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象:我是阿尔法——论人机伦理
关键字: 人工智能阿尔法狗阿西莫夫机器人定律α
人工智能将消灭遗忘。
待到“天网”竣工,万物联网(IOT),人来世即入永恩:每时每刻,每事每声,每一个表情和动作,无不被终端记录,上传入“云”,入存机器的记忆。
除了神,谁需要——谁能忍受这样的永存?
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凡可联接的,都要联网;凡可收集的,都是数据。而人向终端贡献数据,每一次,均为自愿签约。
来了,AI!从扫码支付,上课刷脸,玩动漫游戏,戴谷歌眼镜,用手机导航和吸尘机器人开始(NYT, 2017.7.25)。
人工智能,是零隐私世界。
α
对于人工智能的挑战,今世之民大多懵懵懂懂。但有一小群人,一些杰出的大脑,表达了深深的忧虑。
全人工智能的发展可招致人类灭绝,霍金如此警告(BBC, 2014.12.4)。因为他是理论物理学家,他的工作同职责是思考起源与终了。
反地雷运动组织者、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威廉斯(Jody Williams)指机器人军事化,危险甚于核武。因为她看到AI杀人的简单高效、无伦理门槛,不啻玩战略游戏“星际争霸”(StarCraft)。
不久前,乔布斯的创业搭档沃兹(Steve Wozniak)也转变立场,赞同盖茨的“悲观论调”。因为他们本是爱思想的“创客”,真正的技术流,知道AI带来的社会风险不亚于技术风险。
当然,最抢眼的还数马斯克(Elon Musk)这个圈钱烧钱的天才,智能产业的“钢铁侠”,他的“勿召魔鬼”的告诫。最近一次,他劝导的对象是全美州长会议:AI不仅要夺走我们的工作,且将全面战胜人类。还说,这是他接触了许多尖端技术后的感悟。人类如果不想沦为“机器人的宠物”(沃兹语),必须现在就立法,政府积极介入,事前规划,跟踪监督,万不可放任自流(NPR, 2017.7.17)。
也许,正因为他是个绝顶“疯狂”的资本家,像媒体说的,玩的就是高风险,“连上帝都敢蔑视”,他才懂得:AI落在了资本手里,有多可怕。
Illustrations by Joost Swarte
α
人工智能,又名大失业。
这是一场结局已定的比赛,绝大多数人将输给极少数人。前者要因AI而抹平出身、学历和技能的差异,一起堕于失业;后者要藉AI化数据为财产而独占:将来可以为所欲为,顶层设计一切,甚而准备大脑植入芯片,人机融合,称“超人”(Übermensch)。
α
大失业,将使已经高度集中的财富更加集中,阶级鸿沟彻底“固化”。智能经济的这一趋势如果掩饰不好——这是西方式法治最重要的一项意识形态功能——就难免引发社会动荡。此事已有不少讨论,尤其是在发达国家。比较现实的对策,叫作“全民基本收入”(UBI),即不论贫富,给居民发一份“工资”,让他维持所谓“有尊严的生活”。瑞士投了票,未能通过。芬兰在试行抽签制度,抽到的每月数百欧元。加拿大安省、美国加州和夏威夷,有小型的社会实验。一九七六年设立的阿拉斯加永久基金(APF),本州居民年终分红,可称UBI的先驱。
传统上,机器主要取代体力劳动,像东莞制造业的“机器换人”,或建设中的上海洋山港(号称世界第一大港)的无人装卸。如今,依托大数据深度学习,机器人即将作废一大半看似复杂的脑力劳动:医生、律师、法官、会计、建筑师、新闻编辑、同声翻译,恐怕政府官员也不能幸免。据报道,高盛在华尔街,原本六百名交易员,现在裁了只剩两个,给机器打下手。另如IBM开发的Watson肿瘤专家机器人,考过了美国执业医师资格,天津市第三人民医院引入,在国内可做六种癌症的诊断(人民网,2017.1.11)。
我说“看似复杂”,是因为这些(往往是高薪的)白领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工作经验,对于机器人,都可以转化为数据跟算法——都不难让老板或领导做出那个“经济理性人”的决定:机器换人。
来了,AI时代:失业浪潮席卷百业,而新增的职位寥寥可数。这不是危言耸听。
α
一个人常年吃福利,会不会变懒变笨,被各种罪恶如吸毒赌博所诱惑?评论家担心这个。
有趣的是,UBI在西方政治光谱的左右两翼,都吸引到一批支持者。右翼希望削减社会福利的运作成本,视UBI为医治“大政府”臃肿身材的一剂良方。左翼则标举其社会主义“乌托邦”传统的平等诉求,将UBI归于国家有义务落实的一项积极权利(人权)。
试行全民福利的真正动力,却不在意识形态,而是迫于形势——机器人来了。而最先听到大失业的脚步声的,正是当年忙着把制造业外包(outsourcing)出去的那些国家。
α
难民涌入欧盟,媒体惊呼危机。但博学的艾柯(Umberto Eco)认为,放在历史的长镜头里,这一连串西方发动的反恐战争、“茉莉花革命”、“阿拉伯之春”开启的,不仅是难民危机;毋宁说,是人类的又一次大迁徙。
大迁徙是大失业的姊妹。
常有人指摘难民不干活,光领救济金,视社会福利为应得(entitlement)。可是智能经济再进一步,发达国家的中产阶级也将沦为“难民”,加入吃福利的大军。考试证书技能经验,一如肤色国籍,无一能改变命运。
α
《纽约时报》预测,十年内90%的新闻将由算法生成,包括文稿照片视频配音。但这也意味着,新算法能够根据指令拼贴“素材”,制作海量的假新闻;假照片假视频将充斥媒体和自媒体,而受众无从辨别。
近年研发的“生成对抗网络”(GAN),据《经济学人》报道,便是成功的一例。GAN通过深度学习,“软件跟现实互博”,自动生成图像,调试匹配录音,可以达到乱真的效果。报道题为《无中生有》,结尾一句倒不无讽刺:AI把造假推向新的高峰,同时也提供了打假的新方法。
机器造假,大概只能靠机器甄别。将来,耳闻眼见都未必为实,人敢相信哪家的机器呢?
- 原标题:我是阿尔法——论人机伦理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韩京霏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0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4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1“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81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评论 403最新闻 Hot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
印度称军事基地遭巴基斯坦袭击,巴方否认
-
特朗普:可能找中国帮忙
-
大搞家庭式腐败,甘肃省原副省长赵金云被决定逮捕
-
盖茨怒怼:马斯克就是在杀死儿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