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德文:干部和群众对基层工作的认知,有极大差异
二
有些基层干部在履职过程中充满了无意义感、折腾感,时时处处都在考虑逃避和自保,实在是制度的意外。
一方面,干部被围猎的风险确实在加大,不慎重还真不行。很多基层领导都说,哪怕是掌握一丁点的权力,都有履职风险,如不小心谨慎,被人挖坑了都不知道。
比如,某分管国土规划的副镇长,因工作关系,有一次和辖区某村书记一起喝酒,在村书记提供的文件上签字了,导致该村的一个违章建筑获得了合法手续。事后追查,该副镇长承担了刑事责任。
一个领导,只要有一丁点爱好,有所图的利益相关者肯定就会盯上。有不少基层领导坦言,“围猎”手段实在是多,也足够隐蔽。很多基层干部,在还没当领导的时候,利益相关者就已经看准了其前途,“放长线钓大鱼”,自己被围猎了还不知道。
另一方面,基层治理生态也在改变,履职越来越难,越来越被动,压力也越来越大。基层流行三个顺口溜,很是能说明基层生态的变化: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
这句话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基层流行,说的是部门与属地政府之间的关系。它一方面揭示的是乡镇任务多而杂,责任也大,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乡镇的重要性。上级职能部门的各项工作落实,离不开乡镇党委政府的协调、落实和配合。
那个时候的乡镇,虽然处于压力型体制中,得承担各种层层分解的任务,完成指标考核。但总体上有自主权,能够正确决定自己的工作秩序,对职能部门还有一定的讨价还价能力。
如今看来,八九十年代的乡镇,可能是乡镇干部的黄金时期。
——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
最近十年来,“钉钉子”“抓落实”的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上级的督察、检查不断加大,“清单制”、倒排工期、攻坚作战等工程管理和军事斗争的技术,被广泛运用于基层治理中。
基层是一根钉子,被上级各部门捶打。通过各个领导小组来高位推动某项具体工作,通过动员基层、运动各方面完成任务,逐渐代替了常规工作法。
在这种情况下,职能部门和属地政府的关系在颠倒,属地政府主要是在落实职能部门下达的各项任务和项目,随时接受其检查督察。当然,职能部门也基本上不存在请求属地“协调”的情况了。
——上面千把刀、下面一颗头。
最近几年,监督下乡是一个显著现象,国家对基层的合规化要求在不断提高。但基层的实际往往又不一定能满足合规要求,导致基层总是被问责,监督是把刀,基层得伸头。
很多情况下,基层是以“属地责任”的名义被问责的。在“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的体重中,职能部门已经成功地将自己的责任甩给属地政府了,它们往往不再具体承担某项任务,而是专门督促和检查、考核基层完成任务的情况。
因此,看上去事权下放了,但责任也下放了。哪怕是“权责一致”,但基层其实并不想要哪件事。何况,很多时候权责并不一致。比如,职能部门可能只下放事权,但核心的审批权并不下放,导致基层没办法把事情做好,但根据职责匹配的原则,基层承担责任似乎又是合情合理的。
于是,基层为了被问责,哪怕是不断被锤打也愿意,上面只要有要求,下面就有反应——倒不一定是为了有什么结果,而仅仅是为了避责的需要。
三
客观上,干部很忙,一部分是源自于一种不正常的组织文化,但很大原因还是源自于当前基层治理生态的变化。
任何一件事,只要引起了社会反响,上级有指示,就得连夜整改,连夜出结果,基层肯定不能掉以轻心。
也就是说,一种“应急”“防万一”的工作机制,已经常规化了。过去,应急和常规是两种工作状态,两种工作机制,但现如今,这两种机制已经界限模糊。以至于,基层只能疲于应付上面一个又一个指示,很难根据实际自主决定工作秩序,没有自主调节、劳逸结合的空间。
哪怕是指示不多,基层的主要工作也是防意外,“不出事逻辑”贯彻到了所有工作中。哪怕是那些争先创优的地方,有积极向上的氛围,其底层逻辑也是“不出事”。因为,只要“出事”,做得再好也是白搭。
而对于普通地方而言,“不出事”就更是明显。很多地方的工作目标是不显山不露水,既不要最好,也不要最后,中间最好。只有在中间,上级才不会有太多关注,基层才能有一定的调节空间。
久而久之,基层领导和基层干部都谨小慎微,但凡是上面有个通知,不管合不合理,还是遵照执行的好,哪怕是涉及到自己的八小时之外,也尽量遵守。管好干部的八小时之外,让其有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在一些年轻领导干部里获得了认可。
总归而言,“基层”已经发生了极大变化。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基层干部和群众混在一起,基层组织也和基层社会混在一起,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是好是坏一清二楚。但如今的基层,干部是干部,群众是群众;组织是组织,社会是社会,中间总是隔了一层。
干部和群众对基层工作的认知,有极大差异。干部觉得自己很忙,群众不理解;群众觉得自己总见不着干部,干部在尸位素餐。其实,两者都有道理,这是基层生态的一体两面。
- 原标题:干部和群众对基层工作的认知,有极大差异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车站周边多处积水!福州地铁全线网车站暂停运营
2023-09-06 07:41 极端天气 -
女干部要求砖缝无尘土沙粒?辽宁锦州官方最新回应
2023-09-06 07:34 基层治理 -
央媒评论:自主创新托起“中国芯”
2023-09-06 07:24 华为 -
郑州生育新政:三孩补贴1.5万,增加育儿假
2023-09-05 21:41 -
福州2名消防员在抢险救援中牺牲,1名民警还在搜救中
2023-09-05 21:35 -
市委常委会今天举行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贺信精神
2023-09-05 19:54 上海观察 -
一中学倡议家长捐款装空调,当地教育局:立即叫停
2023-09-05 19:11 -
谷神星一号海射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2023-09-05 18:08 航空航天 -
浦江创新论坛本周末举行,打造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
2023-09-05 17:19 -
早餐会被质疑搞形式主义,当地回应
2023-09-05 17:16 基层治理 -
受贿9415万、损失国有资产1.9亿,陈家东被判无期
2023-09-05 17:12 廉政风暴 -
京沪高速铁路公司副总经理王勇被查
2023-09-05 16:42 廉政风暴 -
税收优惠新政策:涉国产科研设备采购、科技企业孵化
2023-09-05 15:39 -
四川反思金阳山洪:充分认识“最大的教训就是没有深刻汲取教训”
2023-09-05 15:29 极端天气 -
天启星座“一箭四星”:中国民营火箭首次海上发射
2023-09-05 14:07 航空航天 -
福州坠河消防车已确认1人遇难
2023-09-05 13:47 极端天气 -
中铁五局被实名举报高速大桥偷工减料,项目负责人:举报者讹钱
2023-09-05 13:37 -
河南平舆县属国企3亿买5千台无人机?永悦科技:合同真实有效
2023-09-05 13:00 -
李家超宣布:阔别5年,香港将再办国庆烟花汇演
2023-09-05 11:31 香港 -
中科院院士新规:这些与自身专业领域无关的,都禁止
2023-09-05 10:46
相关推荐 -
恐遭监视,欧盟为赴美出差高官发放一次性手机 评论 130“人人都想制造业回流美国,但没多少人想自己下工厂” 评论 161“如果处理不当,还有比美国衰退更可怕的事情” 评论 144回过味了?“不该抗中,是时候‘去美国风险’” 评论 106美业界“喊疼”:请中方“收回成命” 评论 357最新闻 Hot
-
义乌有信心挺过去,心疼美国一秒:他们上哪儿找袜子?
-
恐遭监视,欧盟为赴美出差高官发放一次性手机
-
美财长:第一个采取行动的人可以得到“最好的协议”
-
“美军挣扎过,但就是绕不过中国”
-
特朗普想几乎全砍联合国、北约经费,有人急了:中俄要填补
-
开幕首日就翻车:大阪世博会标志性建筑漏雨,2亿日元厕所用不了
-
“你不该向一个比你强大20倍的国家开战,然后希望别人给你导弹”
-
哈佛“硬刚”特朗普
-
特朗普自夸上了,“我灵活得很,还帮了库克”
-
“特朗普考虑暂停汽车关税”
-
美国加州突发5.2级地震
-
“人人都想制造业回流美国,但没多少人想自己下工厂”
-
欧盟警告欧洲领导人:不准去!
-
为筹钱暗杀特朗普,美国一青少年枪杀父母,还打算逃到乌克兰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略萨去世,曾表示“美国将让位给中俄”
-
“美国,下三流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