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凯生:银行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 国资没有流失
关键字: 银行银行业改革中国银行业工商银行杨凯生电子银行所以新中国成立了,发人民币了,一定要把币制稳定下来,一定要把全国的货币体系统一起来,当时是第一个想法。
第二个,就是建立统一的国家银行体系,接管官僚资本银行,整顿私营金融业。这是第二个任务,东北大区行统统都撤销了,就一家人民银行,下面省银行分行,城市的叫中心银行等等,叫到后来的大家都知道的差不多了。这是五十年代初银行体系统一起来了。同时把官僚资本,就是当时的四行两局一库没收,四行两局一库主宰了全国的金融业务。四行指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两局指中央信托局、邮政储金汇业局;一库指合作金库,当时认定叫官僚资本,没收归国有。其他的银行整顿。所以五十年代的时候,人民银行是设有公司合营银行管理总处,是有这种机构的。第二项任务,就是建立自己统一的银行体系,把官僚资本没收了,把私营银行搞公司合营。
第三个任务就是实施金融管理,疏导游资,打击金银外汇黑市,禁止外币流通。上海证交所解放前是有的,1949年5月23日上海解放,解放以后上海证券交易所实际上还在正常营业的,但是后来人民币用了以后,银元贩子就在那儿倒银元,在市场上利用老百姓的心理,比如物价能不能稳定,银元会不会不值钱,在那里倒卖黄金白银,就是黄牛他们集合的地点,每天都在上海证交所的大厅里搞这个,直接影响到金融稳定,金融安定。后来下决定查处白银贩子的时候,包围了交易所,把交易所查封了,所以查封证交所是受这个事的牵连的。
有一篇小说叫《证券交易所的战斗》,实际上就是讲解放军怎么查封证交所。现在当然外汇也不叫流通了,大家持有是很正常的,过去有了之后,要及时卖给中国银行的。最初还不叫结汇,都是要卖的。
第四项任务,就是开展存放款,汇兑和外汇业务,迅速恢复,促进生产和流通。这四项都是当时的表述。
第三个阶段,然后就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个五年计划就是从1953年开始执行的,当时的基本任务是什么?我可以把一些表述跟大家说一说,大家马上会有一个概念。当时集中力量保证重工业建设,用10到15年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前提下,适当安排农业、轻工业和其他事业的发展。这是第一个五年计划,要优先发展重工业。在这个前提下,适当安排农业、轻工业和其他事业的发展,有步骤的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所以第一个五年计划156项,都是重工业大型项目,在苏联的帮助下搞起来的。
在这期间,银行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当时银行工作主要是统存、统贷,形成了高度集中一致的国家银行体制。当时的口号是全部信任国银行,这个我没查到出处,据说是列宁说的。集中到什么程度?当时有明文规定,其中有一条叫未经国家批准,企业间不准预收预付货款,这是要制裁的。中国人民银行当时既管理货币发行,或者说货币政策,同时办理工商企业的存、贷、汇业务。所以中国人民银行,当时是集中央银行职能,和商银行职能与一身的一家银行。这种体制,这种模式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初期。
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的是比较顺利的,156项的项目建立的也比较成功,后来就进入了大跃进时期,1958年到1960年大跃进。实际上我想说的是,在进入大跃进时期之前,我们党,包括毛泽东主席,实际上一开始的有些想法。1956年2月份,毛主席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先后听取了中央34个部委的汇报,上午下午听,有时候上午开会,下午听,两个多月确实是挺紧张。听完了以后,听到4月份,他4月25号在中央政治局做了一个报告,就是叫《论十大关系》,大家一听这个题目就可以知道他的想法。
比如说前面的五个叫关于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关于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关于国家生产单位,那时候不叫企业,国家生产单位和个人的关系,关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这五个关系,基本上讲的是经济问题,后面还有五个关系,关于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与反革命的关系,是与非的关系,中外关系。十大关系,4月份做的。5月份又在最高会议上,主席又讲了一遍,等于他在一个月里面做了两次报告讲十大关系。到9月份就开八大了,八大的决议大家回过头去看一看,实际上和主席的《论十大关系》,我觉得是相一致的。是想对第一个五年计划成绩充分肯定的基础上,对经济体制中暴露的一些问题,比如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问题,比如经济管理权限怎么划分的问题等等。实际上当时已经意识到有些问题,所以想做一点调整,所以主席讲十大关系。
但是很可惜的是,主席的十大关系和八大的精神,在执行的过程中很快的出现了一些偏差,因为后来政治形势有了变化,有了匈牙利事件,国内有了反右,经济上一些指导思想也发生了变化,就进入了大干快上的样子,想急于改变形势。当时生产部门大干快上,商业部门大干快销,银行多存多贷,银行的任务要全力的促生产、促收购,要把支持工业生产,支持流通放在首位。结果,很快就造成了原材料、能源、交通等全面的紧张,后面就进入了三年自然灾害。在这个过程中,对银行职能的认识是淡化了。举个例子,人民银行的人数减少了,因为银行的职能很简单,就是组织存款,发放贷款,所以受到了很大的削弱和冲击。
第四个阶段,进入了困难时期,就是进入了国民经济调整的时期。1961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一开始提的不是调整,是整顿。因为这个事前不久我去参加了一个会议,那个会上我才知道,一开始提的是整顿,后来李富春和总理商量,是不是整顿这个词对前期工作的负面含义多了点,变成了调整。
这时候就要求恢复银行原来的体制,恢复银行的集中统一领导,所以1962年3月份,党中央发布了切实加强银行工作的集中统一,严格控制货币发行的决定,当时叫银行六条。进一步明确了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和地位,专门法文,叫《关于改变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家组织中地位的通知》,因为当时把中国人民银行定成国务院的直属机构了,这个文一发就变成了国务院的组成部分,升格成部委了,又把党组升成部级机关的党组,职工队伍也开始得到恢复。1963年开始,基本上银行的工作又步入了正轨。
又马上遇到了文化大革命,银行的工作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银行的一些规章制度也受到了冲击。实际上当时周恩来总理,包括李先念同志,十分担心银行工作会乱,所以实际上文化大革命的初期,1966年9月,国务院就做出了决定,对人民银行实施军管,当时国务院有些部位先后实行军管,但是人民银行是最高的。1966年9月份周总理就决定对人民银行实施军管,实际上就是把人民银行的运动,纳入一个比较能够接受的轨道来。但是还是不行,冲击还是非常大。
到1969年的时候,中国人民银行几乎就撤销了,和财政部合并了,牌子还有,实际上就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当时是第四任行长,财政部副部长兼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所以严格的按照现在来说,套行政级别的话,他是一个副部级干部,后来恢复成正部级单位的话,他就成了副行长了,是这么个过程。中央实际上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各省自行决定,有的也并了,有的不并,总之比较乱,银行的只能财政化了。
文化大革命结束,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1977年8月份召开了全国银行会议,会后国务院下发一个重要文件,《关于整个和加强银行工作的决定》,三中全会召开之前实际上国务院不断下文件,想把工作恢复起来。当时这几项规定,正式明确人民银行和财政部分开,1978年就完全正式恢复了人民银行自上而下统一的体制。
这是我给大家回顾介绍了人民银行成立,一直到改革开放前,好像讲的是人民银行一家的事情,实际上人民银行当时又是人民银行,又是商业银行,大体就是中国的银行业,走过的这么一个过程。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赵晓明
-
“比美国先进20年,但中国稀土业要居安思危” 评论 106俄美元首通话超2小时,俄乌停火谈判有戏? 评论 77“特朗普的耳朵成了关键战场” 评论 27“法国情报部门让我干预大选,我拒绝了” 评论 78“学者回望:特朗普这个时期,是中国赶超美国分水岭” 评论 210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