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毅夫:中国改革违背了主流经济学理论,为什么还能成功
关键字: 中国经济中国改革主流经济学华盛顿共识休克疗法社会科学理论改革开放【本文根据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于2017年9月20日在“北大文研讲座”第五十一期上发表的主旨演讲整理,经林毅夫教授审订。本次讲座主题为“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与北大立校120年:反思与前瞻”[1]。作者授权观察者网发布。】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
林毅夫:
邓院长、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非常荣幸,能在文研院一周年庆祝会这么一个重要场合,来做一个主旨报告,谈谈我对中国改革开放40年以及北大建校120年的一些反思与前瞻。我想先回顾一下北大建校的宗旨,并说明现在是最接近实现北大建校宗旨的时候,其次分析三个和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有关的问题:为何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为何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发展缓慢?为何其它同样进行改革开放的国家经济崩溃停滞危机不断?然后,提出社会科学理论进行自主创新的重要性,最后,对北大社科同仁提出两点倡议。
一 现在最接近实现北大立校的宗旨的时候
文研院的宗旨是:涵育学术,激活思想。倡导学术与思想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更好地改造世界。北大在1898年成立时,就是为了引进先进的思想,先进的学术,来改造中国,实现民族复兴。
明年就是北大建校120年了,回顾这120年的历程,北大的老师、同学们,没有辜负北大立校的宗旨,本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无畏精神,推动着新学术、新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新文化运动始于北大,五四运动也是北大的学生领导的,北大的师生还引进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积极参加了“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1949年建国以后,热情地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北大的师生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自1840年的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着亡国、亡种的危险,中国的知识分子历来以天下为己任,北大以救亡图强为宗旨而成立,北大的师生自当不忘作为知识分子和北大人的责任。
中国是令人羡慕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且,是唯一拥有绵延不断的文明的国家。经济是基础,过去文明的辉煌是建立在领先于世界的经济基础之上。根据著名经济历史学家麦迪逊的研究[2],在1820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占当时全世界的33%。1840年发生鸦片战争,中国被西方的船坚炮利打败,此后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江河日下。为了图强,中国的知识分子推动了洋务运动,以引进洋枪大炮铁甲战舰。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利,证明洋务运动的失败。为了维新,清廷于1898年推动了戊戌变法,成立京师大学堂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大学是其举措之一,那时中国的经济规模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已经从1820年的33%降低到11%。在1949年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中国经济规模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进一步下滑到4.2%。
社会主义建国以后,我国赢来了自鸦片战争以来难得的和平建设时期。不过到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的地位实际上是原地踏步,经济规模占世界的比重仅从建国初期的4.2%提升到4.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按当年汇率计算只有155美元,尚不及世界上最贫穷的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国家当年平均数490美元的三分之一。
中国知识分子追求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只有到改革开放以后才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从1978年到去年2016年,连续3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以平均每年9.6%的高速增长,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更是高达平均每年14.8%。在底子这么薄、人口这么多的国家,以这么高的速度持续这么长时间的增长,人类历史上不曾有过,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的成绩堪称人类经济史上的一大奇迹。
到1999年,经过20年改革开放的努力,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780美元,超过当年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所定的中等收入国家最低门槛的756美元,我国终于脱掉低收入国家的帽子。[3]
再经10年的不懈努力,到2009年时我国的经济规模按照市场汇率计算,超过了日本,变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010年,我国的出口超过了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出口的产品97%以上是制造业产品,中国成为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继英国、美国、日本、德国之后的世界工厂。
2013年,我国进口加出口的贸易总量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
2014年,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我国的经济规模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2016年,我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按照美元计算达到了8600美元,经济规模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从1978年的4.9%,恢复到2016年的18.6%。而且中国还是到现在为止,唯一的一个没有出现过系统性金融经济危机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现在国内外有许多研究认为我国到2025-2030年之间将可迈进高收入国家的行列。
有鉴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1月11日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时的讲话指出:“我国现在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对北大师生来说也是最接近北大的历史使命和建校宗旨的时候。
二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有待回答的三个问题
回顾起来,我国的改革开放用邓小平同志的话讲,是摸着石头过河,以走一步看一步的渐进方式来推动,并不是在任何现成的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在我的本行经济学界,经常讲的一个笑话是,拿一个问题问五个经济学家,会有六种答案,每种答案都很有道理,谁都无法说服其他经济学家。但是在上世纪80、90年代,中国以及苏联东欧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原世界银行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后来当了美国财政部部长、哈佛大学校长的著名经济学家劳伦斯·萨默斯在1994年写的一篇文章说,就计划经济怎样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问题,这一次经济学界出乎意料之外的有一个大家共同接受的答案,这个答案就是以“休克疗法”把“华盛顿共识”所主张的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一次落实到位。[4]并有理论证明像中国那样摸着石头过河,用渐进的、双轨的方式进行转型则是最糟糕的方式,造成的结果会比原来的计划经济还差。[5]
中国经济转型所取得的成绩确实出乎学术界、理论界的预期。就此,有三个相关问题有待学界回答:
第一个问题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方式,从主流的理论来看是错的,但是中国为什么能够取得连续38年的高速增长?
第二个问题是,中国的知识分子一直在追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但是为什么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未能缩小和发达国家的差距?
第三个问题是,有些学者也许会认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不就是市场化改革给我国带来的好处吗?但是上世纪80、90年代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在转型,不仅如此,其它社会性质的发展中国家也都在进行跟中国本质上相似的、由计划经济或政府主导的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而且,在国际发展机构的帮助下,他们采用了“休克疗法”,比我国渐进双轨的转型进行得更为彻底,市场化的程度比我国高。然而,在转型时,他们的经济却发生崩溃、停滞、危机不断,跟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而不是像我国经济稳定、快速发展。为何更彻底的市场化并未给他们带来像我国的稳定和发展,以及我国经济转型绩效好的真正原因何在?[6]
- 原标题: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与北大建校120年:反思与前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小婷
-
“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34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103“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84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评论 191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评论 229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