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燕菁:靠卖地不可持续,未来中国城市面临一场大洗牌
【视频/赵燕菁】
一直以来,我们对于土地财政概念理解其实是有问题的。过去40年,中国土地融资建设了大量的高价值基础设施,机场、火电站、码头、道路管线等等,因此这个阶段卖地本质上是一种融资,卖地收入的本质是向未来借钱。
我们之所以把它理解成为财政,是因为很多政府把卖地的钱当做收入直接给花掉了,甚至有些地区一开始还提出要把土地财政纳入人大的监督和管理,实际上这个观点是非常错误的。政府卖土地的收益不是它的收入,而是它未来收益的一个体现,所以很多人就说中国的土地财政不可持续,因为它把未来的收益给卖掉了,它本来就是未来收益的体现,就是一种金融,所以我们一开始就应该给土地财政命名为土地金融。
如果给它以正确的命名,那么作为土地金融,实际上我们今天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们不会把土地收入直接当做自己的现金流收入,当做税收、财政一样进行处理,我就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误区。现在我们可以看地方政府凡是想干点什么事,就靠卖地。
如果它想建基础设施,卖地。如果工资发不出来了,还是卖地,如果它想建一个标志性的工程,比如说建立一个大剧院或飞机场,统统都是从土地财政来,可以说万事不决,卖地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都可以解决。
但是,基础设施是需要的,因为在没有基础设施的时候,不可能招商引资;建立学校、医院、大剧院等,需要未来的支出来支撑,所以必须同时有税收才行,我们这个时候建的这些设施,它必须能够带来未来的收益。
这跟我们花钱的逻辑不一样,花这些钱今后挣更多的钱才能平衡,这就是为什么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是不一样的,城市化的主要的目的还是未来能创造税收,为什么能创造比别的城市更多的税收?是因为你的公共服务比别的城市更好。人家到了你的城市以后,不用自己修路修桥,不用自己修机场,所以他会愿意到这个城市来。
我们土地财政过去这40年所有的投资,目的就是为了让城市今后能够创造更多的税收,能够招更多的商,这是目的而不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这是一个很大的差别。
那么,未来40年,中国将转向真正的土地财政,土地财政是什么?就是居民收入要成为税收,要进入到政府的财政收入里。未来我们要把前一个阶段过去40年修的这些路、桥、学校、医院等,通通都要转变成为城市的现金流收入。
如果未来40年的收入不足以覆盖过去40年的融资,经济就会出现倒退,就会掉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世界上像中国这样完成城市化重资产的国家其实并不少,但是真正能跨越土地财政门槛,进入发达经济体的国家其实是很少的。
理解了两个阶段的差异以后,我们就能够明白过去40年的成功并不代表未来40年也可以成功,这就像是一个企业,你可以通过巨大的投资把工厂建设起来,但如果这个工厂不能带来足够的收益,投资就会失败,企业也会破产,而且投资越大,破产的损失也就越大,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必须尽快把经济的重心从投资转向运营,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投资减少会带来资本需求的减少,同时对银行乃至货币的生成产生一种非常隐蔽而系统的风险,这些我在《大崛起》这本书里面都有详细的论述。
《大崛起:中国经济的增长与转型》。作者:赵燕菁
其实一个企业建成以后,真正残酷的市场竞争才刚刚开始,大家可以发现大多数的企业,最后都会被淘汰,汽车市场是如此,手机市场也是如此,一开始都有很多的企业,到最后就剩下寥寥几家。
任何细分的市场仔细观察的话,我们都会发现在最后就会剩下几个超级的巨头,其实城市也是一样,一开始很多城市都能够依靠卖地,能够依靠土地金融完成基础设施的建设,但是城市之间的竞争随着建成也逐步开始,这一竞争不会局限于城市之间,而且还会蔓延到城市群之间,甚至蔓延到国家之间。
最终也只有几个超级的大都市,以及它周围围绕着这几个超级大都市的城市网络才可以幸存,这就是本书提出来的一个重要预测。中国的城市化不会在近期结束,而是刚刚开始。
现在我们所有城市都会面临一场新的大洗牌,谁能胜出就要看谁能率先完成,从过去40年的资本型增长,转向未来40年的运营性增长的这么一个转型。
房地产在中国经济中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解决了城市化启动时所需要的资本。众所周知,城市化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政府可以通过城市化来提供公共的基础设施,从而极大地降低所有市场主体的重资产压力。比如说企业就不用建设自己的道路,自己建设电厂,自己建设飞机场,而家庭也不必要自己建立学校、医院,这些成本都是非常巨大的。
但是反过来,这意味着公共基础设施是非常重的资产,政府需要大规模的融资,所有工业化国家都必须跨越公共基础设施这个巨大的资本门槛。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刘惠 
-
刘鹤:对明年中国经济实现整体好转极有信心
2022-12-15 22:11 观网财经-宏观 -
中高端90%需进口,深圳:争取自主解决智能传感器“卡脖子”问题
2022-12-15 21:53 观网财经-科创 -
梁凤仪将出任香港证监会第三任行政总裁
2022-12-15 20:08 观网财经-金融 -
在华营收持续下滑,花旗将关闭中国大陆个人银行业务
2022-12-15 19:59 观网财经-金融 -
为获得欧盟复苏资金,波兰“举白旗”
2022-12-15 16:53 -
上海口岸首次大批量出口新能源工程车
2022-12-15 15:19 观网财经-汽车 -
雅培退出中国婴幼儿营养品市场
2022-12-15 15:15 观网财经-消费 -
“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发布
2022-12-15 11:48 中国经济 -
携程三季报:营收69亿,国内酒店预订恢复至疫前
2022-12-15 11:38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工信部:明年起,除基本功能软件外,手机预装APP均可卸载
2022-12-15 10:36 观网财经-互联网 -
11月经济总体延续恢复态势,高技术制造业增长较快
2022-12-15 10:24 观网财经-宏观 -
国家统计局:11月房价环比总体延续降势
2022-12-15 09:45 观网财经-房产 -
光刻机巨头阿斯麦CEO:什么是国家安全,完全由美国人自己定义
2022-12-14 20:20 观网财经-科创 -
苹果或将允许用户从外部应用商店下载软件
2022-12-14 19:01 观网财经-海外 -
IPO募资额占全球一半,中国为何能一枝独秀?
2022-12-14 15:48 观网财经-科创 -
社科院:建议2023年GDP增速定在5%以上
2022-12-14 15:40 中国经济 -
美两党议员联合提案,欲禁止TikTok在美运营
2022-12-14 11:41 观网财经-海外 -
原定15日举行的11月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改为网络发布
2022-12-14 10:15 观网财经-宏观 -
美国核聚变取得重大突破,商用聚变发电依然相当遥远
2022-12-14 08:43 观网财经-科创 -
各地消费券又来了,本轮“红包雨”有何特别之处?
2022-12-14 07:43 观网财经-消费
相关推荐 -
毕节通报“记者被打”:3人被拘留,镇长被提名免职 评论 314“46.1%!在东盟这一市场,中国超越韩国跃居首位” 评论 120“全职儿女”和“掏空6个钱包买房”,哪个更啃老? 评论 441350余位专家高管联名:AI堪比疫情和核战,或灭绝人类 评论 653又来碰瓷?美军炒作“解放军战机南海拦截” 评论 397最新闻 Hot
-
“是时候弃用美元了”
-
“全职儿女”和“掏空6个钱包买房”,哪个更啃老?
-
阿联酋:不再参与美国领导的海上联合部队
-
美国众议院通过债务上限协议
-
毕节通报“记者被打”:3人被拘留,镇长被提名免职
-
“46.1%!在东盟这一市场,中国超越韩国跃居首位”
-
制造业PMI连续3个月下滑,什么信号?
-
“在华销售额每年以两位数增长,我们要重返中国”
-
“还以为真打起来了!”警报乌龙引民愤后,首尔市与中央政府各执一词
-
“我们寻求扩大对华接触,以解决面临的难题”
-
朝鲜发射失败后,韩国开始打捞:计划回收分析
-
曾指控拜登性侵的前助理寻求俄罗斯庇护:美国不安全
-
寻求结束孤立?阿塔最高领导人被曝首次与外国领导人会晤
-
俄大使质问美国:难道不明白?没人相信你们的口号
-
“中美需要真正的接触,安全经贸等纷争都是可解决的”
-
350余位专家高管联名:AI堪比疫情和核战,或灭绝人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