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文:搞智库与搞学术是一回事吗?
关键字: 智库高校智库中国特色智库智库学者第一,从国际经验看,智库与学术存在着从业主体的重大差异。从事智库研究或从事学术研究的往往是两批不同的学者。两批学者之间存在着职业转化。【15】
由于从业主体的差异,从业者的头衔与称呼也有不同。学术学者一般被称为“纯学者”,或被称“理论研究的学者”,大多集中在高校,在中国还有各级社科院系统。一般来讲,这个群体需要博士学位,有相对严格的学科划分与延承,很少出现跨学科的博士担任另一个学科教授的案例。
学术学者还有严格的等级制职称序列,分为“教授”、“副教授”、“讲师(助理教授)”等,或“研究员”、“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三级类同的序列。虽然“教授”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仲尼弟子传》“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一句中,但在中国,“教授”一词的现代内涵受西方影响很大,起源于1912年。
当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大学令》第十三条规定中正式提到“大学设教授、助教授”。1927年国民党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公布的《大学教员资格条例》中,更详细的提出“大学教员分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四级”。在学术领域,学者进入“教授”序列,就等于获得了“终身制”的职位。
相比之下,智库从业范畴更广泛。官方智库、社会智库、高校智库,加之这些年来企业智库、科技智库等新的智库种类,囊括了更广范围内的知识分子群体。智库的管理运营需要多元化人才互补,既需要研究型人才,也需要对外交流与合作型人才,还需要成果传播型人才等等,要形成一整套智库产业。
因此,智库从业人员的职能划分也相对较广泛,不只是从事研究,还有从事传播、会务、行政、筹款等。【16】智库内的职位通常也以“主管”、“副主管”、“高级研究员”等居多。除了在中国等少数国家,智库学者很少有终身制,尤其在美国,智库岗位的市场竞争相当激烈,一年至三年期的聘用是普遍现象,职业化、产业化和专业化已是欧美国家智库的基本状况。【17】
从学历上讲,智库不一定需要博士学位。美国智库从业者在1960年到1980年之间有博士学位占23%,1980年以后智库从业人员仅有13%拥有博士学位。【18】智库的学科延承性相对较弱,下属机构的划分一般不根据学科,而以研究对象来划分,比如,美国许多大智库都会专门设中国研究项目,会聘请国际关系、政治学、区域研究、经济学甚至社会学等多方面的专业人才。在美国一流的国际研究智库,都不像大学那样会设置国际关系学院或系,却有亚太研究、非洲研究、拉美研究、反恐研究项目组等,每个项目组一般都会有跨学科的人才配置团队。
第二,从价值理念看,智库与学术从业者的职业旨趣也有明显不同。智库学者比学术学者更注重即时影响。
学术学者往往被视为 “高深学问”的执着追求者和守护人,讲求学术自由,在从事学术活动过程中不受外界不合理因素的约束、限制与干扰,并追求学术理想,未必在乎现世的名声,有时甚至渴求作品“藏之名山,传之后世”。【19】
中国学术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代,是孔孟的治国之术演变而成,在探索天下之道的过程中逐步建立了古代学术的基本内容框架。【20】现代学术学者把追求学术理想,追求真理、坚持真理、捍卫真理当成了学术的使命与任务。【21】
学术学者的研究有的来自实证性的经验来源,有的则是对已有理论成果和理论的逻辑演绎或一般性价值的探求。学术研究的优劣是基于学术同行的看法和意见,特别是学术期刊刊文的标准和判定的依据。学术研究的进步往往是建立在学科框架与学术前人的基础之上,寻求在思想层面的突破。
- 原标题:搞智库与搞学术是一回事吗?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马密坤
-
“特朗普都没见到,你就往中国跑?”,澳总理黑脸… 评论 49佩通坦被停职,泰国副总理出任看守总理 评论 194加拿大“怂”了,欧盟也要让步? 评论 94特朗普威胁日本:被宠坏了,贸易协议要告吹 评论 145“欧盟想一石二鸟,结果可能两头空” 评论 66最新闻 Hot
-
又闹翻了!特朗普喊话马斯克:补贴你拿的最多,DOGE应该查查
-
“特朗普都没见到,你就往中国跑?”,澳总理黑脸…
-
“在中国果断反制时,欧洲在为美国买单”
-
佩通坦被停职,泰国副总理出任看守总理
-
中国披露新型“石墨炸弹”?“可致目标区全面断电”
-
加拿大“怂”了,欧盟也要让步?
-
特朗普开炮:如果没有补贴,马斯克可能早就回南非老家了
-
荣昌区委书记高洪波回应带头下馆子:我们都不消费,民生就没有钱了
-
急急急!特朗普拉了一张表,再怼美联储
-
俄方宣称完全占领卢甘斯克州
-
贬值超10%,美元今年开局表现创52年来最差
-
水均益晒新身份证,辟谣移民
-
伊朗警告乌克兰:这么做,将产生严重后果
-
立菲防长沆瀣一气:我们都有个“敌对邻居”
-
“稀土禁令让全球面临抉择:买中国的,不然没得用”
-
小布什、奥巴马罕见联手谴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