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玮:下跪求饶倒地装死,高呼“警察打人”,难坏了一线民警
最后更新: 2023-10-31 08:55:53对于警械,一名基层所长告诉我:该用敢用,但也得谨慎使用。“比如辣椒喷雾,我是支持多次警告再用的,不仅是告知抗法者,也是说给围观群众和执法记录仪听。毕竟也有喷到围观路人,路人跑到党委政府告状要赔偿的案例。”
其次,冷静克制、举止有据。所长阿德指出,现在民警大多是专业警校毕业,职业素养高、专业能力强。“本身会去报警校的,大多是血气方刚、有情怀有冲劲的年轻人。撇开警察身份,哪个小年轻不是家中倍受宠爱的子女呢?”因此,阿德对“徒弟们”是否规范执法并不担心,更多考虑的是他们能否妥善处理“执法碰瓷”。
执法现场高呼“警察打人啦”、辱警袭警、脱掉自己衣物污蔑警察耍流氓的案例,并不罕见。“说到底,是想激怒民警,最终目的是用民警情绪失控导致的执法失误,来抵扣自己的错误。”
多位受访警员指出,遇到执法碰瓷,一定要冷静克制,学会自我保护。例如,执法记录仪、手机录像,多角度、全方位,能拍多少拍多少。对于围观群众摄影,不要抢夺手机或粗暴制止。“言简意赅的对群众解释,例如我们现在正在执行公务/抓捕吸贩毒嫌疑人等。告知不要随意拍摄传播,案件涉密或不实传播,会给他和家人带来法律风险。”
规范佩戴执法记录仪,既是对群众的保护也是对执法者自身的保护
对于用脱衣方式造势的执法对象,民警阿青指出,“可以在警车里备上大码T恤,用关节技擒住后给她套上,果断带离现场。也可以背拷后向围观群众中的女性求助,借一下她的外套,再请该女性给执法对象套上。过程中,警员尽量不要触碰到执法对象躯体敏感部位。”
此外,除了激烈的对抗,执法过程中的“暗雷”也不容小觑。民警阿南举例,某次,自己代替熬夜值班的经侦科同事,传唤一位涉嫌经济犯罪的女法人。“她身上藏着录音笔,借口上个厕所打开后,一路上便套我们的话。因为这个案子不是我追踪的,我只说无可奉告。直到单位,有女警接手,这个事才暴露。”所长阿德补充:“执法不代表个人,代表的是国家机关,法律的规定是民警唯一的说话依据。因此,熟悉法律条文很重要,对于不甚了解的,别张嘴乱解释。”
自媒体时代,随着舆论监督的无处不在,一线执法时刻处于社会矛盾的风口浪尖,一举一动逐帧展现在民众或网络面前。一线警员虽不是公众人物,却事实上让渡了个人部分隐私权益,因此,习惯与媒体、公众打交道,擅长与民众沟通解释,也是新时代人民警察不得不提高的职业素养。
再次,力量不足、请求支援;面对侵害、积极维权。“过年严查酒驾时,醉驾司机冲卡,一名快要退休的老哥哥肉身扑车、抢夺方向盘,幸好最后只是受了点轻伤。”民警小杨告诉我,“我感慨他工作几十年依旧奋不顾身,但实际上,现在公安部规范执法,一再强调不要蛮干,力量不足撤退不可耻——你是单位一块砖,却是家中一片天。”
如今,在几十年“有困难找警察”的宣传中,以及警务政务没有得到合理分配的背景下(部分地区除外),仍有很多民众对一线民辅警抱有误解,或将公安机关当成万金油。惊人的无效警情背后,是一线民警帮到穷尽,或许也无法真正为群众解决诉求的无奈。
近些年,无效警情占比在逐步下降,但数字和奇葩程度依旧惊人。“邻居甲报警邻居乙头顶乌龟不安全”、“上厕所忘带纸”、“滴滴司机爽约要求警车送自己回家”、“赶不上高铁让警察通知铁路局等一下”……
“干这行,同理心很重要,设身处地的替真正需要帮助或迷茫的群众想一想。不在警务范围的,能帮就帮,实在解决不了的,做好解释合理拒绝、或为群众指条明路。”受访民警们坦诚地告诉我:“但面对一些不合理要求(不管来自民众还是领导),尽量与当事人‘文来文往’。一是自证没有私心且非不作为,二是执法记录仪影像不便保存,文字材料也可应对多年后当事人‘翻案’、‘上访’、‘追责’。”
阿青这番话,令我想起一个案例:一线工作23年、警界大名鼎鼎的“六哥”,在2021年的时候接到督导组通知,有人举报他2012年的案子“压案不查”。面对调查,经验丰富、带出无数徒弟的“六哥”很快翻出了存在单位里、备份留存的十块硬盘,并找到了当年此案12.4G的资料。举报人态度大变,连连表示是误会、甚至对警方当年办案表示了感激。
一位督察解释:“对方拿不出证据,此类投诉调了卷宗、问了民警后,只要执法规范中该有的有,督查也不会为难民警。在个别地区,公检法还会设立安慰奖,安慰被诬告诋毁的警员。这个案例,虽是极端的小概率事件,但备份存档争议事件和快速回应舆情总是对的。”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吕义正 
-
国家安全部:数百个非法涉外气象探测站,实时向境外传输数据
2023-10-31 07:20 国家安全 -
中国社交媒体上掀起了一股“反犹”言论浪潮?外交部回应
2023-10-30 22:50 -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顺利撤离空间站组合体
2023-10-30 22:05 航空航天 -
涉低俗色情,网信部门依法查处“夸克”、“网易CC”
2023-10-30 21:36 依法治国 -
菲护卫舰非法闯入我黄岩岛邻近海域,南部战区:依法拦阻管制
2023-10-30 21:06 -
习近平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
2023-10-30 19:52 -
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徐晓当选全国青联主席
2023-10-30 19:37 -
第十届北京香山论坛开幕 张又侠作主旨发言
2023-10-30 19:12 -
华北平原现同期罕见暖热,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多地或暖破11月纪录
2023-10-30 19:08 -
香山论坛现场,国防部发言人吴谦同美国国防部官员寒暄
2023-10-30 19:08 -
美国农业部将亮相进博会,美国联邦政府6年来首次与会
2023-10-30 15:59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
中央港澳办组织机构架构公布
2023-10-30 14:46 -
首批ARJ21客改货飞机交付,即将投入货运市场
2023-10-30 13:35 -
台湾蓝白首次政党协商:提重启两岸对话,但人选问题没结论
2023-10-30 13:13 台湾 -
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计划于3月26至29日举办
2023-10-30 11:05 博鳌论坛 -
张又侠:中国军队绝不答应,绝不手软
2023-10-30 11:03 台湾 -
傅莹当场反驳:我不同意
2023-10-30 10:04 -
特大投毒案曾致130人中毒7人死亡,警方披露抓捕细节
2023-10-30 10:00 -
我国大口径太阳望远镜拼接光学技术取得重要突破
2023-10-30 08:32 科技前沿 -
全球高管看上海丨苏铭天:用一个词形容上海,那就是“令人振奋”
2023-10-30 08:07 老外讲故事
相关推荐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评论 84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255“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228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117“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92最新闻 Hot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
美国小企业苦苦挣扎:利润蒸发甚至变为负数,最糟的时刻还未到来
-
特朗普施压后,泽连斯基表态:我去土耳其等普京
-
日车企利润暴跌超20%,“与中国竞争加剧”
-
中美会谈结束后,美国股指期货应声上涨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