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邹骥:碳排放权这事儿,我们还要在意吗?
最后更新: 2021-01-05 09:43:59观察者网:西方环保理念比中国起步的早,甚至形成了绿党、极端环保主义,对政治产生很大影响。环保在西方已经成为一种政治正确,也成为西方经常攻击中国的地方。您怎么看这种极端环保主义和西方在环保话题上对中国的攻击?
邹骥:首先环保本身没有错,应该保护环境。
我们讲生态文明,讲这种绿色发展理念,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要和谐,这个本身并没有错,但是人类和环保或某个经济体和环境在发生矛盾,跟它的发展阶段有关系。从根上讲应该和谐,恩格斯在100多年以前就在自然辩证法里面说过,人类每一次征服自然都会受到报复。
所以我们并不能简单地否定环境保护,但是要放在一个现实的历史背景下看。环境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发展,尤其是在发展的初期阶段。由于收入水平低、能力差、技术人才治理意识等等的局限,造成了发展过程是通过污染环境进行的。
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在早期,也包括发达国家在早期都经历这么一个过程。但是一般的规律是等你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会有产业结构变化、技术水平提高的诉求,所以市场需求也会变化。那么至少我们不用那么铺摊子来支撑经济,因为我们的产能饱和了,市场需求也都饱和了。
到那个时候我们不再需要或者更有条件寻求新的发展路径,而不需要去污染环境,或至少是可以减少污染环境。这跟你的发展阶段有关,是你人均GDP到了几万美元,基本上由这个来决定的。
而对于西方国家来说,首先它们自己不是中国,一方面发表一些言论是因为它环保意识觉醒得比较早,也是由于它发展起步比较早,发展水平比较高,跟我们不在一个发展阶段上,所以它的意识和我们的全民意识会有一个差距,这也是正常的。
但是西方国家会脱离我们的实际国情,用它的发展阶段要求我们,要求发展中国家,也是因为它的意识是在自己的发展阶段上,跟我们有差距,所以容易出现这个问题。
但是进而有一些极端的环保主义者,拿这个攻击我们,这是不对的。而我们要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瑞典环保少女桑柏格(图源:美联社)
第一,还是要讲理,我们处于什么阶段,我们的实际情况,整个发展规律,对比发达国家历史上是怎么走过来的,而中国的历史怎么走,我们有什么相似之处,进而我们走到哪,正要干什么,怎么改善,等等一系列问题,我觉得要还是要充分地讲这个道理。依据科学事实,来把这个事要讲透。
第二,如果交流不能够解决问题,那么我们就通过自己实践,10年20年的时间里用实践证明中国,目前我们的环境在改善,整体都在取得进展。而不能由于他们的攻击我们就对着干,他们让保护环境我们就不保护环境,这是错误的。因为保护环境是我们自己人民的利益,不是别人让我做的,而是我自己要做的事情。只不过做到什么程度,是和我们的发展进程、发展水平有关系的。现在我们有更雄厚的财力来去改善环境,我们就在改善。
再进一步,如果西方国家还不听、还不懂,或者成心捣乱,我们就反驳他们。但是我们要有一个战略定力,不管别人怎么说,环境保护是我们自己人民的利益,是我们国家的利益,所以还是要好好保护,下大功夫去抓,包括减碳、碳中和仍然要去做,总不能做和大自然、环境拧着的事儿。
所以对于他们的态度,首先讲理,如果要是一味的反驳,沟通无效,我们就通过行动和实践证明。他们如果要做出一些不友好甚至于敌对的事,那就反击。但是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观察者网:美国作为全球气候问题治理上的重要一环,之前特朗普任期内没有太大的作为,甚至退出巴黎协定。接下来拜登政府提出要重返巴黎协定,也有很多分析认为中国可以在环保领域和拜登新政府合作,打破两国目前的僵局。在您看来,拜登时期这种合作的突破点在哪里?
邹骥:首先说明一点,美国是联邦政府,特朗普任期内确实没有作为,甚至于反智。但是不能够否认美国在州的层面,有二十几个州,仍然在制定自己的气候变化目标,减碳的目标,而且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另外美国实际的碳排放量在07年以后一直处于下行状态,当然我们说如果特朗普政府坚持联邦政府积极作为的话,它可能下降得还会更多。但是这种情况下它还是在下降中,跟它的能源结构的变化是分不开的。美国页岩革命以后,燃气替代煤,使得碳排放大大地下降。当然这不意味着说特朗普就做对了,也不意味着说美国就做够了,还应该做得更好。
(图源:世界银行)
中美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已经呈现好多年了,包括在奥巴马时期,尽管在那个时候中美的战略互信、政治信任的状况要总体要比特朗普时期好,比当下好。
奥巴马时期气候变化合作是中美关系的亮点,所以现在大家都在抱着希望说拜登还要搞气候变化,我认为这种合作的潜力是摆在那里。如果他也要搞应对气候变化,中国也要应对气候变化,那么有合作的潜力,但是这不等于说自然而然地中美气候合作就回到了2013、2014年的那种状态,情况还是发生了很大变化。
首先基本的战略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政治信任的程度大大下降了。在这种前提下,如何把潜在的中美气候合作的潜力挖掘出来,使它得以实现,其实还是一个比较有挑战的课题。
目前拜登的对华政策以及对华气候方面的政策,我觉得还没有完全清晰,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要如履薄冰。尽管说对岸有这么一片很美好的景色,怎么过去,还要非常小心谨慎地处理。
我的观点是说中美不是必然地、自然而然地就一定会谈成合作,其中有很多机会,但是处理不好有可能会失去这些机会,主要是受大的政治问题的影响,这是我提出的一个警告。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赵珺婕 
-
第3次!英格兰全境封城
2021-01-05 08:01 不列颠 -
李娜退出中国国籍?还有领事证明?真相是…
2021-01-05 07:02 网络谣言 -
美国新增确诊超18万例、死亡1581例
2021-01-05 06:44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沙特和卡塔尔开始相互开放边境
2021-01-05 06:41 能源战略 -
英法院拒绝引渡阿桑奇至美国,墨西哥:愿提供政治庇护
2021-01-05 06:39 -
美国灵机一动:剂量÷2,接种率*2
2021-01-04 22:53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一周年,美军航母“赖在”中东
2021-01-04 22:43 伊朗局势 -
上千万人失业,美媒突然心疼起这个领域的学生…
2021-01-04 22:00 美国一梦 -
美国疫苗乱象:老人白天被劝退,“关系户”晚上偷着打
2021-01-04 21:41 新冠肺炎抗疫战 -
英法院裁决不将阿桑奇引渡至美国:怕他自杀
2021-01-04 21:05 不列颠 -
美高官又炒作“武汉实验室泄露”,华春莹:简直无法相信
2021-01-04 20:53 新冠肺炎抗疫战 -
12月病死数环比暴增近3倍,德国考虑再次延长封禁
2021-01-04 18:39 新冠肺炎抗疫战 -
特朗普施压佐治亚:我要找出11780张选票
2021-01-04 18:35 美国政治 -
英国又出奇招:两种疫苗“混打”
2021-01-04 18:00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国防部回应美通过“2021财年国防授权法案”
2021-01-04 17:13 中美关系 -
华春莹反问蓬佩奥:对那些逝去的生命表达过同情吗?
2021-01-04 16:56 中国外交 -
外交部:王毅已启程访问非洲五国
2021-01-04 16:45 中国外交 -
去年11月超50万美国人涌入,如今墨西哥病例激增
2021-01-04 16:43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华春莹:中国政府必将采取必要措施
2021-01-04 16:40 中国外交 -
“我们摊上大事了”,美国最大口罩商这句话一直没人听……
2021-01-04 16:40
相关推荐 -
“中国又反击了,欧洲认清现实:无牌可打” 评论 79金砖声明不点名批美国,“G7不再主导世界” 评论 40贝森特也威胁上了:赶紧谈,否则... 评论 111对马斯克的首个实质性反制,来了 评论 134“上演发癫闹剧的美国,正给中国让路” 评论 90最新闻 Hot
-
“中国又反击了,欧洲认清现实:无牌可打”
-
金砖声明不点名批美国,“G7不再主导世界”
-
法国直呼“整个行业有救了”,还想要更多…
-
印度慌了:正与中国接触,“问题比目前显现出的更严重”
-
“澳总理下周访华,有个重要任务”
-
“课上中国学生反问:没有信任,为何还要续约?”
-
“谁敢和金砖国家‘反美’,关税再加10%”
-
贝森特也威胁上了:赶紧谈,否则...
-
巴西:中国拟解除进口限制
-
被特朗普长文炮轰后,马斯克用《沙丘》名句回怼
-
马斯克回怼贝森特:索罗斯的傀儡,连数学都不会
-
“阵风”不好卖了,法国竟赖上中国
-
日铁飘了,还叫板中企
-
特朗普破大防:荒唐!马斯克玩玩得了
-
马斯克花了12年在得州赢了,这次“美国党”能吗?
-
“日本将首次向菲律宾出口二手护卫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