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益平:“中国生产-美国消费”的旧平衡难以为继
导读2020年11月24日,《中国经营报》社和中经未来联合主办“2020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周——2020卓越竞争力银行峰会”。本文根据北大国发院副院长黄益平的主题演讲整理。
【文/黄益平】
与“十四五”规划和明年经济工作相关的一个重要的政策思路,是以“双循环”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格局,即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内外循环相结合。实际上,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们的政策一直在倡导更多地依靠国内需求来支持经济增长。当然,现在说国内大循环,除了需求,还有供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构成循环。
中国生产—美国消费的旧平衡不再
经济学分析经济的推动力量,常用 “三驾马车”的概念,即出口、投资、消费。改革开放的前30年-40年间,可以看到中国经济发展最主要的推动力量,第一是出口,第二是投资。
我们储蓄率和投资率都很高,但消费相对疲软。比如,从2000年-2010年,总消费在GDP当中的比重从62%下降到47%,10年下降15个百分点。投资很强劲,这在短期支持经济增长,之后则形成庞大的生产能力。再结合消费相对不足,就容易造成产能过剩问题。产能持续过剩,就会影响投资回报,经济增长很难持续。不过,中国改革开放的头30年,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高度重合。尼克松1971年把黄金和美元脱钩,世界各国从固定汇率走向浮动汇率,事实上形成了全球化的起点,跨境资本流动和货物贸易变得越来越活跃。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国内潜在的过剩产能的压力其实是通过大量地出口到国际市场而被缓解了。美国经济结构正好成了中国的镜像,中国是高投资、高生产、弱消费,因此,经常项目顺差越来越大。美国则恰恰相反,低投资、低生产、高消费,经常项目逆差越来越大。中国的很多产品都出口到了美国,两者达成了一定的平衡。这样看来,中国在改革前期的经济增长确实高度依赖国外经济大循环。
为什么单靠外需会越来越难
这样一个高度依赖外部需求的增长模式已经变得越来越难持续,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不断下降,对中国及很多新兴市场国家产品的需求难以继续保持稳健增长。
第二,中国在国际市场开始遭遇一些政策挑战,尤其是过去两三年,中美贸易冲突频繁,中国出口产品所面对的关税税率不断提高。
第三,中国从小国经济变成大国经济。现在中国到世界市场上去买什么,什么就会变贵;卖什么,什么就会变便宜。这也是为什么在二三十年前,中国不是欧美国家贸易争端的主要对象。也就是说,不管中国做什么,都可能对国际市场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如果继续维持之前的出口增长速度,面对的政策挑战会越来越大。
综合这些因素来看,要像过去那样持续地靠外部需求支持中国经济增长变得越来越困难。这也是为什么在全球危机以来,我们一直强调要更多地靠国内需求来支持经济增长。实际上是希望国内消费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推动力量。
国内消费持续增长靠什么?
在疫情暴发和经济恢复期间,国内消费复苏其实还是有难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低收入人群受到疫情很大冲击,使消费复苏成为一个两极分化的新故事:高收入人群的消费出现报复性反弹,包括一些奢侈品、房地产、汽车的消费,确实有很明显的反弹,但低收入人群的消费还没有完全复苏。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消费要想持续增长,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第一,社会保障体系需要进一步改善。
第二,收入分配有待进一步改善。现在消费市场的两极化表现,归根到底是有钱人消费倾向本来就高。低收入人群虽然也需要消费,但没有足够的收入,这使得收入再分配问题变得更加突出。
第三,挖掘城市化发展的潜力。过去几年,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和布鲁金斯学会一起做了一个研究,看未来30年,尤其是面对人口老龄化趋势,中国的消费还能不能持续增长。我们发现城市化有着巨大的潜力。中国农民的人均消费只有城市居民人均消费的一半,这意味着未来30年如果能进一步推动城市化、让更多农民进城,消费依然大有可为。这也是我们将来“双循环”中内循环的重要内容。当然,国内大循环不仅涉及需求问题,还关乎供给问题。
第四,经济增长模式转型。最近我们一直在讨论,要靠创新支持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要从过去的要素投入型转向创新驱动型,这就要好好挖掘创新的潜力。
- 原标题:黄益平:以持续的开放政策支持形成“双循环”格局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蛇吞象”酿债务危机,天齐锂业引澳洲战投救场
2020-12-09 17:30 上市公司 -
医用钴-60放射源实现国产化,伽玛刀装上“中国芯”
2020-12-08 14:25 医学 -
格力发布首款5G手机
2020-12-08 14:18 上市公司 -
另一美国法官下令阻止对TikTok禁令
2020-12-08 12:44 大公司 -
中芯国际“北上扩产”获国家大基金80亿力挺
2020-12-07 15:40 上市公司 -
深陷舆论风口,沃森生物改口不卖了
2020-12-07 09:19 股市 -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一心听号令 一切为打赢
2020-12-06 09:41 习主席带领我们强军 -
新加坡金管局公布数字银行牌照申请结果 蚂蚁集团入选
2020-12-05 11:57 大公司 -
自如进场:蛋壳业主和租客改签可减一个月房租
2020-12-04 21:33 中国房市 -
云从科技冲刺科创板:毛利率落后、近3年累计亏超20亿
2020-12-04 20:37 上市公司 -
业绩不被看好,美光在台内存厂停电
2020-12-04 16:30 上市公司 -
印企指控联发科歧视:芯片都给中国大陆
2020-12-04 09:03 上市公司 -
富贵险中求?代持成炒房客新招式
2020-12-02 17:33 中国房市 -
午前涨停,TCL 26亿可转债获近百亿超额认购
2020-12-02 17:23 上市公司 -
腾讯悄然入局,古剑路向何方?
2020-12-02 16:17 上市公司 -
高通5G新旗舰命名“888”,英媒称担忧中国客户转向
2020-12-02 15:48 上市公司 -
爱立信上调全球5G用户数预期:推动增长的是中国
2020-12-01 16:57 上市公司 -
现金流吃紧,合力泰14亿元打包挂牌三家子公司
2020-11-30 18:10 上市公司 -
蛋壳暴雷之际,自如宣布并购集中式长租公寓
2020-11-30 17:27 中国房市 -
TCL发视频构成对海信商业诋毁:一审判赔50万元
2020-11-30 17:13 上市公司
相关推荐 -
巴外长证实:歼-10击落印军“阵风” 评论 0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评论 118“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评论 57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评论 103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评论 319最新闻 Hot
-
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
乌克兰央行行长:考虑放弃美元
-
美联储:就是不降息
-
法方证实:至少一架阵风战斗机被击落
-
特朗普:愿意出面
-
“敌人哀嚎,印军引以为傲5架战机,化为灰烬”
-
“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去世,享年88岁
-
戴维·珀杜宣誓就任美国驻华大使,特朗普出席就职典礼
-
教皇选举首轮投票结果出炉:是黑烟
-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
担心美国施压,在华德企:希望新一届德国政府确立平衡立场
-
“以方计划会越过另一条红线”,欧洲6国外长发布联合声明
-
印空军:今起在与巴基斯坦接壤地区进行演习
-
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
拜登卸任后首次受访:特朗普太掉价了,美国不代表掠夺
-
哥伦比亚准备加入“一带一路”?中方回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