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凯生:银行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 国资没有流失
关键字: 银行银行业改革中国银行业工商银行杨凯生电子银行国家专业银行开始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变。1993年,我们党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会议,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目标,随后国务院公布了《关于金融体系改革的决定,提出建立一个在中央银行领导下的,政策性的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相分离、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体系。再一个,就是要建立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三个体系,一个调控体系,一个是市场系,一个是金融体系。
根据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1994年开始政策性金融和商业金融相分离了,1994年4月14日国家开发银行挂牌营业,1994年7月1日中国进出口银行挂牌营业,1994年11月18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挂牌营业,承担了很多政策性业务,就划过来了。
当时我们商业银行都跟他们对接、划账处理。这也是中国金融改革史上比较重要的一步,最近国务院又恢复了定位,因为前两年还说是不是商业改革,或者半商业化,但是这次国务院很明确,还是政策性。
国家开发银行是开发性金融机构,这个是陈源同志在当行长期间研究出来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实际上是想尽量用市场化的方式办国家需要办的事情,这个关系怎么把握,当然有很多需要摸索的地方,但是这几年总的来说,国家开发银行做了大量的摸索。
在这期间,随着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的开设,我刚才说法制不健全,这时候1995年3月和5月,先后通过了《中国人民共和国的人民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法》,第一次明确提出货币政策的目标,就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来促进增长。
实际上货币政策怎么说,各国表述是不一样,比较全的说到四个,币制稳定、经济发展、就业充分、进出口平衡。但有的国家可能经济发展放到前面一点,这次1995年,大概是刚刚面临一个通货膨胀,很明确货币政策的目标,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的发展。这里哪个是前提,哪个是后面的结果,就是这个问题。还有固定,依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履行职责,开展业务,不受地方政府,各地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这是第一次明确提出这个。
这几句话看上去好像很平常,应该说很正常,现在对这几句话也没有什么不同意见。但是大家如果去查一查当时表决状况的话,实际上可以看到,当时反对票还是不少的,这两个法律在人大常委会表决的时候,实际上坦率地说,有些地方政府部门还是有想法的,过分的强调了人民银行的独立执行货币政策,商业银行独立开展业务,不受干预。实际上我们抓手是什么,那时候对一些想法还不是完全理解,对金融工作的理解和现在,你别看就差20年,真是差的很远。所以这都是改革的过程,如果说现在的修改,我估计有些提法是更进一步市场化的,比如说贷存比这个不合理,要取消等等。当初的这些提法,也受到了一些质疑。
在这个过程中,又突出的碰到国内外两个问题,国内就是国有企业的改革,九十年代初期国企改革,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质量带来了重要影响。有些年轻同志不知道,1994年的时候国务院决定试行国有企业破产,当时是没有法律的,国务院提出试行。试行的时候一定要安置好职工,当时要求必须要先安置好职工,安置好职工必须要有钱,没有钱怎么办,抵押的资产,土地使用权的处置,下来的钱,不管是不是银行是不是有担保,首先安置职工。1995年全国经济改革的主要任务,或者说中心任务,就是国有企业改革。一开始试点,然后又扩大了范围。不仅是破产这么处理,对一些企业的兼并重组也是,范围进一步扩大。
这个工作一直搞到1999年,十五届四中全会作出了个决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问题的决定》,里面明确提出,要加快银行贷款的进度,定出计划了,当时还不叫国资委,叫经贸委,经贸委来分。这么分的结果和好处,是较快的帮助这些企业卸下了债务负债的包袱。很多企业资产负债表做不出来,资产等于负债,当时谁投资的,全是贷款。企业的历史包袱过重,企业要三年脱困。
1999年搞了四大资产公司,所以这个也有好多人批评,说这完全不是市场化的做法,这不是计划经济呢,怎么能让银行承担这么多呢,到底是银行的责任,还是企业的责任,还是行政干预的责任。我们要看到历史背景,国有企业100%是国有的,国有银行100%也是国有的,那么作为老板,作为财政,他是否有权决定这笔钱是放在左口袋,还是放在右口袋,他有权决定是从左口袋支出,还是右口袋支出,中国的国企改革要支付成本,谁来支付?按理说应该是国家,但是财政拿不出这个钱来,所以决定这个历史包袱先由银行来承担。我觉得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也说得通。当时就这么操作了,事实上这么操作了以后,还很快完善了。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既有现实的,总而言之还有问题。
当然第二个问题就是国际方面,1997年爆发了亚洲金融危机,或者叫东南亚金融危机,这个大家都比较熟悉了,1997年7月份,泰国首先宣布泰铢实行浮动汇率制,放弃多年来实行的泰币与美元挂钩的汇率制。后来波及香港的股市,后来印度,整个亚洲金融危机,对我们有冲击,但是我们当时挺住了,人民币绝不贬值,这其实也是我们自身发展的需要。总得说,当时国内的企业改制,国际上,或者海外的东南亚金融风波,对我们的金融工作,对金融的稳定都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1997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召开第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这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过去都叫银行工作会议。会议形式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金融改革、整顿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的通知》。当时有一个讲话,应该清醒地看到,对于金融领域长期积聚的风险,如不切实加以防范和化解,任其发展下去,有朝一日爆发,就有可能发生影响全局的重大金融风波。这次东南亚金融危机,促使我们下决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再不能犹豫了。
讲的还是比较严厉的,不深化改革,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矛盾就解决不了。国有企业资本金严重不足,高负债运营,从八十年代开始,国家实行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全额贷款,企业变成了全本贷款。如果银行体制不改革,国有企业改不了,因为他可以靠不断的向银行借钱,取得资金来源。经济建设中重复建设,经济结构不合理,投资效益差。
我觉得现在回忆起来,国务院领导当时的分析还是比较全面的。比如说里面提出,国改贷和流动资金贷款,全部银行承担下来,造成了企业无本经营的问题。八十年代初改革以后,当时企业靠财政,国有企业固定资产贷款,固定资产项目需要的资金,流动资金分定额流动资金和超定额流动资金,有的也是要追加的。改革开放以后,财政承受能力有限,固定资产过去要拨款,现在变成贷款,使得你企业增加成本意识,当时这么想。流动资金贷款也是,由银行加强管理,实际上管理承担下来了,没有定额和超定额的概念了,一开始还必须有30%的自有资金,后来根本就没有了。几年下来,负债越来越高,新成立的企业,干脆就没有资本。这就是国务院领导同志讲的无本买卖,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既有历史的包袱,也有外部的原因,多方面的原因,当时改革的紧迫性提出来了,加快改革。
1998年6月一个大事,中共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成立,1998年8月国家财政部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特别国债为附息国债,期限为30年,年利率为7.2%。补充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本金。
1998年5月人民银行制定了《贷款分类指导原则》,开始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当时叫正常贷款、预期贷款、呆滞贷款,呆账贷款,当时总的来说,叫一预两呆。但是显然后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升华,觉得这个分类方法不合理,所以1998年分成了五类,正常类、关注类、刺激类、可疑类、损失类。
为什么比原来的四级分类,或者叫三级分类更科学呢?实际上很简单,似乎和是不是到期并不是很直接的挂钩,过去预期贷款,就很直接的挂钩,过去这个做法最大的好处,简便易行,超过一天就预期了,超过三个月就呆滞了,超过一年或两年就呆账。实际上没有预期的贷款,未必就是安全的贷款。预期内的贷款,就未必就是有非常严重问题的贷款。
当时宣传这个五级分类,王宾他到银行去宣讲,他说难道年轻人就没有得绝症的,老年人马上就要死了。他的意思就想说明贷款质量好坏,和预期不预期既有关系,但是又不能那么简单的看。我觉得他这个比喻多少有那么一点道理,所以我一直到现在还记得。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赵晓明
-
“比美国先进20年,但中国稀土业要居安思危” 评论 149俄美元首通话超2小时,俄乌停火谈判有戏? 评论 78“特朗普的耳朵成了关键战场” 评论 27“法国情报部门让我干预大选,我拒绝了” 评论 82最新闻 Hot
-
“中国提出需求,俄方愿保障:就差技术方案了”
-
讲个笑话,这就是“全球最大的民主国家”…
-
“G6要告诉美国:要对华施压,还要被你胁迫,臣妾做不到”
-
“比美国先进20年,但中国稀土业要居安思危”
-
黄仁勋:全球一半AI人才都是中国人,根本阻挡不了
-
特朗普要查哈里斯
-
英法加谴责以色列:震惊!再不收手就制裁!
-
虽然祝福拜登,但特朗普该损还是损
-
“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张永宁,任宁德市委书记
-
孙杨退赛
-
特朗普拟对中国起重机加100%税,“美国这行80年代就黄了”
-
安徽凤阳鼓楼瓦片大面积滑落,当地通报
-
陈奕迅发文报平安
-
“特朗普的耳朵成了关键战场”
-
欧盟宣布:英国,“回到世界舞台”
-
“法国情报部门让我干预大选,我拒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