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鹏鲲:英国政治为何总在“私有化”和“国有化”之间反复横跳?
最后更新: 2024-12-26 08:15:02二战结束后,为了减少对穷人的负担、完成繁重的战后恢复工作、应对工人运动的冲击和挑战,英国在工党执政期间掀起了三次国有化高潮。
工党首先通过法案将银行、能源、运输、钢铁等部门实行国有化,并建立了第一批国家公园,包括湖区国家公园、南唐斯丘陵等等。
英国湖区国家公园(图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官网)
1964~1970年,工党再次执政,将此前保守党私有化的少量企业重新国有化,并且在更多的基建领域也进行了国有化。同时为了缓解国家公园的拥挤,各地建立了大量乡村公园、水上休闲娱乐设施以及野营地,同时被要求允许向公众开放的私人土地也大为增加。
在此期间,皇家邮政被国有化,甚至为了表现改革的决心和公益性,皇家邮政一度改名托运人公共有限公司。
1975年~1979年英国开启了第三次国有化浪潮,其主要思路是不仅要在更多的基建领域实施国有化,国有企业还应当参与到电子、航空等高技术部门中去。
三次浪潮之后,英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据统计,1979年英国国有企业的产值已近国内生产总值的10%,国有企业的投资额占全国投资总额的15%,国有企业的职工人数为150万人,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6%。国有企业和国有资金已经成为了英国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危机也如影随行,英国国有企业在60年代曾经取得了长期正增长的优秀成绩,但到70年代除了少数需求增长较快行业的国企,很多国企已经出现了亏损。1974年国有企业亏损占当年英国生产总值的2%,考虑到当时国有企业产值大约占英国生产总值的8%,这一比例十分惊人。
进入80年代后,英国国有企业亏损更加惊人。从1974年到1984年,英国对国有企业的补贴增加了6倍,到了80年代末政府财力已经无法实现对国有企业的亏损补贴。
英国整体也面临挑战,1973年经济陷入滞涨,在物价不断明显上涨的情况下,失业的阴影却挥之不去,而且逐步长期化。在欧洲国家中,英国的情况显得尤其糟糕,以至于经济学界有个专门的名词“英国病”形容这种现象。
1979年,以撒切尔夫人为党魁的保守党在选举中获得绝对优势,私有化立刻被开始周密、迅速地推行。
第一阶段英国政府就将目光锁定在了那些尚能盈利或亏损不太严重的企业,且多数集中在竞争性行业,比如石油、电报电话等。随着私有化的进行,英国政府开始越来越强硬地应对罢工和工会活动,并最终导致肯特郡矿工罢工事件。
1984年~1985年,英国75%以上的矿工参与过罢工,几乎所有英国警察都参与过维持秩序和镇压罢工。为了平息事态,英国警察抓捕了11000名以上的矿工,占到英国矿工总数的5.8%。
1984年,英国警察与罢工的矿工发生冲突
肯特郡罢工的最终失败宣布了英国工会运动时代的结束,并且让“铁娘子”成为首相撒切尔的绰号,这既是对她雷厉风行的肯定,恐怕也说明其后世名声不可能没有锈点。
1988年,撒切尔政府对公众明确表示私有化没有禁区,电力、供水等自然垄断行业以及亏损较为严重的国有企业都得私有化,标志着英国开始了大规模私有化的第二次高峰。英国钢铁公司和全国的国有自来水公司都是在这一阶段私有化的,还有一些“费力不讨好”的公益政府服务,例如私人武器检查、普通监狱囚犯运送也被以外包的形式私有化。
经过两轮的私有化,英国仅有老工业企业、小企业、高度天然垄断的行业以及自然与人文景观管理等行业存在国有企业了。所谓高度天然垄断的行业其实一共只有三家企业:英国铁路、英国煤炭和皇家邮政。
按道理说,英国已经是高度私有化了,但是保守党在私有化方面的举措没有最魔怔,只有更魔怔。有一本经济学著作《英国私有化评估:错误、成功与前景》,作者说:“任何人都不应低估英国实施私有化计划所需要的意愿、承诺和一心一意”。笔者更倾向反面解读:任何人都不能低估该阶段英国私有化的疯狂、偏执和想象力。
除了国有化期间开辟的公园和景观,由于社会效益很大,保守党不敢改,几乎所有在正常人看来无可厚非,甚至非有不可的最后一批英国国有企业,也在千奇百怪的方法下基本私有化。除了英国铁路外,最主要的思路是先将这些企业证券化,再通过金融操作实现实际控制人的改变。
通过私有化,英国政府的财政负担明显降低,到1987年英国政府的赤字不再增加,反而有余钱用于偿还债务。同时,英国的工业也重新焕发出竞争力,70年代英国劳动生产增长率只有1.6%,处于七个西方主要工业国家的末尾。但1980年~1988年,这一指标达到5.2%,领先于其他六个西方主要工业国家。
然而进入90年代,私有化后的英国产业升级更加乏力,经济再次萎靡不振,生产出现严重衰退。此外,私有化造成的失业人数始终居高不下,安保和社会救济支出越来越高,政府重新面临严重的赤字问题。私有化还造成两极分化和贪污腐败,对政府公信力产生了冲击。
平衡盈利与公益是引发争议的关键
英国私有化的鼓吹者从80年代开始一直强调下面5个目标:
1.利用私有化提升相关产业竞争力;
2.促进股权分散,构建“大众普遍持股的社会”;
3.增加公共财政收入,以降低财政赤字和通胀;
4.打击工会运动,削弱这些组织“要挟国家”的能力;
5.增强内部竞争,使消费者收益。
在上面这些目标中,第二点没必要认真讨论,因为所谓的“大众普遍持股”在落实中首先表现为国有企业员工普遍持股,并可以自由对外出售。国有企业员工持股后,就具有了企业股东和员工的双重身份。由于员工的持股可以买卖,所以很快就出现股票收益大于工资的员工,这类员工更像是股东。
长此以往,员工的诉求就变得分散对立,无形之中就不再团结,而且股价波动往往导致买卖股票的工人之间、工人与管理人员之间的矛盾激化,工会的作用进一步下降。
很多政策制定者后来承认,“大众普遍持股的社会”就是私有化的工具。虽然“大众普遍持股的社会”也出现了,1992年英国成年人口中22%拥有股票。但是从80年代到现在,个人持有的股份占社会总股份的比例却一路下降,因为普通人既没有股票投资需要的金融知识,抵抗风险的能力又很差。
剩下的四个目标表述中,存在一些情绪色彩很强的词语。英国在二战中损失较大,在战后又失去了大量的殖民地,经济恢复也不理想,共同导致英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两党都认为这是对方造成的,因此斗争的激烈程度明显超过了一般的议会制政党争斗。
抛开这些字眼不谈,不难看出英国在设计私有化目标时不是只要效率不要公平,而是想要平衡好盈利和公益。问题在于私有化波及的群体数量众多,每一方对于盈利和公益都有自己的理解。私有化粗暴地打破了旧共识,但迟迟不能建立一个新共识,争议从此愈演愈烈。
英国供排水行业的私有化就很好体现了这种冲突。水资源短缺是大城市普遍面临的问题,尤其是周围不便建设水库的平原地区大城市。穿城而过的河流既是工业和生活水源,又是污水的最终排放地。河流边的平地既是工业生产的热土,人口密度又很大,水污染防治工作态势十分严峻。
在现实中,城市往往采用上游取水,下游排水的方式做到取排分离。而有条件的城市还会从A河流/水系取水,排向B河流/水系。不过再小的城市上游也不可能完全没人,甚至上游有可能是另一座城市的下游,而且污水的处理和排放也不可能距离使用地过远。
因此城市供水的质量,与污水处理的质量息息相关,进而导致污水公司与供水公司倾向于联合经营。目前中国也有越来越多的城市采用这种模式,很多所谓的水务公司,就是制水、供水、污水处理以及水环境治理的综合企业。
- 原标题:余鹏鲲:英国私有化浪潮四十年后,为何质疑始终不断?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郑乐欢 
-
38人遇难29人生还,阿航坠机事故原因尚不明
2024-12-26 06:36 航空安全 -
今年前11个月俄出口欧洲天然气总量同比增加
2024-12-26 06:35 俄罗斯之声 -
最新视频!机舱内画面公布
2024-12-25 23:10 航空安全 -
巴西一座桥梁突发坍塌,已致4死,13人仍失踪
2024-12-25 23:10 -
距离导弹30米!差点打下第二架...
2024-12-25 21:46 -
埃尔多安最新警告:放下武器,否则将被埋葬
2024-12-25 21:42 叙利亚内战 -
王毅同日本外相岩屋毅会谈
2024-12-25 21:07 中日关系 -
超一半被中国掌握,美媒慌了:北约危
2024-12-25 20:32 观察者头条 -
美情报官员声称:派兵援俄是朝鲜主动提出的
2024-12-25 19:14 乌克兰之殇 -
李强会见日本外相岩屋毅
2024-12-25 18:53 中日关系 -
特朗普想“开疆拓土”,这也能扯上中国?
2024-12-25 18:49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
商务部公告:延长调查期限
2024-12-25 18:39 -
“他们对自己国家都没办法,就别说‘自由世界’了”
2024-12-25 18:16 美国政治 -
日本将放宽对华签证:新设10年旅游签等
2024-12-25 17:05 中日关系 -
在这一领域,中国应善用“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
2024-12-25 16:27 -
“中国卫星给美国带来一场壮观的灯光秀”
2024-12-25 15:56 航空航天 -
一架客机在哈萨克斯坦坠毁:载有72人,25人生还
2024-12-25 15:21 航空安全 -
特朗普话音刚落,丹麦:北极国防开支得加大
2024-12-25 15:04 -
又污蔑!特朗普内阁人选:就是停止资助中国
2024-12-25 15:04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相关推荐 -
巴菲特首次批评贸易战:75亿人不喜欢你,这是大错误 评论 116“这事传到特朗普那儿,龙颜大怒” 评论 37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评论 137“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评论 86“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评论 193最新闻 Hot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他称“无法确保出席阅兵式的各国领导人安全”,俄方回击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
数千美情报人员将被裁撤,美媒炒:他们“反水”中俄怎么办
-
5年来首次,香港金管局买入美元以稳定汇率
-
特朗普下手,英伟达对华“特供版”要改
-
中国人寿通过议案,险资有望加入债券“南向通”
-
美防长命令双航母战斗群继续留在中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