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东亮:寒冬来临,国际粮食生产的一些变化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苏东亮】
2021年进博会如期举办,在疫情和经济压力下,粮食安全问题又成了关注焦点。
世界粮食市场在此前的几十年里,除了2008年的短暂风波可以说基本上价格平稳,相对风平浪静。但过去一年中,玉米、大豆、小麦的全球价格分别增长了83%、56%和33%。近日,国内部分地区也出现了抢购风潮,再次让大家对粮食安全问题产生焦虑。
疫情对世界部分地区的粮食生产和运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随着气候变化与资源退化,世界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进入一个粮食供不应求的时代。中国人不会挨饿,但未来十年中国是否将为粮食付出比现在高出数倍的价格呢?
环境负荷压力、水资源枯竭、碳中和等等问题叠加在一起,中国在守好红线,确保水稻、小麦等主粮自给自足的同时,也需要从巨头把持的国际市场上进口油菜籽等各种作物作为补充,毕竟人不能只“干饭”。那么如何来辨识当前国际上的粮食生产及市场变动的趋势,做好进口工作呢?
这是一个很庞大又敏感的话题,笔者只是一个参加过进博会的加拿大小粮商,在进博会再次召开之际,希望能基于自己的观察和大家探讨这些问题,提供一些信息供大家参考,是否正确还请朋友们自行评判。
绿地农业参加第三届进博会
不堪负荷的星球
粮食需求的增长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人口的增长,二是饮食肉食化。世界人口在1800年只有大约10亿,1930年达到20亿,1974年达到40亿,2020年达到78亿。
这78亿人口中约65亿都是发展中国家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趋向肉食化,消耗更多的鸡鸭猪牛羊等肉类。生产肉类,一般需要消耗数倍重量的粮食。比例较高的是牛肉,一般需要7公斤粮食才能生产出1公斤牛肉。比例较低的是鸡肉,一般需要2公斤粮食就能生产出1公斤鸡肉。肉食化大大地增加了粮食的需求。
到2020年为止,过去几十年总体上世界粮食供需平衡,虽然人均耕地已经从1961年的1.45公顷下降到2018年的0.63公顷,但世界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粮食危机,主要可以归因于几个方面:一是科技的提升(种子、农药、化肥、灌溉等)大大增加了单位面积耕地的产出;二是耕地面积的增加;三是资源的过度利用,这和前两项也相关,比如过度使用农药、化肥,耕地面积增加往往是毁林造田得来的,以及过度使用地下水等等。
展望未来30年,世界粮食的需求还将继续增长。人口预测将在2050年增长至90亿到100亿。饮食肉食化的趋势也将继续攀升。虽然过去三十年中国人均肉类消耗已经大大增加,但仍然只有美国的一半。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将因变得富裕而增加肉食。
我们当然不能剥夺部分人类的“吃肉权”,必须在肉食增加的背景下考虑粮食问题。也就是说,到2050年粮食总体还得增长30-50%才能满足需求。
但从粮食供应的角度来看就不容乐观。单位耕地面积产出的增长已经大大减缓,世界耕地总面积的增长也已经基本耗尽。地球大约一半的土地已经用于农业,可拓展空间已经极其有限。八年前笔者刚到加拿大的粮仓萨省时,休耕土地随处可见,现在已经基本消失。过度使用的资源难以持续,相反这些资源的产出将减少。
不要以为不堪负荷只是发展中国家的问题,发达国家问题也相当严重。预计发达国家的农业用地在2050年将减少五千万公顷。美国最肥沃的“玉米带”三分之一土地的顶层土壤已经完全消失。由于农药的过分使用,澳大利亚的一些农地只能长期罢耕。
美国一些山顶较浅的土壤表明,表层土壤已经侵蚀下坡。来源:美国史密森尼 (Smithsonian)
这里需要提醒的是:笔者并非说世界马上就将进入粮食供不应求的状态,挨饿人口马上就会大大增加。相反,世界粮食增长的潜力依然不低,但增产可能得以粮价的攀升为前提,而且增产也需要时间。
水资源枯竭
更加麻烦的是,全球变暖和水资源耗尽为粮食供应带来难以预测的风险。气候变化可以说是未来影响粮食供给最重要也是最不可预测的因素,我们离下一次粮食危机可能只差一场大水灾、大旱灾、或大虫灾。
而全球变暖导致降水结构变化,出现水旱灾害的可能性更大了。水资源的重新分布也已经改变了农业。
笔者曾请萨省畜牧业协会主席给自己上课。萨省的畜牧业中心以前在西南部,但目前已转移到东部,主要原因就是水资源。
一头牛一天大约需要饮用一百公斤的水,所需的土地因土地质量不同大约是每头牛20到200亩不等。但一些地区降雨量减少,也降低了牧草的生长量。由于水资源逐渐短缺,同样土地能承载的牛的数量逐渐下降。
在过去20年牛肉价格涨了两倍,但美国牛肉生产量却下降了,不是美国牧场主不想养更多的牛,而是美国养牛资源的负担已经到了极限。
减少土地使用量的方法可以改用谷物而不是牧草来喂养,尤其是养牛后期的育肥,但谷物就不适用于奶牛,因为产奶量会大大下降。
经常有国内朋友找我咨询萨省的苜蓿草。苜蓿草是奶牛的主要饲料,要提高它的蛋白质含量,降雨量或者灌溉水量就一定要充足。进口苜蓿草的本质其实就是进口水资源。
美国苜蓿干草生产;按县收获亩。来源:美国农业部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沈玉萌 
-
北约秘书长无端抹黑攻击中国,中方回应
2021-11-05 07:08 -
美国新增确诊90658例、死亡1293例
2021-11-05 07:01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世卫组织:欧洲区域再次成为疫情“震中”
2021-11-05 06:56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俄白签署落实联盟国家一体化法令
2021-11-05 06:54 -
伊朗:丰度为60%的浓缩铀储量已达25公斤
2021-11-05 06:54 伊朗局势 -
日增9万例!疫情不见起色,拜登再次坐不住了
2021-11-04 23:12 美国一梦 -
大喊“减碳”,可不到50公里都要坐私人飞机…
2021-11-04 23:01 -
WTO:二季度全球中间产品出口涨47%,中国涨42%
2021-11-04 22:23 中国经济 -
全球首个!英国批准新冠口服药
2021-11-04 21:07 新冠肺炎抗疫战 -
“若不行动,不如把我们的岛炸了”
2021-11-04 21:01 -
印尼林业部长:不能以“零森林砍伐”名义停止发展
2021-11-04 20:44 -
欧洲议会代表团访台,外交部:已严正交涉
2021-11-04 20:25 中国外交 -
应对气候变化消极被“颁奖”,日本:火电还是会用
2021-11-04 20:21 日本 -
谷歌首页纪念“光纤之父”高锟
2021-11-04 20:19 -
弗吉尼亚落败,拜登拒绝“背锅”
2021-11-04 18:47 美国政治 -
“联合国驻地边上,全是肯尼亚人消费不起的高档餐厅”
2021-11-04 18:43 非洲之窗 -
“RCEP将使日本GDP上升2.7%,超过CPTPP”
2021-11-04 18:28 日本 -
埃及下月“迁都”:新城CBD由中企承建
2021-11-04 17:52 非洲之窗 -
97.6%原料依赖中国,韩国车用尿素陷缺货危机
2021-11-04 17:42 三八线之南 -
阿塔军官遭IS枪杀,系掌权以来遇袭身亡的最高官员
2021-11-04 16:49 阿富汗
相关推荐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68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5“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85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评论 407最新闻 Hot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
印度称军事基地遭巴基斯坦袭击,巴方否认
-
特朗普:可能找中国帮忙
-
大搞家庭式腐败,甘肃省原副省长赵金云被决定逮捕
-
盖茨怒怼:马斯克就是在杀死儿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