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晋京:新增专利超39万,多少来自美国本土?看数据吓一跳
最后更新: 2020-06-03 08:39:13二、从“美国创新”洞见创新本质
为什么说“美国创新”死了,或者“美国创新”正在走向死亡?当然要看其他一些关键的东西,最为关键的是疫情对美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尤其是疫情将如何影响美国的创新?
现在我们需要探讨一下什么是“美国创新”,为什么过去美国有比较强的创新能力?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创新”的本质是什么。
创新和企业是什么关系,“创新”这个词是由从奥地利移民到美国的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他在1912年《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创新是指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了生产体系,它包括五种情况,引入新产品、引入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应来源和新的组织形式。”
在熊彼特原书里,这些东西是“创新”。首先“创新”是一种革命性的变化。其次,创新意味着毁灭。这里面,首先,不是发明了一个新的东西就叫创新,发明出的东西必须推广开,这是核心概念。发明出的东西推广开,改变了原来的形态或者叫做原来的经济活动形态,这个才叫创新。所以,创新的同时意味着毁灭,也就是说铁路修建后用不着马车和那些驿站了,火车就取而代之了,这是熊彼特的比喻。显然对原来的体系是一种巨大的摧毁,用于形成原来体系的成本肯定是收不回来了。
另外,创新发明出来不行,必须让它变成一种社会广泛使用的东西,这中间需要很多钱,带来很多以前投资所沉淀出来的资产的损失,这是内在包含在创新的概念里。创新概念里还有一个核心,我们应该超越熊彼特的东西,就是熊彼特概括出的企业家精神。
他认为创新,要把新的产品、新的组织方式、新的生产方法、新的要素和生产条件搞出一个新结合,让这个新的结合推广到全社会,取代旧的经济社会运行方式。那么谁把它做出来的呢?熊彼特说是企业家精神。
但熊彼特在这一点上并不够深刻,打个比方,为什么别人能够创造出一个企业,搞出这个创新,而你搞不出来。熊彼特的回答是,因为人家具有企业家精神。这就好比说,你父亲问你,为什么这套题别人会做你不会做?你的答案是,因为人家聪明,我不够聪明。所以,为什么有人实现得了创新,别人实现不了,你不能回答说有些人具有企业家精神这种特质,这跟说别人生得好投胎技术高,我投胎技术不高一样。
所以,今天就要在这一点上超越熊彼特,洞悉创新某种本质规律,回答为什么“美国创新”死了。当然,也会给我们一种启示,“美国创新”死了以后会怎样?
创新的本质,真正能够说明创新了的,是能够把这件事情推广开,或者能够让种子长成大树,长成大树才叫创新。世界上有一个词叫做“美国创新”,这个词与“中国制造”有时候被用于相互对照,相当于中国干的是制造的活,美国做的是创新的事,甚至美国自己标榜它有创新的土壤,但这并不本质。
三、“美国创新”是怎样“炼成”的?
我们首先看美国有创新能力是怎么形成的。通过拆解“美国创新”的基础特征,分析“美国创新”的概貌。在美国,《美国创新史》这本书算是“美国创新”史方面最权威的著作,但本身是商业领域的著作,没有关于原因和性质的分析,在历史记录方面精心挑选了“美国创新”史上的代表人物,使得作为概括来讲还是比较有用的。从中我概括出了“美国创新”的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填补蛮荒,这个时期代表性的一些成果,包括惠特尼标准化制造、富尔顿蒸汽船公司、麦考密克联合收割机和胜家缝纫机。
这个阶段大致是美国南北战争之前,当时美国是一个鲜明的农业社会,并不以创新闻名。这些公司是当时美国在世界上有影响的创新公司,这几家是怎么来的呢?
南北战争前美国大体由移民组成,没有基础设施,没有社会积累。因而人类以前的文明成果就在这里放心大胆的复制使用。在美国建国之初,惠特尼的标准化制造主要生产枪械,创建了春田兵工厂,春田兵工厂在美国的创新和工业化历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因为很多创新者是从春田兵工厂出来的,春田兵工厂的核心就是标准化制造。
这不是惠特尼发明的,是惠特尼向法国的工程师学的。但由于惠特尼创建了这工厂,所以在工业史和创新史上就有地位,实际上标准化制造是法国人发明的。
富尔顿创建了蒸汽船公司,蒸汽船也不是富尔顿发明的,蒸汽船真正的发明人其实是发明分离冷凝器式蒸汽机的英国人瓦特。
还有一个代表人物是麦考密克联合收割机,联合收割机的特点是把过去很多农业机械的东西整合到一起。这个时期基本是很直接的生产和生活过程。
创新的核心要素是能够推广开,能够推广开的原因就是因为美国当时是蛮荒地区。
第二个阶段是大规模制造时期,包括美国四大铁路巨头,摩尔斯电报,福特固特异硫化橡胶,塔潘信用评级。在第二阶段,美国的土地面积比整个西欧地区都大,把这种东西推广到整个美国的土地面积。在填补完空白之后,在空间上让现代工业覆盖到整个空间。
一个出自工业管理经典的研究认为,铁路修建是美国工业长足发展的第一个重要基础。因为铁路的修建缔造了全天候市场,并且铁路比以前的各种系统都要复杂。由于铁路需要大规模的投资和融资,所以信用评级的发明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华工用马车和简陋工具在铁路工地运送土石方。(摄影师Alfred A. Hart 资料来源:斯坦福大学图书馆)
第三个阶段就是标准全民化,这个时期发明特点就是让所有的在这个地方的人,都能够用得上这些工业的成果,这是19世纪晚期一直到二战前。爱迪生发明了灯泡和交流电,爱迪生灯泡经常被作为创新的标志性符号。因为在发明灯泡的过程中,爱迪生发现了感应电流现象,后来人们才发明出二极管、三极管,然后有了电子计算机,有了计算机才有了当今一切用电的东西。所以,爱迪生真正的贡献是开辟了当今一切用电的东西。
现在所有的东西里面都带芯片,芯片就是二极管、三极管来的集成电路。欧洲当时也搞创新,严格讲尤其是二战前的原始创新大多数是欧洲人做出来的,很少有美国人,但是欧洲有“种子”却长不成大树,在美国能长成大树,这就是一个概貌性质的印象。美国是标准全民化,推广到全民能够使用这些创新。
第四个阶段系统工程,这是二战之后,因为二战期间有了信息论、控制论,才有了系统工程的年代。所以,二战之后系统工程很重要的东西是来自于美国,以国家力量在推广一些大型工厂,这些包括二战后核心发明,如喷气机民航、计算机系统。再比如集成电路、集装箱海运,这些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第五个阶段是数字时代,这个时代包括微软、盖茨和乔布斯的创新。
总的来说,美国的创新历程就是拿一些欧洲来的文明成果填补美国的空白,把这些空白在空间上填满,让所有人群使用上这些成果,并把所有成果变成一个系统,最后变成计算机,变成信息空间,信息空间进入数字时代。
数字时代之后会怎样呢?世界现代化首先来自于生产产品的标准化,这样起到了“1+1>2”的效果。然后是规模化,生产尽量多的东西,这时起到了“1+1>3”的效果,典型的是福特发明工业生产线。接下来是系统化,把产品和产品间联系起来成为一个系统。之后是数字化,再之后是智能化,这是世界发展的核心的动力。
- 原标题:“美国创新”死了!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吴立群 
-
央行:两项货币政策创新工具直达实体,并非QE
2020-06-03 08:15 中国经济 -
上交所:寒武纪、路德环境科创板首发过会
2020-06-02 17:16 上市公司 -
李克强在青岛与海尔创客交谈
2020-06-02 16:50 上市公司 -
茅台超越工行沪市第一,五粮液“制霸”深市
2020-06-02 14:30 股市 -
数万杭州人“打新”!楼市“套利”者蜂拥而至
2020-06-02 08:18 中国房市 -
不到一个月,中芯国际“回A”已获上交所受理
2020-06-01 17:46 上市公司 -
董明珠谈分红:我举债买格力股票,巴不得多分点
2020-06-01 17:24 上市公司 -
李源祥正式出任友邦CEO兼总裁,年薪5000万
2020-06-01 16:37 保险 -
中芯国际回A获力挺:两大国资股东或以战投身份参与
2020-06-01 16:03 上市公司 -
美国打压华为致3nm工艺延期半年?台积电否认
2020-06-01 15:03 华为 -
制造业PMI连续3月在荣枯线上方,外媒:海外需求仍疲软
2020-06-01 11:42 经济晴雨表 -
开业不满1年增资超一倍,中信消费金融获准“输血”
2020-06-01 10:57 金融圈 -
前格芯中国区总经理加盟中芯国际:挖掘更多先进制程客户
2020-06-01 10:27 上市公司 -
为了华为,台积电聘两名白宫说客
2020-05-30 20:53 大公司 -
特朗普“靴子落地”,中概股普涨
2020-05-30 11:59 中美关系 -
梁振英点名汇丰:一周多了,还未就国安法表态
2020-05-29 16:54 香港 -
几乎天天买,恒大2年后重启回购潮已耗资近15亿港元
2020-05-29 14:04 上市公司 -
美方威胁制裁香港,明晟作出选择
2020-05-29 12:11 金融圈 -
浦发银行拟出资100亿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
2020-05-29 08:55 金融圈 -
小摩高位减持康希诺过半持股,涉资近12亿港元
2020-05-28 17:21 上市公司
相关推荐 -
特朗普竟对中国征收34%“对等关税” 评论 0解放日?“对于市场而言这是‘屠戮日’” 评论 19“世界变了”,加拿大汽车零部件巨头瞄准中国市场 评论 26“中国对美反制,巴西看到了机会” 评论 36“众叛亲离!要是再发生911,谁还同情美国人?” 评论 217最新闻 Hot
-
特朗普竟对中国征收34%“对等关税”
-
又改了!特朗普对中国小包裹下手
-
解放日?“对于市场而言这是‘屠戮日’”
-
交割日已到,香港各界再批:长和“卖港”不得人心
-
鲁比奥警告欧盟:不要将美国排除在外
-
又摊上事了,这回还有华尔兹
-
“世界变了”,加拿大汽车零部件巨头瞄准中国市场
-
德外长插一脚:美乌能不能签,先得给欧盟“掌掌眼”
-
候任美军参联会主席炒作:若与中国打持久战,我们还有很多不足
-
知名华裔教授失联两周?“异常而危险的信号”
-
“中国对美反制,巴西看到了机会”
-
共和党人也不满关税,“长期来看,我们都会死”
-
韩网民强扯“中国间谍”喊美军介入,驻韩美军急了
-
美国航运巨头发话:我们有很多中国船,这钱得美国人掏
-
马斯克狂撒2500万,这场“会改变西方文明进程”的选举还是输了
-
俄高官有望冲突后首次访美,“美方暂时解除制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