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枫:只要美国还在犯这个错误,乌克兰战争就会“永远”打下去
在理论上,谈判是走出怪圈的唯一途径,但只有双方都确认战斗的代价比妥协更大,谈判才会发生。
但谈判与谈判不一样。谈判可以是谈判投降条件,在可预见的将来,这不大可能发生;谈判也可能是谈判停火,但不情不愿的停火只是战火再起前的暂停;谈判更可以是维也纳和会那样的“定规矩”、确立世界新秩序的划时代事件。在拿破仑战争后,维也纳和会在奥地利首相梅特涅的主持下,在欧洲列强之间瓜分世界。会上制定的“规矩”在欧洲维持了近100年的和平,直到一战爆发。梅特涅合纵连横,玩弄平衡,成为基辛格最崇拜的政治家。俄乌之间怎么谈也谈不上维也纳和会,美俄之间都不可能重定世界秩序了,现在已经不是波茨坦会议时代了。
出席维也纳会议的各国代表(图片来源:网络)
遗憾的是,在可预见的将来,最可能发生的只是没有结果的结果:停火谈判。俄乌都呼吁过“无条件”停火谈判,但实际上都是有条件的。俄罗斯的谈判起点是就地停火,乌克兰的谈判起点是俄军退回到2014年边界,双方的起点根本没有交集,双方的立场也都退无可退。
停火谈判已经不能由俄罗斯或者乌克兰自发决定,实际上由美国决定:只有美国能迫使乌克兰接受就地停火,但这意味着美国战略的破产,美国政治信誉的破产。否则美国就需要“永远”支持乌克兰打下去,美国会“永远”支持下去吗?这不仅是美国想不想的问题,还是美国有不能的问题。
在军事上,美国战略重点依然在向亚太转移。除了乌克兰战争开始时,美军并没有继续向波兰、罗马尼亚增兵。大量装备和弹药向乌克兰输送后,美军战备库存也开始见底,炮弹问题尤其大,已经在从以色列和韩国的美军战争储备中调拨弹药了。这些是美军的前沿预置弹药,归美国所有,但启用、增减和调配要受到当事国的同意。以色列和韩国是美军战备程度最高的前沿,从以色列和韩国调拨弹药,只能是国内储备已经见底了。“标枪”反坦克导弹、“毒刺”防空导弹等也有短缺问题。
弹药问题还扩大到整个北约,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公开承认,大口径弹药的交货时间已经从12个月延长到28个月,北约可能无法保证乌克兰的弹药供应,因为北约产能赶不上乌军消耗速度。北约本身的库存也低到危险程度了。欧盟外交与安全高级代表博莱利也说到,欧盟军队的子弹从订购到交付需要18个月。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呼吁欧洲像疫苗生产一样,启用紧急机制,集中订购,加速生产。但弹药生产的供应链比疫苗长得多,考虑到疫期美欧口罩扩产的乌龙,弹药紧急扩产的前景并不乐观。在理论上,军品和弹药生产或许有一些闲置产能,以备战时扩产,但闲置已久的设备要重新开动没有那么容易,配齐熟练人手更需要时间。
何况,人们可能不记得“现代战争就是打钢仗”这句话了。现代装备和弹药的物质基础是钢,这是中国人从朝鲜战争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军工紧急扩产的重头在于不抓眼球的坦克、火炮、弹药,这些恰恰是钢铁消耗量最大的地方。除了战争之外,钢铁还有汽车、建筑、机械工业的正常消耗,并不因为乌克兰战争而减少。美欧的钢铁工业严重萎缩,要是需要从中国进口钢材,填补军工用钢的漏洞,这玩笑就开大了。
在阿富汗,美国只需要支援圣战者低成本的轻武器和“毒刺”防空导弹,就可借刀杀人。在乌克兰战争前期,美国也做到了。但随着战场的转型,美国越来越发现支援的成本飙升。“海玛斯”发射的远程精确弹药、M1“艾布拉姆斯”坦克甚至F-16的成本可不是轻武器和“毒刺”能比拟的,战争第一年的支援成本只是个开头。
在经济上,西方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经济困难。低增长(甚至衰退)和高通胀同时出现,其实不是第一次了,但这一次,西方惯用的调控手段有点不灵。
一般认为,美国经济在下半年将滑入衰退,拖累整个世界。部份原因来自压通胀必须的升息。顽固的通胀迫使美联储持续升息,但不敢大刀阔斧,怕直接把经济打入萧条。美联储就这样把抗通胀弄成新冠抗疫一样:压平曲线,把短痛拖成长痛。
美国通胀已经减速,但还是大大高于理想的2%水平。人们曾经期望下滑的通胀增长会促使美联储开始降息,用加速增长对冲尚存的通胀,但在2月22日的美联储会议上,共识依然是升息,只是速度放慢。
2012年至2022年美国通胀走势(数据截至2022年6月)
现在的基准利息其实处于历史平均水平,并不算高,但相比于2008年后已经习以为常的超低利息还是高太多了。这首先使得美国联邦政府的债务利息支出超过万亿美元,大大超过军费而成为最大单项政府开支,而且是强制性的法定开支,而不是可由白宫与国会协商(或者顶牛)决定的可支配开支。急剧膨胀的利息支出极大地挤占其他支出。
但其他支出已经到了不能再拖的地步了。且不说那些拜登承诺的芯片和科技大手笔开支,不久前俄亥俄州东巴勒斯坦的氯乙烯火车车皮出轨,引出一系列美国铁路的窘态;2022年1月,拜登访问匹兹堡前几小时,路线上的一座桥突然塌了;这些都是美国基础设施年久失修的标志性事件,大量欠账急需偿还。这还没有算入针对中国的扩军备战需要的投资。需要用钱的地方越来越多,但用进一步举债“对冲”利息开支不是办法。
美国联邦开支占GDP接近50%,债务危机可能导致政府停摆,对经济的影响远远不止办公室关门、社保支票发不出去,将直接拖累经济增长。债务危机还可能导致美元信用危机和美元贬值,降低美元购买力,提高通过美元超发权割世界韭菜的成本,对美国经济形成双重打击。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杨珈媛 
-
奥地利取消对来自中国旅客的核酸检测要求
2023-03-01 06:59 -
阿富汗临时政府:极端组织“伊斯兰国”一重要成员死亡
2023-03-01 06:59 阿富汗 -
克里姆林宫直接点名:北约是敌人,实际正与我们打仗
2023-02-28 22:54 俄罗斯之声 -
华春莹:美军机飞到中国家门口,是谁咄咄逼人?
2023-02-28 22:27 中美关系 -
英前官员家暴丈夫20年,入狱时却突然笑了…
2023-02-28 22:17 -
美方炒作“中国向俄提供武器”,但乌克兰情报负责人说…
2023-02-28 22:05 乌克兰之殇 -
土耳其已拘留或要求逮捕203名涉嫌参与建造劣质建筑人员
2023-02-28 21:31 地震 -
法国去年花46亿收容11.5万乌难民:人均支出为一般难民两倍
2023-02-28 21:04 乌克兰之殇 -
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曹雪涛会见白俄罗斯卫生部部长皮涅维奇
2023-02-28 19:24 -
“哥伦布”又被盯上了…
2023-02-28 18:49 -
“杨紫琼他们不敢说的话,94岁的他说出来了”
2023-02-28 18:44 -
在俄日本人揭露日媒作假,日记者:对中国也这么干过…
2023-02-28 18:06 -
驻港公署: 我们敦促英方好好照照镜子
2023-02-28 18:02 香港 -
“中国涉乌立场文件很重要,我们表示支持”
2023-02-28 17:47 -
马克龙提新法非关系:减少驻军,共管军事基地
2023-02-28 17:46 法国见闻 -
俄圣彼得堡空域已恢复正常,此前因“不明飞行物”被关
2023-02-28 17:17 俄罗斯之声 -
大众中国CEO力挺新疆工厂:我去看了,不存在“强迫劳动”
2023-02-28 16:50 德意志 -
日外相拟缺席G20会议,主席国印度官员:对日印关系有负面影响
2023-02-28 16:42 日本 -
不满对华关税,6000美国进口商起诉政府要求赔偿
2023-02-28 16:27 -
尴尬!全都拒绝了国王的邀请…
2023-02-28 16:23
相关推荐 -
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136“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176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111“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87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评论 192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