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玮:下跪求饶倒地装死,高呼“警察打人”,难坏了一线民警
最后更新: 2023-10-31 08:55:5303
如此,不得不说到执法的另一种风险——“警服变囚服”。
今年,各地派出所警员聊天,话题总是绕不开“山某某跳楼坠亡”事件。上半年,犯罪嫌疑人山某某在指认犯罪现场时跳楼坠亡、民警被公诉一案,再掀波澜。公诉书中,认定事实为“看押人员有15秒背对犯罪嫌疑人,致使犯罪嫌疑人有可乘之机,左手从手铐中脱出并冲入教室翻窗跳楼坠亡”。因此,涉事民辅警以玩忽职守罪被提起公诉,同时,犯罪嫌疑人家属向涉事民警提出300万民事赔偿。
此事在网络引发大量争论,不少网民认为犯罪嫌疑人是“畏罪自杀”、“家属好意思以此讹钱”、“民警倒了血霉”,也有人认为民警在执法过程中“存在明显失误、不符合出警规范”,“认定玩忽职守不冤”。
“个人觉得,冤也不冤。”民警阿舟告诉我,“说冤是案件里有个细节:山某指认犯罪现场时,故意带民警去非真正犯罪现场的高楼,还挑选了锁上门的教室,那15秒正好发生在民警查看墙上开门师傅联系方式时。很可能,山某某一开始就有自杀意图和规划。
不冤呢,是民警确实违反工作守则了,比如没有一直押解山某某,没有第一时间打开执法记录仪,没有用背铐的形式导致手铐挣脱。”
民警阿兰对此心有余悸:“这事给我敲响了警钟。我自己带人指认现场时也有这些瑕疵,比如犯罪嫌疑人觉得背拷没尊严,正拷也有人觉得太紧了一直抱怨,我有时就将就他们,拷得比较松。”
对此,阿荣认为:“执法不能因惧怕舆情追责而迁就软弱,执法规范、本身没有瑕疵,就是执法的底气。”
公安部持续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
一些经验丰富、战绩突出的骨干民警则分享了经验:
首先,带犯罪嫌疑人指正作案地点一定要全程打开执法记录仪,一是保证辨认的真实性,二是为了民警自证清白,证明民警没有误导或引导犯罪嫌疑人且无其他违法行为。山某某案中涉事民警,想着“到犯罪现场、山某指认时再打开”犯了大忌,若不是学校监控拍下了民警阻止山某自行跳楼的全程,最初,山某某家属质疑“民警将山某某推下楼”时,涉案警员很难自证清白。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线执法记录仪尚可改进的地方:目前,一线虽已养成出警必带执法记录仪的习惯,但是在个别地区,执法记录仪仍配发不到位,或因记录仪“内存太小、一摔就坏”等质量问题产生隐患。同时,目前警服没有挂牢执法记录仪的位置,即使勉强挂住拍摄角度也欠佳,因此,一线执法时,到了特定场所警员再打开并手持执法记录仪取证的操作并非孤例。
其次,部分警员反思“带领犯罪嫌疑人指认现场,就别顾虑姿势好不好看、人权与否的问题了”。按照规定,该使用脚拷的脚拷、该背拷的背拷,必要时用胶带在犯罪嫌疑人的两膝盖处进行交叉缠绕(可供行走但无法快跑)。“闹出舆情,总比闹出人命强——不管是他的命,还是民警的命”。
最后,出警现场至少两人搭档,切勿两人都专注处理同一事情,始终打起精神、留一人时刻观察犯罪嫌疑人。其中需要注意的是,辅警没有单独执法权,因此民警若因如厕等不可抗力暂时离开现场时,辅警需审时度势,切勿产生越权的执法行为。
而对于很多民警没有依照规范使用手铐等警械,另一地区的所长阿明颇有感触:“说实话,现在执法环境整体不太好。即使是盖棺定论的刑事案件,也讲究罪犯人权和执法温度,一线警员常常面临各种压力。”
依法执法就是最好的文明执法
阿明举例,去年某个男子当街捅死一人,附近警员抵达现场实施抓捕时,嫌疑人把刀具丢在地上,握拳并伸直双臂,状似放弃抵抗。民警近身后,使用辣椒水使对方蹲下,再制服铐住。阿明无奈地说:“这事被围观的好事者制作成短视频传播,抨击近身民警不讲人情……他们说,他都放弃抵抗了,警察还拿辣椒水喷他!可那些人怎么不想想,嫌疑人方才捅死了一个人啊!瞬息万变的抓捕现场,近身民警又怎么能准确判断,对方是放弃抵抗还是再次袭击呢?”
是真的放弃抵抗、亦或佯装配合再次袭击,这个问题不禁令我联想到另一个事件:2020年,J省H市民辅警在室内抓捕一名逃犯时,逃犯坐到了高层窗户上,以自杀威胁在场警员。当所有警察都停止了进攻、集中全力劝阻救助“自杀”逃犯时,逃犯同伙忽然从屋外进入,乱刀将两名警员砍死。
警界有一句话叫“刀刃向内”,民众有一句埋汰叫“和稀泥”。很多惨痛的案例,让我忍不住感慨——有些时候,咱们是不是对坏人太好、对好人太坏?
结语
最后,说一说近年警界热词“枫桥经验”。枫桥,是一座桥,也不只是一座桥。当它架设在公安民警与人民群众之间时,它是警民连心、共治共享的基石,更是社会和谐高效运作的诀窍。
共治共享,我们不能仅靠桥的一端。
路遇执法现场,不该问的不要问。民警在与犯罪嫌疑人对抗或纠正违法行为的过程中,精神往往处于紧张状态。此时若还要分神应对无关人员发问,可能会误以为是其同伙。
有边界意识,不该拍的不要拍。不要影响民警的正常执法行为,不要拍摄敏感的案件现场或侵犯当事人的隐私。随意拍摄执法抓捕活动,可能会暴露警方行动。拍摄涉及抓捕毒贩、涉及国家安全等的执法活动,很可能会暴露缉毒警察,陷他们于危险之中。
切勿随意剪辑传播。掐头去尾的小视频,不仅不能还原事实真相,更多是传播者为达到某些不法目的,创造舆论氛围。“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事实得到澄清后,所造成的危害也无法弥补。
近十年,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一线执法能力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社会转型期,执法实践所遇之新情况、新问题,仍需要公安机关进一步规范执法、强基做实。社会平安,离不开民众配合支持,一线民警执法不易,慎做“围观者”;遇到涉警小作文,也请让子弹飞一会儿。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吕义正 
-
国家安全部:数百个非法涉外气象探测站,实时向境外传输数据
2023-10-31 07:20 国家安全 -
中国社交媒体上掀起了一股“反犹”言论浪潮?外交部回应
2023-10-30 22:50 -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顺利撤离空间站组合体
2023-10-30 22:05 航空航天 -
涉低俗色情,网信部门依法查处“夸克”、“网易CC”
2023-10-30 21:36 依法治国 -
菲护卫舰非法闯入我黄岩岛邻近海域,南部战区:依法拦阻管制
2023-10-30 21:06 -
习近平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
2023-10-30 19:52 -
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徐晓当选全国青联主席
2023-10-30 19:37 -
第十届北京香山论坛开幕 张又侠作主旨发言
2023-10-30 19:12 -
华北平原现同期罕见暖热,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多地或暖破11月纪录
2023-10-30 19:08 -
香山论坛现场,国防部发言人吴谦同美国国防部官员寒暄
2023-10-30 19:08 -
美国农业部将亮相进博会,美国联邦政府6年来首次与会
2023-10-30 15:59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
中央港澳办组织机构架构公布
2023-10-30 14:46 -
首批ARJ21客改货飞机交付,即将投入货运市场
2023-10-30 13:35 -
台湾蓝白首次政党协商:提重启两岸对话,但人选问题没结论
2023-10-30 13:13 台湾 -
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计划于3月26至29日举办
2023-10-30 11:05 博鳌论坛 -
张又侠:中国军队绝不答应,绝不手软
2023-10-30 11:03 台湾 -
傅莹当场反驳:我不同意
2023-10-30 10:04 -
特大投毒案曾致130人中毒7人死亡,警方披露抓捕细节
2023-10-30 10:00 -
我国大口径太阳望远镜拼接光学技术取得重要突破
2023-10-30 08:32 科技前沿 -
全球高管看上海丨苏铭天:用一个词形容上海,那就是“令人振奋”
2023-10-30 08:07 老外讲故事
相关推荐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评论 84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255“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228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117“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92最新闻 Hot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
美国小企业苦苦挣扎:利润蒸发甚至变为负数,最糟的时刻还未到来
-
特朗普施压后,泽连斯基表态:我去土耳其等普京
-
日车企利润暴跌超20%,“与中国竞争加剧”
-
中美会谈结束后,美国股指期货应声上涨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