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飞龙:米莱重启“姓资姓社”之争,谁才是“通往奴役之路”?
将市场完美化,不承认市场缺陷,不承认资本原罪,不承认集体伦理的合理性,不承认强弱之间的共存伦理,米莱经济学表面讲自由,实则必然导向丛林状态式的弱肉强食,与人类文明进步之道德方向并不相符。即使在亚当-斯密那里,也不是纯粹市场主义,而是市场与政府、社会道德的某种结合。一种逻辑推到极致,凸显的不是“深刻”,而是“片面”。
但人类也许需要阿根廷的这场自由资本主义实验,以便对自由主义的极端版本进行可见的检验,从而为人类在21世纪的道德和政治实践提供更清晰的共识与方向。在一个思想混沌和前途未卜的大变局中,米莱之言行有几分唐吉坷德的遗风,也有几分哲学王的自负。米莱需要知行合一,需要阿根廷作为试验场给出一个现实证明。也因此,未来时段阿根廷的经济走向和发展绩效,就会成为举世瞩目的观察评判对象,米莱本人也会是希望和绝望交织的风暴中心。
米莱能否成功,阿根廷经济将给出答案
国内学者对米莱演讲及其政治经济学路线予以现身说法式的抨击,南美墨西哥和委内瑞拉总统也对其加以质疑,西方世界的主要政治领导人并未热烈回应他的主张,更多的学者、投资者和政治观察家则保持了有距离的冷观甚至淡漠。这进一步凸显了在当今世界氛围下米莱及其市场原教旨主义的“孤独”身影。思想的彻底性当然有其逻辑上的酷美,而在混沌不一的炎炎浊世,带有鬼魅色彩的强力批判及其替代性呼吁,自然会带上一股思想与行动的蛊惑魔力,但这个世界从未纯粹,是众人、众口、众国和众生的,政府与市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集体与个体,东方与西方,需要的是辩证和共存,需要的是安顿与互惠,需要的是思想调适与实践检验。
如果米莱笃信社会主义是“通往奴役之路”,那么他所主张的原教旨资本主义则很可能是“通往丛林之路”。对米莱及其思想和信徒而言,这是一场带有根本信仰性质的自由主义道德自救和经济自新的伟大实验。但对于不同文明和区域的国家民族而言,以及全人类的和平发展前途而言,米莱实验可能是一种乌托邦式的激进展现,其破坏性大于建设性,其后果当然主要是阿根廷人民承受,也必然波及全球和全人类。
米莱的演讲和行动深刻表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现代性之争并未终结,在21世纪的大变局下仍在变奏展现。米莱思想及其阿根廷实验的未来走势、影响与结果,是人类思想与实践演进的重大研究课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在大变局中得见这一场思想逻辑的自由资本主义国家性实验,是一种历史的观察契机,也是学术思想磨砺进步的契机。
事实上,早有研究者指出过自由主义思想在19世纪后半期出现过“钝化”现象,即自由原则与市场理性需要与社会主义信条、集体价值互动整合,尽管自由仍是本体和原则,但自由不再纯粹,其他的非自由价值取得规范性与合理性,并逐步反映到国家的立法与社会政策之中。甚至自由主义在那个时代的关键代表、《论自由》与《代议制政府》的作者约翰-密尔的思想体系中已然出现集体价值的成分。
可是,自由主义的“钝化”似乎不是思想和政治的退步,而是一种面向人类社会的合理改进,因为人类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自由,还有共存,还有互爱。在个体与集体的生存辩证法中,个体并不具有绝对的优先性,这甚至成为了人类文明进步的逻辑前提。将个体推到绝对优先地位,实际上是对人类文明连续性和共同体道德秩序的逻辑反动和政治颠覆,其实践后果往往就是“通往丛林之路”。这也是为什么西方在经历一战和二战之后走向了福利主义、民主主义和社会多元主义,而不再留恋甚至迷恋自由的原教旨含义及其市场主义。
当然,市场会失败,政府也会失败。与常在的政府及其失败经验的频繁刺激相比,总有一种思潮或心理倾向会引导人们尝试探问“更彻底的市场”是否是更优选择。这就是米莱灵魂深处的好奇与渴望。但这种好奇与渴望未必建立在真正理性的基础上,其思想主张与实践结果就很难获得普遍支持与认同了。
无论如何,米莱是人类思想与文明演变的一种可能性,一种心理倾向,一种政治猎奇,一种社会想象。阿根廷开启了这一路线的制度实验,无论结果如何,对人类在理性上最终作出正确选择都是一种无法忽视的经验与历史。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小婷 
-
土耳其批准瑞典“入约”,匈牙利也要“放手”?
2024-01-24 07:52 欧洲乱局 -
谢锋会见美国白宫国家禁毒政策办公室主任
2024-01-24 07:02 中美关系 -
以军称23日打死超100名哈马斯武装人员
2024-01-24 06:42 巴以恩仇录 -
马科斯最新表态: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
2024-01-23 22:56 -
事关金砖,阿根廷议员向米莱讨说法
2024-01-23 22:34 -
日本登月探测器已切断电源,等待太阳光照射
2024-01-23 22:04 航空航天 -
“中国车企崛起,德国汽车供应商的好日子到头了”
2024-01-23 21:30 新能源汽车 -
他俩同期访西非,“冲中国而来”?
2024-01-23 20:49 -
“对华去风险”?德国总统率商业团访越
2024-01-23 19:13 德意志 -
时隔六十多年,法国总统使用德语向德国人发表演讲
2024-01-23 18:57 法国见闻 -
中国在拉美投资总额下降,欧美又“警觉”上了…
2024-01-23 17:38 中国-拉美 -
“芬兰有‘三重保险’加持,不担心俄罗斯袭击”
2024-01-23 17:16 -
他被记者问急眼:我都说我错了,难不成要我死吗!
2024-01-23 16:48 日本 -
“你们不能干坐着看他们死!”
2024-01-23 16:19 巴以恩仇录 -
“势力范围”图瓦卢被曝准备与台湾“断交”,澳大利亚表态
2024-01-23 16:06 -
中国在联合国游说他国赞扬中国人权纪录?中方回应
2024-01-23 15:49 中国外交 -
莫里森宣布将退出政坛,“在任期间搞砸对华关系”
2024-01-23 15:45 -
四年多来首次,180人日本经济团将访华
2024-01-23 15:33 日本 -
以军称过去一天士兵阵亡人数达21人
2024-01-23 14:54 巴以恩仇录 -
“对冲美国制裁风险,中国去年扫货400亿美元”
2024-01-23 14:13 中美关系
相关推荐 -
“断供”阴影下,国产操作系统的破局时刻 评论 19“印巴冲突是叙事之战,中国装备重要性凸显” 评论 142特朗普故弄玄虚称“和某大国达成协议”,就这? 评论 159巴外长证实:歼-10击落印军“阵风” 评论 713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评论 159最新闻 Hot
-
100多架飞机大战后,印巴局势怎么走?
-
美国又炒作,我驻古巴大使发文驳斥
-
美英谈成了,“英国让步”
-
冲突愈演愈烈,莫迪首发声
-
“美国在欧洲的广泛军事存在并不是必然的"
-
印度两座水电站已重新开闸
-
“印巴冲突是叙事之战,中国装备重要性凸显”
-
夸大对华关税效果,她被打假了
-
突发!巴称击毙约50名印士兵,印称摧毁巴第二大城市防空系统
-
弹射座椅大厂泄露了印巴空战战损“天机”?
-
巴总理:关键时刻,感谢“亲爱的兄弟”埃尔多安
-
日本地铁出现随机杀人事件,男子挥20厘米菜刀砍伤2人
-
“斯洛伐克几分钟前才被通知…现在知道国际政治是啥了吧”
-
“俄罗斯要价太高,但...”
-
乌克兰议会批准美乌矿产协议
-
“特朗普称要把这改叫阿拉伯湾”,伊朗谴责:我们也没反对阿拉伯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