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 巨石阵
垄断、GDP、市场、政府……这些被西方经济学熟练操弄的概念,在中国又经过学者们三十多年的各种舞弄,已经变得越来越面目全非。国内关于经济和改革的舆论场内鱼龙混杂,普通民众如陷巨石阵中,难辨方向。这巨石阵哪里是生门,哪里是死门?或者只需要我们以轻松心情赏析?让财经专家江南为读者一一点解。
-
我曾预测中国在2015年超过美国,当时他们笑我太乐观
当时说如果沿着我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道路走,中国在2015年的时候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会超过美国,按照市场汇率计算,到2030年的时候会超过美国。那时大家都认为我们太乐观了,很高兴的是中国在2014年的时候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已经超过美国了。
-
我有时真特别“佩服”美国人,处处“三人行我必为师”
我有时真特别“佩服”美国人,过去40来美国多数人的收入几乎没有增长,而中国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过去中国经济连美国1/10都不到,今天按购买力平价已超过美国。结果倒是美国天天要求中国经济结构改革。美国经济的金融化是眼前最大问题,如果不改,下一场金融危机只是时间问题。
-
求学至今,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探讨中国复兴之路
我生于抗日战争后期,亲历重庆解放、“大跃进”、三年困难时期、“四清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深感历史潮流的非平衡发展趋势。探讨中国的复兴之路,是我求学和探索过程中始终关注的问题。
-
主流经济学和经济学家一起掉下神坛
冷战后,随着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地位的下降,经济学攫取了某种知识霸权,在各种社会科学当中享有超然地位,主导了政策议程。经济学家受到各界追捧,经济学成了各种社会问题的良药。人们以为经济学能解释现实世界。
-
我抱着取经的态度去美国学习,却碰到一个问题
当年新大都饭店的18层新楼盖到13层,通货膨胀来了,项目就被砍掉,成了烂尾楼。当时我想写一篇文章或内部报道,指出行政办法治理通货膨胀没有效率。但是,想起“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经济基础”的道理后,让我开始思考,原来我学的理论与中国当时的经济条件是否有差距。
-
对现代经济学,有一个天大的误解
我国目前主流的经济学家,包括许多马克思主义传统的政治经济学家,至今一直认为虽然(西方)主流经济学在对待事物本质的研究上存在缺陷,但对具体的经济运行和政策而言,还是比较好的理论体系。这是一个天大的误解,一个时代性的理论幻觉,是我国经济学界一代人的悲剧。
-
西方不明白,中国这只“大象”为何能跳高八尺
在奉“西方模式”为圭臬的“专家”眼中,中国这只“大象”永远“走得蹒跚,姿势笨拙”,但他却无法解释为什么“笨拙”的“大象”“能跳八尺高,是世界纪录”。这表明西方经典现代化理论所提供的思考框架,已经无法有效容纳当代中国改革的深度、广度和力度。
-
中国改革违背了主流经济学理论,为什么还能成功
当时国际学术界的主流思想认为,如果一个发展中国家要从政府对市场有很多干预的经济体制,向一个像发达国家那样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就必须以“休克疗法”,按“华盛顿共识”的主张把政府的各种干预同时取消掉。但是,“华盛顿共识”的主张忽视了……
-
诺奖经济学家告诉你,为什么心里时常有两个小人在打架
有个爱炒股的朋友,平时会问我有什么推荐的股票。有时,给他推荐一个股票,第二天问他买了吗,他会说现在手上的股票还亏着,没舍得割肉换仓,想再等等。但也有时候,他换得很快,说现在手上的股票反正都还赚着,就很干脆地换了。
-
房子本是必需品,市场为何配置不灵
市场配置资源往往是追求现时利益、忽略未来利益;在温饱满足前,由于温饱产品的现时利益和未来利益基本一致,市场配置资源可以表现得“合理”,但在温饱满足后,市场配置资源对未来利益的影响就非常复杂,如何配置资源才能更加有利于未来发展?
-
观察特朗普团队的“女神”,吃了一惊
特朗普执政团队,除了史上最富这个主要特征,第二个主要特征就是:众多安·兰德的信徒。由于他们中很多人都熟读安·兰德的小说,甚至以其中的主人公自诩,所以要深入理解特朗普团队,分析他们的行为,也要了解安·兰德的小说到底写了什么。
-
虽然没得诺奖,但中国模式很有效
中国经济治理为全球市场提供了范例。作为新秩序的参与者、结构改革的实践者,“中国模式”也许不符合经济学诺奖评奖标准,但是它很有效果。中国经济治理没有系统的理论作为支撑,这也是为什么林毅夫这一代经济学家无法获得经济学诺奖的理由。
-
本没有陷阱,吹的人多了就成了陷阱
2015年下半年至2016年初关于防止中国通缩陷阱的“狼”,就是一个防止通缩陷阱的影子,你跑得越快,“狼”追得你就越紧,直至这只“狼”把你追入经济危机。中国要警惕去产能变成连锁循环反应,掉进本来不存在的债务-通缩陷阱。
-
经济学“哥白尼革命” 对中国意义重大
本文为罗思义于今天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青年研讨会上的发言,着重讲述罗伯特·索洛“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错误,是怎么一步步被纠正的,以及戴尔·乔根森等人在此基础上的研究,导致联合国、经合组织与美国正式改变其经济增长成因测算方法。罗思义将其称之为经济学界的哥白尼革命,并认为这场革命对中国当前的供给侧改革也大有裨益。
-
我为什么对中国经济如此痴迷?
很多年前我曾经想,我会有机会到中国吗?没想到,至今我已经在中国的智库工作7年之久。这是罗思义首次对个人关注和研究中国的30多年经历,以及中国经济思想认识的一次大梳理,既有感性流露又有理智分析。罗思义独家赐稿观察者网发布。
-
中国经济学如何走向世界
从科学性和成熟度来看,中国的经济学理论或许在西方经济学者看来是难以理解和认同的,但经济学作为一种入世的学科,经世致用才是其目的和本质。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学理论一直以中国人能理解的语言履行着自己的使命,立足中国实践,解决中国问题。以西方经济学界对科学完美性的标准,是无法理解中国经济学理论的水平和成就的。
-
-
资讯 Information more
-
曼昆:我为什么反对向富人加税?
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前美国总统经济政策顾问格里高利•曼昆(Gregory Mankiw)是“劫富济贫”的强烈反对者之一。他在媒体撰文,公开声称为1%最高收入人群辩护,也因此被指责是代表精英阶层替富人说话。[全文]
-
经济学老师用13张图教你选大学专业
13图教你大学专业怎么选。[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