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斯特谈《乌苏里船歌》:产权与伦理的双重变奏
关键字: 乌苏里船歌 著作权乌苏里船歌原唱乌苏里船歌 郭颂中央芭蕾舞团 红色娘子军 纠纷红色娘子军 判决四、个体独创论的历史成因和伦理立场
事实上,个体独创论的主张并非什么普世价值,而是一个历史范畴。当我们把眼光投向西方——现代著作权的故乡——时,一切将变得非常清楚。
在中世纪,西方也不存在今天我们头脑中具体作品必定对应具体作者的观念。伯雷在《中世纪作家和作品》中提到,大多数中世纪作品是匿名的,作者的姓名早已被遗忘,即使知道作者姓名,我们也会在更深层的意义上,认为他的作品是匿名的。而口头吟哦和传唱同样是诗歌和故事的唯一传播方式。
中世纪时期的“作者”这个词下面覆盖的内容与今天我们所言的“作者”有着天壤之别。著作权法上所称的“作者”,是独立地创作作品的人,作品完全隶属于作者,而我们提到作家时,我们指的是以写作为职业的作者。但中世纪的“作者”更多只是字面意义上的,它指的是在羊皮纸、蜡纸、纸上用鹅毛笔或铁笔进行抄写的人,中世纪没有一位作者是现代意义上的作家。
在关于作家的原有社会观念中,作家不过是工匠的一类,他们掌握了一套故老相传的关于修辞和诗学的法则和技艺,用来组织旧有材料,取悦看众,从中谋生,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这样的作者自然不会是上帝的宠儿。当书籍完成了,社会,包括大多数作家本人,都认为作家只是所有参与书籍制作的工匠中的一份子。
自17世纪下半叶,书籍出版的利润空间逐渐增大,出版商(最早是伦敦书商行会)开始通过主张作者和写作的特殊地位来谋求新的行业特权,以代替原先的皇家特许权。在这一背景下被后世誉为“版权法之母”的安娜法(Statute of Anne)得以降生。著作权登上历史舞台的帷幕拉开了。之后,作者与出版商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作家们不再满足于出版商给予的微薄报酬,开始与他们争夺书籍带来的巨大利润。此时作者和创作的特殊性进一步被强化,这在华兹华斯(Wordsworth)的看法中得到集中表述:
天才的唯一证据是出色完成有价值的工作,而且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完成。什么是高尚艺术的天才?为着人类的愉悦、荣耀、完善,开拓人类的感知世界,这是唯一可靠的标识。天才就是把新的元素添加到智识世界里,要不然,就是前所未有地运用原来的客体,又或者,是他使用材料的某种方式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通过对特殊才华的强调,作家要求提高他们写作的报酬,更重要的是,加强他们对于自己的作品的控制。在这一斗争过程中,我们发现了“独创性”如何注入“作家”,作家如何成为“天才”。独创性的英文“original”本有两层意思,原先指的是“原初的、本来的”,文学创作的古典观认为,所谓独创是指秉承古人光辉伟大的精神加以运用。但到了18世纪以后,独创性慢慢被阐释为关于创作客体或创作手法的前所未有的、全新的创造。独创性和个体意义上的作者开始浮出水面,并在其后的著作权历史上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
由此,无论从东、西方的历史来看,个体独创论的提出都既不是历史的真实总结,也不是因为文艺创作活动本身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而是近代以来资本、市场与文艺创作及传播结合之后的结果,这个转变导致了现代文化私有产权的兴起。要顺应这一形势,现代著作权法必须书写新的作者-作品关系,这才是个体独创论的真正历史成因,也就是弗莱在《批评的解剖》中指出的:“诗只能从诗中制造,小说也只能来自小说,这一点在文学同化于私有产业之前,本是无须多说的。”
既然作品是作者具有独创性的劳动成果,自然地作品就应当成为作者的私人财产。进而,只有对这种私有产权进行有力保护,才能有效地调动和激发人类的创造热情,从而促进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这是著作权的伦理合法性解说。因为我们业已找到了个体独创论的历史起源,所以我们毫不奇怪于它的这种伦理立场与洛克为现代私有产权的辩护如出一辙。
在《政府论》中,洛克认为,正是劳动使一切东西具有不同的价值,从而使物品脱离自然状态,而且上帝创造世界既然是为了人类的福祉,便应当认为上帝是要把世界交给“勤劳和有理性的人们”而不是好事吵闹和纷争利用的人来利用的,私有产权正是符合这一意图并保证勤劳的人们可以积累和扩大他们的财产。
约翰·洛克
依照这一逻辑,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推论:
必须给予人们足够的激励方能使他们愿意投入到劳动中去,而对于不能带来直接物质产出的文艺创作活动更是如此。这是现代著作权的伦理主张之一。
其二、既然作者做出了独创性的劳动,他便应当是“勤劳而有理性的”、具有创造力的、从人群里脱颖而出的优秀分子,他理应得到特别的尊重和法律保护。
其三、因为文艺创作是具有独创性的劳动,它要求特别的天赋,所以理应优于其它一般性的重复劳动,法律应对其进行更加充分的保护。
其四、因为作者是具有特殊天赋和才能的人,文艺创作是高于一般劳动的具有独创性的特殊劳动,分工就应当被鼓励,因为只有实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才能使特殊的作家群体专门从事文艺创作,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作者的突出本身就是脑体劳动分离的结果。)从赞成分工这一点来说,现代著作权的伦理主张又是从亚当·斯密那里搬字过纸抄来的,是对当时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种合理化解释。
- 原标题:李斯特 | 乌苏里船歌:产权与伦理的双重变奏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李泠
-
围岛集结、多向抵近!现场视频来了 评论 42美国学者开始“流亡” 评论 120“中国走在这场国际救援最前线,美国呢?” 评论 128“再不打钱,欧洲在这个领域也会输给中国” 评论 134东部战区位台岛周边开展联合演训 评论 274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