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仁伟:人类命运共同体化解“修昔底德陷阱”
最后更新: 2019-09-08 10:32:56【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至今,在全世界搅起了一次又一次的风波。2017年12月18日,特朗普公布了执政后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首次给中国带了三顶“恶帽子”,外界敏锐感受到事情发生了一些本质性的变化。此后中美关系在中美贸易战阴影的笼罩下逐渐转冷。如何看待大国权力转移的变量?新型大国关系出路何在?
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员常务副院长黄仁伟就此主讲《大国关系向何处去:“陷阱”或“台阶”?》。】
(文/黄仁伟)
2017年11月下旬,特朗普访华,并与中国签订了价值2500亿美元的订单。12月18日,对中国很不友好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2017》(以下简称《战略报告》)出台,咋舌之余让人思量大国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美《战略报告》是最新版“中国威胁论”
《战略报告》是美国国会规定的每届总统向国会报告国家安全形势和战略的相关内容。以往奥巴马、布什和克林顿时期均是在任职两年左右才出台这份报告,而特朗普上台不到一年就出笼了。
《战略报告》提高了“中国威胁论”调门
这份报告是最新版的“中国威胁论”。美方把中国的未来发展视为对美“亮剑”,他们扭曲中国的战略目标:指称中国要成为超越美国的世界最大强国,要搞制度输出,要复兴世界社会主义。于是,他们提高了“中国威胁论”的调门。
《战略报告》是美国的一批强硬派、反华派和本土孤立派人士联合撰写而成。其中,强硬派主要来自美国国防部;本土孤立主义代表就是已经离开白宫的总统顾问班农;反华派也就是意识形态保守派,主要是传统基金会、民主基金会等。
美国还在出台国防报告、核威胁评估报告、导弹威胁评估等一系列报告,这些报告共同构成了新的美国战略体系。
《战略报告》强加给中国三顶“新帽子”
《战略报告》给中国戴了三顶非常重的新帽子,一是“修正主义国家”,指的是中国想要改变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与西方秩序。二是“战略竞争者”,指的是美国在各个领域遇到了中国的挑战,这种对峙、竞争状态还会持续很长时间。三是“经济侵略者”,声称中国开始对美国进行全面经济渗透,进入美国经济核心部门,试图控制美国企业与重要技术。不用十年,中国不仅在总量上超过美国,对美技术差距也会大大缩短。事实如何呢?中国目前的经济总量是美国的三分之二,2017年底美国经济总量约为20万亿美元,中国约为13万亿美元,但两者在质量上相差较远。
1月26日,特朗普在达沃斯论坛上发表演讲,公开宣布,美国要改变现有的国际经济组织。美国认为,这些机构让中国捡了大便宜,特别是中国加入WTO至今16年变得非常强大。所以,美国想要建立一套新的国际秩序框架。美国指责“中国是改变国际秩序的修正主义国家”,真有些倒打一耙的味道。
未来美国战略提出若干对华新概念
《战略报告》还提出了未来美国战略的若干新概念。一是美国要重新思考过去20年对中国的“接触”政策。一些人认为,过去20年美国的对华政策出了问题,最大教训就是帮助中国强大起来了。今后美国要回应来自中国的全球范围挑战,包括经济、政治、军事为主兼及文化等各领域的挑战,即所谓“战略竞争者”。
二是把经济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核心内容。美国本土派认为,美国安全战略中最脆弱的领域既不是军事,也不是软实力,而是经济,这却是中国最强的领域。美国将经济作为安全战略的首要目标,那么未来中美经济摩擦就不会少了。
三是美国首次提出“印太战略”,即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美国强硬派的目的一是在西太平洋和东印度洋区域投放主要军事力量;二是扼住马六甲海峡控制中国能源和贸易通道的咽喉,阻断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主线;三是在南中国海保持所谓“航行自由”。
四是按照美国利益与价值观改造现有的国际组织与多边机构,实际上是针对中国在国际体系和全球治理中日益扩大的参与权、话语权和主导权。美国右翼势力试图以“民主价值观”扩大同盟阵营,将世界划分成专制与民主两大阵营,实质上是要建立反华统一战线。
中美关系是走入还是跳出“修昔底德陷阱”?
《战略报告》的出台,是否会导致中美关系或大国关系走向冲突?是否会掉入“修昔底德陷阱”?老牌大国和新兴大国之间必然对抗甚至战争的规律,这即是所谓“修昔底德陷阱”。
中美关系零和博弈的简单思维有害无益
如果依据“修昔底德陷阱”,中美关系必然走向恶化甚至全面冲突,世界前景将非常危险。近代以来崛起大国继承现状大国的成功例子只有一个,就是英国和美国。目前美国战略界后悔压制中国为时已晚,现在只能防备而无法管控中国,如果听任中国进一步提高实力,美国就将沦为“老二”。
这种思维的核心就是零和博弈。中美关系的严峻性和相互依存度之间存在一个非常难解的矛盾。过去我们一直以相互依存为主题,而现在美国强硬派把相互对抗摆在首位,必然导致中美气氛不断恶化。
学术界把新老大国之间的关系称为“权力转移”,其中包含数量和质量的关系,以此把握权力转移的规模和速度。五角大楼的净评估办公室,专门评估战略对手与美国的得与失。其主要指标就是武器,更核心的则是技术。技术领先程度决定武器领先代际差距。美国战略的基础就是“唯武器论”。
从变量与存量关系看中美公共产品之争
观察大国权力转移要从变量和存量的角度着手。从变量角度看,中国的GDP每年增长6%至7%,美国每年增长2%至3%,到2035年两国GDP达到总量相当。从存量角度看,美国在2035年之前的经济总量与人均产值还是世界第一。如果变量增长快,那么存量就较快消失,反之,存量可以保持较长时间。
经济是一个变量,军事则是一个存量。在军备武器方面,中国与美国差距还很明显。如果中国经济转化为技术优势的速度加快,就会缩小美国军事的存量优势。
影响力也是一个变量。目前中国的影响力不断上升,美国虽有盟国,但有些盟国并不完全听从美国。美国的软实力仍然比中国强大,例如美国可以在WTO等国际组织中随意改变规则,给中国施压。
国际秩序作为变量,其改变有快有慢,有大有小。中国实行“一带一路”是为世界各国提供公共品,而美元、美军则是美国的公共品。中国与美国在国际公共品领域既存在竞争关系,也有合作关系,如国际反恐。
地位转变不适症加大了中美关系的复杂性
中国突然成为世界第二,而我们的能力、语言、各方面素质均表现出不适应的状态。一是能力不适应。例如我们在国外创办的孔子学院,本意是传播、分享中国文化,却被美国右翼将其政治化、妖魔化。二是心态不适应。在历史上我国一直受西方列强侵略,长期遭受屈辱与压迫的心态还未完全转变过来。一个崛起大国仍然怀着弱国心态,容易放大对方的敌意。三是体制不适应。例如,中国是否可以大幅度开放金融市场,我们的体制是否已经成熟,一旦完全开放,能否抵御外来的金融风暴?
美国担心自己沦为“老二”的焦虑和中国成为“老二”之后的不适应,两种矛盾心理交织在一起,使中美关系比过去任何时期更为复杂。二战结束时,美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50%,美苏冷战结束时也达到了25%,目前,美国经济总量占世界比重为18%,中国占12%,且还在上升。虽然美国正在下降,但下降速度很慢,还将在很长时间内对世界经济、文化乃至安全进行操控。美国是处于下降过程中的“老大”。美国下降、中国上升这两种趋势存在着相互交叉的必然性,同时又充满着不确定性。
- 原标题:黄仁伟:人类命运共同体化解“修昔底德陷阱”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印度落月梦碎,巴基斯坦科技部长憋不住了
2019-09-08 10:25 印巴冲突 -
-
格陵兰的雪橇狗要失业了?原因是…
2019-09-08 09:30 全球变暖 -
DC粉嗨了!《小丑》获威尼斯金狮奖
2019-09-08 08:55 -
印度落月梦碎,只因这些技术难点
2019-09-07 22:06 航空航天 -
伊朗继续减少承诺:已启动20台IR-6型离心机
2019-09-07 21:39 伊朗局势 -
巴基斯坦拒绝印度总统专机穿越领空
2019-09-07 19:07 印巴冲突 -
伊朗扣押“油品走私”船只,12名菲籍船员被捕
2019-09-07 18:45 伊朗局势 -
日本要求扩大金枪鱼捕捞被拒,获台湾地区移交配额
2019-09-07 18:45 台湾 -
这家社交网站又出事 被曝超4亿个账户信息泄露
2019-09-07 18:10 国家安全 -
波音客机777X测试时舱门爆炸掉落
2019-09-07 17:04 波音危机 -
他在内阁文件中称卡梅伦“娘娘腔书呆子”,媒体炸了
2019-09-07 16:47 不列颠 -
美联储主席否认政治影响 特朗普:我从哪找来这家伙的?
2019-09-07 16:19 特朗普 -
默克尔又来武汉了
2019-09-07 15:34 -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闭幕,基辛格发来视频致辞
2019-09-07 15:24 中美关系 -
在野党又集体来了“狠狠一击”
2019-09-07 15:06 不列颠 -
白宫支持禁购外企列车巴士,被指针对中车和比亚迪
2019-09-07 14:39 美国一梦 -
默克尔又来武汉了
2019-09-07 14:39 -
津巴布韦政府授予穆加贝“国家英雄”称号
2019-09-07 13:19 -
应美国要求,意大利在机场逮捕一名俄高管
2019-09-07 11:55 俄罗斯之声
相关推荐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61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评论 176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评论 217印巴停火,特朗普邀功 评论 596巴防长:核选项不在考虑中,但是… 评论 99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