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席亚洲:俄印海军事故给中国的警示——海军建设道阻且长
关键字: 三哥三哥翻船库兹涅佐夫俄罗斯航母印度翻船“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的阻拦索系统成为“斯维特兰娜2”型,该系统与美国“尼米兹”级航母上的MK.7阻拦索系统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利用活塞气缸产生阻尼力,同时使用滑轮组系统提供缓冲。
美国Mk.7阻拦索系统的示意图
与弹射器一样,阻拦索系统也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装置,它的制造对于工程技术能力的要求极高,因为要保证阻拦索在复杂的滑轮组系统内不出现应力集中的点,一旦出现了,那就很容易拉断钢索。
不过,俄罗斯的这套阻拦系统从苏联时代至今也已经“身经百战”。中国的阻拦系统也是参考其基本结构研制的,照理说不应该存在设计隐患。但在使用过程中是否存在带“伤”运转的情况,就很难说了。
美国Mk.7系统能够阻拦22.7吨,以195公里/小时速度着舰的飞机,如果飞机着陆速度过高,一样会拉断阻拦索。这种情况如果是发生在飞机已经减速、无法复飞的阶段,也一样只能让飞行员弹射逃生了。
从这次苏-33着舰事故来看,报道称,该机是第一次着舰时未能钩住阻拦索,第二次着舰时速度过高,拉断阻拦索。
如果是这样,那么这次事故与2005年那起苏-33拉断阻拦索坠海的事故就几乎是如出一辙了。这表明,俄海军舰载机飞行员的训练水平可能出了问题。
另一方面,有说法称,之前俄军米格-29K舰载机在着舰的时候也发生过拉断阻拦索的情况,而且出现这类事故的概率还比苏-33更高。鉴于米格-29K比苏-33更轻,或许是它的着舰钩设计存在一些缺陷。
又或许,是俄罗斯海军的阻拦索钢缆遇到了麻烦。事实上,阻拦索所用的钢缆的工作环境极为严苛,由于承受着舰载机的巨大冲击力,它的局部温度可以上升到1000摄氏度,绝不是一般的钢缆能够承受的。迄今为止俄罗斯为印度“维克拉玛蒂亚”号国产航母供应阻拦索的工作也没有进展,或许表明俄生产这类特殊钢缆的能力遇到了一些瓶颈。
当然,印度“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的问题不仅仅是阻拦索
其实,如果“库兹涅佐夫”号航母按照苏联时代的设计完整收工的话,应该还有阻拦网,中国“辽宁”号航母上就有。但由于苏联解体,俄罗斯一直没有把这个在阻拦索故障时挽救飞机的最后手段装上“库兹涅佐夫”号,如果有这个装置,至少那架米格-29KUBR飞机是可以保住的,就是需要拉回工厂去检修一下,因为使用阻拦网着舰会导致飞机机体结构的损伤。
当然,航空事故分析是极其复杂的过程,我们上面猜测的几种原因都可能导致这次的事故。
但这些肇因,都指向了同样的基本原因——俄罗斯综合国力的下降,维持大型航母的作战使用日益困难。
印度船坞里翻船
据印度“新德里电视台”网站关于“贝德拉”号护卫舰侧翻事故的报道,该舰当时正在进行注水出坞作业。
而事故的原因,据描述是因为船坞中的支撑结构损坏导致出坞时侧倾。
更新:关于印度护卫舰侧翻原因,笔者因为相关专业知识不足,有所误解。船舶工程师杨爱红根据现有资料,对侧翻的原因给出了专业解释,我们将他的文章补充在这里。
12月5日,印度海军“贝特瓦”号护卫舰在出坞时发生倾覆事故。引领笔者皈依多炮塔圣教的席亚洲老师,在《俄印海军事故给中国的警示——海军建设道阻且长》一文中就事故原因提出了他的见解。作为一名船舶行业从业者,笔者认为有必要作一些补充。
- 原标题:席亚洲:俄印海军事故给中国的警示——海军建设道阻且长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荀越
-
硬搬新加坡组屋抹黑中国,美使馆大翻车 评论 49“美国和刚果(金)这么谈,会触怒中国” 评论 171马斯克:中国发电量就像火箭升空,美国却躺平了… 评论 127“特朗普将‘抵制’南非主办的G20峰会” 评论 184日本这回要对美国咬紧牙关不松口了 评论 123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