%,美国民众钱包将遭“重击”
2022-12-28 14:49 观网财经-海外 -
海南将于12月30日发放两轮旅游消费券
2022-12-28 14:01 观网财经-消费 -
中银航空租赁:订购40架波音737 MAX 8新飞机
2022-12-28 11:30 观网财经-科创 -
维护流动性,央行连续三天开展2000亿级逆回购
2022-12-28 11:05 观网财经-宏观 -
工信部拟规定:不得“强制捆绑”“静默下载”安装APP
2022-12-28 09:25 观网财经-互联网
相关推荐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65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10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8“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最新闻 Hot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