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枫:马斯克对特朗普有多重要?
经济周期的影响显而易见,但拉长时间窗口来看,大势在缓慢增长,扣除通胀影响的话,大势则基本持平。在90年代,生产资料需求(灰线)基本上由国内生产满足,同时进出口相抵。2008年后,生产资料进口快速增长,现在已经超过美国国内需求,这意味着国内生产受到严重挤压。
可以有两种极端情况:第一种是美国制造的生产资料集中在高端、面向出口,进口生产资料很少用于再出口,那样进口就满足了美国的全部需求,不需要美国国内生产补足缺口;第二种是进口生产资料部分用于再出口并构成出口主体,美国国内生产全部用于满足国内需求,那样,进出口之差补上美国国内生产的缺口,就构成美国国内需求。
真实情况应该在两个极端之间。不管偏向哪一个极端,或者居中,都意味着美国国内的生产资料生产已经远不能满足需求,必须靠进口补足。
生产资料包括设备、工具、耗材,更包括半成品。美国生产资料进口来源的前三位是墨西哥、加拿大、中国。美国与加拿大、墨西哥有自由贸易协议,地理近便,制造业一体化由来已久,所以美国从加拿大、墨西哥的生产资料进口里有很大部分是半成品,有的需要跨越边境来回几次才能成为最终产品,汽车就是典型例子。美国向加拿大和墨西哥的生产资料出口也是一样。
中美制造业的一体化远没有那么紧密,还需要漂洋过海,所以来自中国的生产资料进口以设备、工具为主,还要加上制造过程中需要的耗材,但半成品较少。
这意味着来自加拿大、墨西哥的生产资料进口对维持美国制造业的运作很重要,但来自中国的生产资料进口对美国的再工业化(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更重要。近年来,美国折腾过不少看似快意恩仇、实则慌腔走板的制裁,如港机、轨交,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2023年4月美国生产资料进口的来源分布
特朗普还需要中国在金融和美元方面帮助美国。即使没有“特朗普减税”,美债也危若累卵,美国需要中国增持美债,至少不减持美债。
中国依然是美债的主要持有者之一。中国继续大幅度减持意味着“天塌下来不再有高个子顶着”,有可能导致更多国家央行和私人机构减持。美债现在主要靠美国的商业银行和机构在购买,一方面利息居高不下造成债息倒挂,危害银行利益;另一方面也挤占可投资资金,危害MAGA的“公私合投”。美国商业银行已经没有继续吸收美债的空间了,最好还是拉来更多的外国央行和私人机构购买,特朗普需要中国带头。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和各种换汇协议在不动声色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中国的注重点在国际贸易结算。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外贸国家,只要中国进出口有可观部分本币化了,国际贸易非美元化就扎实上路了。中国对于货币的投资和储蓄功能还不注重,留在后面再说。
但国际化的人民币对美元霸权是比多少艘航母都厉害的威胁。作为制造业超级大国和世界贸易双中心之一,人民币国际化实际上是渠已成,等水到了。
特朗普对非美元化对MAGA的致命打击很明白,所以有威胁金砖国家不得推行金砖币之举。但他也很明白,人民币国际化的油门只在北京的脚下,他要不想砸自己的脚,只有不去搬那块大石头。
特朗普依然想与中国大打贸易战,但四年“冷静期”、马斯克的“内幕消息”和美国经济现实,也使他更加清楚地看到,贸易战对美国的损害更大。但漫天要价、就地还价是他的本性,所以竞选时“60%关税”的大话一定要说足,但上台后,就急转弯了。
在就职演说中,特朗普除了说到中国控制巴拿马运河,意外地一点没提中国。他也没有“在第一天就对中国加60%甚至100%关税”,反而急切希望在100天内访华,甚至“宁愿不对中国加征关税”。
特朗普从来就“愣”,但不傻。不排除他依然在“先礼后兵”,但他至少知道不能莽撞和一厢情愿了。
MAGA从来只有一条路:美国做好自己的事。美国需要的是“比昨天更好”,把中国踩下去不解决问题,更何况踩中国屡屡使得美国崴了脚。
中国则在被踩中,越来越逆势奋飞。说不定美国从历史里看到现实的影子:珍珠港是狠狠的一闷棍,但醒过来的美国最终压碎了日本。
拜登全面开启了“假装不是冷战的冷战”,中国应战的重点在于扩大内需,其次是稳定外贸和积极外交,特朗普上台只是加大了紧迫性。
扩大内需、拉动增长不仅是国内经济振兴的需要,也是抵御关税压力、降低对外贸依赖的最有力手段。中国不相信“一次把弹药打空”,但确实在加强火力。
有意思的是,中国释放出来的购买力可能首先被中国的“过剩产能”所吸收,然后才轮得到美国公司分一杯羹。更重要的是,中国主动捅破房地产“脓疮”带来的经济低迷已经在触底反弹。寒冷是难受的,但春意就要到来。
中国的房地产“媲美”美国的股市和美债。现在,中国开始疗伤了,但美国的病还在加重。美国的股市和美债是“经济精神分裂”,股市越红火,美债危机越深重,特朗普的关税很可能推高通胀,减税则增加美债。清算之日还没有到来,但在加速到来。
中国外贸重点从欧美转向全球南方,一方面拓宽销路,另一方面借道全球南方,既增加欧美的打击面,又通过供应链主导全球南方的崛起,根本性地改变工业革命以来的全球大势。
积极外交不仅面向“一带一路”,也对欧美日韩内部的积极因素加以利用,建立中国的外交统一战线。
首先走出困境的中国和正在走进困局的美国,这才是即将到来的世界大势。特朗普的话要反着听。在他大谈美国遍地疮痍的时候,他并不认为美国真的那么无可救药;在他大谈黄金时代的时候,他倒是真看到大问题了
特朗普也在其他问题上展现了“不蛮干”的趋向,不是一味迎合红脖子。比如在移民问题上,特朗普意外地站队马斯克,支持通过H1B签证引进美国需要的人才,还声称应该给所有美国高校毕业的外国学生直接发绿卡。美国的问题从来不是带着技能和资金前来的合法移民,而是不受控制、无技能的非法移民。用绿卡吸引美国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是“美国赚了”,红脖子不明白,特朗普明白。
特朗普的最终目标不是取悦于红脖子,而是MAGA,这需要重建美国的制造业和能源、交通、信息基础设施。
对于红脖子来说,MAGA意味着回到过去的好时光,但MAGA不能通过“人人打螺丝”来实现。马斯克代表的是美国的新质制造业,他对自动化、机器人、AI充满狂热,他能否说服特朗普还不好说,但特朗普在重启化石燃料的开发和使用的同时,对中国电车到美国设厂持欢迎态度,或许说明他对于“通往过去好时光的路必须经过未来”并非不明白。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小婷
-
紧盯中国,美又一部门拟成立国安机构
2025-03-13 10:44 观察者头条 -
ICC确认关押,现场画面曝光…
2025-03-13 10:33 -
“特朗普肯定会冲中国瞎哔哔,但早没戏唱了”
2025-03-13 10:16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
“不当美国人”,格陵兰岛选举“缓独派”获胜
2025-03-13 08:54 -
普京视察库尔斯克,誓言“彻底夺回”
2025-03-13 08:26 俄罗斯之声 -
国安部:我某驻外人员嫖娼遭威胁,向间谍大量泄密
2025-03-13 06:59 国家安全 -
马达加斯加破获跨国婚姻贩卖人口案,多名中国公民被捕
2025-03-13 06:49 -
“不会承认任何被占领土属于俄罗斯,这是红线”
2025-03-12 23:13 乌克兰之殇 -
“俄高层消息人士:普京很难同意”
2025-03-12 22:41 俄罗斯之声 -
如何应对美国联俄制华的诡计?拉夫罗夫回应
2025-03-12 22:24 俄罗斯之声 -
“在无人机技术上,还没有一家美国公司能跟得上乌克兰”
2025-03-12 22:14 -
俄军正占上风,美乌这时谈停火普京能同意吗?
2025-03-12 21:50 乌克兰之殇 -
“特朗普自己的顾问,都被吓到了”
2025-03-12 21:23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中伊俄联合演习海上演习阶段结束
2025-03-12 20:44 -
国家药监局:截至目前,我国从未向北美地区出口过芬太尼类药品
2025-03-12 19:54 -
“日本对美征700%关税,疯了!”
2025-03-12 19:34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强硬反击是唯一良药”,欧盟也对特朗普抡起大锤
2025-03-12 17:37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近70年来首次,“世界超市”美国要凉了?
2025-03-12 17:37 美国一梦 -
鲁比奥:我可以保证,美国不会向俄罗斯提供军援
2025-03-12 16:43 乌克兰之殇
相关推荐 -
“中美会谈成果远超预期,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 评论 88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评论 1089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评论 160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306“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262最新闻 Hot
-
特朗普要“帮忙”,印度拒绝了
-
“他想在大马士革建特朗普大厦”
-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
中方严管稀土出口,印度也“慌了”
-
“他有望在狱中赢得市长选举”
-
石破茂再强硬表态:美国,还不降
-
美方吹风会:中美都不想“脱钩”,同意税率下调115%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
美国小企业苦苦挣扎:利润蒸发甚至变为负数,最糟的时刻还未到来
-
特朗普施压后,泽连斯基表态:我去土耳其等普京
-
日车企利润暴跌超20%,“与中国竞争加剧”
-
中美会谈结束后,美国股指期货应声上涨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