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鹏鲲:面对基因战争的“阴谋论”,学术界不该如此冷淡
笔者尊重科学家们对科学发展现实的把握,也尊重他们对自身伦理坚守的自信,然而不得不指出,很多时候这样的两个假设未必靠得住。
首先,美国拥有最丰富的生物武器乃至基因武器的研究资料,培养了一大批游离于世界学术发表共同体和学术伦理共同体之外的生化战专家。70年代末,美军就开始研究军用重组DNA技术,为人造病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第二军医大学王德彦的研究,90年代,美军又至少立项了86项进攻性生化武器研究,“包括缺乏疫苗的、不易诊断的生物战剂,毒素生物战剂(用基因工程增毒)、抗菌性生物战剂,增加毒素产量能力等等”。
二战结束后,他们接收了日本人体试验的全部资料,并在南美、非洲甚至欧洲的很多地区继续进行灭绝人性的人体试验。仅被曝光的就有危地马拉的梅毒试验和丹麦的儿童“洗脑”试验。
在危地马拉进行的人体试验
考虑到美军和美军的生物实验室遍布各大洲,其他国家研究基因武器很难进行人体试验,美国有相关的现实条件。美国搞生化武器,既有核心人才储备,又有他国不能比拟的丰富资料。科学界同一领域内,基础科学先进于应用科学的不等式,对美军不一定成立。
此外,针对科学家重视伦理操守的问题,美国早就有解决办法。
一是裹挟最不发达国家和战乱国家的科学家。在一个正常国家,科学家可以选择不合作也更容易逃脱,而上述国家则不然。俄罗斯公布了美国UP-8试验的材料,声称乌军方共召集了4400名士兵,让他们接触一种类似流感病毒的病原体,随后有20多人身亡,200人住院。如果这些内容属实,说明乌克兰不少相关领域的学者已经放弃了灵魂。
二是对研究采用切香肠欺骗战术,把相关研究切为敏感和不敏感的,中等敏感的研究也可伪装成不敏感的,欺骗科学家们为其提供研究。比如,俄罗斯公布的其他美实验室内容,主要都是研究自然界的病毒威胁,但确实可以成为研究生物武器的基础知识储备。当然,这点对于世界其他各国的相关研究,也都是成立的。
善良的人,是很难相信某些人会别有用心的。由于他们不会这么想,往往导致他们把生化武器的技术和伦理阻碍过度地高估了。如果国家公共决策者也这么想,恐怕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科技部“不得向境外提供我国人类遗传资源”,且不说只是一个征求意见稿,而且还留有经审批可向境外提供的口子。察其本意,恐怕主要也是针对生物剽窃的。提到生物剽窃,简单地说就是某些国家和公司用别人的基因申请专利,开发商业产品,是发展中国家被隐形掠夺的另一种伤口。
例如,“我国是大豆的原产地,拥有世界上已知野生大豆品种的90%,共超过6000 多种,栽培历史在4000年以上。但是,美国国家大豆基因库已经收集了相当多的大豆遗传资源,其中包括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野生大豆资源,而我国官方记载同意提供的大豆资源仅占一半左右,并且野生大豆并没有被列入对外提供的品种资源目录” 。
在这样挨打后,保护政策依然姗姗来迟,完全落地又不知何年何月的情况,让人感慨。
因此,面对基因武器的“阴谋论”,学术界不该如此冷淡。当阴谋和“阴谋论”存在某种交集时,我们的研究可能远远不够。从资金来源上说,相关科研现在往往属于自掏腰包,没能从国家层面立项相关的科研计划和经费,大部分研究的经费不超过万元,限制了水平的提高。
对于任何重大公共政策而言,没有对立的研究,约等于没有对立的声音,这对做出正确决策是极为不利的。
从内容上来说,现有研究远远不够,对基因武器的作战方式停留在猜想上。相比俄罗斯国防部的通报,我们对美军有多少生化武器实验室,雇佣了多少人,都在研究什么、研究能力和生产能力的量化指标几乎一无所知。
所谓的预防措施多集中在科学家如何预防基因武器的出现,对基因武器出现后如何预防,多是抽象的、原则性的措施。对于如何发现基因武器入侵证据,更是有很大的盲点。
中国的科研经费,已经解决了绝对不足的问题。抽出几十万、上百万进行相关研究绝对是值得的。2014年,解放军六部门和北京工业大学研究建立了基因武器威胁及杀伤模型,这是一项成本很低的统计与数学研究。
他们的研究指出:“疾病并非因缺少易感染者而停止传播,相反,是因为缺少传播者才停止传播的,否则将导致所有人得病”。对于有较高致命性的传染病,这一结论,可直接用于说明“动态清零”的正确,“躺平防疫”的错误,根本不需要进行昂贵的试错。
同时他们指出:“种群几乎不可能因为某种恶性传染病而绝灭,只要控制得当,基因武器袭击带来的传染病肯定能得到控制,人种也不会灭绝”。这一结论是基于正常传染病的潜伏期,不包括艾滋病等可能潜伏十几年的情况。
(当然,即使艾滋病也有急性期,病毒侵入人体,总有一个过程,并非无法发现。至于狂犬病这样报告过潜伏十年以上病例的,也只是罕见的极限情况,普遍3个月内就会发病。生物武器要让大部分感染者都变成始终不发病的长期潜伏者,并且在感染阶段都完全无法发现,依然是极不可能的事情。但也要看到,即使潜伏期稍稍延长,也会大量增加传播的可能性)。
换句话说防范基因武器的研究,应主要指向发现基因武器,以及预防研判基因武器潜伏期,避免发现时已出现大量人口感染的后果。
总之,科学家应关注实际需求,“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基因战争的“阴谋论”不是反智的没有讨论价值的言论,哪怕存在一些非理性因素,也是科普的好时机。同时,基因武器又存在相当的现实威胁性,切不可一笑置之。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一鸣 
-
中青年科学家接连离世,学者呼吁关注科学家“早夭现象”
2022-03-30 15:30 -
台湾“自造潜艇”6个船段接近完工
2022-03-30 09:34 -
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首飞
2022-03-29 18:24 航空航天 -
出征!今年计划6次发射完成空间站在轨建设
2022-03-29 15:59 航空航天 -
准备回家!太空出差三人组开始打包收拾
2022-03-29 13:53 航空安全 -
美媒:奥斯卡颁奖礼,泽连斯基想插一段演讲
2022-03-26 15:18 -
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投运
2022-03-25 16:33 核电 -
神十三航天员下周将进入返回准备阶段
2022-03-24 16:37 航空航天 -
最新火星影像图公布!
2022-03-24 10:10 航空航天 -
“天宫课堂”第二课,圆满成功!
2022-03-23 15:05 航空航天 -
“天宫课堂”第二课,15时40分开课!
2022-03-23 09:30 航空航天 -
科技部拟规定:不得向境外提供我国人类遗传资源
2022-03-22 19:34 国家安全 -
钉钉宣布硬件全面生态化,开放音视频、钉闪会、XR等多项能力
2022-03-22 15:50 -
中国生物灭活疫苗对老年人预防死亡有效率为85%
2022-03-20 15:28 抗疫进行时 -
“中国天眼”观测到宇宙极端爆炸起源证据
2022-03-18 21:49 -
赵明:荣耀不会造车,将专注精力攻克国内高端市场
2022-03-18 17:46 大公司 -
长四丙成功发射遥感三十四号02星
2022-03-17 15:51 航空航天 -
第二次太空授课活动将于近期开展
2022-03-15 16:09 航空航天 -
大推力氢氧发动机,今年首次试车成功
2022-03-14 16:01 航空航天 -
我国首列全自主研发磁浮3.0列车完成调试
2022-03-11 07:26 科技前沿
相关推荐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评论 5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243“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217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116“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90最新闻 Hot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
美国小企业苦苦挣扎:利润蒸发甚至变为负数,最糟的时刻还未到来
-
特朗普施压后,泽连斯基表态:我去土耳其等普京
-
日车企利润暴跌超20%,“与中国竞争加剧”
-
中美会谈结束后,美国股指期货应声上涨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