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绍雷:“能级非对称”下,中俄美三国如何“演义”
最后更新: 2021-01-29 08:27:13【当下中美俄三边关系是不是冷战时期的中美苏三边对抗?又遇到了哪些挑战和机遇?在1月6日举办的第126-3期文汇讲堂《中俄关系:中美胶着下的新走向》上,冯绍雷分析了中美俄之间若即若离、时深时浅、有厌有喜的互动。以下为演讲全文】
“中美俄关系”这个提法,学界有争议。首先,当下中美俄三边关系是不是冷战时期的中美苏三边对抗?我认为大不相同。其次,中美俄有“三边官方论坛”吗?有三方联接的经贸关系吗?有互相制约的专有国际协定吗?没有。但中美俄三方确实非常微妙、甚至引人关注地相互作用。无论中美俄之间的互动若即若离、时深时浅、有厌有喜,但对当下和今后国际大局都产生着深刻影响。“三边关系”实际上是国际史上的一个相当基本的范畴。无论任何双边、还是多边关系背后,都还有着作为“第三者”的一国或数国的影子。由此,谈三个问题。
冷战的教训
二十世纪的冷战有特定的三大要素
意识形态的高度对立,是冷战的一大特点。苏联体制无论优劣,是否就是“标准的社会主义”?美欧模式是否就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未必。所以,不能以此简单划线。
两极化集团结盟的划地为牢,是冷战另一特点。如当年的华约、北约。不光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必须保持高度一致,而且“非我族类”,“党同伐异”。
全球战略对抗的军事冒险,是第三特点。情境骇人听闻。如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10月下旬,当白宫接到中央情报局报告时:苏联已经连续几个月暗中在古巴部署了一批导弹基地,美国各大城市早已在导弹射程之内,虽说“冷战”不同于“热战”,但实际上毁灭性大战一触即发。不该忘却的是1969年珍宝岛危机。黑龙江边疆地区的老三届知青当年不少已换了装,剃了头,准备上前线。当时的边境陈兵百万,以战略武器为后盾。一旦酿成大战,将何等惨烈,更遑论改革开放进程,不知会被推迟多少年。
今天和冷战的局面相比,当然是有着很大差别。
1962年发生的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冷战时期最严重的正面对抗事件
从托克维尔预言看美苏争霸的特殊历史条件
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早在1835年就预言:当其他国家受到限制、或者无所作为之时,唯有美俄两家,一个自东向西,一个自西向东,迅速扩张。两个版图急剧拓展而“似受天意密令指派”的新兴大国,总有一天会成为各占一半世界的两大霸主。
从这极具远见的叙述中,可以观察到美苏在二十世纪称霸的若干特殊的历史条件。第一,当时不光要有实力和抱负、且也要有扩张的主客观可能空间与条件;第二,处于“高山之巅”的美国,和自诩为“第三罗马”的俄国,异曲同工但都有高度的救世情怀,这大大促使了后来对抗性意识形态的形成;第三,除了意识形态,作为海洋性地缘政治代表的美国,和作为大陆性地缘政治大国的俄国,前者的空间阻隔性与后者的空间连续性,形成了鲜明反差,成为深刻影响美苏争霸的自然动因;第四,二十世纪中期,美苏首先拥有核武库——无论是核威慑、还是核恐怖——这一因素又极大地推动了美苏称霸的全球对抗。
总之,并不是单一因素,而是长时间内形成的上述多种因素相互聚合而形成的历史格局,确实前无古人、后难有相似的来者。所以,历史还会简单重复这样的故事吗?这完全不是说,可以对未来突发性、大规模的国际冲突高枕无忧。一战,就是在人们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但力量多极化趋势、新兴国家群体崛起、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包括人们观念形态的巨大变化,使未来国际冲突很难再是上世纪冷战局面的复制。
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
“合作”与“制衡”:大国关系中的常态
特朗普执政后,舆论关注中美俄关系的新走向。作为其中关键人物的基辛格,他曾推动中美关系发展,是中国人民老朋友;也策划过美苏缓和,乃“均衡外交的大师”。近年来,基辛格主张中美俄之间的合作与制衡,他断然否认了所谓向特朗普谏言“联俄制华”的传说。美国学者帕特里克泰勒的著作《六位总统与中国》提到,1968、1969年局势大变之际,尼克松和基辛格希望和中国、苏联都调整关系,两人当时的谋划是“从两边同时下注”。苏方反应迟迟未到,而毛泽东、周恩来则释放了愿意调整关系的信号,从“乒乓外交”开始,促成中美关系的重大变化。
可见,国际变局之下,各方寻求大国间力量均衡,会是常态。我们既不为高速发展带来的荣耀所动,也不为纵横捭阖中的关系转换而感到意外;应从容应对,理性务实地经受国际变局的考验。
黑格尔曾说,人类应该记取的最大教训,就是从来不吸取教训。所以,冷战的重要遗产之一,就是要学会如何避免和化解重大冲突。
普京内政外交的转型与中俄美关系
普京是以自由派身份进入政坛的。从上世纪80年代到新世纪最初几年,中俄在不同程度上强调学习西方、合作西方。但是,亲身经历了1990年代俄罗斯的艰难转型,普京于2000年执政后,逐渐转向保守主义政治路线。
普京的“保守主义转向”:基于本国立场、尊重本国传统
2003年普京开始加强联邦中央权力,抓捕了掌控国家能源命脉的最大私营企业家赫特尔考夫斯基,这被西方视为是对自由化、民主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倒退。2007年,普京在瓦尔代会上公开宣布:“我是一个保守主义者”。
俄罗斯能源企业中最大的私人企业家、前尤格斯总裁赫特尔考夫斯基
我曾当面请教过他提出保守主义价值观的含义。在他看来,第一,基于本国立场,第二,尊重本国传统,第三,也恪守人类文明的固有遗产,比如说,尊重宗教、热爱国家、保护家庭、关怀妇女和儿童等等;他说,现代化高速发展过程中,必须以传统来维系过去与未来间的稳固连接。他特别强调:“这里所说的保守主义不是开倒车、不是搞封闭。恰恰相反,我们所做的,和欧美和亚洲朋友们所曾经做过的,毫无二致。”然而,事实表明,这还是难以见容于欧美精英。
在普京眼中:地缘政治较之于意识形态,来得更为深刻
普京执政后的2001至2002年,曾多次试探能否有条件地加入北约,无果。相反北约、欧盟此后接连大规模东扩。2008年前后,美国企图将格鲁吉亚和乌克兰拉入北约,此乃格鲁吉亚战争爆发的深层原因。2013年底乌克兰危机发生至今,乌克兰要求加入欧盟或北约的要求,一直是悬在俄罗斯头上的克利达摩斯剑。1990年代克林顿时期美国防长、作为当时决策者之一的威廉·佩瑞,曾经不无遗憾地回忆道,1990年代后的北约东扩过程中,西方在把东欧国家作为成员国同时,如果也更多考虑俄罗斯的利益和感受,那就不会是今天这样的对抗局面。
- 原标题:冯绍雷:“能级非对称”下,中美俄三国如何“演义”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周雪莹
-
2020年全球黄金需求下降14%,创11年来新低
2021-01-29 07:58 -
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中美选择合作,一切皆有可能
2021-01-29 07:41 中美关系 -
机构大户反攻美三大股指收涨1%,散户抱团股暴跌
2021-01-29 07:27 股市 -
摩洛哥收到首批中国疫苗
2021-01-29 07:26 新冠肺炎抗疫战 -
美国新增确诊15.5万例、死亡4112例
2021-01-29 07:13 美国一梦 -
“史上最差国务卿”找到了新工作
2021-01-28 23:07 美国政治 -
她又开怼了
2021-01-28 22:57 -
全球累计确诊超1亿例
2021-01-28 22:46 新冠肺炎抗疫战 -
美国公布2020年GDP数据,1946年以来最差
2021-01-28 22:43 美国经济 -
背着中国,他:China China China…
2021-01-28 22:09 中美关系 -
脸书CEO罕见“炮轰”苹果
2021-01-28 21:27 大公司 -
印度外长:中印平行崛起,人类史上绝无仅有
2021-01-28 21:10 印度惊奇 -
澳方希望取消对其煤炭进口禁令,商务部回应
2021-01-28 20:04 -
“美国处理台湾问题手法很危险”
2021-01-28 19:15 台湾 -
英首相欲访苏格兰 地方官:大可不必
2021-01-28 18:51 欧洲乱局 -
事关疫情、移民…拜登这一重要提名受阻
2021-01-28 18:37 美国政治 -
他新官上任,果然被问到中国
2021-01-28 18:26 中美关系 -
“勤王”召集人,被挖出曾是FBI卧底
2021-01-28 18:18 美国政治 -
最近,3万多共和党籍选民“退党”...
2021-01-28 18:17 美国政治 -
“中国没有种族灭绝x3,句号”
2021-01-28 17:11
相关推荐 -
日本这回要对美国咬紧牙关不松口了 评论 90“机智!中方出新招,进一步堵住漏洞” 评论 150“谁都不想挂电话” ,美俄元首两小时都聊了啥? 评论 154“中国提出需求,俄方愿保障:就差技术方案了” 评论 234“比美国先进20年,但中国稀土业要居安思危” 评论 226最新闻 Hot
-
日本这回要对美国咬紧牙关不松口了
-
为对抗中俄,特朗普砸1750亿美元打造“金穹”
-
“俄方将向中国通报谈判的所有细节”
-
光天化日下,墨西哥首都市长秘书与顾问被枪杀
-
法德喊话欧盟:赶紧取消,不然输给中美
-
日本农相辞职,此前称“从未买过大米,我家大米多到可以卖了”
-
5月LPR下调0.1%,百万30年贷款少还1.96万
-
被指过于“亲华”,李在明:不能全盘押注美国
-
“机智!中方出新招,进一步堵住漏洞”
-
“美国7年级学生相当于中国3年级,中国在嘲笑我们”
-
鲁比奥:美国想和平欧洲却谈战争,“世界颠倒了”
-
跟风美国?日本也要下手
-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愿与杜特尔特家族和解
-
“谁都不想挂电话” ,美俄元首两小时都聊了啥?
-
雷蒙多焦虑:美国每天都要有“落后中国”的紧迫感
-
“中国提出需求,俄方愿保障:就差技术方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