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文:搞智库与搞学术是一回事吗?
关键字: 智库高校智库中国特色智库智库学者19世纪初,学科分野在欧美国家开始了专门化分工的进程,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和东方学在人文与社会科学内部逐渐严格地分化,使得现代学术的学科体系得以完善,并缓慢地移植到了中国高校,塑造了20世纪以来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级学科、二级学科现代学术专业划分体系。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在高校里从事教学与学术研究工作的人数急剧上升,成为学者群体中的主体。相比之下,现代智库在中国发展要更晚一些。在经历了新中国成立的雏形时期、改革开放初期的恢复发展时期,直到20世纪90年代,智库发展逐渐随着党的十五大、十六大所提出的“繁荣决策科学与发展咨询产业”、“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等决策呈现了蓬勃发展的繁荣状况。
2013年4月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时代正式开启,智库建设正式纳入到国家软实力发展与建设体系的国家发展战略高度,【9】尤其是在中办、国办下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意见》,专门把来源于学术重镇高校的智库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力量,许多高校学术研究机构出现了智库化的转型。
出现学术研究机构的智库化转型,而不是相反,直接的现实原因在于,智库学者数量与学术学者数量的不平衡性。据上海社科院智库研究中心发布《中国智库报告(2014)》数据显示,中国智库研究人员约3万人。据教育部统计,截止2015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共有专任教师1539万人,其中高等教育(含高等职业教育)教师157万人。【10】
也就是说,粗略地比较,智库与学术两个行业的从业人员的比例为约1:50,智库人员数量明显存在着弱势,这使智库学者在整个学者行业处于绝对的少数、弱势,尤其在高校里,更导致智库供给远远跟不上决策需求。更重要的是,以学术评价体系为主要指标的高校,学术学者人数较多,也客观上造成了智库学者的研究成果很难被高校认可、很难被高校评价体系完全接受的现象。
事实上,像季羡林、李学勤等老一代学术大师早已撰文疾呼“重写学术史”,因为中国学术有独立的传统,应该更多地聚焦在古代学术流派与当代学科体系关系的发展脉络与转型传承,强调古代智囊历史演变与现代学者责任的传承关系。【11】
可惜的是,诸多智库起源研究的文献中,多是着墨于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借鉴西方智库机制建设与存在形态、政府决策的重要咨询功能在中国体制的移植等等。虽然这符合中国近现代思想“西学东渐”的部分事实,却忽视了智库演变在中国的内生性,容易使人忽视了学者自古传承、与生俱来的家国情怀与时代使命。
换句话说,“服务国家”、“对策研究”本身应是学者(至少是相当一部分学者)数千年来中国博大精深的学养血脉传承进程中的固有基因,而不是学者群体中的新增或额外任务,也不是“另类”、“不务正业”的工作内容,更不是西方智库形式在中国复制品。
可见,虽然学术与智库两者都在从事着费希特所说的“知识学习、生产与传播的工作”,都以写作调研、发表文章为主要工作方式,但在现代社会的文化观念中,“学者”的概念被视为“经过严格知识分化后所残存的文化身份概念”【12】,这个概念是精英化的、模糊化的、学院化的,需要有更多使命感、工作具体内容上的识别。
这个道理就像同一个大行业内,也需要有更多细化的识别,比如证券业、保险业、银行业都属于金融行业,但彼此差别很大;报纸、电视、广播、网站都应是媒体行业,但差别同样巨大。回归历史溯源会清晰地发现,自古以来,智库与学术都属于学者行业,但分野早已存在,两者有许多截然不同的地方。当然两者也有不少共通性、融合性、同一性。【13】
智库与学术的三大差异
一般认识上讲,学者是研究行业的分支。研究行业的人员则大体可分为政府政策研究人员、各类社会咨询服务行业人员、学术学者、智库学者等四大类。四类人员与经济市场关联度、政府政策关联度各不相同。
如下图所示,从理论上看,政府政策研究人员需要紧跟时事,针对社会难点、痛点、热点进行研究,出台政策,撰写决策者演讲稿,寻求社会与国家治理的解决方案,但这些研究工作进程取决于政府工作的议程设置,不能以咨询服务或购买的手段来推动或获得,相对超然于经济市场。各类社会咨询服务行业则正好与之相反,专门为社会机构、企业部门提供有偿、有价的知识生产与研究服务。
以政策与市场关联度来衡量,智库与学术的区位差异也会变得明显。学术学者一般离经济市场、政府政策都较远,相反,智库则必须离经济市场与政策政治都较近。
以美国为例,智库需要大量的社会捐赠,虽然智库未必都为捐赠者直接服务,但智库研究的方向、理念却通常与捐赠者密切相关。智库的优劣与捐赠额度有极强的正相关性,一般而言,如像兰德公司、布鲁金斯学会等在全球排名靠前的智库年预算都在1亿美元左右甚至更多。
智库大量聚集在美国的政治中心首都华盛顿,号称“美国智库街”麻省大道与白宫、国务院、财政部均只有方圆1-2公里的距离,可谓政策研究的“天时地利”。【14】当然,智库与学术的区别除了在宏观上的政策、市场关联度之外,还有三点微观上的差异。
- 原标题:搞智库与搞学术是一回事吗?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马密坤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65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10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8“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最新闻 Hot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