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旻:职业教育如何才能不“低人一等”?
最后更新: 2024-09-07 10:52:48有意思的是,“职教高考”这项制度,原来是同时向普高和中职生开放。2021年底,人大建议降低中专生升学门槛,教育部的回复里面,就强调了要搞“职教高考”这件事。这个回复引发社会热议,很多人疑惑,职教高考是不是中职学生参加的高考?
为此,《中国青年报》刊发了一篇专家文章来澄清。我给大家概括一下:“职教高考”允许所有高中毕业生报考;它也不能变为只属于中职毕业生的高考,因为这会让职教高考成为比普通高考低一层次的高考,不利于普职融合;普通高中毕业生可以参加,意味着普通高中也应开设职业技能课程,供今后想选择“职教高考”的学生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可进一步探索取消中考普职分流,建立普职融合的综合高中,同时开始学术类和技能类课程,学生自主选择上什么课,参加哪种考试;如果担心普高生挤占中职生的升学机会,正确的应对之策,应当是强化技能测试的作用,优化其形式,增加其权重,以此来增加中职学生在考试中的竞争优势,而不是通过限制报考,来降低考试的竞争性。
想法很美好。可惜从去年开始,有不少地方一改惯例,限制了普高应届生报名,真的把“职教高考”做成了中职生的高考。各种中介、培训机构,甚至有些地方的政府部门,也拿这个做卖点,强调职教高考难度低、题量少、人数少、对手弱。
然而,这恰恰是职教高考应该避免的,因为这就是在坐实职教高考就是要比普通高考矮一头。而高职院校如果想招到普高应届生,那么还得从普通高考招,老老实实地排在最后一个批次等剩下的,又坐实了自己比普通院校矮一头。
取消中考“分流”与高中阶段“普职融合”
对于高中阶段的“普职融合”,2022年初的两会,全国和地方的多名代表委员都呼吁取消分流,或者至少是改革分流,刚性改柔性,不要定比例,有条件的地方,进行高中后分流。然而,教育部的态度,仍然是认为中考的普职分流非常有必要。
4月份新《职教法》通过,取消了老《职教法》里“实施以初中后为重点的不同阶段的教育分流”的说法,用了“普职协调发展”这个词,最后公布的文本,还把征求意见稿里,分类协调发展的“分类”两个字给去掉了。有专家和媒体解读,这就代表中考强制分流,强制会越来越弱,分流会逐步取消。教育部立刻回应:这是误读,在义务教育后的不同阶段,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都要协调发展。看来高中阶段的两根轨道,仍然要泾渭分明,普职融合,尚未可期。
然而,在我看来,取消中考分流,将普职分流时间延至高中以后,对发展职业教育而言,恰恰是势在必行之事。其原因,除了我一再强调的,中考分流本身会制造出巨大的不公平,对职业教育系统造成破坏性影响之外,还有两点。
首先,是中职升学率的变化。其实我们回头去看,80年代教育结构改革,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时其实有一种预设,中职毕业就去工作,高中毕业才去升学,因为那时候高职实在太少了,中职生根本没地方升学。
现在情况则有很大不同。2021年,中职毕业生升学总数超180万人,比例达55.9%,直接就业的比例不到40%。这是平均水平,部分地区的升学率还要更高。比如说北京、深圳、上海,2022年这个数字分别是92%、89%和76%。部分中西部省市也不低,比如南宁市76.94%,整个西藏是60%,甘肃2021年是72%。
有学者调研西部六省24地市2万多名中职学生,有升学意愿的超过八成。接近六成的学生明确表示,希望通过提高学历来改善自己的命运。也就是说,要不是客观条件限制,像是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允许,或者当地的高职院校太少,他们都想继续读书,而不是去工作。
我们国家正处在产业升级的进程当中,各种就业岗位对综合素养和职业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再加上学历膨胀,高等教育背景已经成了很多职业的基本要求,中职学历根本不够。前阵子视频网站上疯传一条视频。有中专生称被学校强制送到厂里拧螺丝,实习工资被克扣。面对学生投诉,校长大言不惭地说:我们是单位正常实习,中专生能干什么呀?他又不是大专生!
听了这样的话,我想很多读者首先感到的肯定是愤怒,但之后,又会有一点心酸。中专生能干什么呢?这个疑问,恐怕也根植于莘莘学子心中,也是他们升学的首要动因。
既然绝大部分中职生都想走或已经走了升学路线,那么我们需要考虑的,就是中职教育的内容能否为高职教育打下基础,而不是能否获取就业必需的技能,因为就业准备完全可以在高等教育阶段完成。那么,现在中职教育与高职是否紧密衔接,是否是高职学习所必须的?
答案都是否定的。
这就是第二个原因。一方面,中职教育的内容与高职教育脱节严重,在专业设置、课程设计、培养方案、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存在割裂。再加上现在的很多中职,一门心思从学生身上榨油水,根本没有好好教学。所以,哪怕是同一领域、相关专业,到了高职之后,一切可能还要从头学起。
另一方面,现在的高职院校,出现了生源多元化的趋势。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由此拉开了高职院校“百万扩招”的序幕。中职生和普高生,应届生和往届生,还有来自社会各个角落,希望改善命运的人,都在高职这个舞台上,获取开启自己下一段人生的钥匙。
他们的经历不同,知识储备不同,技能水平也不同,在招考的时候,有些还是申请制,免试入学,因为根本没法儿考啊。生源多元化,当然不是坏事。但这一来,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二来,如果基础不同的学生,都可以完成高职教育,拿到毕业证书,那就说明,完成中职教育并不是完成高职教育的必要条件。甚至,相比其他生源,中职还限制了学生的选择。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中,中职生今后想跨专业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中专学了烹饪,高职却想选汽车专业,那这个中专可能还不如不念。
广东某高职院校移动商务专业生源结构的变化
念完中职,大概率是继续读高职,但在中职学到的东西,却对读高职帮助不大。哪怕没有读过中职,就业的准备工作——无论是学习专业理论、获取职业技能,还是提高综合素养——都可以在高职阶段完成。那么,中职学校存在的意义何在呢?
这就是我为什么反对初中后分流的原因。粗暴、强硬的分流方式,破坏了教育公平性,是其一;在现在的发展阶段,中等职业学校存在的价值越来越弱,是其二。不过,这绝不是说,在高中阶段就不该有职业教育。恰恰相反,高中阶段正应该强化职业教育,帮助学生选择职业道路,打下牢靠基础,为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包括高职院校教育和普通大学教育——做好准备。
所以,在高中阶段,要搞普职融合、柔性分流,将中等职业教育化整为零,变成普通高中的职业技能课程,就和文理分科一样,学生自主选择上哪套课,参加对应的考试,升入应用类或学术类的大学。
对于想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学生,我们也可以参照日本的做法,延长高中学制,增加一年的就业课程,帮助学生迈向社会。而原本的中等职业学校,一部分可以改为带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普通高中,一部分可以转型为高职预科,与高职院校紧密联动,进行五年一贯制培养。还有一些专业性强、校企合作紧密、毕业生不愁出入的名牌职校,可以保留下来,给学生更多元的选择。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小婷 
-
唐山持续反腐,遵化市市长张学峰被查
2024-09-07 07:39 廉政风暴 -
“摩羯”二次登陆湛江徐闻,最大风力17级
2024-09-06 22:39 极端天气 -
国台办:杨智渊犯分裂国家罪,被判9年
2024-09-06 21:15 两岸关系 -
“80后”王立军,拟任副厅级领导职务
2024-09-06 21:12 -
中印边境6名解放军牺牲?西部战区辟谣
2024-09-06 21:07 -
新增手机、平板、无人机、机器人等6类产品!深圳加力支持以旧换新
2024-09-06 19:38 -
传音控股:因涉嫌违法,财务负责人肖永辉被留置并立案调查
2024-09-06 19:08 -
5名经济犯罪嫌疑人被从柬埔寨押解回国
2024-09-06 19:02 依法治国 -
雄安新区:住房公积金可直接支付购房首付款
2024-09-06 17:39 雄安新区 -
中方在WTO起诉加拿大,商务部回应
2024-09-06 17:23 -
我国自主研制!领证了!
2024-09-06 17:00 航空航天 -
“摩羯”登陆海南文昌,成为史上登陆我国最强秋台风
2024-09-06 16:35 极端天气 -
新晋院士,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2024-09-06 16:34 -
中国海警舰艇编队今日在我钓鱼岛领海巡航
2024-09-06 15:58 钓鱼岛持久战 -
林涛任国务院副秘书长,刘彬任外交部部长助理
2024-09-06 15:02 高层人事 -
李强出席第八届中非企业家大会并致辞
2024-09-06 14:38 -
“摩羯”或成为登陆海南的最强台风
2024-09-06 14:07 极端天气 -
柯文哲看守所首夜怎么过?官方:住3人间、无特权
2024-09-06 11:58 台湾 -
我国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成功着陆
2024-09-06 10:31 航空航天 -
超强台风“摩羯”预计今天下午至傍晚登陆
2024-09-06 07:26 极端天气
相关推荐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65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10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8“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最新闻 Hot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