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丁楠:推进中国-中东欧合作,丢掉一些包袱又何妨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王丁楠】
8月11日,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宣布退出中国-中东欧合作机制,并不令业内人士感到意外。过去一年多来,两国官员已多次吹风暗示,传递退出意愿。
去年2月,中方召开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视频峰会时,波罗的海三国就拒绝了北京对其元首和首脑的邀请,仅派部长参会,以示对华冷淡。
5月立陶宛退出合作机制后,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官员透露,两国虽不准备立即步立陶宛后尘,但已对“16+1”采取消极参与姿态,应景似地出席一些活动,实则是进行“软抵制”。
今年俄乌冲突爆发,欧盟对俄施加七轮制裁,爱、拉政府又试图以制裁扰乱对华经贸合作为由,为退出“16+1”做铺垫。
针对这些犹豫和纠结,欧洲分析人士解读说,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担心追随立陶宛脚步太紧,招来中方报复,所以一直等待着中-立矛盾的风头平息。过去一年多来,两国屡次为退出中国-中东欧合作寻找外部理由,亦是出于同样顾虑。
客观上讲,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没有意愿同中国为敌。立陶宛的前车之鉴摆在那里,这次爱、拉两国外交部发表退出声明的同时,都表示将努力与中国建立“建设性和务实关系”,多少有同立陶宛作区分的意味。
爱、拉两国外交部网站声明
但无论如何解释找补,退出“16+1”是爱、拉两国联合发出的对华政策宣示,是在俄乌冲突背景下向美国和欧盟递交的一份忠诚证明。
中东欧国家在安全领域对美国依赖度高,是后者分化、影响欧盟的重要抓手。中国同波罗的海三国、东欧、巴尔干、外高加索等地区拓展合作,几乎从一开始就被美国视为潜在威胁。
俄乌冲突爆发后,波罗的海三国同莫斯科的关系由敌视演变成决裂,三方对长期主导欧盟决策的西欧国家又从骨子里带着不信任。在这种情况下,说服美国给予可靠安全保护、增加能源供给、提供经济支持,成为三国的首要关切。
通过退出“16+1”,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向美方表明了坚定投靠的立场。尤其是选择在中方反制佩洛西访台后发布退出声明,被舆论解读为在美中关系紧张关头对华盛顿的力挺。这一决定马上得到了美国国务院的“欢迎”和“支持”,可见美方如今已毫不掩饰对中国-中东欧合作的反对态度。
与一边倒地强化对美依赖不同,波罗的海三国面对欧盟,目标是拓展地区影响力,取得与西欧成员国平起平坐的地位。俄乌冲突为三国及捷克、波兰等东欧国家提升话语权带来历史性机遇。而参与“16+1”合作则被它们视为在欧盟彰显领导力的阻碍。
过去,西欧国家常常批评中东欧成员国与中国单独建立合作机制,破坏欧盟团结。如今,凭借俄乌危机,包括波罗的海三国在内的中东欧抢得了道义制高点,竞相以西欧对俄外交失败为题,动辄给德法意等“老欧洲”国家一顿敲打。
在这些俄罗斯的东欧邻国眼中,西欧人习惯了对俄绥靖、自以为是、贪图小利,因此才酿成今天的灾难;法德被友好国家环绕,倚仗舒适的周边环境与莫斯科酝酿所谓的大国外交,而东欧小国则挡在抗俄的第一线,不惜牺牲自身利益捍卫着欧洲的安全。
“我们”为盟友赴汤蹈火、委曲求全,“他们”则精致利己、以邻为壑——谁是欧洲团结的真正支持者,答案不言自明。
“早就跟你说过的,对俄妥协,对方只会得寸进尺”;“早就提醒过你们,为了廉价能源加深对俄依赖,最终会付出更大代价”——过去半年来,无论官方还是民间,来自东欧的耳提面命不绝于耳。
自恃拥有长期对俄斗争经验,中东欧诸国渴望充当战时领袖,与西欧一争高下,把欧盟凝聚在自己麾下。这种追求反映到对华决策上,表现为一些国家要求脱离“16+1”,引领欧盟以更团结的姿态对付中国,避免各自为政或是结成小集团,脱离联盟另起炉灶。
在相关媒体和智库的宣传鼓动下,参与“16+1”成为处理对华关系时政治不正确的象征,成了见利忘义、分裂联盟的代名词。而那些力主退出合作机制的政客则凭借一番激昂陈词赢得了支持和声望。
笔者以为,面对欧洲当前的不确定局面和情绪化的舆论环境,中方在经营双边关系时尝试做些减法并非坏事。丢掉包袱,有助于我们更灵活、精准地谋划中国-中东欧合作,变“大而全”为“小而美”,把有限的精力物力投入到真正值得深耕细作的项目中去。
对于个别国家,我们耗费资源委曲求全,力图维系一团和气的表象,充其量也只能换来对方的消极参与。费力不讨好不说,还变相鼓励了一群政客动辄拿退出“16+1”作威胁、当牌打,试图将我们逼向被动。
与此同时,这些国家留在机制中,除了“阴阳怪气”牢骚满腹,进而干扰协商进程外,几乎起不到任何积极作用。无论从务虚还是务实角度看,这种情形都不利于中国-中东欧合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王毅:中方支持非盟加入二十国集团
2022-08-19 07:33 中国外交 -
印外长:中印走到一起,“亚洲世纪”才会到来
2022-08-18 23:21 龙象之间 -
美军军官在日本开车撞死两人被判入狱,家属竟呼吁拜登协助“放人”
2022-08-18 22:56 日本 -
缅甸宣布进口俄油,考虑与中俄共同勘探石油
2022-08-18 22:55 能源战略 -
日本单日新增25.5万例创新高,已连续4周为全球最多
2022-08-18 22:13 抗疫进行时 -
为多收酒税,日本鼓励年轻人多喝酒…
2022-08-18 22:09 -
彭博社:切勿听信悲观预测,中国经济甚好
2022-08-18 20:04 中国经济 -
7月欧洲六国对乌新军援金额:0
2022-08-18 19:25 欧洲乱局 -
美媒发现这届美国年轻人流行起“在职离职”,仅31%投入工作
2022-08-18 19:25 美国一梦 -
乌克兰外长:俄乌冲突爆发当天我的家人和狗已去了国外
2022-08-18 18:12 -
进口猛增404%,这一电池材料高度依赖中国令韩担忧
2022-08-18 18:07 三八线之南 -
美台启动“21世纪贸易倡议”谈判,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
2022-08-18 17:42 中美关系 -
“塞尔维亚不需要任何外国军事基地”
2022-08-18 16:56 欧洲乱局 -
“如果我当首相不会允许苏格兰第二次公投,我们是一家人”
2022-08-18 16:48 不列颠 -
彭博社:欧企大量逃离中国?不存在的
2022-08-18 16:36 中国经济 -
美国去年10月就知俄军计划,情报口碑太差盟友不信
2022-08-18 16:35 乌克兰之殇 -
韩外长称没有中国参与难谈印太地区未来,外交部:积极评价
2022-08-18 16:03 中国外交 -
“没证据表明存在党派动机,大家都应冷静下”
2022-08-18 15:57 美国政治 -
彭斯:如果收到邀请,将考虑出席国会骚乱听证会
2022-08-18 15:53 美国政治 -
商务部:美方“芯片法案”是典型的差异化产业扶持政策
2022-08-18 15:29 中美关系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砍1630亿美元!但“马斯克和SpaceX是赢家”
-
白宫宣布阅兵,正好是特朗普生日
-
耐克等美鞋企致信白宫:活不下去了,快豁免
-
“145%关税是站不住脚的”,他们选择放弃美国市场
-
推迟谈判后,伊朗最新表态
-
“特朗普的黄金时代需要工厂,但工厂离不开中国机器”
-
特朗普再对两家美媒“断粮”
-
“美国商品短缺和价格上涨的倒计时开始”
-
美国商会喊话特朗普:赶紧减免关税,经济撑不住了
-
“我们高度依赖中国,特朗普这么干,打残自己”
-
马斯克自比佛陀:佛陀去世后,佛教不是更兴盛了吗?
-
商务部:美方主动向中方传递信息,中方正评估
-
三个月了,日本被困下水道的卡车司机终于找到
-
中国批准了,澳大利亚业界“非常振奋”
-
“美国现在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不见棺材不落泪”
-
“群聊泄密门”始作俑者被解雇,原来他早就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