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宁:千年轮回中,“八百里”洞庭湖为何总是如此“脆弱”
根据水利部门的统计,在1958年堵塞调弦口之后,洞庭湖平均每年入湖泥沙量约为1.32亿立方米,其中来自长江的三口贡献了1.09亿立方米,占比八成以上。作为洞庭湖最主要的输出口,城陵矶平均每年输出的泥沙量仅为0.35亿立方米。这意味着,约有七成以上的淤积在了洞庭湖区。
在短时间里,洪水和泥沙的涌入冲毁了圩田,拓展了湖区的面积。但在持续不断地淤积之后,原本淹没在水下的三角洲越积越高,洞庭湖的面积也在短暂扩大之后迅速减小。至20世纪初,曾经方圆数百里的西洞庭已经大半淤塞,事实上不复存在。伴随着长江水流与泥沙的汇入,洞庭湖从小到大,又从大到小,可谓经历了奇幻的轮回。
人与水的协调
如今谈论环境问题,人为因素的破坏作用往往尤受关注,洞庭湖亦是如此。面对百年来湖面缩小、湖区淤塞的状况,围湖屯垦、破坏植被等人类活动常被视为重要原因。但在更长的历史进程中,改造环境与适应环境、利用环境往往并行存在,人与水的关系实际上是复杂而多样的。
在洞庭湖地区,最为频繁且最受关注的人类活动莫过于开垦湖区。自唐代以来,当地就开始了大规模的农田开垦,有学者统计,仅武陵一个县,唐代就围垦四十余万亩土地。这么多土地不可能都来自湖面,但在人口南迁、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下,洞庭湖区的农业生产显然正在走向高潮。按照宋人的记载,北宋时期洞庭湖周边的不少地方还是荒凉之地,而到了南宋淳熙年间,已是“桑麻蔽野”。由于大规模筑垸围田,官府已经无法按照田亩数量征税,只能寻找临时解决办法。
这种大规模的围湖造田不完全是民间行动,也得到了官方的大力支持。南宋设立了营田大使,任务之一就是推进湖区的农垦。清朝康熙、雍正两位君主专门关注湖区堤垸,并拨付了巨款资助修堤。为了促进围垦,清朝还制定了奖惩政策,湖区州县每年新垦土地百顷以上,地方官可以得到叙升。为了达成这项KPI,有的地方官干脆把任务摊派到户,即所谓的“责民认垦”。在鼓励、督促,乃至是强制手段下,屯垦浪潮可想而知。以当时位于洞庭湖西南的安阳县为例,乾隆末年登记在册的官垸、民垸就有六十余处,几乎达到了“无土不辟”的地步。
有趣的是,尽管明清时期的围湖屯垦到达了新高峰,但若以道光年间洞庭湖面积最大的统计来看,湖面的盈缩与屯垦的扩张竟然达成了某种一致。一方面,这可能缘于前工业化时代人类有限的生产能力,另一方面则是上文提到的长江的影响。而在长江的影响过程中,人为因素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沅江市南洞庭湖下塞湖矮围集中拆除专项整治行动施工现场
洞庭湖的盈缩与来自长江的水、沙密切相关,江水的流向与穴口有着直接的关联。在魏晋时期,荆江南北两岸都有不少可供洪水宣泄的穴口,北岸数量可能还要多于南岸。但自唐宋以来,随着江汉平原的大规模开发,北岸的大量穴口被堵塞。到了万历八年,明朝调集人力,堵塞了江北最后的穴口:庞公渡。尽管天启二年这里又被洪水重开,但在顺治年间,又再度被封堵。
随着江北穴口的堵塞,荆江洪水只留下了南岸的分流通道,流入洞庭湖成为了必然。在很多当时人看来,江水入湖既减轻了北岸的压力,又为湖区带来了可供圩田的泥沙,可谓双赢。但这也导致洞庭湖区的淤塞愈发严重,即便湖区面积有所扩大,实际的容积却未必能够增加,使得洞庭湖区洪涝灾害频发。
面对由此衍生的问题,人们始终在试图寻找解决办法。乾隆中叶,湖广总督陈宏谋认为百姓私自修筑的垸田堵塞了水道,在请示朝廷后,他下令刨毁私围六十余处,期望以此解决泄洪问题。到了嘉庆年间,湖南巡抚马慧裕也做了类似的事情,而且拆毁数量更多。
长江与洞庭湖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早在清朝初年,倡导经世致用的顾炎武就撰写了《开穴口总考略》,提出在荆江北岸重开穴口,通过南北同时分洪缓解洞庭湖的洪灾。晚清藕池崩决后,洞庭湖区的灾害更为严重,终于在官方层面出现了修筑荆江南岸堤坝、堵塞藕池口的建议。但这个计划遭到了湖广总督张之洞的强烈反对,最终未能实现。此后,湖南官员又多次上书,提出了诸如封堵决口、疏通河道,甚至拓宽长江干流的想法。但在清末的时局下,这些意见只能是“空言号召,历年无功”。
民国时期,洞庭湖的灾害呈现愈演愈烈之势,人与环境的关系变得更为紧张。为此,湖南地方与国民政府多次进行过研究。特别是从1935年起,长江水利工程总局着手拟定洞庭湖整理计划,最终在抗战胜利后的1947年完成了《整理洞庭湖工程计划书》。这份内容丰富的计划书是否合理,暂且不谈,但实际效果显然趋近于零。
1948年,洞庭湖区遭遇重大洪灾,国民政府方面虽然拿出了疏浚计划,还成立了中美联合的复兴委员会,甚至与湖南省府签订了协议,但最终只是在年末拟定下拨金圆券2.5万元,用于抢修堤坝。即便这笔款项能够分毫不少地下拨到地方,等行政院走完层层审批,金圆券到达湖南的时候,只怕连杯水车薪都算不上了。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所谓的洞庭湖区水利工程,都只停留在想象层面。
在如今的网络上,常有人主张扩大洞庭湖的面积,认为只要恢复洞庭湖鼎盛样貌,就能解决所有问题。无论是从洞庭湖的演变过程来看,还是考虑湖区人与自然的关系,这种机械的复古提议都既不现实,也不可行。千年来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自然环境的变迁存在着复杂的运作机理,其中又牵动着广泛的利弊取舍,唯有尊重现实、尊重科学,才有可能找到最优解。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戴苏越 
-
“考古中国”4项最新成果:绍兴稽中遗址发现战国大型建筑基址
2024-07-12 10:42 考古 -
间谍用校园贷逼迫大学生窃取国家秘密,国安部披露细节
2024-07-12 08:24 国家安全 -
掌握宇宙“能量玄学密码”可以不药而愈?网红被刑拘
2024-07-12 07:25 依法治国 -
李嘉诚东莞项目降价万元
2024-07-12 07:16 中国房市 -
三峡水库库水位已拦洪运用至历史同期最高水位
2024-07-12 06:56 极端天气 -
“老是担心这样的投入值不值得”
2024-07-12 06:35 -
长江第2号洪水形成
2024-07-11 20:13 -
湖南郴州又一厅官被查,此前4任市委书记均落马
2024-07-11 20:00 廉政风暴 -
山东东营警方通报:男子持械伤害妻女和外孙,逃匿后自杀
2024-07-11 19:24 -
受贿8148万余元,太平保险原副总经理肖星受贿案一审开庭
2024-07-11 17:34 廉政风暴 -
服务业扩大开放,沈阳等6省会城市暂时调整法规规章获批同意
2024-07-11 17:34 政策风向标 -
“嘉陵江2024年第1号洪水”在渠江形成
2024-07-11 17:34 -
国内油价今晚上调,92号汽油重回“8元时代”
2024-07-11 17:08 -
66架次军机出现在台岛周围,外交部表态
2024-07-11 16:16 台湾 -
“性能更好、更可靠”,港警将改用国产手枪
2024-07-11 14:53 香港 -
大货车,“不超载难赚钱”?
2024-07-11 14:53 -
重庆垫江暴雨已致6人遇难
2024-07-11 13:50 极端天气 -
中国警方向美国遣返1名美籍红通逃犯
2024-07-11 12:32 -
双曲线一号遥八民营商业运载火箭飞行试验任务失利
2024-07-11 11:30 航空航天 -
中国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初步建立:各省份产假均延至158天以上
2024-07-11 10:41
相关推荐 -
机器人国足能拿世界杯?这里也是中国科创的试验田 评论 57“特朗普都没见到,你就往中国跑?”,澳总理黑脸… 评论 70佩通坦被停职,泰国副总理出任看守总理 评论 251加拿大“怂”了,欧盟也要让步? 评论 97最新闻 Hot
-
又闹翻了!特朗普喊话马斯克:补贴你拿的最多,DOGE应该查查
-
“特朗普都没见到,你就往中国跑?”,澳总理黑脸…
-
“在中国果断反制时,欧洲在为美国买单”
-
佩通坦被停职,泰国副总理出任看守总理
-
中国披露新型“石墨炸弹”?“可致目标区全面断电”
-
加拿大“怂”了,欧盟也要让步?
-
特朗普开炮:如果没有补贴,马斯克可能早就回南非老家了
-
荣昌区委书记高洪波回应带头下馆子:我们都不消费,民生就没有钱了
-
急急急!特朗普拉了一张表,再怼美联储
-
俄方宣称完全占领卢甘斯克州
-
贬值超10%,美元今年开局表现创52年来最差
-
水均益晒新身份证,辟谣移民
-
伊朗警告乌克兰:这么做,将产生严重后果
-
立菲防长沆瀣一气:我们都有个“敌对邻居”
-
“稀土禁令让全球面临抉择:买中国的,不然没得用”
-
小布什、奥巴马罕见联手谴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