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德鲁·巴切维奇:棘手的中国问题——通过军事优势来发挥威慑作用
米歇尔·弗卢努瓦很明智,她并未说明上述美军全面升级计划将耗资多少。事实上,所需要的资金规模将十分庞大。不过她也承认,“美国国防开支将在未来几年里承受较大的压力”。她在文中写道,为了调配资源以帮助美军形成上述军事能力,某些“遗留项目”(legacy programs)可能被砍掉。这是否意味着美国海军的航母会被停在港口里搁置不用或美国陆军的坦克会被永久封存呢?她并没有为此作出说明。
在思维颇具前瞻性的美国军界,“遗留”一词往往是展开批评或抨击时的专用词汇。这个词往往被用来修饰陈旧过时的事物,也就是那些应该被淘汰的事物。从财政部门的角度来说,“遗留”一词往往与那些带有“欺诈”、“浪费”、“滥用”等标签的项目联系在一起,人们往往用这个词来实现无痛的项目消减以节约资金。不过,这其实是人们制造出来的一个不符合事实的概念,米歇尔·弗卢努瓦毫无疑问对此是心知肚明的。
其实,“遗留项目”也有自己的生存之道。鉴于美国在可预见的未来并不会发起任何重大的两栖登陆作战行动,整个美国海军陆战队其实都可以被视为“遗留项目”。然而美国海军陆战队任何时候都不可能被裁撤,美国海军的航母或美国陆军的M1艾布拉姆斯系列主战坦克也是如此,他们都会继续服役。因此,米歇尔·弗卢努瓦希望通过砍掉“遗留项目”来为其新项目开路纯粹是一厢情愿。
实际上,除非拜登总统放弃构成其竞选纲领的“拯救美国灵魂”计划(与中国对抗并非其竞选主张),否则米歇尔·弗卢努瓦提出的美军升级计划在经济上就是不可行的。当然,若人们对规模高达数万亿美元的联邦赤字视若无睹的话,那就没有什么是在经济上不可行的了。其实,问题的本质并不是美军升级计划耗资巨大,而是这个计划在战略上存在着问题。
如果剥开米歇尔·弗卢努瓦多次提到的对华威慑战略的表面说辞,我们可以发现,她其实是在提出建议:合众国应刺激人民共和国与自己展开一场漫长的高科技军备竞赛(Flournoy is proposing that the United States goad the People’s Republic into a protracted high-tech arms race)。某种形式的军备竞赛其实在两国之间早已存在。米歇尔·弗卢努瓦称,“中国正变得日益坚定自信,其军事实力也越来越强”。她还指出,许多人认为“美国是一个衰落中的大国”,而中国却在向外展示肌肉,她把这两种状况放在一起进行了对比。然而奇怪的是,她刻意避免就“美国是一个衰落中的大国”这一观点的合理性进行说明,她只是直接引用了这一观点。
这一观点正确与否并非无足轻重,而是有着重大的战略影响。其实,无论人们如何理解“美国是一个衰落中的大国”这一表述,问题的本质并不在于美国是否正在衰落,而是在于美国与中国进行军事行对抗是否是一种理性的行为(不要忘了,美国同时也面临着其他大量的安全挑战)。
今天的美国正面临一系列安全挑战:中国是其中的一个,“没有尽头的战争”(Endless Wars)是另一个,气候变化是第三个,新冠肺炎疫情是第四个,与种族、文化、经济等问题相关的国内机能失调症是第五个同时也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显而易见,与中国展开一场昂贵的军备竞赛并不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好办法。米歇尔·弗卢努瓦的文章缺乏历史视角,而历史的确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值得吸取的教训。
19世纪末,明显已进入衰退期的大英帝国决定与正处于上升期的挑战者德国进行一场海军军备竞赛。这场竞赛并未能为英国对德国的遏制增加任何助力,它也未能阻止战争在1914年的爆发。事实上,这场竞赛不但没能阻止英国的衰落,反而加快了这一历史进程。
20世纪中叶,政治经济影响力进入全盛期的美国决定与苏联展开核军备竞赛。约40年后,美国在与苏联的竞赛中取得了最终胜利。美苏冷战的极高代价(更不必提导致世界大战濒临爆发的多次危机)应该会让任何一个试图重启冷战的国家三思而行。
19世纪末的大英帝国深受过度扩张之苦,如今的美国是否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呢?对这个问题,我无法给出答案。不过,我能够确定的是,如今的美国已经不再是70年前加入美苏冷战时的美国了,而且如今的中国也不再是70年前的中国。70年前,中国正挣扎在温饱边缘,这个国家当时不能制造任何美国消费者想买的东西。如今,中国已经成为美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这个国家手握万亿美债,而且还是美国主要的经济竞争对手。中国所经历的巨变已产生巨大影响,很奇怪的是,米歇尔·弗卢努瓦似乎对此毫无察觉。
简而言之,米歇尔·弗卢努瓦的文章提出了一个颇为吸引眼球的主张:只有在永远地、毫无争议地拥有世界第一的军事力量的前提下,美国才能是安全的。在她看来,美国安全与否完全取决于硬实力的强弱。按照这一逻辑,美国若想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就必须在军事上占据绝对的全球主导地位。
美国国家安全机构的大人物们和军工复合体应该很高兴听到米歇尔·弗卢努瓦的上述观点,军火商们更是会垂涎欲滴。她的那些观点甚至会从拜登总统那里获得共鸣(拜登是个想法既不大胆又缺乏原创性的人)。米歇尔·弗卢努瓦所提出的“通过军事优势来发挥威慑作用”的观点是否真地能够满足美国当下的实际需要呢?这应该是另一个问题了。
在美国,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完全被新冠病毒颠覆了,这个国家正在被各种自然灾害包围,这种糟糕状况是前所未有的。人们应该会得出这样一种结论:打造和使用军事力量也许并不能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安全。在21世纪,谈到“安全”这个话题时,我们首先应该确保的是,美国人在自己居住的地方是安全的。对全体美国人的安全和福祉的威胁首先来自我们国内(甚至对于整个国家来说也是如此),而不是来自地球的那一边。当我们想办法消除这种威胁时,作为一种手段军事力量基本上应被排除在外。
本文对美国所面临的最为紧迫的威胁从现实主义角度进行了分析,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应该对中国的对抗行为视而不见。在可预见的未来,两国在地缘政治领域存在着难以调和的分歧。虽然两国在贸易和投资领域存在合作的空间,但美中双边关系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以竞争为基调的。在气候变化等领域,为了达成有效的全球协议,美中两国必须展开合作。制定成熟明智的对华政策将有助于我们与中国建立这样的合作关系。然而米歇尔·弗卢努瓦却急于给美中关系涂抹上军事竞争的色彩,这将大大减少两国合作的机会。因此,她的那些观点才是早该被扔进垃圾箱的真正的“遗留项目”。
(观察者网马力译自2020年9月15日《美国展望》杂志网站)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原标题:安德鲁·巴切维奇:棘手的中国问题——通过军事优势来发挥威慑作用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马力 
-
美国新增确诊超15万例,累计超1322万例
2020-11-29 07:25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伊朗爆发抗议:向美国开战
2020-11-28 22:19 观察者头条 -
澳前驻华大使认了:指望不上美国
2020-11-28 18:17 -
第三波疫情来了还不忘聚餐,日本想了一堆奇特办法
2020-11-28 16:03 日本 -
卢卡申科:新宪法出台后,我将不再担任白俄罗斯总统
2020-11-28 15:58 -
以色列总理两年前曾说:记住这个名字
2020-11-28 15:39 伊朗局势 -
特朗普:拜登只有自证8000万选票合法,才能入主白宫
2020-11-28 15:30 美国大选2020 -
CNN:美国为何仍然保持沉默?
2020-11-28 13:35 伊朗局势 -
美最高法为“宗教自由”废除限制令 教皇撰文“打脸”
2020-11-28 11:50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上周末,以色列与沙特领导人曾在沙漠密会
2020-11-28 11:23 -
暗杀后,特朗普转以色列记者推文
2020-11-28 10:21 伊朗局势 -
伊朗致信联合国:有迹象显示以色列应对此负责
2020-11-28 08:57 伊朗局势 -
因居民抵制,韩军向萨德基地运物资计划未成
2020-11-28 08:46 三八线之南 -
伊朗顶级核物理学家突遭暗杀身亡
2020-11-28 08:23 伊朗局势 -
“黑色星期五”,标普500、纳斯达克指数创收盘新高
2020-11-28 08:07 股市 -
美国新增超20万例 累计破1306万例
2020-11-28 07:2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特朗普国安顾问访越“遭嫌弃”:飞机不让留、送餐到门外
2020-11-27 23:10 美国政治 -
澳大利亚官员:中方“毁灭性打击”
2020-11-27 22:54 观察者头条 -
拜登当选美股就要崩盘?特朗普被“打脸”
2020-11-27 21:07 美国一梦 -
“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炼油国”
2020-11-27 20:11 能源战略
相关推荐 -
巴外长证实:歼-10击落印军“阵风” 评论 378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评论 132“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评论 59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评论 107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评论 321最新闻 Hot
-
“特朗普称要把这改叫阿拉伯湾”,伊朗谴责:我们也没反对阿拉伯海
-
巴外长证实:歼-10击落印军“阵风”
-
“中国远落后于美国的时代已终结”
-
“接到指示,美情报机构加强搜集力度”
-
“双方出动125架战机,交火距离一度超过160公里”
-
门票价格从10元上涨到85元?西安碑林博物馆回应
-
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
乌克兰央行行长:考虑放弃美元
-
美联储:就是不降息
-
法方证实:至少一架阵风战斗机被击落
-
特朗普:愿意出面
-
“敌人哀嚎,印军引以为傲5架战机,化为灰烬”
-
“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去世,享年88岁
-
戴维·珀杜宣誓就任美国驻华大使,特朗普出席就职典礼
-
教皇选举首轮投票结果出炉:是黑烟
-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