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士存:中国咄咄逼人了吗?西方只是更习惯中国“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最后更新: 2021-06-25 09:16:28导读“为什么中国不接受‘南海仲裁案’?”“中国现在的军事崛起对西方造成压力了吗?”“中国认为西方在牵制自己的发展吗?”
这些是法国电视一台记者在专访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吴士存时提出的问题。如果单看这些问题,外界多半会认为是中国在“咄咄逼人”,但事实是,6月中旬,美国里根号航母刚刚离开南海,英国航母率领舰队正冲南海而来,美国的军费开支大约是中国的4倍……
在专访中,吴士存还指出,西方本质上不接受或者仍然不适应一个非西方国家的崛起,这种心态会变得越来越极端。中国人民对国家军事力量发展持理性、拥护、支持、自豪的态度,绝对不是中国的“军事崛起”给西方造成了压力。
以下为采访内容,观察者网已获授权全网首发。
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吴士存(南海研究院新闻中心供图)
记者:您是如何看待西方近年来在亚太地区事务(尤其是南海事务)上的态度和举措?
吴士存:首先这里讲的西方是指美国及其盟友和伙伴。中国2010年经济总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与美国在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方面的差距加速缩小。在此背景下,美国2011年提出“重返亚太”“亚太再平衡”战略,2017年进一步发展成为“印太战略”。无论是亚太战略还是印太战略,本质上都是将矛头对准中国的,都是为了牵制或遏制中国的发展。
有东南亚学者研究认为,中美在南海的较量实质上就是两个大国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展开地缘政治竞争的缩影,美国介入南海问题的战略意图也因应了上述判断。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处(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从2018年开始不定期出台有关中美在南海和东海竞争的研究报告。该报告指出,美国在南海的宏观战略目标主要是维护并加强美国所主导的西太平洋安全构架,维护有利于美国与盟国及伙伴国的地区实力分配,防范中国成为东亚地区霸主。与此同时,美国南海政策的转折点也从2010年开始由原先的“有限介入”转变为“积极介入”。
西方对亚太地区事务的态度和举措有针对中国的一面,但本质上是西方不接受或者仍然不适应一个非西方国家的崛起,这种心态随着中国与以美国为中心的西方世界实力差距的缩小会变得越来越极端。其中,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的政策取向就是例证。
记者:您觉得中国现在的军事崛起对西方造成压力了吗?
吴士存:所谓的“军事崛起”,应该就是中国军力力量伴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而相应提升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的问题,绝对不是中国的“军事崛起”给西方造成了压力,而是西方习惯了一个“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中国,对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前所未有的影响力感到“不舒服、不适应”。
事实上,从世界历史发展及当前国际体系演变趋势来看,中国适度发展军事力量不仅有其内在必然逻辑而且十分必要。
一方面,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以某种方式将经济实力转化成为军事力量。从15世纪以来的世界历史发展表明,任何一个国家,伴随着经济活动走向世界和利益在全球范围内延伸,其军事力量必然会跟着“走出去”。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这表明,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经济基础。
另一方面,从全球化发展的历史经纬来看,全球化程度越高,对全球性公共产品的需求就越迫切,这包括海上航道安全及人、财、物免于恐怖主义的威胁等等。小国可以“搭便车”,依赖大国提供公共服务,但大国必须担负提供全球性公共服务的责任。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理应成为一个能够提供全球公共服务的负责任大国。
2021年6月14日北约峰会,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表示“不与中国进行新冷战” 视频截图
记者:您是如何看待中国军事力量的崛起?
吴士存:美国在近几年中国军力报告中反复提及,中国军力力量在某些领域开始超越美国,对双方不断缩小的差距表现出焦虑。事实上,中国军事实力与美国相比仍不可同日而语。
军费投入是衡量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国际社会观察中国军力发展的风向标。其实,中国国防预算还处于补两本“历史旧账”的阶段。
一方面,中国的军费开支起点相对较低,即使保持较高增长率,占国家GDP总额的比例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依然不能满足维护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国家安全的实际需要。中国今天保持军费稳定增长的重要意义在于满足维护国家安全、主权和发展利益的需要,并力争达到世界军费投入的平均水平。
2018年中国国防预算为11069.51亿元人民币,首次突破万亿大关。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质疑声音,“中国军事威胁论”亦开始浮出水面。一个西方世界故意视而不见的事实是:中国的军费开支占当年GDP总额的比例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美国的差距也非常大。就以2018年为例吧,当年美国军费开支达到6430亿美元,接近中国的4倍。
根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2021年4月26日发布的报告,美国军费开支比2019年增长4.4%,达到7780亿美元,占全球军费总支出的39%,大约是中国的4倍和俄罗斯的12倍。拜登政府已经在今年4月向国会提交了2022年的国防预算,总额高达7500亿美元。但令人担忧的是,共和党已经对拜登政府仅有小幅度增加军费投入表示不满,认为此举将削弱美国军队对中国的竞争。
因此,用中美两国的军费投入作比较也是不科学的,美国在海外拥有日本、韩国及北约国家等盟友作为重要的军费来源补充,实际军费投入远不止国防预算一项。
另一方面,中美两国军事力量发展处于不同阶段,中国军工产业起步晚,加上面对西方的技术封锁,中国需要对军事科技基础和前沿研究投入更多人力、财力、物力。同样,和所有国家一样,中国也需要武器装备的更新升级,需要对军队官兵进行训练以提高实战能力。2021年中国国防预算增长6.8%,主要用于:一是按照军队建设“十四五”规划布局,保障一些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正常启动实施;二是加快武器的研发和更新换代的速度,推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赶超国际水平;三是加快推进军事训练转型,构建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改进和完善训练保障条件,培养新型复合现代化军事需要的高科技人才;四是改善官兵生活福利待遇,服务军队基层建设。因此,我认为中国军事力量的崛起属于带有不可避免色彩的正常发展,西方不必为此大惊小怪或惊慌失措。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白紫文 
-
美国一12层住宅倒塌致1死99失踪,拜登发声
2021-06-25 09:13 观察者头条 -
香港《苹果日报》停刊,日本刷存在感
2021-06-25 08:59 香港 -
果然,轮到拜登为“新闻自由”发声
2021-06-25 08:50 香港 -
日本宫内厅长官:天皇担忧东京奥运导致疫情恶化
2021-06-25 07:59 东京奥运会 -
美国迈阿密一12层公寓楼倒塌,致至少1死99失踪
2021-06-25 07:29 美国一梦 -
美国新增确诊13311例、死亡366例
2021-06-25 07:1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耿爽:中方坚定支持阿根廷对马岛主权的正当要求
2021-06-25 06:47 不列颠 -
中使馆:加拿大等国政治闹剧凸现其在人权问题上有三个“差”
2021-06-25 06:40 中国外交 -
中企竞标项目遭美国施压搁浅,太平洋一岛国转向澳大利亚
2021-06-24 22:50 -
欧盟:对白俄罗斯国家经济施加制裁
2021-06-24 22:24 欧洲乱局 -
“战狼”之后,西方媒体又给中国贴新标签
2021-06-24 22:16 外媒看中国 -
澳大利亚向WTO“告中国” 外交部:中方一贯按规则办事
2021-06-24 22:09 产业万象 -
150亿欧元新太空计划官宣:中国让我反思
2021-06-24 21:44 航空航天 -
加拿大再现种族灭绝“铁证”
2021-06-24 20:48 观察者头条 -
未兑现“中国人优先”承诺,越南撤回疫苗分配方案
2021-06-24 20:26 南海局势 -
美国一高层公寓凌晨倒塌,目前伤亡不明
2021-06-24 18:53 -
阿政府将在美军撤离半年后倒台?白宫:不评论
2021-06-24 18:51 阿富汗 -
布林肯宣布美国最铁的朋友是……
2021-06-24 18:28 美国政治 -
赞比亚主持人直播中突然讨薪,电视台:喝醉了,想一夜成名
2021-06-24 18:11 -
“真正搞种族灭绝和强迫劳动的正是美国自己”
2021-06-24 16:35 中国外交
相关推荐 -
巴外长证实:歼-10击落印军“阵风” 评论 501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评论 140“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评论 60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评论 108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评论 321最新闻 Hot
-
“特朗普称要把这改叫阿拉伯湾”,伊朗谴责:我们也没反对阿拉伯海
-
巴外长证实:歼-10击落印军“阵风”
-
“中国远落后于美国的时代已终结”
-
“接到指示,美情报机构加强搜集力度”
-
“双方出动125架战机,交火距离一度超过160公里”
-
门票价格从10元上涨到85元?西安碑林博物馆回应
-
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
乌克兰央行行长:考虑放弃美元
-
美联储:就是不降息
-
法方证实:至少一架阵风战斗机被击落
-
特朗普:愿意出面
-
“敌人哀嚎,印军引以为傲5架战机,化为灰烬”
-
“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去世,享年88岁
-
戴维·珀杜宣誓就任美国驻华大使,特朗普出席就职典礼
-
教皇选举首轮投票结果出炉:是黑烟
-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