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天予:世界史中的马克思主义和自由主义
关键字: 马克思主义世界史自由主义马克思与巴黎公社自由主义的演变这种同一性最明显的表达,就是拒绝保守派或浪漫派从各种前现代的立场出发,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相应于资本主义以市场经济活动为中心,自由主义强调自由的个人进入市场、做出自己理性选择的合法性。而保守派则信守既定的、超经济或非经济社会秩序的约束:要求尊重传统(即浪漫化了的传统社会共同体及乡规民约等)、服从权威,反对自主个人和利己主义。他们认定自由主义要为市场社会中泛滥的、被贪婪和恐惧驱动的行为负责,并进而反对资本主义的发展。
马克思对市场经济中的商品拜物、个人异化等等自有深刻的批判,但他的出发点是作为"自由人联合体"的共同体,而不是任何前现代宗法、乡绅或小农式的共同体。对于后者,马克思与激进自由派一样,揭露其中以共同体的名义而实行的剥削和压迫。自由派反驳保守派对资本主义的反动。但只要稍许翻看马恩全集,就会发现,两位作者对浪漫派、保守派的尖锐抨击,远远超过了最激进的自由主义者。[1]
当然,这类抨击只是马克思主义双重批判的一部分。其更重要的部分针对自由主义本身,但与保守派对自由主义的否定不同。后者理论的基础概念是具有自然而然的终极正当性的"自然状态",这种自然正当性被用来反对自由主义者提出的历史正当性,即任何前现代的正当性已经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为现代的正当性所取代。
马克思认为,自由主义的历史主义是半途而废的,并未真正贯彻到底。因为既然正当性有历史性,循世而变,那就不可能存在任何自然或终极的正当性。自由主义不过是用资本主义的"自然状态"和资产阶级的"自然"正当性,来代替新老保守主义的前资本主义的自然状态和正当性。
所谓前资本主义的自然状态,通常指涉由贵族上层作为共同体代表的政治伦理秩序,并无平等、温情可言。中国的例子,以儒学倡导的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等理想为最。然而自由主义所认同的新的、资本主义的"自然状态",与旧的、前资本主义的"自然状态"同样与真实的历史无关。
从马克思的视角,自由主义就其依托于理性和进步而言,有值得肯定和赞扬的一面;而就其放弃历史性思维、在"个人"和"理性"等理解上回归抽象的形而上学而言,则必须否定。其中的关键,在于自由主义者抽象的、原子的"人"的概念:古今中外一模一样的个人;人皆共有的一模一样的理性。"人人有追求幸福的权利",诉诸的也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所谓演化和进步的载体,只是作为原子个人的加总,缺少现实的经济阶级关系或真正的历史内容。
再次,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主义之间的继承而又否定、对立而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从马克思与黑格尔对"世界史"理解的异同中,表现得最为清晰。黑格尔,作为自由主义通向马克思主义的中间环节,把世界史看作是理性史,或精神通过自我意识抵达自由的过程。
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统一的、目的论的世界史观,但却用现实的生产力发展史和社会制度的演变史,取代了黑格尔的精神发展史。马克思历史思路中的一般图式是异化解放。即人类本来处于自然状态,后来因为劳动分工而异化,出现阶级、剥削、压迫等等;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极端异化,导致无产阶级革命和共产主义运动;人类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到彻底的解放。这个图式因袭了黑格尔;世界史的统一性,对马克思而言正如在黑格尔那里一样,就体现在"异化解放"之中。
不过马克思在具体处理历史过程时,并未简单地套用这个图式:他充分考虑到了政治和文化的作用,也考虑到偶然性的作用(因为历史倾向与自然规律不同);马克思晚年强调不确定因素,强调机遇和斗争的重要性;在人类全部历史活动中,马克思特别强调经济活动,把经济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看作为渗透一切、贯穿始终的历史基本动因。这就突破颠覆了黑格尔原有的世界史框架。
如果说世界史的统一性源自资本对全球社会经济关系、全球人类活动的整合,那么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世界史语境中出现的马克思主义和自由主义,会以全面整合人类各个活动领域的、整全式思想体系的面目出现。就其本性而言,两者都是普世的。所谓普世,也是普适。就自由主义而言,其理想是历史终结于市场经济和代议民主;就马克思主义而言,其目标则是经由世界革命和共产主义而实现人类的解放。
既然世界史中的马克思主义和自由主义都是资本主义的产物,而资本主义自兴起至今,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么作为资本主义文化意识形态表述的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岂能一成不变?
今天的全球金融资本主义,与恩格斯写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时的工业资本主义,早已面目迥异。今天的马克思主义者,对一系列问题的理解,与原创的马列主义也已经相去甚远。相应地,20世纪后期的经济新自由主义,以及罗尔斯(John Rawls)的政治自由主义、德沃金(Ronald Dworkin)的平等自由主义、和哈贝马斯的人权自由主义,其问题意识、论证策略和面对现实的解决方案,与洛克、斯密、康德、密尔等人的经典自由主义间亦形成巨大差异。
然而,作为思想体系的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这两大流派,无论怎样演变,都万变不离其宗,保持着变化中不变的内核。脱离内核的思想,就不再属于原来的体系了。例如,把对自由的言说纳入阶级和阶级对抗的视野,就突破了自由主义的界限。或者,在生产方式的讨论中,为发展生产力而拥抱资本主义,也越出了马克思主义的规范。
- 原标题:曹天予:世界史中的马克思主义和自由主义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马密坤
-
“这一领域中国正不战而胜,菲律宾也无法说不” 评论 58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评论 122涉及对华贸易,纳瓦罗对英国威胁上了 评论 145“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203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评论 137最新闻 Hot
-
“这一领域中国正不战而胜,菲律宾也无法说不”
-
特朗普暗示:他俩可以接班
-
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
威胁美国后又滑跪,日本财长:不抛美债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