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文:搞智库与搞学术是一回事吗?
关键字: 智库高校智库中国特色智库智库学者智库学者则有明确的定位,不得不研究政府决策层感兴趣、希望寻求解决方案的问题,希望影响当世的政府决策层。判断智库研究的好坏在于决策层的反馈与实践的可操作性,智库的研究成果是否发展关键在于来自现实难题的解决程度。
“智囊”最早记录于《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中记载:“樗里子滑稽多谋,秦人号曰’智囊’”,可见,天生就是要有为决策者谋的功能。智囊群体有着各个时代的特色,但都是以当代政府为服务对象。【22】智库学者更需要有士大夫情结,当下的说法就是“家国情怀”,即对推进国家与社会进步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正如范仲淹的那首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3】
第三,从运营方式看,智库与学术学者之间的工作内容存在很大差异。智库学者往往比学术学者拥有更复合的任务。
学术的工作内容主要是以严格的理论假设、方法论证、逻辑推演、审慎结论来研究对象以及行文必有出处等。同时,高校内学术学者一般还有教学、培养人才的任务。多数学术学者都是“个人作战”,长期潜心于单一学科某一固定方向,不定期地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一些学术论文,对时效性的要求相对较弱,对媒体报道的需求也不太强烈,甚至有的学术学者拒绝媒体报道。学术学者通常还被称为“理论研究者”,对政策变化的敏感性相对不强,有的甚至还看不上政策研究者。
智库研究显得复合式,不只是研究,要有强烈的选题意识,对时效性要求较高,有的需要在几天甚至几小时内就要为决策者生产一份研究简报。【24】这就需要“团队作战”,需要更多研究辅助、运营人员。在美国智库中,研究人员数量一般都只占整个机构的50%。智库大量资源与预算会集中在游说与推广上,有的智库如传统基金会用于市场推广的经费占预算的50%。【25】
智库学者的工作能力也更复杂,既要会写上万字的长篇政策报告,也要写两千字左右的短篇内参;既要学会接受采访,应对媒体,还要经常参加政府部门的咨询会议;既要进行学术论证与资料收集,也要言简意赅地切中要意。换句话说,智库学者不只是生产思想,还需要关切思想的传播,传播工作的背后则是一系列复合式的行为运营。诚如有学者曾评价道:学术研究与智库间存在着重大的功能区别,包括目的不同、观念不同、时限不同、结果导向不同以及机制的不同。【26】这些差异都会反映在智库学者与学术学者的行为旨趣上。
不过,国内不少智库仍以学术研究为主要发展方向,有的也认为“学术思想是智库的灵魂”【27】。教育部原副部长李卫红指出,智库高质量的成果偏少,部分研究针对性、实践性不强、过于学术化,这都是阻碍智库发展的因素。【28】从这个角度看,政策报告发布、媒体评论文章、上电视、公开宣讲、接受采访等,是有用、高效的智库行为。智库的咨询报告或内参除了篇幅上与学术文章不同外,大多会跳过说理与论证冗杂过程,直切主题,在结论部分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由此比较,智库讲求的是建议政府“如何做”,是一批知道政府运作机理,善于生产与传播思想的人组成,有明确影响决策者与改善国家政策诉求的人组成,通过相对复合式的运营方式进行思想生产、传播的务实行为;而学术讲求的是“应该是什么”或“本质是什么”的知识探索,是一批在思想上敢于自我挑战和超越、对政府和社会运作相对超脱的人,通过严格的学理假设与论证,希望推进思想本身更新升级的务虚行为。
智库与学术殊途同归
清代学者刘献廷在《广阳杂记》中说道:“诸葛孔明为千古一人,其学术全从此书出。”《广阳杂记》载录的内容涉及各个方面,如包含法律、礼乐、书数、医药、火攻等,这能说明古代学术就是治国之道的意思。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类所需要的知识有三:理论、实用、鉴别”,可以认为,学术最好的体现是运用在实践中。
柏拉图也说过,“我认为一种适当的教育,只要保持下去,便会使一国中的人性得到改造,而具有健全性格的人受到这种教育又变成更好的人。”所以,教书育人是学术工作的重要内容,而通过育人与研究推动一个国家、社会与民族,也是学术的最终归宿。从最终目标看,智库与学术是殊途同归的,具有差异性,但同样具有统一性。
在现代意义上看,当代智库源于现代社会的知识生产专业化、服务对象特定化。为决策者服务的智囊早已有之,但“智库”一词(英文“Think Tank”)是诞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29】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欧美国家为了扩大国际影响力、希望推进外交政策更好实现的产物。【30】
智库通常在做设置全球议程、影响国际舆论、广交各国朋友、影响他国政策的事情。【31】美国知名智库研究专家詹姆斯·麦甘根据智库运营方法的不同,分为政策制定型智库、政府代言型智库、学者型智库、影子型智库和社会活动家型智库等。【32】若从服务对象的分类看,不同智库之间的功能差异也很明晰。不过,在这方面,智库与学术之间的比较却又有了许多交叉之处。
一是服务于大众的研究。冷战结束以后,全球智库的重大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多地把工作扩大到影响广大公众。【33】智库学者除了“咨政”,还需要“启民”,写普遍老百姓看得懂、大众媒体中传得开的文章。但仅仅服务于大众的人则未必都是智库。国内外都有一些学者热衷于在媒体上刊发文章,甚至只在媒体上刊发文章,成为专栏作家式的学者。
他们善于写畅销书,用最善于传播的方式,或吸引眼球的观点来推销本人的观点与名声。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通过服务大众(也可称“娱乐大众”)来谋生和获得影响力。很多时候他们也会被智库界所不齿、被学术界所诟病。
20多年前,哈佛大学塞缪尔·亨廷顿教授出版了《文明的冲突》一书,世界哗然,本书逻辑被智库界与学术界批得体无完肤。但他的学生裴敏欣做了较好解释:“亨廷顿是一个典型的学者,在学术上他可以算是一个全才……《文明的冲突》是世界上最知名的亨廷顿的著述。但是,从学术角度看,这不算最优秀。这是因为《文明的冲突》写的对象不一样。他不是写给学者看的,而是写给大众看的。”【34】
二是服务于行业的研究。许多企业、非政府组织或投资者都有了解某一行业或产业的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需求。【35】国内近年来发展非常快的企业智库,多数为某个行业服务,旨在为企业经营决策者在处理营销、人力资源、财务、研发、制造、法律、金融、公共关系等方面提供最佳策略、思想或相关服务。
- 原标题:搞智库与搞学术是一回事吗?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马密坤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65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10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8“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最新闻 Hot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