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益平:“中国生产-美国消费”的旧平衡难以为继
保持和推进开放是双循环的关键
最近关于“双循环”有很多讨论,我个人的看法是这是顺应经济发展规律提出的新战略,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必然的选择。不过在国际市场上也确实也有一些疑虑,一些国际投资者担心 “双循环”是不是意味着将来我们会走向内向型的经济,不再持续地对外开放?
在打通和做强国内大循环的同时,还是要坚持开放政策,甚至要不断地推进更高水平的开放,这其实是真正实现“双循环”良好运行的关键。更多靠国内经济循环,并不是说将来就完全靠国内循环支持长期增长,而是需要进一步开放,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
金融开放可能是我国过去这几年开放政策中的一个突出亮点。过去两年,中国面对的贸易冲突越来越突出,但政府并没有改变开放政策的大方向,尤其在金融领域的开放,政策力度非常大,这点已经获得了很多国际投资者的高度认同。即便在和美国贸易冲突非常尖锐的时候,我国政府还在坚定不移地推进金融服务业的开放,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外资进入中国金融服务业的门槛在不断地降低,原来很多持股比例的要求也被取消。整个金融服务行业,包括投行、资产管理、评级等领域,都在不断地开放。这已经极大地增强了国际社会特别是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将持续实行开放政策的信心。
用创新和开放面向未来的不确定性
明年经济的不确定性非常大,甚至可以说,明年最大的确定因素就是不确定性。
在国内,政府在疫情期间采取了很多措施支持中小微企业,支持老百姓,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很少能直接惠及中小微企业和个人,必须通过国内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来提供融资支持。
今年,国家要求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微企业贷款的增长速度要达到40%。我相信国内中小银行都面临同样的问题。这在疫情期间作为一个政策要求,没有问题,但需要考虑我们明年的资产质量会不会发生变化。今年的政策是“应延尽延”,鼓励大家敞开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这对于稳定金融、经济和社会是必要的,但如果明年银行的资产质量出现变化,该怎么应对?对银行、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会有什么影响?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我们关注。
我个人认为,政府应该出台一些预案,万一这些问题带来冲击,要快速而精准地出手。大家知道,一旦我们的银行资产质量出问题,政府肯定会出手,问题是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尤其是稳定市场和信心,最好有一些科学的预判和预案。
国际上,明天的经济形势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西方不少大国的疫情仍然非常严重,而且会怎样进一步发展并不知道。也许还要维持一年、两年甚至更长时间;也许疫苗很快研制成功并能马上全面铺开,明年春季疫情就能彻底结束,经济就会强势反弹。具体走向哪一个可能性,目前都不好确定。
即使疫情结束,我们还要面对经济反弹之后的货币超发问题。美联储、欧洲央行将来会不会快速地退出现在的量化宽松政策?欧美央行一旦回归货币政策的正常化,往往会导致大量资本回流。这意味着我们可能会面临新的资本外流和货币贬值压力。对此情形,我们也需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面对种种不确定性,我们能把握的就是基本原则:
第一,在大方向上,中国的政策重点会转向国内经济大循环。依靠国内经济大循环支持国内需求,中国14亿人的消费需求增长,可能是下一个世界级的经济故事。今年中国国内的消费开支、社会零售可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消费品市场。即便国内经济增长速度再微微下降,我们依然可能在未来很长时间保持全球最大和增长最快的市场地位,对此我有充分的信心。当然,这其中我们还需要做很多具体工作来支持消费者的信心,提高他们的收入,并通过推进城市化等举措支持国内消费更快地增长。
第二,我们要坚定地支持创新,尤其是金融部门的创新变得非常重要。我们的金融体系在历史上比较擅长支持要素投入型的增长,如何支持创新驱动型的增长,一直是巨大的挑战。银行要转型、资本市场要发展,包括现在的数字金融要想更长足的发展,都对国内金融体系的转型提出新要求。
第三,我们要坚定地保持和推进开放。好消息是决策部门确实没有停下金融服务业开放的步伐,这给了世界中国继续保持开放的信心。坏消息是,金融开放也会提高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包括金融系统本身的不稳定性,这方面需要政府做出科学的预案,包括对潜在的大进大出跨境资本采取一定的措施,借用经济政策里的术语就是宏观审慎。如果能对可能增加的风险提前做好预案,就能更好地推进金融开放和创新,以支持国内经济持续稳定的高质量增长,通过良好的“双循环”实现中国经济全面现代化的新目标。
(文字整理:王志勤 | 编辑:王贤青)
- 原标题:黄益平:以持续的开放政策支持形成“双循环”格局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蛇吞象”酿债务危机,天齐锂业引澳洲战投救场
2020-12-09 17:30 上市公司 -
医用钴-60放射源实现国产化,伽玛刀装上“中国芯”
2020-12-08 14:25 医学 -
格力发布首款5G手机
2020-12-08 14:18 上市公司 -
另一美国法官下令阻止对TikTok禁令
2020-12-08 12:44 大公司 -
中芯国际“北上扩产”获国家大基金80亿力挺
2020-12-07 15:40 上市公司 -
深陷舆论风口,沃森生物改口不卖了
2020-12-07 09:19 股市 -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一心听号令 一切为打赢
2020-12-06 09:41 习主席带领我们强军 -
新加坡金管局公布数字银行牌照申请结果 蚂蚁集团入选
2020-12-05 11:57 大公司 -
自如进场:蛋壳业主和租客改签可减一个月房租
2020-12-04 21:33 中国房市 -
云从科技冲刺科创板:毛利率落后、近3年累计亏超20亿
2020-12-04 20:37 上市公司 -
业绩不被看好,美光在台内存厂停电
2020-12-04 16:30 上市公司 -
印企指控联发科歧视:芯片都给中国大陆
2020-12-04 09:03 上市公司 -
富贵险中求?代持成炒房客新招式
2020-12-02 17:33 中国房市 -
午前涨停,TCL 26亿可转债获近百亿超额认购
2020-12-02 17:23 上市公司 -
腾讯悄然入局,古剑路向何方?
2020-12-02 16:17 上市公司 -
高通5G新旗舰命名“888”,英媒称担忧中国客户转向
2020-12-02 15:48 上市公司 -
爱立信上调全球5G用户数预期:推动增长的是中国
2020-12-01 16:57 上市公司 -
现金流吃紧,合力泰14亿元打包挂牌三家子公司
2020-11-30 18:10 上市公司 -
蛋壳暴雷之际,自如宣布并购集中式长租公寓
2020-11-30 17:27 中国房市 -
TCL发视频构成对海信商业诋毁:一审判赔50万元
2020-11-30 17:13 上市公司
相关推荐 -
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94“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83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评论 189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评论 228印巴停火,特朗普邀功 评论 598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