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杰·普拉沙德:莫迪强调“维持对华关系是优先事项”,这个表态很重要
最后更新: 2024-10-28 09:44:36从边境地区有关问题达成协议,到两国领导人在金砖峰会上的会晤,近期中印关系“止跌回暖”的迹象明显。
中印关系的改善对双边关系与国际形势有哪些影响?为什么中印关系的改善如此曲折,印度偏向美国主导的“四方安全对话”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观察者网对话三大洲社会研究所执行董事、印度学者维杰·普拉沙德先生,带来他的个人观察。
【文/观察者网 郭涵】
观察者网:中印两国领导人在喀山金砖峰会期间正式会面,此前双方外交部宣布就边境问题达成协议。您怎么评价这次会面的重要意义?
普拉沙德:首先,人们应该意识到,围绕着本该在1950年代解决的边境问题,中印之间有过一段相当不愉快的历史。这个争议上溯到殖民时代,我认为应该理解这才是问题的本质。
是英国的殖民主义者强加给了印度和中国人民一段边界,这不是印度和中国本来就存在的争议,两国都试图摆脱殖民者留下的遗产。事实上,中国和缅甸在上世纪50年代成功解决了划界问题,说明这并非无法实现。但是印度和中国这两个年轻的现代国家,为什么没能解决殖民者强加的争议?对此各有各的说法。
我的观点是,对于拉达克地区和藏南地区的问题存在许多误会,这是边境争议中两个最突出的问题。2020年,两国很不幸地发生了冲突,也是过去4年来中印最高领导人难以举行正式会晤的原因。
如今,中印两国在领导人正式会晤前宣布达成了协议,但有些媒体的头条标题并不准确。双方解决的是2020年冲突所引发的争议,也就是各自在哪些地方设置哨卡的问题。对于哨卡和巡逻的安排达成了协议,但并不意味着边境冲突已经得到解决。坦率地说,我期待着中印两国未来有一天能够正式完成划界,因为这是一个早该被解决的遗留问题。
两国领导人都已经意识到双边关系的重要性,未来存在巨大的前进机遇。现在不仅仅是中方,而是印方(外交部)也谈到,我们需要稳定、可预测的和友好的双边关系。印方不想要动荡的、敌对的关系。只有先确保稳定、可预测,双边关系才能改善与发展。
当地时间10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喀山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会见印度总理莫迪。 央视新闻视频截图
为什么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亚洲大国之间要相互充满敌意呢?坦率地说,这是不合逻辑的。全球经济的重心正在转向亚洲,这是推动中印关系改变的真正动力。不过,我们依然有许多工作要做,两国人民仍需加深对彼此的理解,将对方视作邻居与伙伴。也许是出于不同的理由,但两国领导人认识到双边关系需要翻开新的一页。而我认为这次会晤是向前进了一大步。
也许人们会好奇协议中谈成了哪些内容。但在我看来,有时候在国际关系里面,友好的氛围是推动外交关系稳定发展的开始,稳定与可预期才是未来最需要的。
观察者网:印度国内舆论对于这次两国达成协议与领导人正式会晤的看法,能否谈谈您的观察?
普拉沙德:过去5年来,中印两国政府并没有试图刺激国内民间对彼此的敌意,而是试图降温。我认为这非常值得肯定。莫迪总理在与习近平主席会面后表示,维持稳定与边境和平是印度的优先事项。这个表态很重要。
确实,在印度,执政党内部有一派人持顽固的反华立场。这些人自1962年的边境冲突以来就存在于印度右翼政治势力中。但我认为,莫迪政府中的大量成员,以及在野的中间派、左翼政党都没有持根深蒂固的反华立场,他们希望改善中印关系。左翼政党是出于反对战争的角度,中间派则是渴望加深中印经贸往来。2023至2024年,中国再度超过美国成为印度的最大贸易伙伴。我认为印度的贸易重心迟早会从美国转移到亚洲国家这边。
过去5年,印度从中国进口的电子元件数量增加了两倍。 《华盛顿邮报》制图
所以,当莫迪总理表示“维持对华关系稳定是优先事项”时,这非常有意思。不应该仅仅因为印度政府中存在一个反华的派系就低估“优先事项”这个词。大多数印度人并不关心反华议题,务实的印度民众渴望与中国维持良好的关系。打个比方,当印度引进投资,比如计划建设高铁时,他们不可能期待美国的帮助。如果想要引进的话,可能是法国的企业和技术,但中国的会更好。
观察者网:在您看来,为什么中印关系改善的过程花了如此之久?阻碍双边关系发展的核心症结是什么?
普拉沙德:我认为,首先,中印两国最高领导人在2022年的二十国集团(G20)巴厘岛峰会场边交谈过,所以并不是5年来都在彼此冷落对方。其次,2020年的冲突发生后,2021年、2022年依然在中印边境发生了冲突与对峙。为什么会继续出现这个问题,究竟是政治问题还是军事问题?
我个人的看法是,这在很大程度上事关两国的声誉。边境问题就是声誉问题,这些国家并不是为了争夺铀矿或是石油储备等资源。而涉及到国家声誉问题,只有通过政治方式解决,但这通常会花费许多时间。对于两国政府来说,诸如“在边境问题上让步了一两公里”这样的消息,显然会带来巨大的国内政治代价。印度和巴基斯坦也存在边境问题,所以对于印度来说,这并不是一件新鲜事。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郭涵 
-
台官员窜访危地马拉,外交部回应
2024-10-28 09:02 台湾 -
朝鲜发布韩无人机事件侦查结果:挑衅行为的主体、肇事者是韩国军方
2024-10-28 07:11 朝鲜现状 -
加沙停火谈判重启,哈马斯官员:正等待会谈结果
2024-10-28 06:35 巴以恩仇录 -
卫星图片曝光,伊朗最高领袖发声
2024-10-27 22:10 伊朗局势 -
德军火巨头在乌工厂投产,梅德韦杰夫:等着看俄“礼炮”
2024-10-27 19:20 俄罗斯之声 -
伊朗外长公布4人照片
2024-10-27 19:09 -
出口民调:日本自民党议席不过半已成定局
2024-10-27 19:09 日本 -
伊朗“克制”回应以色列打击
2024-10-27 17:18 伊朗局势 -
以色列一卡车撞上公交站人群:数十人受伤,司机已被打死
2024-10-27 17:18 巴以恩仇录 -
向西还是向俄?这个前苏联国家做出抉择
2024-10-27 16:22 欧洲乱局 -
摩萨德局长带队密谈加沙停火 以媒曝其尚无相关授权
2024-10-27 15:53 巴以恩仇录 -
她终于为哈里斯站台:投特朗普就是反对女性
2024-10-27 15:26 美国大选 -
日本众院选举开始投票,自民党议席能否过半成焦点
2024-10-27 14:30 日本 -
“非常羞辱,以军强迫加沙男医护脱光衣服”
2024-10-27 13:57 巴以恩仇录 -
被问美元地位是否稳固时,耶伦面前的财政部徽章“咣当”一声砸到地上
2024-10-27 12:08 美国一梦 -
英联邦领导人一致同意,英国:不赔
2024-10-27 11:15 不列颠 -
他提前威胁:若美国打贸易战将报复
2024-10-27 11:12 德意志 -
法官因“健康理由”请辞,以总理逮捕令案再遭拖延
2024-10-27 10:44 巴以恩仇录 -
拜登希望“这次袭击就是结束”,但有人公开唱反调
2024-10-27 09:11 巴以恩仇录 -
泽连斯基签署法律,允许外国人担任乌军军官
2024-10-27 08:58 乌克兰之殇
相关推荐 -
“如果处理不当,还有比美国衰退更可怕的事情” 评论 104回过味了?“不该抗中,是时候‘去美国风险’” 评论 97美业界“喊疼”:请中方“收回成命” 评论 343朝令夕改!“没人知道特朗普五天后的规定是啥样” 评论 242最新闻 Hot
-
“不能太依赖美国,欧洲得买点俄气”
-
“仅靠美国?休想”
-
“抛售美债是对美国经济政策丧失信心”
-
“如果处理不当,还有比美国衰退更可怕的事情”
-
“哈马斯愿释放所有以色列人质,但有个前提”
-
“印度这行业要玩完了”
-
回过味了?“不该抗中,是时候‘去美国风险’”
-
“豁免是对中国实力的认可,不豁免更是机会”
-
“离了中国货,清凉一夏都难…”
-
“还跟我提投资?等美国稳定了再说吧”
-
俄副外长:中国需要多少石油,俄罗斯就准备供应多少
-
英国反华议员赴香港探亲被拒入境
-
石破茂对美发出“迄今最强烈警告”
-
美业界“喊疼”:请中方“收回成命”
-
关税成本暴涨40多倍,美企CEO叫苦:这是末日
-
朝令夕改!“没人知道特朗普五天后的规定是啥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