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绍雷:“能级非对称”下,中俄美三国如何“演义”
最后更新: 2021-01-29 08:27:13普京多次说过,2002年美国单边退出反导条约,这是新世纪以来的美俄关系恶化的源头。以前还用对付伊朗作为掩饰,现在美国在波兰和罗马尼亚的反导部署,则毫不含糊地坚决加以推进。2018年底,特朗普公开表示准备退出中导条约。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博尔顿在莫斯科时,称此举不是针对俄罗斯,而是中国。但更多分析表明,美国还是更多地希望通过在俄罗斯周边部署中短程导弹,特别是用于防卫“新欧洲”国家,以应对俄罗斯的强有力威慑。在2017年,慕尼黑安全峰会讲话十周年之际,俄罗斯专家们告诉我:看来,普京警告富于远见。
关键在于,即使意识形态转换后的俄罗斯,也并没有能避免来自西方的地缘政治的无情挤压。正因此,“国际政治中,地缘政治比起意识形态,来得更为深刻”——我曾几次听到普京这样总结他的心得。
探索危机中,同期发生的外交压力拉近了中俄距离
中俄关系在上世纪末以来的发展并非偶然。1989年中苏关系的恢复,首先来自于双方对冷战期间交恶历史相当深刻的反思。同时,友好合作和共同发展与安全的愿望,导致了1990年代中期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建立。当时双方确认互不对抗,互不以意识形态立场处理双边关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经过了四十年的协商,中俄在新世纪初,彻底解决了两国政治边界问题,使两国从此能专心于国内建设。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为中俄在周边地区的合作稳定提供了坚实的铺垫。我当时参加过不少西方国家组织的国际会议,对中俄关系的稳定发展,给予相当不错的正面评价。
但实事求是地说,中俄两大国的举手投足,不可能不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世纪之交的科索沃危机,对俄罗斯来说,是美俄关系从冷战终结和解后急转直下的第一个重大转折点,刻骨铭心。而对于中国来说,则有在这场危机期间中国驻南使馆被美国导弹轰炸的切肤之痛。相似的同期压力拉近了中俄的距离。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俄联手反对美国的单边主义。同一年,连曾将冷战结束视为“历史的终结”的美国学者福山,也体认到90年代转型的艰难,提出了加强国家建构是保证成功转型的关键的观点。值得关注的是,福山的观点只不过印证了正同步推进的中俄加强国家建构的实践。
2008年8月8日晚上,一方面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震撼了世界舆论。而恰恰在同一天当晚,发生了格鲁吉亚战争。虽然,这两件事几乎毫不相干,但西方媒体立场大有偏颇,美国新保守主义学者罗伯特·卡刚当即就发表了一篇评论,称这两件事的同时发生,表明“中俄威权主义轴心已经形成”。
2008年8月8日晚上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震撼了世界舆论
此后若干年,全球性的政治经济竞争,进一步逐渐转入地区。东亚有朝核危机、东南亚有南海纠纷,欧亚地区是格鲁吉亚战争和乌克兰危机,中东则有叙利亚战争。连绵不断的地区冲突的背后是什么?文明。尽管不同意亨廷顿“文明冲突”将是世界的主旋律,但从这十多年的进程来看,地区冲突至少经由文明背景的一系列较量而激化。作为非西方文明大国的中俄的求素,在这样的背景下格外引人注目。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后,高速增长中的中国,因能源价格提升而出现的“黄金十年”的俄罗斯,与面临危机挑战的欧美之间,仍然在探索和构建新型关系的过程中。一方面,上合组织的深化、金砖机制的建立;另一方面,世界经济治理平台由G7向G20转换。随后,乌克兰危机的发生,特别是克里米亚危机,表明大国间博弈进入一个地缘政治经济竞争+文明较量的新阶段。中国外交部表示:乌克兰危机源自于复杂的“历史经纬”。在处理大国间错综关系的进程中,中国越来越趋于成熟与稳健。
特朗普现象背后的西方文明观念的自我冲撞
现在中美俄三边关系碰到了“特朗普现象”,不能仅以个性问题来解释特朗普的作为。强调“美国第一”有其现实基础。特朗普旨在调整对俄关系,也并非没有道理。更为深刻的背景则犹如美国艺术史学会会长、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巴赞所言,自文艺复兴、工业革命以来几百年中的一些关键性的西方观念,现在正出现自我碰撞。居民的流动和迁徙曾是美国移民国家的治国之道,但现在难民迁徙成了灾难;民主选举制度是人类文明的创造,但接连不断的民粹政治家执政,正在引起忧虑;言论开放和以事实为根据,本来是西方文明的精粹,现在网络上言无不尽,但伴随着大量假新闻产生,真相难觅。
这些都对中美俄三边关系带来了挑战,但是也有着机遇。从长远看,抵制建制派过度意识形态的炒作,给人带来启示;从多边主义立场的大规模撤离,带来混乱,但也腾挪出调整的空间;基于民族国家立场的要价,底线清晰;包括在若干地区的合作姿态,并非不是建立稳定合作的机遇。
中美俄关系的当下和未来的走向
2018年,是中美俄三方关系演变进程中第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
2018年的关键转变:美以中俄为主要对手、普京再任,十九大召开
这是美国官方文件把中俄确定为主要竞争对手后的第一年,是普京第四任总统任期的第一年,也是中共十九大召开后的谋篇布局的第一年。这三件事情几乎同时发生,标志着一个较长历史阶段的开始。这个阶段带有过渡性,国际发展机遇期依然存在。但是,被美国视为主要对手后,中美之间抗争程度与频率不可避免地会有所提升。这也是一个自1990年代中期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建立、中美关系大体上以“非敌非友”的定位发展以来,我们第一次触碰的实质性的重大战略变化。
世界近代历史的多样化轨迹,显示中俄和平共处的深厚渊源
在三边关系里的中俄合作,有着深刻的内在逻辑。回顾有关地区近代史发展,学界至少认为有三种模式。主流的观点以欧洲为中心,欧洲的发展带动了全世界。第二种看法,存在着中国为主导的“东亚朝贡体制”。中国几千年文明的辐射,使得周边地区地区维持了长期的稳定。
而若干年来专攻欧亚地区的“内亚学派”的兴起,则强调在欧洲和东亚之外还有一个轴心:蒙元帝国在欧亚大陆扩张所造成大陆枢纽部位的政治格局,及大陆东西两侧激发起的后续政治变迁。1689年,作为蒙元帝国的两个主要后继者,清朝康熙皇帝和彼得大帝签定的《尼布楚条约》,不仅是中俄双边关系上第一个平等条约,至少确保了在19世纪后期沙俄大规模地向中国进行扩张之前,近两百年左右的时间里这一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而且开创了一段既不同于东亚地区原有传统,也不同于西欧民族国家体系的新的国际局面:这两个帝国都是中央集权制度,但这两个专制政权不同程度上学习和吸收西方,彼得大帝大规模模仿西方体制,而康熙对于西方文化的关注也令人印象深刻。
- 原标题:冯绍雷:“能级非对称”下,中美俄三国如何“演义”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周雪莹 
-
2020年全球黄金需求下降14%,创11年来新低
2021-01-29 07:58 -
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中美选择合作,一切皆有可能
2021-01-29 07:41 中美关系 -
机构大户反攻美三大股指收涨1%,散户抱团股暴跌
2021-01-29 07:27 股市 -
摩洛哥收到首批中国疫苗
2021-01-29 07:26 新冠肺炎抗疫战 -
美国新增确诊15.5万例、死亡4112例
2021-01-29 07:13 美国一梦 -
“史上最差国务卿”找到了新工作
2021-01-28 23:07 美国政治 -
她又开怼了
2021-01-28 22:57 -
全球累计确诊超1亿例
2021-01-28 22:46 新冠肺炎抗疫战 -
美国公布2020年GDP数据,1946年以来最差
2021-01-28 22:43 美国经济 -
背着中国,他:China China China…
2021-01-28 22:09 中美关系 -
脸书CEO罕见“炮轰”苹果
2021-01-28 21:27 大公司 -
印度外长:中印平行崛起,人类史上绝无仅有
2021-01-28 21:10 印度惊奇 -
澳方希望取消对其煤炭进口禁令,商务部回应
2021-01-28 20:04 -
“美国处理台湾问题手法很危险”
2021-01-28 19:15 台湾 -
英首相欲访苏格兰 地方官:大可不必
2021-01-28 18:51 欧洲乱局 -
事关疫情、移民…拜登这一重要提名受阻
2021-01-28 18:37 美国政治 -
他新官上任,果然被问到中国
2021-01-28 18:26 中美关系 -
“勤王”召集人,被挖出曾是FBI卧底
2021-01-28 18:18 美国政治 -
最近,3万多共和党籍选民“退党”...
2021-01-28 18:17 美国政治 -
“中国没有种族灭绝x3,句号”
2021-01-28 17:11
相关推荐 -
马斯克:中国发电量就像火箭升空,美国却躺平了… 评论 38“特朗普将‘抵制’南非主办的G20峰会” 评论 160日本这回要对美国咬紧牙关不松口了 评论 116“机智!中方出新招,进一步堵住漏洞” 评论 166“谁都不想挂电话” ,美俄元首两小时都聊了啥? 评论 159最新闻 Hot
-
马斯克:中国发电量就像火箭升空,美国却躺平了…
-
印媒还在“赢赢赢”,《纽约时报》忍不住了
-
特朗普:教皇的兄弟是MAGA大粉
-
美军高官:中国都有这能力了,让我抓狂
-
“特朗普将‘抵制’南非主办的G20峰会”
-
黄仁勋:美国管制对华出口,失败
-
梅德韦杰夫督促乌克兰抓住“最后机会”
-
马斯克将大幅削减政治支出,“死守”特斯拉
-
特朗普说霉霉不HOT了是什么意思?白宫回应
-
鲁比奥急了:美国没有退出世界,也不会被中国取代
-
日本这回要对美国咬紧牙关不松口了
-
为对抗中俄,特朗普砸1750亿美元打造“金穹”
-
“俄方将向中国通报谈判的所有细节”
-
光天化日下,墨西哥首都市长秘书与顾问被枪杀
-
法德喊话欧盟:赶紧取消,不然输给中美
-
日本农相辞职,此前称“从未买过大米,我家大米多到可以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