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一凡:眼光朝内,将4亿中产变成8亿,对中国经济至关重要
最后更新: 2020-11-13 09:34:32观察者网:前面聊了很多关于消费的问题,接下来想请您谈谈投资、基建,其实过去您再采访中已经谈过相关话题,不过这次三季度数据中,我们关注到三季度基建投资的增速与前两个季度相比有所放缓,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未来基建投资的趋势会是什么样?
丁一凡:首先,我觉得未来基建投资应该是呈上升趋势。下一步所谓的新基建,现在企业也在有意向地去寻找相关投资方向,今后跟5G相关的通信基础设施投资会越来越多。最近一段时间当然还看不出来,但各个城市的布点已经越来越快、越来越多了。比如,北京、上海等地开始试用无人驾驶汽车,既然有这些情况,没有配套投资是不可能的,在这些领域内一定会有新的投资出现,慢慢的,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就会多起来。
观察者网:能否这样说,投资增速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快是因为需要一个过渡期?
丁一凡:总体来讲,新基建跟当年传统基建还是不太一样,新基建的规模和投资没有当年那么大。过去像高铁、机场、大型高速公路等等,投入非常大;现在新基建确实有投入,比如管廊建设、通信建设还算比较大,但还是不比当年大。
观察者网:您提到的这一点很有感,最近人们开始讨论,像过去“铁公鸡”基建投资中,是不是还有一些可以挖掘的空间?比如城际铁路,很多城市在高铁网络中确实被串联起来,但在一些省市内部反而这种便捷公共交通是相对不足的。您怎么看待传统基建的空间?
丁一凡:某种程度上是这样的,比如说高铁项目,如果第二代高铁上马,原则上应该算传统基建,这说明传统基建还是有余地的,因为要升级换代。现在的高铁时速是350公里,新一代高铁是600公里,如果要更换,还会有一个带动高潮,但这些主要是在“十四五”时期的事情。
我觉得传统基建投资的空间还会有,因为技术在升级换代,不是说之前买了建了,未来就没有余地了,不是这个概念,只要有更新换代,就会有投资。
观察者网:无论是新基建还是传统基建,都涉及到国家或地方财政问题。如果有些项目要上马或落实到位,在相关财政配套方面,能否跟得上?
丁一凡:两者有直接关系,基建投资取决于我们的财政能力,特别是地方配套财政的能力。我觉得我们的财政政策还是有余地的,中国财政跟西方一些国家没法相提并论。我们投资基建项目是有收益的,不是纯粹往里面投钱,比如京沪高铁已经赚钱了,甚至都可以单独拿出来上市。当然,还有一些高铁项目眼下不会马上赚钱或者赚得钱还不多,背后有各种各样的情况,我们不能指望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都一下子变成京沪高铁,成为摇钱树。除了财政项目以外,还有很多带动整体经济增长的效益在其中。我们能看到这些好处,就可以在这方面更大胆一点。
确实,现在全世界都在担心债务增长太快,可是债务增长太快的背后,情况还是有所不同。中国债务增长,是以实体经济、特别有经济质量提高作为支撑的。在这种背景下,有时候我们可以不那么在意这些担忧。倒是外国人,在给我们喊“狼来了”,因为他们自己的债务在增长存在,而且他们的增长对实体经济没有太大帮助。
所以他们对中国喊话要警惕,但事实上有着根本性的质量差别;也就是说,即便是债务,也是不同质量的债务。他们的债务,你根本不知道那些债务将来怎么还,因为他们的很多开支项目都是没有回报的。而中国的债务是有回报的债务,而且对整体经济增长有推动作用,意味着如果经济可以不断增长,就有新的财政收入,有新的财政收入,就可以支撑债务增长。相较之下,西方国家当前创造的债务是比较可怕的。
观察者网:您提到这一点,倒是正好可以向您请教一下关于此前国内讨论的“中国式QE”(QE指量化宽松),您对此持什么看法?
丁一凡:所谓QE,本质上是指当所有办法都穷尽的时候采取的一个手段,换句话说QE其实是一个极其不正常的手段,从长远来看有很大危险性。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用得着吗?我觉得我们现在讨论这个问题,就好像空中楼阁一般,一个纯理论化的东西。我们用得着吗?中国经济现在是完全停滞了、没有增长了,还是说财政政策完全破产了?必须得用QE来弥补这个空缺?
QE是什么意思?QE是拿货币政策来冲财政政策。那是到了没有手段、穷尽办法的时候,才拿出来用的无奈之举。
对别人来说是一种无奈之举,但我们远远没有达到无奈的程度,为什么要去搞这个政策?除了给国际市场发出一个特别坏的信号、觉得中国经济也不好了之外,不会获得任何实际效益。
当然,对财政部来说,一下子减轻债务负担,但是有必要为此而减轻债务负担吗?我很怀疑“中国式QE”的必要性,当前不仅没有太大必要,还会把国际资本市场搞得神经紧张,误以为中国可能也出事儿了。
观察者网:从普通民众的角度来讲,看到这些政策讨论的时候,也会对经济预期发生一些变化或是质疑,中国经济是不是走到这个地步了。人们会产生一些紧张情绪,猜测经济状况究竟如何。
丁一凡:会造成不必要的紧张,让我们老百姓也觉得人民币是不是靠不住了,但其实没有这么大的问题,也没有这种政策需求。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习近平赞扬张謇: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
2020-11-13 08:59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因一篇自媒体文章,600亿医药巨头遭火速问询
2020-11-13 08:51 大公司 -
国家卫健委:新增确诊8例,均为境外输入
2020-11-13 08:01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天通一号02星发射成功
2020-11-13 07:19 航空航天 -
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2020-11-12 22:39 上海新高度 -
习近平在第三届巴黎和平论坛发表视频致辞
2020-11-12 22:32 -
总书记参观这个展览时,仔细询问了这些......
2020-11-12 20:53 上海观察 -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赴江苏考察调研
2020-11-12 20:50 -
习近平赴江苏考察调研
2020-11-12 20:49 -
要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浦东将迎来更大挑战
2020-11-12 20:27 -
浦东,你好
2020-11-12 20:25 -
习近平赴江苏考察调研
2020-11-12 20:25 -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丨浦东卅年展风华
2020-11-12 20:24 -
称“英国为消灭鸦片才攻打中国”,香港教师被取消资格
2020-11-12 19:22 香港 -
习近平:将赋予浦东改革开放新的重大任务
2020-11-12 19:05 观察者头条 -
李克强:东盟已成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2020-11-12 17:56 -
哈尔滨政协原主席姜国文被控非法收受财物1亿余元
2020-11-12 17:40 廉政风暴 -
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2020-11-12 17:19 -
中科院深理工首次全面亮相:学生明年入学
2020-11-12 17:04 中西教育 -
按下改革加速键 这“四大速度”见证上海浦东飞速发展
2020-11-12 17:04 上海观察
相关推荐 -
巴基斯坦: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评论 432商务部:中方决定同意与美方接触 评论 357“指挥混乱!他突然擅自下令,特朗普都被蒙在鼓里” 评论 72后院起火?加拿大“最保守省”酝酿“独立公投” 评论 128美财长卖力为关税洗地,台下高管们只关注中国 评论 54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